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单纯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预后较差,目前尚缺乏专门针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新辅助治疗包括新辅助放疗、化疗及新辅助放化疗,它们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蛋白质-1(SATB1)在Siewert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经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80例Siewert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组织中SATB1蛋白表达.结果:Siewert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组织中SATB1的阳性表达共30例,阳性表达率为37.5%;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ATB1阳性表达18例,阳性表达率为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86,P<0.05).淋巴结转移(x2=5.150,P<0.05)及肿瘤浸润深度(x2=4.364,P<0.05)是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ATB1蛋白在Siewert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中表达强于正常黏膜组织.SATB1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性,可作为评估Siewert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肿瘤进展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其解剖学部位特殊,且转移复发规律复杂。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其是一类不同于食管癌和胃癌的独立的疾病。由于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局部进展期,单纯手术治疗局部复发率高,生存状况较差,术后辅助治疗有其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无专门针对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价值的研究数据,多数包括在食管癌或胃癌进行研究,也未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病例进行亚组分析,术后辅助治疗的获益人群及放疗靶区勾画范围等还存在争议。放疗勾画靶区时应根据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不同Siewert分型和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术后复发转移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或扩增胃及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可从抗HER2治疗中显著获益。目前, 除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外, 多种针对HER2的抗体偶联药(恩美曲妥珠单抗、维迪西妥单抗、德喜曲妥珠单抗、ARX788)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拉帕替尼、阿法替尼、吡咯替尼), 可作为单一疗法或联合疗法应用于晚期胃及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治疗, 已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疗效, 改善了患者预后及生命质量。进一步研究新型HER2靶向药物及联合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有望为HER2阳性晚期胃及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卡铂单周方案同步放化疗在Ⅲ期胃食管结合部癌中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以探索Ⅲ期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至2017年Ⅲ期胃食管结合部腺癌40例患者,分为紫杉醇卡铂单周方案联合同步放化疗组(TP组)20例和紫杉醇替吉奥3周方案同步放化疗组(TS组)20例。比较两组间的R0切除率、淋巴结转移率、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临床分期变化;评价紫杉醇卡铂单周方案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临床TNM分期、分化程度、脉管癌栓、R0切除率、手术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淋巴结数目和清扫淋巴结数量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TS组均较多。两组间放化疗不良反应、血液学毒性、红细胞、血小板、转氨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白细胞毒性反应,两组间有差异(P<0.05),TS组Ⅲ-Ⅳ度不良反应较多;非血液毒性,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病理分期降期比较,明显降期患者所占比例,TP组(18例)优于TS组(12例)(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单周方案同步放化疗与紫杉醇联合替吉奥3周方案同步放化疗比较,患者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降期率高,可以作为胃食管结合部癌的优选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入选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173例,从手术结束开始随访5年为研究终点,统计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析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是否化疗、HER-2表达与否等因素与该病的相关性.结果 经过5年随访,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在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7.9%、48.6%、44.5%,中位生存期为38.0月.分别统计和分析患者的各项因素,其中性别(P=0.000)、年龄(P=0.012)、TNM分期(P=0.000)、淋巴结转移(P =0.000)、化疗(P=0.000)、HER-2表达(P=0.000)等因素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与性别、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否化疗、HER-2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联,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ickkopf-1(DKK1)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79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和101例正常对照者血清DKK1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血清中的DKK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DKK1最佳诊断临界值为2 615.9 p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650(95%CI:0.569~0.731),敏感度为34.2%,特异度为96.0%。DKK1 诊断早期患者AUC为0.674(95%CI:0.521-0.827),敏感度为35.7%,特异度为96.0%。DKK1的阳性表达率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总TNM分期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 > 0.05),但和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 < 0.05)。结论:DKK1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可能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一种潜在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表皮生长因子-2( Her-2)在胃食管结合部癌中的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情况,探讨其与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IHC)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检测80例手术切除的胃食管结合部癌组织中Her-2的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情况,并分析与胃食管结合部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应用FISH技术检测显示在胃食管结合部癌组织中Her-2的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2.5%,应用IHC技术检测其在癌组织表达率为15%,Her-2基因扩增和蛋白阳性表达与胃食管结合部癌的分化程度和临床TNM分期有关( P<0.05),而与年龄、性别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 Her-2蛋白过表达和基因扩增是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的一个预后指标,与其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Her-2蛋白表达水平及基因扩增程度对于胃食管结合部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及胃癌各自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院340例术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及胃癌病例, 选择13项临床病理因素(性别、年龄、病变长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周围器官受侵情况、残端情况、脉管瘤栓、术中淋巴结清扫程度及出现症状到首诊治疗时间)分别进行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  1)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与胃癌比较预后更差; 2)淋巴结清扫及淋巴结转移均为二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淋巴结转移个数越多, 患者预后越差, D2式手术较D1式手术可能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 3)浸润深度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浸润越深预后越差; 而病变长度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病变越长预后越差。  结论  与胃癌相比,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预后更差, 并且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提示二者有所区别, 今后应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做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岩  曹玉  刘俊峰 《中国肿瘤》2020,29(5):391-395
[目的]研究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预后营养指数(PNI)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PNI对预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生存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的115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计算PNI值[PNI=淋巴细胞绝对值(109/L)×5+血清白蛋白(g/L)],根据PNI均值进行分组,分析PNI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同时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生吻合口瘘患者PNI均值为48.51 (43.25~56.25)。PNI≤48.51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58.9%,PNI>48.51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5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7,P=0.722)。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NI≤48.51组患者中,N分期是影响发生吻合口瘘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NI>48.51组患者中,是否给予术后辅助治疗是发生吻合口瘘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NI与治疗方式存在交互作用(P=0.037)。[结论 ] N分期和术后是否给予辅助治疗分别是PNI低值组(PNI≤48.51)和高值组(PNI>48.51)发生吻合口瘘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发生吻合口瘘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应回顾术前预后营养指数这一指标,以指导选择适宜的后续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