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建梅  张海燕  郑维华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086-2087
目的评价医务人员控烟干预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8—2009年对被选取的302名医务人员开展控烟干预,并于干预前后进行控烟效果的问卷调查,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通过1年的环境、政策、健康教育等控烟干预,在医院内随意吸烟行为有明显改进,医务人员控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吸烟态度有明显改变,干预前后吸烟率略有下降,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医务人员开展的控烟干预是可行的,以医务人员为切入点进行控烟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手段能提高医务人员的控烟能力,但其效果要继续巩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宁区公共场所控烟环境和消费者吸烟现状及控烟态度,为制定控烟措施,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各类公共场所进行控烟环境调查,并随机抽取消费者人群进行吸烟现状及控烟态度调查,同时进行为期1个月的控烟监管干预。结果公共场所禁烟和警示标识率为86.40%,消费者吸烟率为27.66%,对公共场所开展控烟满意的占93.19%,支持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占72.77%,94.26%的受访者愿意去禁烟或部分禁烟的公共场所消费。干预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江宁区消费者控烟态度积极,应进一步开展对未成年人控烟和吸烟危害性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3.
桑凤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202-4204
[目的]了解医院在职人员实施控烟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2009年4~12月在淮安一院实施控烟,具体措施包括政策的制定、场所干预、人群干预、成立戒烟门诊、设立戒烟咨询电话等,比较干预前后在职人员的吸烟与被动吸烟情况、控烟知识与态度等指标。[结果]干预前共调查在职员工137人,吸烟率为14.6%,干预后共调查137人,吸烟率为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吸烟情况,干预前后χ2检验,P=0.70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干预后在职人员控烟知识与态度均有所提高。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吸烟易导致骨质疏松的知晓率,干预前为42.3%,干预后为73%,增幅为30.7个百分点;在职员工认为室内应全部禁烟的比例由干预前的82.5%上升到干预后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干预,医务人员在控烟理念、知识、行为与态度均有所提高,说明控烟干预是可行的,其效果需持续巩固。需要进一步加强医院无烟环境的创建,加强并完善控烟工作行政法规,加强对吸烟危害与戒烟技巧的培训与学习,树立医生作为健康维护者的形象,在控烟工作中起表率作用,以推动整个社会控烟工作的开展,加快控烟履约工作步伐。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学生吸烟现状,进一步探讨控烟课程对医学生控烟信念、控烟态度的影响,为预防和矫正医学生的吸烟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学院为单位进行分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采取开设控烟课程的干预措施,比较2组学生控烟态度、控烟信念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医学生吸烟率为7.9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烟课程(X2)、控烟信念(X6)和年级(X7)是控烟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Y=0.913+0.464X2+0.120X6+0.111X7,P〈0.001);采取控烟课程的干预措施后,干预组控烟信念得分(10.53±2.10)比对照组(9.67±3.1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26,P〈0.001),但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控烟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4,P=0.399)。结论系统的控烟课程,营造良好的控烟氛围,不仅有利于改善医学生的控烟态度,而且有利于医学生坚定不吸烟的信念,最终养成不吸烟或戒烟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控烟干预对医务人员吸烟行为的影响效果,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控烟能力的方法,推进医院无烟环境建设。方法以参加无烟城市盖茨中国控烟项目的青岛市5家医院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经过1年的环境、政策、健康教育等控烟干预手段,评价医务人员吸烟行为和控烟能力干预效果。结果经过1年的干预,医务人员总体吸烟率下降,吸烟量降低;对吸烟和二手烟的认知有了改变;支持无烟政策,在诊疗过程中为就诊者提供烟草危害知识和戒烟服务能力提高。结论针对医务人员控烟的行为是积极可行的,对医务人员进行控烟健康教育措施效果显著,但在戒烟技巧、戒烟政策常态化方面应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学校控烟工作的有效途径,为学校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某校07级卫生专业的全体新生为调查对象,对比控烟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吸烟相关健康知识、行为及吸烟状况。结果控烟干预措施对普及吸烟相关健康知识效果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对吸烟的态度和行为。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学生对吸烟的认识仍存在误区;学生参与控烟活动的积极性不够高,存在认识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现象。结论学校控烟工作形势严峻,平时要加强监督引导尤其是男生,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7.
上海社区妇女控烟相关KAP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比上海社区妇女项目前后控烟的知识、态度、行为 (KAP)状况 ,以评估脑卒中社区防治优化项目的相关干预效果。方法 于 2 0 0 0年和 1998年分别对干预、对照组共 45 99名妇女进行 KAP问卷调查。结果 当地妇女对吸烟的心血管危害了解甚少 ,项目干预效果在知识方面较易体现在吸烟的呼吸系统危害和文化程度较高者身上 ,且主要改善了对吸烟、被动吸烟和孕妇吸烟“有轻、中度危害”的认识 ,而对此持“重度危害”态度者在公共场合劝阻吸烟和劝说周围人戒烟的行为上可观察到项目的干预效果。建议控烟健康教育需拓宽吸烟的心血管危害这一“瓶颈”,提高社区妇女对烟草危害严重性的认识以改善控烟的社会环境 ,宜借助社会传播学和性别理论改进控烟的社区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的控烟干预效果,对影响医疗机构无烟环境创建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天津市津南区辖区内控烟干预工作实施情况;采用T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干预前后医疗机构的得分差异性;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医疗机构创建无烟环境的主要因素。结果控烟政策干预前后,各评分维度的得分均有所提升;干预前后,门诊部、个体诊所和乡镇卫生院在医疗机构无烟环境制度建设、医务人员控烟行为与认知得分存在差异(P0.05),民营医院、门诊部和个体诊所患者对于无烟环境评价在干预实施前后存在差异(P0.05);同时设置室外吸烟区、控烟宣传材料发放和公布控烟监督电话,定期开展控烟培训、吸烟和被动吸烟危害认知及提供戒烟服务等均为影响总体得分的主要因素。结论通过对控烟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对比分析和影响因素评价,结合对相关责任人的访谈结果,提出完善禁烟立法、加强控烟工作的执行力度、强化内外部监督协同机制、提升医务人员控烟认知水平和积极宣传控烟知识等完善措施,以保证医疗机构无烟环境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化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吸烟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互关系,了解控烟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并对社区控烟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社区干预研究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吸烟人群49人实施控烟措施,在控烟前后分别检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及采用开放式的调查问卷,以面谈方式询问了解吸烟情况,干预观察时间为6个月。通过方差分析和t检验比对干预前后吸烟情况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差异。结果干预后吸烟数量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吸烟平均水平有明显下降。干预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有差异,干预后平均血浆半胱氨酸浓度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24,P<0.01),干预前、后吸烟数量与同型半胱氨酸血浆浓度线性相关,r=0.659和r=0.599。结论吸烟与高同型半胱氨酸密切相关,吸烟情况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控烟措施实施后均有下降,证明本次社区控烟措施有一定效果,减少吸烟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无烟医疗卫生机构的创建、患者对医院控烟情况及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控烟能力的初步干预效果,为今后控烟干预和策略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黑龙江省20家医疗卫生机构初步干预前后的无烟环境观察及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控烟能力等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比干预前各地点的禁烟标识增多;室内吸烟区由干预前的6家降到干预后的3家,有5家设立室外吸烟区;固定场所连续观察吸烟人数、烟头数减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已达到无烟机构的标准,综合医院最差。医疗卫生人员的吸烟率干预前后分别为13.5%和11.1%,在工作场所被动吸烟的干预前后分别为54.7%和41.9%;干预后吸烟与被动吸烟相关疾病的知晓率达100%,2.2%的医生给病人使用过戒烟药物。结论初步干预有效,但尚未达到国家无烟环境的标准;医生已经掌握烟草危害知识,但戒烟服务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WHO控烟能力建设合作项目上海地区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对中国 /WTO控烟能力建设合作项目 (学校控烟子项目 )效果进行评价 ,探索今后本市的控烟要点。方法 按照学校总体安排分别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统一问卷、统一时间调查学生在项目开展前后关于吸烟方面的知识状况与知识来源、态度 (观念 )、行为以及被动吸烟环境和知识技能需求并进行分析。结果 初中生和小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平均为 19 4 0 %和 8 2 5 % ,中小学生尝试吸烟率男生高于女生约一倍左右 ,尝试吸第一支烟的年龄以幼儿及小学生为最多 ;尝试吸烟最主要的因素影响是父亲吸烟 (P <0 0 1) ;干预后认为吸烟与疾病有关干预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 (P <0 0 1) ,且干预后比干预前有明显差别 (P <0 0 1) ;结论 通过项目学校实施控烟教育等综合策略的应用 ,创造支持性的控烟环境 ,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开展预防青少年吸烟活动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校控烟活动 ,并掌握正确的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小手牵大手 ,劝阻周围人不吸烟 ,推动学校控烟工作的深入开展 ,降低学生的尝试吸烟率 ,是一个有效的干预方法 ,为本市探索了适合学校情况和学生特点的预防吸烟健康教育活动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我市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无烟单位控烟干预的近期效果.方法 以鄂尔多斯市6家医疗卫生机构和其医务工作者为干预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干预前后医院无烟环境和医务人员对控烟的知识和提供控烟服务等控烟效果的调查与分析.结果 干预前后相比被调查人员吸烟现状、认知态度、控烟理念、控烟措施等方面均产生显著变化.结论 实旌综合控制,以无烟医院创建活动为载体的途径是有效的.对全社会实施控烟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在中学生中开展控制吸烟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的经验,为今后的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对大连市6所中学的916名男生进行吸烟现状问卷调查。在对其进行6个月的控烟干预后,采用同样问卷,进行第2次调查。结果干预后,15道烟草危害健康相关知识题中,有14道题的知晓率显著提高(P值均<0.01);9道信念题中,正确信念持有率均显著提高(P值均<0.01);主动回避吸烟环境和劝阻他人的吸烟行为2项指标也均有显著提高(P值均<0.01)。从2个群体在控烟的知识和信念2个方面的干预效果来看,对初中生的干预效果均好于对高中生的干预效果。结论控烟干预活动对提高中学生控烟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和远离烟草的健康行为形成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长沙市望月湖社区控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在开展控烟干预前后对吸烟和戒烟的知识、态度、行为变化情况。方法对干预社区的20—60岁居民采用单纯随机抽样,两次共调查2068人。结果吸烟及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知晓率分别提高17.97%和21.01%,社区居民主动向医护人员寻求戒烟服务、看到朋友或家人吸烟时经常进行劝阻的比例明显提高。但项目实施前后,吸烟率分别为39.62%、38.96%,戒烟率分别为8.60%和8.30%,均无显变化。结论成人控烟难度大,控烟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创造无吸烟环境,防止被动吸烟。因此,控烟工作应从小抓起,从拒吸第一支烟抓起。  相似文献   

15.
王彦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096-2097
[目的]评价疾控中心人员吸烟行为与控烟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全体在职职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现在吸烟率下降2%。知晓吸烟危害平均分提高7分。大部分人员通过宣传海报获取控烟知识。赞同中心全面禁烟提高18.5%。干预后有69.6%的职工认为大部分职工遵守吸烟规定。被动吸烟现象有所改善。[结论]提高疾控人员在控烟工作中的示范作用。建立控烟长效机制和控烟监测工作,将控烟工作纳入业务考核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控烟自我效能及其对控烟态度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进行大学生控烟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方便抽取的南京市2所高校大学生开展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控烟自我效能及大学生对主要控烟措施的态度。结果受访大学生的控烟自我效能普遍比较高(高分组占69.0%)。大学生对控烟措施普遍持赞成态度。大学生控烟态度受控烟自我效能的影响。自我效能高的大学生中有更多人赞成公共场所禁烟(OR=1.61),禁止吸烟广告(OR=2.69),实施无烟校园政策(OR=2.33),禁止学生吸烟(OR=2.08)。结论大学生控烟态度受控烟自我效能的影响,应加强针对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的综合性干预,促进学生对控烟决策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宁市控烟现状,开展控烟需求评估、控烟活动效果评估,创建无烟环境、降低被动吸烟的危害。方法根据“迈向无烟中国”项目组“项目基线调查方案”制订南宁市“迈向无烟中国”项目基线调查方案”,对南宁市控烟政策、控烟能力、网络现状,六种场所不同人群控烟知识知晓率,以及烟草企业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公共场所禁烟规定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控烟网络建设有待完善,公众对被动吸烟健康危害的认识及对部分公共场所禁烟政策的支持尚有待提高。结论南宁市控烟工作基础薄弱,应积极促使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相关法规的出台和实施,整合控烟力量。建立控烟网络,创建无烟环境。努力提高南宁市的控烟能力,最终减少被动吸烟的暴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某师范大学运用综合干预措施在大学生中开展控烟工作的效果。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某师范大学1~3年级学生1 988人,运用综合干预措施进行控烟干预,比较干预对象干预前后控烟相关知识、态度变化情况。结果 1 935名在校学生(男890名,女1045名)经过综合控烟干预,与干预前相比,学生对"过滤嘴可以降低吸烟危害"等9条烟草危害相关知识,对"主动吸烟会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等7种主动吸烟导致疾病,对"被动吸烟会导致肺癌"等4种被动吸烟导致疾病的正确认知及2部控烟相关法律法规的正确认识率均有较大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烟草危害相关的"室内通风可完全避免二手烟对他人的危害"、被动吸烟导致疾病相关的"被动吸烟会导致肺癌"等2题的正确认识没有变化;与干预前相比,学生认同"吸烟是一种享受"等的人数比干预前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学生认同"吸烟是成熟有魅力的标志"的人没有变化。结论控烟综合干预措施对大学生烟草知识的提高是有效果的,但同时也表明,伴随着控烟知识的掌握,不一定发生明显的态度改变。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宝山区社区卫Ⅶ项目控烟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卫Ⅶ项目吸烟干预效果 ,揭示控烟效果与干预措施之间的关系 ,探索可行的吸烟干预策略。方法 采用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方法进行调查 ,并分别对 1 996年与 2 0 0 1年干预组和对照组有关吸烟知、信、行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在对吸烟危险程度等一般性常识认识的变化上干预组和对照组都没有显著性。而对吸烟能导致气管炎和肺癌认识的变化上 ,对照组显著性下降 (P <0 0 5 ) ,干预组变化无显著性 ;干预组对吸烟能导致冠心病的认识有显著性提高 (P <0 0 5 ) ,但对照组变化无显著性 ;在赞同吸烟是一种不良习惯的态度上 ,干预组有显著性提高 (P <0 0 1 ) ,对照组变化无显著性。干预组人群总吸烟率、男性吸烟率和男性现在吸烟率有显著性下降 (P <0 0 5 ) ,而对照组下降幅度不显著。结论 控烟大环境的形成 ,对整个社会控烟工作有积极的影响 ,而强化控烟支持性环境有利于吸烟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前后北京市崇文区医务人员吸烟状况及其控烟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情况,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北京市崇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辖区医院中,选择4家医院作为干预组,进行为期1年的控烟健康教育,另外选择4家医院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吸烟状况、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共调查3093人,干预后共调查3172人。干预后,干预组在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具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对吸烟导致肺癌、气管炎和冠心病的知晓率达到了85%以上,大部分控烟知识点的知晓率能够达到50%以上;态度上,97.8%的干预组调查对象认为“医生应主动宣讲吸烟的危害及戒烟知识”,行为上,接受过戒烟培训的比例由31.8%升高到77.1%;吸烟率由18.9%下降到10.9%。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改变医务人员的吸烟行为、控烟理念及态度,降低医务人员吸烟率,从而推进全社会的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