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朱奕  薛俭成  李妙珊 《中国医药》2007,2(10):598-599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影响红系恢复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移植方式、人血细胞抗原(HLA)相合与否、ABO血型相合与否及亲缘关系的有无对红系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影响红系恢复时间的因素主要为ABO血型主要不合及受、供者的亲缘关系。结论ABO血型主要不合和非亲缘骨髓移植的患者红系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2.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在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HLA)相合的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Allo-HSCT)中,供者与受者ABO血型不合是常见的问题.2006年11月~2009年12月我科共进行ABO血型不合的Ailo-PBSCT 29例,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我院采用 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PBSCT)治疗白血病 ,获得成功。本文主要对ABO血型不合患者移植后的血型、抗体滴定度及染色体的转变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介绍 :例 1男 ,9岁。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首次缓解(AML- M3a CRI) ,血型 B,Rh D阳性 ;供者为其大姐 ,血型 A型 ,Rh D阳性 ,HLA- A- B位点与病人相合。例 2男 ,2 5岁。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首次缓解 (AML- M2 a CRI) ,血型B型 ,Rh D阳性 ;供者为其大哥 ,血型 O型 ,Rh D阳性 ,HLA-A- B- DR位点与病人相…  相似文献   

4.
廖辉 《江苏医药》1996,22(4):252-253
HLA相配的骨髓移植(BMT)是治愈白血病、再障、免疫缺陷病等有效甚至唯一的疗法。ABO血型抗原不依赖HLA基因复合体遗传[1],故25%HLA相配的同胞约15~20%供受体ABO血型主要不合[2]。血型不合与BMT的植活、排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及严重度、生存时间无关,而其主要问题是:移植时预防溶血和移植后输血选择。ABO血型不合分两类:(1)主要不合:受者有与供者红细胞抗原起反应的红细胞凝集素。(2)次要不合:供者有与受老红细胞抗原起反应的红细胞凝集素。一、预防溶血次要不合的BMT可按常规进行。如供者血球…  相似文献   

5.
朱奕  薛俭成  李妙珊 《中国医药》2007,2(3):163-164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对HLA相合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PBSCT)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6例ABO血型主要不合,9例次要不合的HLA相合的Allo-PBSCT术后受者造血重建情况,选用同期ABO相合的Allo-PBSCT受者作对比。结果15例ABO血型不合的Allo-PBSCT受者植入骨髓后均未发生急性溶血,有2例发生迟发性溶血。ABO血型不合对Allo-PBSCT骨髓植活、血小板恢复、粒系重建均无影响。在ABO血型主要不合组,红系恢复时间明显延迟。结论ABO血型不合并不是Allo-PBSCT的障碍,仅在ABO血型主要不合时,出现红系恢复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位点检查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者和受者移植前、后STR基因进行检测,了解造血干细胞植入情况。结果 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受者移植后STR基因型与受者移植前STR基因型不同,与供者STR基因型完全相同,提示供者造血干细胞的植入;1例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受者移植后STR基因型表现为患者移植前STR基因型和供者STR基因型的嵌合状态。结论 STR基因位点检查可以用来判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植入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染色体在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的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定期检测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情况。结果 5例移植成功患者其中异性别4例,性染色体表现为供者性染色体,原有异常消失;1例术后复发患者原有异常重现。结论 常规细胞遗传学可以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与否的标志和评价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在HLA表型一致的异基因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tation,BMT)中,供、受者间ABO血型不合者占10%~15%,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red cell aplasia,PRCA)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大约为5%~16%[1,2]。本文就PRCA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作一简要综述。1 临床特点 ABO血型不合骨髓移植后红细胞生成开始时间一般在15~60天[1]。如果骨髓移植60天后外周血仍未测到供者红细胞,骨髓象显示红系明显减少或缺如,而粒系、巨核系发育正常,此时应考虑到发生了移植后PRCA。PRCA的发病有两种:①受者在骨髓移植后一直贫血,定期监测红细胞抗原2个月内未发现供者红  相似文献   

9.
郭文敬  刘燕明 《中国医药》2012,7(8):972-974
目的 研究Lewis血型系统抗原、抗体血型血清学鉴定的方法,对含有抗-Lea、抗-Leb抗体和自身抗体患者的输血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按照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患者进行1ewis血型鉴定,由血型室筛选与患者相合的血液给予患者输注,同时严密观察患者输血情况,评估其输注效果.结果 患者ABO血型为A型,Rh血型系统表型为CCDEe,Lewis血型系统表型为Le(a+b-);血清中不仅含有抗-Lea和抗-Leb抗体,同时存在自身抗体.经治疗,对患者输注经血型室筛选且配血相合的红细胞、同型血浆和机采血小板,逐步达到预期输血效果,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相对稳定.结论 通过对患者进行抗体筛检及Lewis血型抗体鉴定,筛选出与患者配血相合的血液成分进行输注观察;抗-Lea、抗-Leb抗体和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输注血液成分后临床效果极差,经过治疗后可使输血效果逐步好转,血红蛋白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相似文献   

10.
蔡林 《福建医药杂志》1998,20(5):123-123
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为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最大治愈的机会,但找到适当的供者是关键。在同胞之间HLA相同的概率仅有25%,且由于ABO血型抗原不依赖HLA基因复合体而遗传,所以大约有15~20%的患者与其供者主要ABO血型不合。应用血细胞分离机梯度离心去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在3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儿中,2例行无血缘相关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不全相合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行同胞HLA全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移植后进行对症治疗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3例患儿均获造血重建,其中病例1在+37d全血恢复正常;病例2在+90d外周血供体嵌合率(STR)97.8%,脐血造血干细胞完全稳定植入。病例3在+80d外周血STR:99.4%,造血干细胞完全稳定植入。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治疗儿童白血病的较好方法,可以提高白血病患儿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ABO血型鉴定不一致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方法:应用ABO血型鉴定原理即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A抗原和(或)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及0型4种。可利用红细胞的凝集实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O血型。结果:笔者就几年血型不一致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加以分别探讨。结论:正确鉴定ABO血型是输血的关键之一,误输异型血可使受血者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危及病人生命安全。对于ABO血型鉴定不一致的,无法判断的特殊血型标本,可以针对其原因,采取多种方法正确鉴定ABO血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介素-11(IL-11)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血小板恢复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6例复发难治性淋巴瘤,随机分为IL-11治疗组和对症治疗组,对症治疗组仅接受输血小板等对症支持治疗,IL-11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组基础上于移植后7 d起应用IL-112400万U/d,连用14 d,预处理方案为改良BU/CY方案,移植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 PLT)恢复至≥20×109/L和≥50×109/L的时间、血小板输注次数及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造血重建,IL-11治疗组移植后PLT恢复至≥20×109/L和≥50×109/L的时间及辐照血小板输注次数均较对症治疗组少(P<0.05)。 IL-11治疗组有2例发生恶心、呕吐、头痛等一过性不良反应,随访至2015年1月,两组患者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0%和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过程中应用IL-11有加速血小板恢复的作用,IL-11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预防策略.方法 对1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联合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7 d(回输干细胞前为-,回输后为+,回输时为0)始环孢素静脉滴注、麦考酚吗乙酯口服;-5~-4 d环磷酰胺静脉滴注,-5 d~-2 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静脉滴注;-6 d~+10 d白细胞介素11(IL-11)皮下注射;+1 d、+3 d、+6 d及+11 d甲氨蝶呤静脉滴注预防aGVHD.结果 15例患者完全植入,aGVHDⅡ~Ⅳ度的发生率20.0%,Ⅳ度的发生率6.7%,随访中位时间为30.7(4~65)个月,无复发,无恶性血液病存活.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时联合采用含有rhG-CSF、环孢素、麦考酚吗乙酯、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IL-11及短程甲氨蝶呤的方案预防aGVHD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兰顺 《中国药房》2012,(34):3216-3218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环孢素A(CsA)全血谷浓度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相关性,明确CsA全血谷浓度的有效范围。方法:对2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全血CsA谷浓度与其aGVHD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sA谷浓度在50~100ng·mL-1组的Ⅱ~Ⅳ级aGVHD发生率最高(43.66%),其次是100~150ng·mL-1组的32.50%,再次是150~200ng·mL-1组的7.35%,前2组发生率显著高于第3组(P<0.01);在CsA谷浓度>200ng·mL-1时出现Ⅳ级aGVHD的为同一患者,除外无Ⅱ级以上aGVHD发生。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全血CsA谷浓度与aGVH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关。CsA谷浓度维持在200~250ng·mL-1可减少aGVHD的发生及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Elevated blood concentration of tacrolimus is frequently observed following transfusion of red blood cell concentrate in patients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to clarify the effects of transfusion of red blood cell concentrate on the blood concentration of tacrolimus. Setting Chib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Japan. Method Fifty-two patients (aged 0–65 years) receiving both tacrolimus and transfusion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were enrolled. The ratio of measurement after transfusion to measurement before transfusion was calculated for hematocrit and blood concentration/dose ratio of tacrolimus (termed the hematocrit ratio and the tacrolimus ratio, respectively). Main outcome measure Change in blood concentration/dose ratio of tacrolimus and variabl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variation in tacrolimus ratio. Results The blood concentration/dose ratio of tacrolimus was increased after transfusion compared with before transfusion (p?<?0.001).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seen between the hematocrit ratio and tacrolimus ratio (r?=?0.32, p?<?0.001). Hematocrit ratio, age or body surface area, and difference in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level before and after transfus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variation in tacrolimus ratio.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acrolimus ratio and change in serum creatinine or potassium level in the short term. Conclusion Change in the blood concentration/dose ratio of tacrolimus was associated with change in the hematocrit ratio after transfusion, and more attention is required for children or patients with small body surface area. Dose adjustment of tacrolimus is required if the blood concentration of tacrolimus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target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的新方法,减少异体输血用量。方法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采用血液稀释、自体输血、控制性降压、微创小切口、合理应用抗纤溶制剂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方法,减少手术中出血,促进血细胞生成,从而减少异体血用量。结果本组260例患者中,只有28例患者输注异体血,异体血输注率仅为10.77%。结论围术期血液保护是减少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异体输血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