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过敏是人体对花粉、粉尘、异体蛋白、化学物质、紫外线等过敏原的变态反应。当过敏体质者接触过敏物质后,体内会产生免疫球蛋白,形成后就吸附在嗜碱性细胞表面,产生各种过敏症状。中医学认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时间及辅食添加时机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接受过敏性疾病诊断的儿童160例。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调查每一位儿童母乳喂养、蛋黄和蛋白添加、鱼虾添加和坚果添加的时间。结果母乳喂养时间大于3个月小于6个月的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母乳喂养时间小于3个月或大于6个月的儿童,6个月前和6个月后添加蛋黄和蛋白的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8个月前和8个月后添加鱼虾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大于1岁添加坚果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率低于1岁前添加的发生率。结论婴幼儿母乳喂养时间应在3~6个月,蛋黄和蛋白可在6个月前添加,鱼虾可在8个月前添加,坚果应在1岁后添加。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探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E(IgE)在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1 月在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 2000 例湿疹、荨麻疹以及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 患儿进行小组划分,0 ~ 2 岁患儿为甲组(658 例),3 ~ 4 岁患儿为乙组(798 例),5 ~ 8 岁为丙组(813 例)。分组统计 三组患儿过敏原特异性 IgE 检查结果。结果:2000 例患儿吸入性特异性 IgE 总阳性例数为 954 例,总阳性率为 47.7 %,食 入性特异性 IgE 总阳性例数为 789 例,总阳性率为 39.4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甲组患儿食入特异性 IgE 阳 性率与乙组和丙组相比均较高,吸入性特异性 IgE 阳性率与乙组和丙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湿疹、荨麻疹以及哮喘患儿吸入性过敏原中检出率最高的为尘螨,其次为灰尘、豚草 / 艾草、点青霉 / 毛霉 / 根霉等;湿疹、 荨麻疹患儿食入性过敏原检出率最高的为虾 / 蟹 / 贝,其次为牛奶、鸡蛋等,哮喘患儿食入性过敏原以牛奶检出率最高,其 次为鸡蛋、芒果 / 桃 / 菠萝等。结论:食入性物质是 2 岁前儿童的主要过敏原,吸入性物质是 2 岁以后儿童的主要过敏原, 临床检测中可以根据过敏原 IgE 对于患儿的实际过敏原进行判断,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参照指标。  相似文献   

5.
潘雨  尚晓玲 《吉林中医药》2020,40(10):1289-1291
根据中医体质学中的概念分析,特禀质是九种体质中唯一的特异性体质,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后天因素所造成的遗传病体质、胎传体质和过敏体质等各种特殊的体质状态。通过统计分析显示特禀质人群易患肺系疾病、过敏性疾病。在肺系疾病中最易罹患哮喘,尤其小儿哮喘疾病的发病率甚高;在过敏性疾病中变应性鼻炎、湿疹疾病的发生与特禀质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肺论治过敏性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从风邪论治过敏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风邪的致病特性入手,探讨了风邪与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过敏性疾病是以风邪为主侵袭人体肌表,影响脏腑气血运行和津液代谢。临床应从风论治过敏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肺脾理论与过敏性疾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肺牌相关理论,是中医脏象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强调肺脾在气的生成、血的循环、津液的代谢等方面存在着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多种关系。过敏性疾病的名称在中医文献中虽无明确记载,但其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如神农氏告诫孕妇不要食用鱼虾、马肉等,认为这些食物会导致皮肤“恶疮”。《黄帝内经》所记载的某些病证症候也与现代医学所指的过敏性疾病相似。笔者通过长期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体会,认为常见过敏性疾病与肺脾相互关系密切,本文尝试探索两者之关联,以为指导临床诊治之借鉴。一、肺牌分主肌肉皮毛,开窍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用药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1953年6月—2018年3月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文献153篇,分析临床中医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用药类别特点。结果:查阅出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文献中,用药方剂138首,用药197味,其中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用药频率较高,累计达62. 79%,累计用药次数最多为甘草82次,其次是防风、白芍、蝉蜕、茯苓、当归在30次左右。结论:过敏性疾病的用药体现了中医"对外祛风"及"对内滋养"的整体用药特点,为临床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小儿过敏性疾病明显增加,汉方医学对过敏性疾病有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本文对日本近年的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做一归纳介绍。  相似文献   

11.
张迪蛟治疗过敏性疾病验案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谈 《江西中医药》2005,36(7):9-10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过敏原的产生及大气污染物不断增多,过敏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不断增加,该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张迪蛟主任中医师积临诊经验四十余年,擅治内妇科杂病,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也颇有心得,屡获良效,现举案如下:  相似文献   

12.
萧泽民 《陕西中医》1990,11(7):318-319
<正> 独活寄生汤载于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公元652年),从中医文献与临床实践来看,为古今医家公认的治疗痹证有效方剂之一。唯独将此方用于治疗其它疾病鲜见记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其病机复杂,临床症状多样。温振英教授认为过敏性疾病主因为过敏性体质,中医辨证属阴虚型体质,由内外风合而为邪而引发,症状多型善变,可表现为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及过敏性胃肠炎,甚至过敏三联症。治以祛风(抗过敏)、养阴(调治阴虚体质),临床以祛风养阴汤为主方而随证加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小青龙汤对过敏性疾病的有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应用小青龙汤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小儿过敏性疾病明显增加。汉方医学对过敏性疾病有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本文对日本近年的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做一归纳介绍。  相似文献   

16.
乳母服药 ,患儿通过吸吮乳汁产生疗效以治疗疾病一法古称“酿乳”,俗称“过奶”,属于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古往今来 ,关于本法的记载很多 [1] ,民间也在广为使用。笔者就该治法的特性提出个人的粗浅认识 ,敬请同道批评指正。1 产生原因和作用机理的二重性1 .1 病自乳传中医认为 ,母乳为母体气血所化 ,乳母的精神、营养、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乳汁分泌的质与量 ,对乳儿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正如《格致余论 .慈幼论》所说 :“夫乳者 ,荣血之所化也……至于乳子之母 ,尤宜谨节。饮食下咽 ,乳汁便通 ,情欲动中 ,乳脉便应 ,病气到 ,乳汁必凝滞 ,儿得…  相似文献   

17.
从中医对免疫与过敏的基本认识、"风"与过敏反应、痰饮与过敏反应及经络、气血、脏腑与免疫的联系等几方面进行论述,并结合现代医学的一些进展,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基本理论,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疾病是临床上近几年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其中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咽炎、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神经性皮炎、过敏性湿疹、过敏性生殖器疾病)在北方高原地区逐日增多,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是较为棘手的现代疾病。笔者用蒙医药治疗过程中注重护理工作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及分析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结果以及血清总IgE、细胞结合IgE水平,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疑似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经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者105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分析患者总体过敏原情况,以及血清总IgE、细胞结合IgE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食物性过敏原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阳性的患者有72例,主要阳性食物是虾、蟹、牛奶;吸入性过敏原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阳性的患者有89例,主要阳性吸入物是尘螨组合、蟑螂、霉菌组合。观察组的血清总IgE和细胞结合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细胞结合IgE水平明显高于血清总Ig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细胞结合IgE对过敏性疾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7。结论:确定过敏原种类,同时联合检测血清IgE和细胞结合IgE水平有助于过敏性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疾病有发病率高、遗传倾向、受累多个器官、治疗棘手、难以根除等特点,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可以持续定植于人体胃黏膜并引起胃炎、胃溃疡等消化道疾病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菌。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与哮喘、荨麻疹以及紫癜等过敏性疾病存在某种联系,故文章从脾胃功能失司的角度来探讨幽门螺旋杆菌与哮喘、荨麻疹、紫癜等过敏性疾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