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不规则阵发性抽搐。多发于中老年女性,一般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症,常起于下眼睑的眼轮匝肌,逐渐向下部肌肉扩展,严重者整个面肌强烈痉挛。本病病因不明,治疗较为棘手,笔者以吊针辨证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长吊针治疗面肌痉挛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运喜 《中医杂志》2007,48(3):202-202
面肌痉挛病因不明,可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因素而加重,睡眠后停止。笔者以长吊针为主治疗面肌痉挛,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筋结点”松解术配合吊针治疗面肌痉挛的机理进行探讨,以冀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 A型肉毒毒素穴注治疗面肌痉挛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 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穴注组 4 5例采用A型肉毒毒素穴位注射 ,针刺组 4 5例采用针刺治疗。结果 穴注组有效率、治愈率同针刺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针刺治疗面肌痉挛有效 ,A型肉毒毒素穴注的应用更显著地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5.
磁极针对极针刺法治疗面肌痉挛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正权 《中国针灸》2001,21(6):12-20
选用带有不同极性的磁极针,采用两针(N极针和S极针)相距2-3mm同时平行刺入面部阿是穴的对极针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结果:治疗后面肌痉挛每次发作时间明显缩短,发作间隔时间明显延长,每天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总有效率为90.6%。结论:依据磁极针的特点,采取特殊的刺法,对面肌痉挛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进而为使用该针具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电针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农 《针刺研究》1998,23(3):187-188
面部肌肉痉挛是口腔科常见疾病之一,以中老年多见,由于病因不明,因而治疗效果较差,是临床顽症之一。自1990年以来,运用电针治疗本病58例,并进行了对照观察。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118例,均为门诊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针刺加氦氖激光组、单纯针刺组。其中电针组58例,男21例,女37例;年龄平均47.6岁;病程平均4.4年;病患在左侧31例,右侧27例。针刺加氦氖激光组29例,男10例,女19例;年龄平均46.7岁;病程平均4.11年;病患在左侧15例,右侧14例。针刺组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龄平均47.2岁;病程平均4.07年;…  相似文献   

7.
针刺与"吊针"刺法并用治疗面肌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针刺与“吊针”刺法并用治疗面肌痉挛,并与单用“吊针”刺法治疗面肌痉挛作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面肌痉挛是以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而无其他神经系统病变为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笔者在临床中治疗面肌痉挛2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8例患者均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男13例,女15例;年龄23~62岁;病程3个月~4年。1.2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神经外科学》[1]:①面肌不自主阵发性抽动,剧烈时呈阵挛性或强直性;②为单侧发作,抽动一般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延到半侧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面肌痉挛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王笃金 《中国针灸》2002,22(3):35-43
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面肌痉挛30例,收效甚佳,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为门诊病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1岁,平均45岁; 病程最短1月余,最长5年。其中,患过面瘫者10例,外伤者1例。2  治疗方法选取患侧阳白、太阳、四白、下关、地仓及健侧合谷穴,用 5 ml 注射器抽取泰安市红 旗制药厂生产的当归寄生注射液(2 ml/支)4 ml,任选其中2穴位,穴位常规消毒后 ,进针,回抽无血后,把药液缓缓注入穴中,每穴注 2 ml。每日1次,穴位交…  相似文献   

11.
早期应用通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发病早期(24-48小时)应用通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通腑针刺治疗组及发病1周后常规针刺(包括头针和体针)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腑针刺法的早期应用能显著地提高脑卒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絮刺火罐疗法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陶群  陆惠新 《中国针灸》2002,22(11):7-15
目的:观察絮刺火罐疗法治疗各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了38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和混合型颈病患者,并进行前后对照,选取颈夹脊穴,天宗穴,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施以刺络拔罐疗法。结果:絮刺火罐疗法总有效率89.5%,MPQ评定于治疗后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炎急性期针刺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灿东 《中国针灸》2002,22(11):8-16
目的:观察面神经经炎急性期针刺治疗,对于疗效及疗效程的影响。方法;在面神经炎急性期(发病10日内)采用针刺风府、风池、完骨、合谷治疗,随机设立对照组(患侧红外线灯局部照射)。结果:针刺组在疗程上优于对照组(P<0.01)。疗效方面基本接近(针刺组痊愈率90.0%,有效率100.0%,对照组痊愈率85.0%,有效率97.5%),针刺组略高于对照组。结论:面神经炎急性有针刺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火针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晓霁 《中国针灸》2007,27(7):509-510
目的:比较火针与毫针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7例面肌痉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9例采用火针治疗,穴取太阳、攒竹、颧;对照组48例采用毫针治疗,取穴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4.6%、有效率92.4%,对照组治愈率45.8%、有效率87.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火针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且疗效优于毫针针刺。  相似文献   

15.
激素类药物对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激素类药物对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设单纯钱刺治疗观察组62例,经激素治疗后再针刺治疗对照组26例,并将两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96.8%,对照组愈显率为76.9%,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疗效与疗程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针刺,激光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存周 《中国针灸》1999,19(12):715-716
将面肌痉挛患者 6 0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0例采用针刺激光的方法治疗 ,与对照组 3 0例口服苯妥英钠等西药治疗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 :针刺激光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 ,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6 .2 ,P <0 0 5)。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神经定位3种类型疗效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魏玲 《中国针灸》2001,21(1):17-18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按面神经损伤平面定位分为单纯性面神经炎、Bell氏面瘫、Hun氏面瘫,并进行了3种类型的疗效比较,结果表明面神经的损伤平面越低疗效越佳,否则反之。  相似文献   

18.
镇静调气法针刺不同腧穴治疗胸壁挫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世平 《中国针灸》2001,21(11):11-19
方法:将120例胸壁挫伤病例分成阳陵泉组与外关组,采用镇静调气刺法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阳陵泉组治愈率优于外关组(P<0.05)。辨证分型的比较,阳陵泉组无差异,外关组气滞型优于血瘀型(P<0.01),病程短者优于病程长者(P<0.05)。结论:用镇静调气法针刺阳陵泉、外关穴是治疗胸壁挫伤的有效方法,且阳陵泉与外关疗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9.
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秦黎虹 《中国针灸》2002,22(6):15-23
目的:观察头针7交叉刺久留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治疗组和传统头针对照组,观察两种头针法的即刻效应和续效作用。结果:两组头针法的即刻效应是一致的,但治疗组的续效作用好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组的愈显率7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5%(P<0.05)。结论: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是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方法,健、患侧头部穴线交替使用可以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0.
浅刺多穴针法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6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法 :对 6 8例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患儿 ,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营养神经药物组进行对照治疗观察。结果 :针刺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 (P <0 0 1)。结论 :针刺疗法是提高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