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软组织肿瘤,约占胃肠道肿瘤的1%。1983年Mazur和Clark首先命名了GIST,并给予了具体的描述。尽管对于GIST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直到1998年才发现GIST是来源于胃肠道的ICC(interstitial Cajal cell)细胞,[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起源于的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自1983年Mazur等首先提出胃肠道间质瘤(GIST)这一概念后,经过20多年的研究,对GIST的诊断和其恶性程度的判断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源于胃肠道的间叶源性肿瘤[1].长期以来GIST被误诊为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和神经源性肿瘤等.1983年,Mazur和Clark等首次提出GIST.1998年,Hirota等检测到kit原癌基因蛋白获得性功能突变表达的蛋白CD117,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发现GIST细胞具有卡哈尔细胞的特性,从而明确其为GIST的起源细胞.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1983年Mazur首先提出GIST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999年人们认识到GIST起源于肠道间质干细胞-Cajal(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目前国内认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免疫表型上表达KIT蛋白(CD117)、  相似文献   

5.
赵兵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2):143-143
胃肠道问质瘤(gastrointestind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肿瘤,近年来的研究证实,GIST可能起源于胃肠道的卡哈尔氏细胞,光镜下常为上皮样细胞或梭状细胞的过度增殖,此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较前有较大进展,现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9年我院收治的17例GIST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的辅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来源肿瘤。虽然GIST概念的提出已经有20年了,但既往常常把GIST诊断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和神经鞘膜瘤等。对GIST本质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最近5年来,特别是格列卫(imatinib mesylate,甲磺酸伊马替尼)应用于GIST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来,对GIST的认识和治疗的观念不断更新。本文主要讨论目前GIST新辅助治疗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间质瘤的腹腔镜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胃肠道间质(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近年随着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新的病理学概念,其包括以往的胃肠道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等。GIST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的肿瘤,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GIST最有效的方案,现对我院自1998年起收治的8例GIST病人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小肠恶性肿瘤的20%和全部软组织肉瘤的5%.GIST平均年发病率大约为1/10万^[1]。近年来.GIST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就GIST生物学特点、生物学治疗及生物学预后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为主要发生于胃肠道、肠系膜及腹膜上的以梭形细胞为主,少量为上皮样细胞或两者细胞混合的间叶源性肿瘤,GIST和胃癌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中较为罕见。现将我院2002年8月—2006年8月中243例GIST中伴发胃癌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近20年来,得益于对GIST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及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GIST病人生存期显著延长。同时GIST诊疗策略日新月异,诊治过程日趋复杂,亟需推广GIST全程化管理理念,使广大GIST病人充分获益。相信随着GIST全程化管理理念的不断推广,国内GIST病人预后可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1.
<正>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它可以起源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因其具有易复发和对传统化疗药物高度耐药的特性,治疗效果非常差。直至1998年发现c-kit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是GIST发病的主要机制,继而发现口服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甲磺酸伊马替尼对GIST具有高效低毒的作用以来,彻底改变了原发和转移性GIST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肌层的间叶性肿瘤,遗传学上存在频发性c-kit基因以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基因突变。我院2005年7月—2009年8月收治GIST患者36例,对其临床诊断、治疗等回顾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来源于Cajal间质干细胞的胃肠道肿瘤,相对少见,我院2003年3月-2010年10月共收治GIST20例,其中胃间质瘤13例,小肠间质瘤5例,直肠间质瘤2例,给予综合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1998年以后确立的新病种。此前,大多数GIST误诊为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或平滑肌肉瘤。1983年,Mazur等首次应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名称,因为当时考虑平滑肌瘤的病例,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未找到平滑肌的分化,同时免疫组织化学也未见平滑肌的标记物。当时提出的GIST实际上是一种无任何特有标记物的肿瘤。1998年,Hirota等发现胃肠道间质瘤表达kit蛋白(CD117),CD117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并证实kil蛋白表达,是由c-kit原癌基因发生了功能获得性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治疗方面的新认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过去,GIST常与胃肠道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和平滑肌肉瘤相混淆。近年来,随着对GIST发病机制更为深入的了解,有关GIST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已明了,GIST是一种间质细胞肿瘤,其细胞表面表达一个跨膜受体CD117,该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1998年以后确立的新病种。此前,大多数GIST误诊为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或平滑肌肉瘤。1983年,Mazu等[1]首次应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名称,因为当时考虑平滑肌瘤的病例,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未找到平滑肌的分化,同时免疫组织化学也未见平滑肌的标记物。当时提出的GIST实际上是一种无任何特有标记物的肿瘤。199年,Hirota等[2]发现胃肠道间质瘤表达kit蛋白(CD117)CD117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并证实kit蛋白表达,是由c-kit原癌基因发生了功能获得性突变所致。c-kit原癌基因…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源性肿瘤,被定义为发生于胃肠道,肿瘤细胞呈梭形、上皮样或多形性并表达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生长因子受体KIT蛋白的间质肿瘤。既往由于对GIST起源和分化缺乏充分的认识,无严格的诊断标准,因此对于该病有多种命名,而且存在临床治疗措施不当的问题。我们根据GIST新的诊断标准,对北京市23所医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GIST住院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和新标准普及性进行了调查,对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一工作的目的是为进一步评价GIST新标准的实用性,为制订GIST的诊断治疗指南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5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治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武警湖北总队医院收治的5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治疗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本组5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45例为完全切除.52例患者中CD117阳性表达52例(100%),CD34阳性表达46例(88.5%). 结论 GIST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完全切除很重要.GIST术前确诊率低,其确诊依赖免疫病理结果,CD117和CD34联合使用可协助诊断GIST.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外科手术仍然是GIST的唯一治愈方法,且对局限性可切除的复发转移的GIST患者,手术仍能使其获益。基因检测不仅对确诊GIST非常重要,且对靶向药物治疗反应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笔者就以上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概念在近数十年间一直被修正与补充。20世纪80年代以前认为GIST等同于平滑肌肿瘤。直至1998年Hirota等发现了GIST的c—kit基因获得性功能突变,才明确了GIST与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的区别。明确肿瘤的发生,继而分子靶向药物伊马替尼(imatinib,又名格列卫)的出现,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对GIST的综合治疗;但外科手术在治疗胃肠道间质瘤中仍然占据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