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梅亭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为创建健康社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社区年满18周岁的居民采用机械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共抽取846例。结果梅亭社区居民的平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68.9%和59.5%。女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比男性高,户籍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比非户籍人群高,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呈正相关。结论在梅亭社区开展创建健康社区活动中,要充分考虑性别、户籍、文化程度等因素对社区居民接受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形成过程的影响,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分析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影响因素,为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和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我镇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16岁以上常住居民400人进行健康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2.42%,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2.89%,男性健康知识知晓率低于女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大专本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民;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职业会影响居民健康知识与行为。结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形成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开展多渠道、多方位的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关注男性以及文化程度较低的居民。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服务的获取能力以及对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技能的掌握程度,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萝岗区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健康知识知晓与健康行为形成情况。结果萝岗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9.7%,行为形成率为86.1%;女性的知晓率和形成率高于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也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萝岗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总体情况良好,但个别问题知晓率偏低,需采取针对措施,制定不同策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居民相结合的健康教育网络,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梅亭社区居民在健康干预前后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方法 2011年12月对梅亭社区年满18周岁的居民采用机械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892名,并与往年基线调查(干预前)结果相比较。结果梅亭社区居民在干预后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2.0%,较干预前的65.4%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男性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2.7%,比女性81.4%略高;女性健康行为平均形成率为81.0%,比男性79.2%高;户籍人群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平均形成率均比非户籍人群高。结论实施健康干预是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嘉定区城乡居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形成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嘉定区12个镇(街道)3593人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嘉定区居民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为82.0%和64.4%。城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7.8%,农村居民为76.2%;城区居民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4.7%,农村居民为64.2%。城乡居民间有16项单项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有3项健康知识知晓率农村居民高于城区居民,其余13项均为城区居民高于农村居民。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月收入和城乡居民间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居民间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城乡居民之间健康知识水平存在差距,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转非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和相关行为状况,为在该类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18个社区1003人作为调查对象。结果农转非居民的平均健康知识知晓率为34.75%。甲肝的传播途径、乙肝的传播途径和接种卡介苗预防什么疾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分别为13.58%、8.95%和4.94%。调查对象健康行为形成率在30.56%~85.91%之间,女性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多高于男性,而不良行为形成率全部低于男性。生病时,61.93%的人自己买点药吃。健康知识主要来自电视、广播(79.12%)。结论重庆市农转非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形成率较低,需要对社区居民进行广泛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基本健康相关知识,促进健康行为形成的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工作对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效果,探索适合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从18个行政村随机抽取本地常住户1 000户,每户随机抽取1名年龄在18~70岁的常住居民,对其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并于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后11种健康相关知识总知晓率由13.5%上升到58.2%;9种健康相关行为总形成率由41.7%提高到84.5%。妇女病普查率从29.9%提高到71.5%。结论:建立健全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开展针对性强且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工作能够迅速提高居民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从而全面提升居民的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福田区下沙社区居民健康知识与行为基线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社区人群在项目启动初期的健康知识水平、健康行为形成率及需求情况 ,为项目制定切实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随机数字法抽取被调查对象 ,采用封闭性答题 ,由调查研究员入户进行调查并当场回收问卷。结果 社区居民体质指数平均值为 2 1 3 7。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 68 82 % ,其中常住人口健康知识知晓率为 73 86% ,暂住人口健康知识知晓率为 70 94% ,两者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为 5 4 1 5 % ,其中常住人口健康行为形成率 ( 63 3 3 % )高于暂住人口 ( 5 1 61 % ) ,两者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较低 ,健康行为形成率暂住人口低于常住人口 ,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形成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了解深圳市居民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健康行为形成情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 ,抽取 63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随机抽取其中 1 5岁以上居民 648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 60 1 4% ;3 0~ 3 9岁健康知识知晓率最多为 61 73 % ;随着居民文化程度增高 ,健康知识知晓率相应增高。市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 75 1 7% ,女性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男性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具有深圳户籍人的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暂住人口。结论 深圳市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仍不高 ,需制定不同策略 ,完善居委会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相结合的健康教育网络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居民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形成状况,掌握薄弱环节以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1年7月对房山区4个乡镇10个社区(行政村)的18~79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房山区居民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5.15%,其中安全与急救知晓率79.4%、健康生活方式知晓率77.0%、基本医疗知晓率76.7%、传染病与地方病预防知晓率75.3%、慢性病预防知识知晓率67.3%;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9.55%。结论房山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离《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和《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应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广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福田区益田社区居民健康知识、行为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健康行为形成情况,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对3600名社区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9.4%,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9.9%。预防艾滋病、肥胖、病毒性肝炎知识知晓率顺次居前3位,分别为90.4%、86.3%和77.4%;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最低(47.2%)。不食变质食品、勤洗手、不酗酒的健康行为形成率顺次居前3位,分别为88.7%、87.6%和84.0%,坚持体育锻炼最低(29.2%)。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呈正相关;深圳户籍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比流动人口和暂住人群高(P〈0.01);不同年龄组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存在差异(P〈0.01),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要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重点宣传专题,反复实施健康促进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成都市青羊区居民掌握健康素养知识技能的基本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1020人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对象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2.8%,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8.3%。结论还需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逐步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嘉定区居民健康知识和行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形成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上海市嘉定区2593名15岁以上的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嘉定区居民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为78.9%和72.2%。其中健康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形成高分组分别为2946人(82.0%)和2315人(64.4%)。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月收入和城乡对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对居民健康行为形成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嘉定区居民健康知识和行为水平总体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年龄、文化程度等是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西藏中央补助地方健康教育试点居民健康知识及健康相关行为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藏自治区中央补助地方健康教育试点15岁以上400名居民进行了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相关知识:“高血压临界值”知识知晓率为10.5%,“每年应测量一次血压”的知晓率为22%,“每日盐摄入不应超过6克”的知晓率为31.5%,城市试点对“每周至少3次30分钟以上运动”的知识知晓率为36%,“半年内测量过高血压”的行为形成率为65%,农村试点为20%,“半年内盐摄入减少”的行为形成率为26.5%,农村试点为13.5%,“城市试点对每周至少3次30分钟以上运动”的行为形成率为33.5%;其他知识:“吸烟可能导致肺癌”农村居民知识知晓率为31.5%,文化程度与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成正相关,城市居民的知晓率、行为形成率高于农村居民,男性知晓率高于女性。各种知识的主要来源依次为宣传栏、宣传材料、知识讲座、健康咨询。结论农村居民和女性是接受健康知识的重点人群,应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放在农牧区,并针对不同人群、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和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和红  智欣 《中国健康教育》2011,(10):751-754
目的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自拟问卷于2010年11~12月对北京、上海和深圳地区年龄介于18~30岁的1712名新生代农民工和997名当地人口进行了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6.1%,健康行为平均形成率为57.1%,均低于当地人口(分别为74.8%和65.1%,P<0.05);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知识知晓率以规律生活习惯有益健康、合理膳食有益健康、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位居前3位,健康概念的知晓率最低;新生代农民工健康行为形成率以经常吃水果蔬菜、少饮酒、不吸烟或已戒烟位居前3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形成率最低;随着年龄增大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也逐渐增大(P<0.05);女性及文化程度高者,健康行为形成率较高(P<0.05)。结论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有待提高,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多样化的健康教育,促进他们健康知识的提高和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情况,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9个丰台区街乡镇的27个居委会/行政村,从每个居委会/行政村中按北京市18~79岁常住人口性别和年龄构成等比例选取100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调查问卷共调查2700人。结果北京市丰台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3.24%,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8.14%。非北京市户籍、男性、文化程度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和家庭收入较低的居民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都较低,不同特征人群的组别之间对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和安全与急救两个方面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79.97%和78.09%;对慢性病预防和地方病两个方面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较低,为65.74%和60.50%。结论北京市丰台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尚可,但特定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仍较低,不同方面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差别较大,需针对不同人群和知晓率较低的健康知识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7.
苏丽壬  陈炜卿  王雪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005-3006,3008
目的通过对泉州市区居民的健康知识、行为、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为改善居民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18~75岁居民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用epidata3.0录入数据,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6.62%,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7.27%,健康技能掌握率为74.30%。3项总体正确率为81.14%。②女性、低年龄组、文化程度高的人群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水平较高。结论泉州市区居民健康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高,受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影响,对薄弱知识可采用针对性方法进行健康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市民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华亭镇农村居民健康行为及对健康知识的认识程度和需求。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300名15岁以上的居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75.93%,健康行为正确率为57.08%,健康指导需求率最高的为慢性病知识(71.3%)。文化程度、职业是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性别是健康行为形成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该镇居民的健康行为形成率比较低。应结合当地居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当地居民身心健康和提高居民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兰州市七里河区居民的健康知识和行为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成人居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12月1日—12月31日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兰州市七里河区39个社区和18个村中抽取5000名成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定性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七里河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53.47%(95%CI:53.45%,53.49%),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7.36%(95%CI:47.34%,47.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年龄、文化程度、年收入和职业为健康知识素养影响因素,年龄、性别、职业和健康知识得分为健康行为素养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该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应加强老年人及文化程度较低居民的健康知识普及,引导居民形成健康的行为素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宜兴市城市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情况,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市民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结果:市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5.2%,健康行为形成率为84.7%。结论:宜兴市城市居民在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方面基本达到国家卫生城市考核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