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根据《中医各家学说》的课程特点,结合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系统总结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注重中医思维方法的培养、注重学派之间的学术传承、注重学术界新理论、新发展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4个方面。加强了课程的系统性与实践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医各家学说的研究与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研制的“中医药文献标引、分类知识库实验系统”计算机软件整理、统计了近3年来在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中医各家学说的论文,对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并从加强学科建设、引入现代科技手段等方面对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医各家学说》教材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笑平 《中医教育》2002,21(1):38-40
中医各家学说被辟作一门独立学科凡740余载,迄今已先后刊行4版统编与3种协编等教材[1~7],然这些教材无不与开课目的、授课对象、教学时数各存一定的距离,只是程度互异而已,说明有关本学科的教材建设仍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笔者虽曾就此多次抒发管见,但总感意犹未畅,故觉得有必要再次陈述拙见如次.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药各家学说》中的体质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医各家学说》各家学术思想为源,探讨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概况。阐述中医体质的形成、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辨证用药关系及增强体质的方法。认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情志、饮食、生活条件、疾病、社会因素等有关,男女体质有差异,体质决定病邪易感性、发病后疾病的演变过程、转归及预后,体质学说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龚继明 《四川中医》1993,11(12):14-15
《医家心法》系清代浙中名医高鼓峰所撰,辑录了高氏对内、儿、妇科常见病独特的诊治经验和学术见解。是书不尚空谈,讲究实用,在辨证论治诸方面,颇具独到之处。今笔者不揣愚陋,就本书之学术思想,撷要作如下探讨。博采众家长临证多创见高氏的学术思想虽渊源于《内经》和《伤  相似文献   

7.
《中医各家学说》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毕业走向临床,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重难点和科学考核这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中医各家学说》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成文 《中医药学刊》2005,23(7):1259-1259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各家学说》中重要内容之一.了解并掌握学术流派的传承关系及纵横交融,以及学术流派的深刻内涵和广阔外延,可以拓宽学术视野,开阔思路,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为今后的临床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医家的临证经验是中医各家学说学习和研究的重点之一,医案作为医生临床实践的宝贵记录是《中医各家学说》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本文以易水学派为例,论述了学派医案学习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各家学说>中重要内容之一,了解并掌握学术流派的传承关系及纵横交融,以及学术流派的深刻内涵和广阔外延,可以拓宽学术视野,开阔思路,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为今后的临床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医各家学说》教学对本科生中医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建军 《山西中医》2009,25(6):61-62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一直以培养本科生中医思维为一个重要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图形、图像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中医思维的基本图例和应用图例,向学生展示中医思维的源与各家学说的流,引领学生进入中医思维的更高境界,使之从更深刻的层面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具有重要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五脏阴阳辨证渊源于《黄帝内经》,是一种集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于一体的医学思辨模式,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内经》以后,后世医家根据各自的临床实践,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黄帝内经》的理论思想,进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医各家学说。通过回顾中医学发展历史,研究主要医学流派(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及其代表医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阐明了《黄帝内经》中五脏阴阳辨证思维对后世各家学说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医各家学说是研究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的一门学科.研究本学科能揭示中医学的发展历程和历代医家提出新理论、新方法之过程,从而能扩展视野、开拓思路,并对中医学的发展、创新给予有益的启示.在1997年~2001年5年间,本研究领域共发表学术论文约1600篇.文献分布频数较集中的为汉代张仲景及其著作的研究(约占47.5%),清代医家及温病学说的研究(以叶桂、吴瑭为主,占22.5%);其后为明代医家研究(以张介宾、傅青主、李时珍为主,占11.3%),近代医家研究(以张锡纯为主,占7.2%),金元医家研究(以李杲、张从正、朱震亨为主,占4.2%),晋、隋、唐、宋医家研究(涉及葛洪、巢元方、孙思邈等,占3%),及其他综合探讨性的文章(占4.3%).  相似文献   

14.
《中医各家学说》是阐述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的一门后期提高课程。我院在使用精编教材《中医各家学说》的过程中,注重从联系经典、分析医案、阅读医家著作等方面开展本课程的教学工作。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5.
朱明  彭建中 《中医教育》2007,26(1):34-37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是一门中医药综合性学科,各个学派的特点体现出中医学术发展的传承与学术思想的源流。在该课程的教学探索中,坚持以学派发展为主线,能够较好地携领中医历代医家的研究,涵盖和包容理论与临床不同层面的观点学说。各大学派主体学缘结构中反映出继承性、创新性、全面性、连续性和互补性5大特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中医各家学说》教学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收集、归类分析,指出当前教学研究中存在着用时过多、不利于发现能力的培养和不能实现有效的知识迁移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用设置情境,医案教学、发现学习,主动探索、医案分析,知识迁移的措施对教学研究方法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7.
薛益明 《江苏中医药》2006,27(12):46-47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的定义、定位及其与中医经典理论的关系,以及中医各家学说的地位、现状、学习研究的意义等,学术界一直有争议。以中医经典著作为支撑的中医理论形成之后,关键就是如何灵活应用其性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而历代名医就是活用理论的成功典范,是“知常达变”的集中代表。因而,中医各家学说具有与中医经典课程同样重要的地位,应当引起中医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19.
项目教学法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艳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10):913-914
文章论述如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活动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将某一学术流派或是某一个医学大家的学术思想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鼓励学生学会自己从医家著作和医案来分析其提出的新理论、新方法,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以期促进学生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