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报道126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高频心电图(HFECG)的变化,结果提示:高频切迹数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增多,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50%者,HFN12导联平均数14.16±2.56。冠脉狭窄50%-74%者HFN平均数18.64±3.63,冠脉狭窄≥75%者HFN平均数为23.21±3.25,本文HFE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分别为88.4%,78.6%和81.0  相似文献   

2.
检测87例冠心病患者和20例健康者的高频心电图(HFECG),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高频切迹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FECG诊断冠心病(CAD)的阳性率为81.5%,提示HFECG对诊断CAD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60例冠心病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前后,进行系统高频心电图(HFECG)和心电图(ECG)检测观察与对比分析,结果:治疗成功者53例,PTCA前平均血管狭窄78.7%,±1.6%,HFECG高频加迹总数为794个(N=14.28±3.32)PTCA后平均血管残余狭窄的18.2±8.5%,高频切迹总数减少为427个(N=9.28±2.08)治疗前后相比,高频切迹总数有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4.
应用高频心电图(HFEcG)和高速扩大心电图(HsMECG)技术,对234例冠心病患者和222例正常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HFECG六导切迹数正常值范围上限为3个,频率正常值范围上限为、78.5Hz,HsMEcG的PtfV1正常值范围下限为-0.0258mm·s;冠心病组的六导切迹数为5.17±1.99个,最高频率为114.6±67.4Hz。PtfV1为-0.037±0.017mm·s,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③对冠心病的诊断,若以六导切迹数>4个为标准则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分别为81.9%、98.2%、91.2%,若以最高频率>80Hz为标准则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分别为66.3%、94.6%、82.4%,若以PtfV1<-0.026mm·8为标准则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分别为69.5%、95.5%、80.1%;④不同ECG检测技术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排序为HFECG切迹计数法>HFECG频谱分析法>HSMECG的PtfV1法>常规ECG的PtfV1法。结果提示,HFECG和HsMECG是诊断冠心病敏感性、特异性高的无创伤性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81例拟诊冠心病患者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心电图(ECG)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照分析,评价2-DE、E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示:2-DE及ECG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0.1%和59.8%(P>0.05),特异性为94.6%和75.7%(P<0.05);冠脉狭窄<75%时敏感性分别为28.9%和36.8%(P>0.05),狭窄≥75%时则为92.8%和72.4%(P<0.05);对陈旧心肌梗塞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二者均为100%。2-DE检出病变部位,范围较ECG所示更特异。更符合责任冠脉供血区。  相似文献   

6.
高频心电图自动识别算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峰  臧益民 《医学争鸣》1994,15(5):373-375
作运用数学信号处理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实现了高频心电图的自动检测与分析,提出了使用低通微分器自动识别切迹和扭挫的算法,建立了高性能的三通道硬件系统,对122例心脏病患,其中包括32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测结果表明:其切迹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检测灵敏度为77.7%,特异性为82.6%,总符合率为81.2%,提示HFECG的检测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多巴酚丁胺心电图(Dobu-ECG)与 ̄(99m)Tc-MIBI心肌显像(Dobu-ECT)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69例拟诊冠心病而无心肌梗塞患者在行冠状动脉造影时进行多巴酚丁胺心肌显像检查。结果:Dobu-E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准确度优于Dobu-ECG(91.7%对47.2%,P<0.018,5.5%对66.7%,P<0.05),特异性二者之间无差异。诊断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的敏感性Dobu-ECT优于Dobu-ECG。诊断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的敏感性,Dobu-ECT高于Dobu-ECG。在研究中无一例出现严重副作用。结论:Dobu-ECT对识别冠心病存在与否及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和范围均优于Dobu-ECG。  相似文献   

8.
检测170例原代乳腺癌细胞对常用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发现:①乳腺癌细胞对5-氟脲嘧啶(5-Fu),丝裂霉素C(MMC),顺铂(DDP)及泰素(taxol)的高度敏感率(HSR)明显高于其它受试药物(P<0.05);②药物敏感性与乳癌的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以及雌激素受体(E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状况无明显关系(P>0.05);③环孢素A(CsA)能提高部分耐药乳腺癌对阿霉素(ADM)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无菌小鼠(GF)可在完全排除其他生物体干扰的无菌环境中生长[1,2]当GF小鼠从无菌环境移至普通环境中短期饲育时(Ex-GF).将受到微生物的影响,体内新陈代谢,生理生化指标等诸多方面将会发生改变,但又不同于普通环境饲育的小鼠(CV).本文测定和比较了GF,Ex-DGF、CV小鼠血液生化值,包括血液中酶、离子浓度等常见生化指标。结果表明:GP小鼠血液中酶的浓度明显较CV小鼠低,且谷丙转氨酶(GPT)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谷草转氨酶(GO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浓度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GP小鼠GOT浓度明显低于Ex-GF小鼠(P<0.05).GF小鼠和Ex-GF、CV小鼠的血液中NH3、钙(Ca)离子的浓度差别不显著,而无机磷(IP)浓度,GF小鼠与CV小鼠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GF小鼠血液中血糖(GLU).白蛋白(ALB),中性脂肪(TG)含量明显较CV小鼠高(P<0.05),GF小鼠GLU与Ex-DGF小鼠GLU存在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GF小鼠血液中尿素氮(BUN)胆固醇(TCHO)的浓度明显高于Ex-GF小鼠(P<0.05)。  相似文献   

10.
对一青年男性人群的缺铁性贫血和核黄素营养状况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发现:其核黄素缺乏率为42.9%(30/70),缺铁性贫血率为37.5%(27/72),游离原卟啉(FEP)异常率为11.0%(8/73)。核黄素缺乏者平均血红蛋白(Hb)浓度低于核黄素正常者,缺铁性贫血率(50%)显著高于核黄素正常者(25.0%,P<0.05),而两者的FEP异常率无差别。对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BGRAC)与Hb、FEP和红细胞压积(HCT)做相关回归分析,发现BGRAC与Hb、HCT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FEP无显著相关关系。结果提示:核黄素缺乏与缺铁性贫血有关系,而与反映铁缺乏的早期指标FEP无关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的高频心电图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孝智 《吉林医学》2007,28(15):1662-1663
目的:探讨高频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61例正常人(对照组)高频心电图(HFECG)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频切迹均数在冠心病组为(16.7±9.5)个,对照组为(5.9±4.1)个(P(0.01);冠心病组阳性率71%,对照组阳性率10%(P(0.01);冠心病组V4~V6导联高频切迹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心电图(HFECG)的检测高频切迹对冠心病具有较好的诊断作用,对冠心病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方法简便,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测结果 为标准,对51例同期内(间隔〈2周)接受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的患者临床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5%(24/32),特异性57.9%(11/19),准确性68.6%(35/51)。其中多支病变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较单支病变高(P〈0.05),女性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是一项费用低、操作简单、无创的诊断冠心病的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动态心电图、高频心电图和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冠心病组(81例 )及对照组 (6 7例 )分别进行动态心电图、高频心电图、运动试验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2次检查间隔在 2周内 ) ,以至少一支冠脉直径狭窄≥ 5 0 %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结果 高频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高于动态心电图及运动试验 ,但特异性较这两种方法明显偏低 (P <0 .0 0 5 )。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运动试验的特异性高于动态心电图 (P <0 .0 5 )。结论 动态心电图与运动试验是两种价值较高的冠心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丽  张莉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0):1285-128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为ACS的86例患者分别采用DCG和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检查作为金标准,计算DCG诊断ACS的诊断学指标,对DCG诊断ACS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的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CAG确诊ACS 72例,DCG诊断ACS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85.71%,误诊率14.29%,漏诊率12.50%,阳性预测值96.92%,阴性预测值57.14%,2种方法检查结果呈高度一致性(Kappa指数=0.609,P<0.01)。DCG诊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阳性率为68.75%,诊断冠状动脉双支病变阳性率为92.59%,诊断三支或左主干病变阳性率为9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G诊断轻度狭窄阳性率为66.67%,诊断中度狭窄阳性率为93.75%,诊断重度狭窄阳性率为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CG诊断与CAG诊断ACS具有较高的一致性,DCG诊断双支病变、三支或左主干病变、中度和重度狭窄的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无症状心肌缺血检查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活动平板(TET)、动态心电图(DCG)、核素心肌断层显像(ECT)等无创伤性方法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方法 对50便冠心病和50例正常人进行TET、DCG和ECT检查,同期行冠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TET及DCG对冠心病有相似诊断价值并明显高于ECT,ECT第三 较高,特异性较低。联合任何两项检查均可显著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准确率,联合三项检查敏感性达89.47%,特异性100%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ce myocardial ischemia,SMI)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以及24 h动态心电图在诊断SMI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2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有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造影(CA)手术前及术后中性粒细胞(PMN)和单核细胞CD11b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6例CHD患者,其中41例行PTCA手术、25例行CA手术,23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体检者及CHD患者PTCA和CA手术前3d、手术当天、术后30min、术后1d、术后3d外周血PMN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结果CHD患者外周血PMN和单核细胞CD11b平均荧光强度(MFI)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TCA手术后PMN和单核细胞CD11bMFI明显升高,与手术前3d和手术当天CD11b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核细胞CD11bMFI在手术后1d较手术后30min高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施行CA前后CHD患者外周血PMN和单核细胞CD11b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PMN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含量评价选择平均荧光强度比选择百分率更能反映CD11b的变化。CHD患者PTCA术后确有炎症反应发生,CD11b表达可作为PTCA后炎症反应发生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患者运动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其与冠脉病变的关系,以确立冠心病早期诊断的新方法。方法以4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其冠脉病变的程度与范围分为若干亚组,对比观察患者无症状期运动试验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并将16例冠脉无病变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冠心病组运动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较对照组ηb低切、ηp、RAI、Fb明显增高(P<0.05~P<0.001)。冠心病组运动后ηb高切、ηb低切、ηp、RAI、IR、Fb较运动前明显增高(P<0.01和P<0.001)。运动后轻度狭窄组与中重度狭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ηb高切、ηb低切、RAI、Fb明显增高(P<0.05~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运动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显著性差异与冠脉病变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DCG)联合CT血管成像(CTA)对冠心病(CHD)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4例临床疑诊为CHD心肌缺血患者,患者入院后2周内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12导联同步DCG监测及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以MPI检查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DCG联合CTA检查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结果124例疑诊患者经MPI诊断CHD心肌缺血77例,经DCG诊断心肌缺血66例,经CCTA诊断心肌缺血79例,DCG与CCTA联合诊断CHD心肌缺血82例;DCG联合CCTA诊断CHD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94.80%,特异度为80.85%,准确率为89.52%,阳性预测值89.02%,阴性预测值90.48%,Kppa值=0.773。结论DCG联合CCTA诊断CHD心肌缺血检出率较高,具有较好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0.
廉洁  朱红  李丹萍  谢祝映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314-231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监测心肌缺血,特别是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有症状与无症状心肌缺血组)的DCG和临床资料。结果:静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85例(30.5%),DCG检出心肌缺血180例(64.4%);SMI检出率为67.8%,有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29.9%;两组患者在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及ST段下降幅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心肌缺血的发作及发作时伴发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规律,均以6:00~12:00时为多见,以0:00~6:00时最为少见;无症状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组。结论:DCG对SMI检出率高,有助于对老年冠心病的病情评估和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