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苏州市的健康促进能力,为苏州市健康城市的能力建设提供新依据,为其他城市提供参考。方法在预先进行广泛动员和政府发文的基础上,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象自主填写问卷,收集后做数据统计。结果苏州市各级卫生机构的个人、组织、环境健康促进能力及总评均到或超过3分,达到中等水平。不同能力在不同级别间的比较经方差分析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政府在健康促进能力方面进行加强,有利于促进健康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评估上海市健康促进项目执行机构的健康促进工作能力。方法:采用问卷的形式,对22家项目执行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或执行人共26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被调查机构总体的健康促进工作能力2000年比1997年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市区二级健康教育机构和基层单位卫生科室在明确任务、人员落实、领导支持、人际关系和部门协调等8个方面都做得比较好,但在激励机制、知识培养和创新发展3个方面的能力还不够。结论:健康促进项目推动了各级项目执行机构工作能力的发展,但机构的激励机制、知识培养和创新发展能力的建设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Pan Yao-dong Yao Fang HuangQiao-liang Yu Hao.SuZhou City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Control Suzhou China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8,(1)
目的了解苏州市实施"健康城市示范路健康促进活动"后,居民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及改变情况,为制定健康教育综合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苏州市示范路上的33个单位、10个社区,共计2043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问卷,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6年和2007年进行了两次调查。结果两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血压测量次数、锻炼、饮用牛奶和过马路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健康促进活动对促进居民健康知识的提高和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苏州市建设健康城市的场所评估策略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市是我国第一个参加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城市联盟的城市,目前是西太区健康城市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之一。苏州市于1999年起开展前期:亡作。2001年率先开展以场所途径(setting approach)入手,创建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市场、健康医院、健康机关、健康园林、健康宾馆、健康饭店、健康商场等11类健康城市的“细胞工程”。指导思路是“政府组织、部门共建、行业促进、群众参与”。 相似文献
5.
<正>社区或场所(包括单位、企业等)是开展健康城市建设中的主要阵地,所以社区或场所的综合健康促进能力的培育是健康城市建设的成功基础。社区能力是指在某一特定社区中,能促进社区解决集体问题和改善或保持社区健康和幸福的人力资本、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本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健康促进县(区)建设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各县(区)将健康放在优先发展位置的具体实践,是健康领域的社会治理行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开展健康促进县(区)建设,着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2021年淄博市淄川区申报建设省级健康促进区,为做好淄川区省级健康促进区示范建设工作,了解淄川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按方案要求,在机关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学校、社区开展了健康促进区评估人群健康调查。 相似文献
7.
8.
随着中国城市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实现现代化,城市健康模式已经发生巨变,这种变化使城市现代化受到严峻挑战,健康促进能有效应对这种挑战,现代化的城市应首先是健康的城市,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应将健康促进作为一项重要策略,它要求政府及其部门积极参与,承担起健康责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在社区健康促进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个健康社区,在社区中招募1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每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招募10名社区居民作为干预组,采取1∶1匹配原则选择10名居民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居民参加为期1年的社区健康促进活动。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及对照组居民的健康知识、信念、行为及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4.4%,显著高于干预前的51.3%(χ2=164.82,P<0.05),也显著高于干预后对照组的50.7%(χ2=179.331,P<0.05)。干预前,2组居民健康信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13,P>0.05)。干预后,干预组居民健康信念强于干预前(Z=-2.404,P<0.05),且强于干预后对照组(Z=-2.466,P<0.05)。干预后,干预组居民采取过减盐减油减糖措施的人数比例、平均每天吃食物种类、吃新鲜蔬菜频率均较对照组干预后显著提高(χ2/t/Z=27.869,2.178,-2.152;P<0.05)。干预后,干预组居民甘油三酯正常的人数比例及高密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苏州市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过程中,对所有申报学校开展健康素养监测,以了解苏州市中小学生群体健康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6,130名中小学生,分别采用省里统一下发的《2012年初中学生健康知识测试卷(一)》和《2012年小学生健康知识测试卷(一)》进行测试。结果苏州市中小学生的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1.55%,行为认知正确率为81.13%。女生的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认知正确率均略高于男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知识要点中,"科学健康观""传染病控制""慢性病防治"3方面有待加强。结论苏州市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中小学生均达到健康促进学校的基本要求,但存在性别差异,而且知识要点的掌握有待加强。要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坚持健康促进学校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12.
20 0 1年 1 0月 1 8~ 2 0日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在马来西亚新山市 (JohorBahru)举办了“健康城市”评估与展望讲习班。会议代表来自中国、柬埔寨、斐济、老挝、马来西亚、蒙古、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和越南等 9个国家和 2 3个城市以及相关国际组织 ,共约 60名。会议召开的背景为解决城市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威胁 ,2 0世纪 80年代末期欧洲一些国家提出了“健康城市”的新理念。继而健康城市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一项全球性战略行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致力于推进健康城市项目 ,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 999年 1 0月 ,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市 … 相似文献
13.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组织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卫生状况是反映一个地区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方面。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新时期卫生改革的主题之一,是促进城市社区人群健康,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从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定义、实施的必要条件、形成的模式与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无锡市锡山区建设健康城市的现状,总结建设经验。方法 通过对锡山区建设健康城市的经过、做法进行梳理和总结。结果 根据《无锡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年)》要求,锡山区高度重视,由区委区政府牵头,开展了多部门联动建设工作。多部门分工协作,通过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加强教育、开展多样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本区健康城市建设。结论 锡山区近年健康城市建设效果显著,未来应根据本地特色进一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5.
沈一鸣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8):63-65
目的:掌握外来务工人员的卫生KAP水平和主要的健康问题,为进一步制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调查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共调查了365位外来务工人员的个人状况、家庭状况、卫生习惯、健康促进意识和健康知识等情况。结果:外来务工人员以青壮年为主.具有整体文化程度低。来源地集中,流动性不大。职业不稳定性和多样性,缺乏劳动保障。交流存在障碍,存在歧视现象。基本生活条件极差等社会学特征。同时存在低水平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不良,健康参与意识薄弱.卫生服务公平性差,儿童健康问题突出等健康问题。结论:外来人员的健康促进策略应该立足社区,制定和执行有利于健康的公共政策,创建健康促进支持性环境,开展社区动员与行动,加强教育和培训.发展个人技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缙云县农村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的效果,为更好地开展农村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大源镇中学初中生6个班256名学生,大源镇小学12个班48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干预前为45.8%,干预后为71.4%,干预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小学生干预前为41.8%,干预后为65.7%;干预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学生干预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成效显著,高年级学生效果更显著,但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总体偏低,今后必须要加强偏远山区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镇江市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对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的作用效果,为更好地开展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将镇江市31所申报的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作为创建组,进行学生健康素养的基线调查和1年后的效果评估。采用江苏省统一设计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中小学生2套问卷,进行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基线和效果评估。另外,将随机抽取的10所中小学校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估。结果创建组学生的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创建组学生的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由基线调查时的83.21%和78.68%增至91.14%和9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学生的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由基线调查的74.28%和74.39%增至85.36%和8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创建组学生的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估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对中小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具有良好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健康城市项目是一个多部门合作的长期系统工程,定期的评估能及时总结项目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并改进,从而推进健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常用的健康城市评估方法有健康城市评估过程图、SPIRIT框架、“健康温度计”等。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符合当地实情的健康城市指标体系,以便应用于评估工作中,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 相似文献
19.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与健康城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刨建卫生城市活动,作为爱国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在1988年10月1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出的《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的通知》中,把“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作为评选国家卫生城市的考核标准之一,并且规定了健康教育效果明显的七条量化指标。可见,健康教育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就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与健康城市的内涵和实质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