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爸爸的发型     
前不久,一家杂志选中了我的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编辑老师想配上一张我与父亲的近照.找了好几遍相册,大都是我与老公、女儿的合影,零星几张与爸爸的合影也都是小时候爸爸带我去各地玩时留下的照片,照片中我或是坐在爸爸肩头,或者是被抱在爸爸怀里.最近的一张合影也是五六年以前了. 我把这张五六年前的照片发了过去,编辑老师疑惑地问:“这个是近照吗?”我惭愧地说,最近的合影没有. 周末,开车回家.一路风尘,父亲看到我有些意外,怎么没先打个电话啊.我说回来照个合影,下午还得送孩子去学画画.  相似文献   

2.
外国小幽默     
《长寿》1998,(8)
在我的肩头上 一天,妻子对丈夫表示不满地说:“唉,我的上帝!想当初我答应嫁给你的时候,我的脑袋到哪里去了呢?”丈夫随即回答道:“在我的肩头上。”  相似文献   

3.
父亲种了一棵稀有品种的兰草,数年未见开花。功夫不负有心人,长久的等待之后,那株兰草终于芬芳吐蕊。父亲兴奋地给我打电话,语无伦次地说:“花儿开了,快点回家来看花儿啊!”  相似文献   

4.
父亲六十     
我猛然间感觉父亲已不再是我心中那般年轻,全家人聚在一起,谈论起他的六十岁生目该如何过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父亲已是六十岁的老人了。当时我下意识地把目光投向父亲,他有意无意地听着,随意地附和着,一如往常的平静与寡言。  相似文献   

5.
几乎每个年过40的中年男子,每天清晨一睁眼,就能感到肩头的重担,因为自己是太太的好好先生,儿子的楷模父亲,父母的孝顺儿子,社会的中坚力量。终究是年龄不饶人,从这个年龄开始,4项体检必须做。[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短信     
李丽  威声 《健康文摘》2008,(5):33-33
年初,看上了一款新手机,于是就淘汰了那个我认为样子有点笨但其他功能完好的旧手机。正好一天父亲过来了,老公把旧手机转给了父亲。 父亲不要,说家里有座机,让我们自己用。我说反正我已经买了新的,不用就闲放着。父亲的脸上露出几分惊喜。因为一直没有用过这个东西,父亲的交接仪式有点拘谨和羞涩。他迅速地将手机揣进了口袋。我说我来教你使用吧。父亲又迅速地从口袋里掏出了手机。  相似文献   

7.
父亲     
刘玉梅 《长寿》2007,(6):49-49
我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他是一位既慈祥又严厉的父亲。说他慈祥,因为他在生活上给予了我们姐妹三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许多按理说是母亲管的事,父亲却总能想在母亲前面。尽可能地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我小时候的衣服、鞋袜有很多就是父亲买的,直到我长大参加工作,父亲还会给我买衣物。在生活上父亲是慈父,  相似文献   

8.
幸福会遗传     
母亲走的时候是含着笑的。所以,当看着母亲安详地闭上眼睛,父亲没有哭,我也没有哭。我们知道,母亲走得没有一丝遗憾。母亲的身体一直很健康,只是因为干活的时候摔了一跤,脑出血彻底击倒了她,一躺就是整整8年。我在离家数百里的外地工作,照料母亲的重担全都压在父亲一个人身上。家里还种着一小片果树,父亲的劳累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9.
信任     
我父亲是个轻易许诺的人,但在我的记忆里他几乎没有一次实现过他的诺言。记得有一次,大概是在我6岁左右,我和邻居三在刻木枪,父亲过来逗我们。父亲在镇政府工作,是村里见过世面的人。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父亲跟我们说起有一种像收音机的玩艺。能看见人在那里面动呢(现在想来应该是电视机)!父亲说着还用手  相似文献   

10.
怀孕阴影 我父亲和黄莉的父亲是好朋友,在大人们的眼里,她漂亮能干我老实可靠,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所以我们交往不到一年,就顺其自然地结婚了。  相似文献   

11.
南风起,小麦泛黄,我的生日也到了。父亲早早把镰刀收拾出来,磨刀霍霍。镰刀的刀锋在我眼前一晃,雪亮亮地刺眼。我的生日,已经被父亲忘得一干二净。我扯了扯母亲的衣角,等着母亲提一下。母亲小声地嘟囔了一句,父亲也像没听见一样。在他看来,生日没什么大不了的,和土地长庄稼一样自然,过生日实在是多此一举。  相似文献   

12.
人到老年     
每次吃饭都是父亲最早放下碗筷而母亲则会习惯性地再给父亲添勺饭。春节回到家中,终于又和父母同桌吃饭了。照例在父亲吃完后母亲扬起勺子准备给父亲添点,父亲却端着碗避开。我和母亲都很惊讶。父亲叹气说,你们就不知道人老的感受,多吃一点都会难过,第一次听父亲说自己老了,心里浮起一层薄薄的凄凉。其实父亲斑白的头发,迟缓的脚步,睡觉时艰难而滞重的喘息,早就在告诉我父亲经不起岁月的消磨,可在这样庸常的生活小事中让我看到父亲的老境,我还是骇然心惊。  相似文献   

13.
母亲是个性格温顺的人,记忆中从没对我发过火。记不得从多久以前开始,母亲时不时地就对我和老爸吼上一嗓子,伴随着脾气大,记忆力也差了,常常因为找不到一样东西而发脾气。晚上失眠,闹心得在客厅看电视,虽然声音不大,但也影响了我和父亲休息,父亲稍有微词,母亲又是一通抢白。我和父亲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估计母亲是到了更年期。作为女儿,我体谅母亲,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医药与保健》我和父亲的必修课编辑同志:我和父亲都是《医药与保健》的老读者,屈指算来,已有七个年头了。1995年,父亲退休,为了使父亲晚年生活不寂寞,也为了尽一份孝心,我想给父亲订一份适合老年人防病治疾、养生保健方面的刊物。全国这类刊物比较多,不知哪种品味高,实用性强,于是我随便选了几种,先试试看,如果好就继续订,其中就有西安的《医药与保健》杂志。当年年底,报刊征订时,父亲决定只选订一份《医药与保健》杂志。从此,每期杂志一到,父亲总是争先阅读,爱不释手,有时要看二三遍。遇见中年人保健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小蕙 《健康向导》2007,(2):34-35
10号的双手开始在我的肩头没落,我明显感到从腰部传来一股如蚁潮般的电流感,并且随着他指力的泛滥迅速涌向全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Chapter1两岁半 只懂哭、笑两种表情的我骑在爸爸的肩头。他身子钟摆一样的左摇右晃,我灿烂地笑弯了腰。黄昏的阳光在充满笑声的摇摆中拉长了我们的身影,和渐行渐远的时光。  相似文献   

17.
父亲陈关康于1965年写这本回忆录时正50岁,那时我18岁,现在我已经56岁了。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过了将近40年。父亲写完这本回忆录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他已是老。运动员”,当然免不了又受冲击,大字报点名批判、开批斗会、隔离审查等等,一直没完没了。本来每个星期六晚上他从苏州回家,但他经常回不来,也没有信写回家,我们担心极了,只能到他同事处去打听,他们总是说他在加班,毫无疑问,一定是我的父亲关照他们这样讲的。上海到处听到有人自杀,我们害怕父亲也走这条路,不敢到苏州去看他,又不敢写信去。好不容易父亲回家来了,又黑又瘦,一定是吃了不少苦,我们小孩子也不敢问他。一天半夜里,我听到母亲在跟父亲讲:。无论你碰到什么难事,都不要走绝路。天大的事,总有过去的时候。”父亲连声说:。你放心,我不会的。”我难过得在被窝里偷偷地哭。后来上海到处都在抄家,我们又战战兢兢地天天捏着一把汗。不知是因为父亲的单位在苏州来上海不方便,还是他的人缘比较好,抄家的人总算没有来,这本回忆录也就得以保存下来。1979年父亲退休,那时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政治上宽松多了。父亲的单位敲锣打鼓地用小卡车把他送回家,他胸前戴着一朵大红花,手里捧着。光荣退休”的镜框,高兴得什么似的。父亲认为这也是一种政治待遇,表明自己不是什么阶级敌人,而是人民一份子。父亲退休以后,生活还是比较愉快的,因为多年来压在他心头的政治压力没有了。后来他再也没有动笔把这本回忆录继续写下去,可能是写作的劲头没有了,也可能是心里还有文化大革命的阴影,那时候有多少人吃了文字的苦头,但是我经常看见他在翻看这本回忆录,不时地作些细小的修改。1995年3月父亲去世,享年80岁。我整理这本回忆录时,除了对原稿中不通,重复和不准确之处作了一些修改以外,尽量保持父亲文字的原汁原味,保持当年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8.
正一天,在人民广场看广场舞比赛,偶一回头,看见身后站着一位同事,他的肩头,坐着他的外孙女,看得极有兴致,嘻嘻哈哈地闹着。他也瞅见了我,连忙让肩头的小女孩叫我爷爷。旁边一位中年女士乐了:"他看起来可年轻了,就这么叫爷爷了?"同事说:"那有什么办法,我们是同事,辈份摆在这儿。不过,他只是看起来年轻,实际上比我小不了几岁,五十出头了,也可以叫爷爷了!"  相似文献   

19.
已有四十多年烟龄的老父亲,克服重重困难戒掉的香烟,如今又堂而皇之地吸上了。父亲已经有一年多时间没有吸烟。带着惋惜、心痛和疑惑,我关心地询问父亲。父亲面露愠色地对我说:"你一回家就吸着香烟在我面前晃悠,我能扛得住吗?"父亲说得一点不错,我应酬多,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来,我的肩头时常会发生酸痛,尤其是右肩关节,一到潮湿、寒冷季节,或久吹电风扇之后,肩头就会痛得拿不起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