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更年期妇女月经改变、绝经相关症状发生时间,对激素补充治疗(HRT)的知晓、使用及相关知识需求情况,为中老年妇女生殖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年龄≥40岁、至少有一侧卵巢、有月经周期改变或更年期症状的妇女进行有关问卷调查.结果:共纳入326例妇女,平均年龄49.49岁,绝经年龄49.1岁,月经改变年龄45.6岁,出现更年期症状年龄46.6岁;38.6%知晓HRT的相关知识,44.2%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有必要治疗,42.1%愿意接受HRT但有诸多担心顾虑,96.7%希望得到更多围绝经期保健知识;HRT使用率为5.83%.结论:更年期妇女对HRT与更年期保健知识的知晓率低,获取渠道主要为妇产科医生,应注重宣传教育,提供方便的医学支持服务,进一步提高中老年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妇女对更年期的认识,方法:对500例妇女进行了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记录她们对更年期的认识和态度。结果:有96.2%的妇女听说更期这个名词,59.6%的妇女知道更年期定义,77.6%的妇女是通过大众媒介认识更年期的,仅有20.8%的人通过医务人员认识更年期,绝经后妇女在更年期31.4%有烦躁易恕和阴道干涩,27.1%有潮热出汗,41%对更年期症状采取忍耐的态度,59.0%认为应该求医,19.8%认为应该应诊内外科或精神科,有78.0%的妇女从未听说过激素替代治疗(HRT),绝经后妇女HRT使用率为5.9%,结论:广州妇女的绝经期知识较贫乏,对更年期的危害认识不足,应该加强更年期知识的科普教育。  相似文献   

3.
对500名广州妇女关于激素替代疗法态度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广州妇女对激素替代疗法(HRT)的态度。方法 对500名妇女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记录她们对绝经症状以及激素替代疗法的认识和态度。结果 59%的妇女认为对绝经症状应该求医,41%发女取消极忍耐的态度,76.2%的人选择妇科就诊,19.8%的妇女选择内外科或精神科,仅有22.1%的妇女听产过HRT。绝经后妇女应用HRT的有5.9%,24.4%的人不知道HRT的益处,知道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的分别吸17.8%和10.8%,59.8%的人不知道HRT的,13\6%物人不知道在如科医生的指导下应用HRT,40.4%的不不知道何时开始应用HRT。结论 我们认为广州妇女的围绝经期保健意识不强,对HRT的了解很少,对HRT的利弊认识不足,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科普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青岛市围绝经期妇女保健需求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青岛市围绝经期妇女对围绝经期的认识程度和保健需求,为制定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青岛市区及城郊的各400名共1600名35—59岁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围绝经期妇女保健需求调查。结果保健需求排在前五位的有:定期全面查体(54.56%)、围绝经期咨询(50.88%)、预防骨质疏松(42.56%)、预防老年痴呆症(39.19%)、保护关节功能(38.25%);只有16.56%的妇女了解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知识主要来源于媒体(38.60%)、同事朋友(35.92%)、医疗机构(25.48%);围绝经期妇女HT的使用率4.13%,青岛市区的HT使用率明显高于城郊(χ^2=22.73,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对保健需求较迫切,保健知识贫乏,应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推广HT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现状及心理保健需求。方法:2012年1月~6月随机抽查某社区围绝经期妇女224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等,并对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保健需求进行调查,抑郁症状诊断标准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袁(pHQ-9)。结果:224名调查妇女中有抑郁症状78人(占34.8%)。与抑郁症状发生有关的因素为:痛经程度、关节肌肉痛、感觉异常、围绝经期综合征、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评分(P〈0.01)。89人(39.7%)表示不关注自身心理保健。156人(69.6%)通过电视节目或收音机了解相关知识,138人(61.6%)通过报刊、杂志了解相关知识。结论: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发生率较高.除与自身性腺功能减退有关外,还受社会支持、家庭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性地开展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教育。降低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状况及可接受激素替代治疗(HRT)的程度,探讨HRT是否象在西方和国内其他地区妇女中一样,能保持或减少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降低,改善血脂代谢。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实验组30例病人采用激素补充疗法,30例未采用干预治疗的围绝经期妇女对照组,首先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并进行评估,然后观察用药前后Kupperman评分,血脂,BMD,子宫内膜的变化。结果:心理咨询结果显示,实验组要求行HRT治疗者之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均优于对照组,但对HRT及围绝经期保健知识了解的程度均低。用药前后评分显示,实验组用药12月后症状完全缓解率达90%,而对照组中66%患者症状无改善。实验组用药后BMD保持不变,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用药后TC,TG无变化,HDL水平上升(P<0.001),LDL下降(P<0.001),对照组无变化,两组子宫内膜均无明显变化,结论:(1)西安地区相应群体对HRT缺乏认识和了解,相关部门普及围绝经期保健工作的力度不够,需政府,社会和家庭的支持。(2)西安地区围绝经期妇女适宜HRT,其可保持BMD,改善血脂,保护心血管,提高该群体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广东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和需求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从而进一步探索围绝经期、老年期保健模式和方法.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将广东省按地理地貌分为5层,共抽取了5个地级市(代表城市)和4个县级市(代表农村)。对40-65岁的4500个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广东地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48.6岁,其中城市48.9岁、农村48.3岁。现患病率39%,其中城市38.5%、农村39.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前6位现患疾病的顺位是骨关节疾病(12.5%)、高血压(9.2%)、子宫肌瘤(6.8%)、胃或十二指肠溃疡(5.2%)、心脏病(2.7%)和糖尿病(2.2%)。骨关节疾病中膝关节疾病(34-3%)、腰椎疾病(32.8%)是高发病,骨折患病率2.5%。围绝期综合征的患病率为68.1%,最为痛苦的症状是失眠、肌肉骨关节疼痛、烦躁、头晕,以心理症状(86.8%)和躯体症状(86.0%)为主;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未就医者占71.2%,到妇产科就医者仅20.5%,以服用中药为主(53.9%),应用性激素疗法者1.4%(城市1.8%、农村1.0%)。无健康体检者37.8%,有过健康体检者62.2%,其中城市80.4%、农村44.4%,城市明显高于农村。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相关疾病严重地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这一人群的保健、医疗存在广泛需求.应该全方位地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张智慧 《大家健康》2014,(8):295-29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本妇幼保健院登记在案的围绝经期妇女105例,采取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观察组53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不给于任何干预进行空白对照,观察组给予系统化保健干预,比较两组围绝经期妇女的度过更年期时间情况以及心理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度过更年期时间2年以下的38例,2年-4年的12例,4年以上的3例,平均时间为(2.58±0.25)年,对照组度过更年期时间2年以下的11例,2年-4年的32例,4年以上的9例,平均时间为(3.86±0.42)年,对照组度过更年期平均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t=25.1445,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严重焦虑、焦虑比例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系统化保健干预,可以有效缩短围绝经期妇女的更年期时间,并且降低围绝经期妇女的精神焦虑程度,值得各基层医疗机构组织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围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现状,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妇女围绝经期保健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统一问卷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石井街40~60岁的妇女为调查对象。结果在455例接受调查的妇女中,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68.1%,出现症状而就医者仅占29.7%,在未就医的218名妇女当中,有67.4%的人认为没有必要采取治疗和保健措施。结论石井街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具有发生率高的特点,她们的保健意识薄弱,带来身心困扰并影响其生存质量。开展妇女围绝经期的全科医疗保健服务,对围绝经期症状进行综合防治,有利于提高本地区妇女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锦州地区高校更年期妇女的保健与需求状况,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于1997年6-7月对锦州地区三所高校40岁以上的222名更年期妇女保健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222名更年期妇女中经常有更年期症状占5.80%-12.165。222名更年期妇女患有40多种疾病,风湿病及关节炎、心脏疾病和高血压居前3位。对保健有关信息不了解的人类分别占52.71%-82.88%,对更年期保健指导需求较迫切的人数分别占10.365-60.81%。结论:应重视更年期妇女的保健工作,强化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及满足他们的保健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天河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及其保健需求,为构建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广州市天河社区308例45.60岁妇女为调查对象,以Greene症状量表和自编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广州市天河社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47.9岁,前4位顺位分别是心血管疾病(20.1%)、骨关节疾病(12.7%)、高脂血症(8.1%)和子宫肌瘤(7.5%),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8.8%;最为痛苦的前4位症状是:烦躁54.2%(115/212),失眠52.36%(111/212),肌肉、骨关节疼痛48.1%(102/212),容易疲劳和乏力46.2%(98/212),有关“绝经的原因、绝经的远期影响、保健措施、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等正确回答率均低于23.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相关疾病严重地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应提供全方位的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市围绝经期农村妇女生殖健康现状,为开展针对中老年妇女的生殖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两个区县的7个群体(乡镇)的1531名40岁以上妇女的一般情况和生殖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重庆市农村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是48.4岁,有81.1%的妇女在绝经前出现月经紊乱,48.0%持续时间6个月以内;44.3%的绝经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潮热盗汗等三种以上的围绝经症候群,但是,只有21.9%的妇女主动接受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激素治疗只有10.8%(165/1531)。结论中老年妇女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有许多绝经相关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应根据不同年龄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宣传内容和方法,形式应灵活多样,重点内容应包括性教育、避孕与节育知识、卫生保健等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妇女对激素替代疗法 (HRT)的态度。【方法】对 5 0 0名妇女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 ,记录她们对绝经症状以及激素替代疗法的认识和态度。【结果】 5 9%的妇女认为对绝经症状应该求医 ,41%妇女采取消极忍耐的态度 ,76 2 %的人选择妇科就诊 ,19 8%的妇女选择内外科或精神科 ;仅有 2 2 1%的妇女听说过HRT。绝经后妇女应用HRT的有5 9% ,2 4 4%的人不知道HRT的益处 ,知道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的分别有 17 8%和 10 8% ,5 9 8%的人不知道HRT的副作用 ,13 6 %的人不知道在哪科医生的指导下应用HRT ,40 4%的人不知道何时开始应用HRT。【结论】我们认为广州妇女的围绝经期保健意识不强 ,对HRT的了解很少 ,对HRT的利弊认识不足 ,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科普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谭艳姣  邵良  张伶俐  刘玲 《广西医学》2022,(8):885-887+895
目的 调查株洲地区围绝经期女性绝经综合征(MPS)患病现状及其对激素替代治疗(HRT)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株洲市386名围绝经期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MPS患病情况及其对HRT的认知情况。结果 (1)386名围绝经期女性中,共诊断MPS患者283例,患病率为73.3%。(2)最常见的围绝经期症状为疲劳乏力,其次为易激动、潮热出汗、失眠、性生活障碍和骨关节痛。绝经过渡早期以潮热出汗、易激动、疲乏无力、抑郁及疑心、心悸、失眠等症状为主;绝经过渡晚期各症状的发生率均较绝经过渡早期明显升高;而绝经后期则主要以性生活障碍、骨关节痛、疲乏无力、失眠、眩晕等症状为主。(3)仅有89名(23.1%)女性对HRT有所了解;了解途径以网络、医生、亲戚朋友为主;仅有4名(1.0%)女性接受过HRT;未接受过HRT的女性中,有79.1%在科普后仍表示不愿意接受HRT,主要原因是恐惧副作用。结论 株洲地区围绝经期女性MPS患病率较高,但对HRT的知晓率和接受率较低,且对HRT的抵触心理较强,主要原因在于恐惧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燕 《中国医疗前沿》2013,(22):119-120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态及症状,并探讨其保健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20名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及保健服务的需求状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6个社区420名围绝经期妇女中有84.8%表现有围绝经期症状,骨关节痛和潮热出汗是发生率较大的2种症状;不同教育水平间的症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0.2%的妇女有过至少一项保健经历,而表达出保健需求的妇女有367人,占87.4%,保健人数和需求人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保健机构应积极为围绝经期妇女提供保健措施,提高其保健意识,满足其保健需求,从而保障的生活健康。  相似文献   

16.
赵青  师红丽 《当代医学》2009,15(12):104-105
通过随机调查500名市区企事业单位妇女,了解其围绝经期症状及对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认识和需求,其中3/5的妇女不知道何谓围绝经期,对围绝经期症状及危害认识不足,说明围绝经期保健知识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益阳市区围绝经期妇女绝经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妇女平稳渡过围绝经期.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益阳市5个社区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442名,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其绝经年龄、围绝经期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该市区围绝经期妇女442例中有症状者322例,占7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5.88±3.20)岁;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7.20±3.60)岁.绝经期主要症状表现为烦燥失眠、潮热多汗、眼睛老花、健忘、月经紊乱、腰背关节痛.影响这些症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职业、社会压力、婚姻状况等(P<0.01).结论 围绝经期症状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今后在益阳市区应因地制宜地大力宣传围绝经期的相关知识,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开设专科门诊及心理健康指导,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本妇幼保健院登记在案的围绝经期妇女105例,采取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观察组53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不给于任何干预进行空白对照,观察组给予系统化保健干预,比较两组围绝经期妇女的度过更年期时间情况以及心理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度过更年期时间2年以下的38例,2年-4年的12例,4年以上的3例,平均时间为(2.58±0.25)年,对照组度过更年期时间2年以下的11例,2年-4年的32例,4年以上的9例,平均时间为(3.86±0.42)年,对照组度过更年期平均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t=25.1445,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严重焦虑、焦虑比例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系统化保健干预,可以有效缩短围绝经期妇女的更年期时间,并且降低围绝经期妇女的精神焦虑程度,值得各基层医疗机构组织推广。  相似文献   

19.
213例更年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黎光  李雪鹏 《北京医学》2006,28(8):508-508
为了解更年期门诊患者对激素替代治疗(HRT)认知、使用状况、影响因素,我们于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将就诊我院更年期门诊21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为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妇女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状况及社区支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女性机体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及其所能获得的社区支持。方法 对本地区202名围绝经期的女性健康状况及其所获得的社区支持进行调查。结果 3.47%的妇女在围绝经期无任何症状,96.53%的妇女均有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从她们所获得的社区支持来看,11.88%(24人)未获得任何方面的支持,88.12%则分别从医务人员、同事、家庭及亲友处获得支持。结论 处于围绝经期的绝大多数妇女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利用社区资源,为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