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Ab)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随着广谱抗生素包括碳青霉烯类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Ab的比例不断上升,并且在全球多处霞症监护病房(ICU)发生暴发流行."全耐药"的Ab也有上升趋势[1],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作者对河南某医院临床微生物室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分离的679株Ab的标本来源及耐药状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医院感染中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占首位。由于新型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特别是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尤其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病情危重、复杂,以及侵袭性操作多等原因,病死率更高。MDRO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刘欣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156-4157
鲍曼不动杆菌(Ab)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的感染有上升趋势,且其耐药性日益严重。Ab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发败血症、泌尿系感染、继发性脑膜炎等。Ab在医院的环境中分布很广且可长期存活,对危重患者和CCU及ICU中的患者威胁很大,也将此类感染称做ICU获得性感染。为了解我院的该菌耐药性变化趋势以及对有效预防该菌感染感染控制其耐药性,现将我院分离的163株Ab耐药性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武汉地区8家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是环境污染的标志菌.近年来,由不动杆菌属细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日益增多,如伤口感染、菌血症、脑膜炎、泌尿道感染,特别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引起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成为严重的医院感染病原菌[1].由于其天然的多重耐药性以及目前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更为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探讨武汉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我们用10种抗生素对武汉地区8家主要医院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420株鲍曼不动杆菌作药敏试验,并用"WHONET-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秦媛怡  陈雪梅  魏立平 《广东医学》2012,33(18):2812-2815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变迁,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资料,并对痰标本分离出的384株Ab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在非多重耐药与多重耐药患者之间进行多重耐药易感因素分析.结果 2009、2010、2011年38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出Ab及其147株多重耐药菌株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其次为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内科及颅脑外科.2009、2010、2011年多重耐药Ab的构成比分别为35.58%、36.94%及41.96%.多重耐药菌株对多黏菌素B最敏感,其次为替加环素;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对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菌药物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几乎全都耐药.Ab非多重耐药菌株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最敏感;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都较为敏感;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约为20%.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病情转归有关(P<0.05).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提示,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合并脑血管病、病情转归是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Ab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较为敏感,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上升.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合并脑血管病、病情转归是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陈月馨 《吉林医学》2010,31(23):3984-3985
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根据美国院内感染监测数据以及中国院内感染病原菌耐药监测资料显示,鲍氏不动杆菌在院内感染中占第4位。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使Ab产生耐多药,甚至出现了泛耐药株。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7.
ICU病房细菌感染情况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CU病房是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为了解我院ICU病房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帮助,我们对5年间ICU病房院内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培养出的348株病原菌作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徐绍红 《海南医学》2011,22(14):74-75
目的讨论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ICU收治的3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34例患者好转后转科,4例患者好转后自动出院。结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有效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手卫生消毒,合理地使用抗生素等多种方法,可有效地防止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扩散,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主要病原菌为多重耐药菌(MDRO)[1].由于其感染的难治性、高病死率和极易流行爆发的特点,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和感染防控中的一个难题.医院感染爆发事件中主要病原和耐药菌都集中在ICU,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闭.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对ICU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监测,据监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耐药菌发病率有明显下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发生在院内的感染。引起院内感染的致病菌较多,且大多为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珠,往往感染严重,有效控制率低,病死率高。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易感人群和易感因素的集中地,也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区域。文献报导ICU院内感染远远高出普通病房3~4倍[1]。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ICU院内感染患者210例,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1~12月收住ICU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分析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2007年1~12月综合ICU共收治病人349例,发生医院感染54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5.76%。分离医院感染病原菌86株,其中前五位为鲍曼不动杆菌27株,肺炎克雷伯菌16株,铜绿假单胞菌12株,白色假丝酶母菌9株,大肠埃希菌7株。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严重耐药和多重耐药。结论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真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多重耐药程度较严重,加强ICU医院感染病隙菌耐药菌株的监测,保护有限的抗生素资源,避免耐药菌在医院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许敏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304-2305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易感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发生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2010年为1.05%,2011年为0.92%,感染率较高的科室为ICU、肾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神经外科。结论:加强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管理及监测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做好培训并提高临床科室的执行力,是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讨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类型、耐药机制、耐药性及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重症监护室病房患者中抽取3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研究组)进行分析,分析其感染类型、耐药性等,并抽取30例非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纳入对照组,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其感染因素。结果:研究组30例患者中,共检出12株铜绿假单胞菌,1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3株大肠埃希菌,10株肺炎克雷伯菌,9株不动杆菌属,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Logistic分析影响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为免疫力低、ICU病房中病原菌污染环境、广泛应用抗菌药物、手卫生影响医院感染病原体、未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和隔离操作、ICU布局和设施不合理。结论:临床需明确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以便加强监测,确保抗生素使用合理,并针对性制定隔离消毒措施,控制和预防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ICU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ICU内60例肺部感染病原菌为PDR—Ab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0d的情况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用SSPS13.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0例PDR—Ab肺部感染患者30d内的病死率为40%;APACHEⅡ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7d、基础疾病、器官衰竭数目、肺部合并真菌感染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中均具有显著差异;APACHEⅡ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器官衰竭数目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PACHEⅡ评分高、低白蛋白血症、器官衰竭数目≥2个,提示PDR-Ab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陈艳乐  张国俊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2):158-160,F0003
<正>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属于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其临床分离居革兰阴性杆菌第4位,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1]。AB可引起各种严重感染,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流感染、泌尿道感染等,主要发生在ICU危重患者。近些年来,AB医院感染率、检出率、对各种抗生素耐药率均有逐年上升趋势[1-2]。多重耐药AB(Multidrugresistant A.baumannii,MDRAB),特别是广泛耐药AB(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A.baumannii,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08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趋势,分析引起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原因,指导临床正确面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做细菌培养及鉴定,并以纸片法(K-B法)测定一年来15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菌药的耐药率.结果 共分离鉴定鲍曼不动杆菌150株,其中源于呼吸道的105株,占68 %,居首位;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2.2 %,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3.7%.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尤其是ICU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极易变异而形成多重耐药;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应以亚胺培南和β-内酰胺酶抗菌抑制剂作为第一线抗菌药物;病情严重尤其是全耐药时,可联合用药,提高疗效.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菌株的出现,提示临床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用药指标.ICU病房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阻隔各种可能的传播媒介,避免鲍曼不动杆菌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7.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Ab)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Ab菌分布于医护人员的手、手机、毛巾、工作服,病房墙壁,麻醉和呼吸器械等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Ab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率不断升高。我国也有类似报道。本文就Ab菌的产酶耐药基因检测和染色体编码基因突变而导致的耐药检测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不动杆菌属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及用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卫杭  王睿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5):2516-2519
随着现代先进诊疗技术的开展、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不动杆菌的临床检出率逐年增多,此菌已成为引起严重致死性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常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菌血症、泌尿系统感染、脑膜炎、软组织感染以及腹腔内感染等,尤其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最常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所使用的抗菌药物中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具有快速杀菌作用的一类抗菌药物,但随着此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也逐渐出现了耐药.国外学者[1]在1991年首次发现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动杆菌且为多重耐药菌株以来,不断有学者报道[2,3]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动杆菌属菌株.近来报道了[4,5]产生获得性碳青霉烯酶多起在ICU、血液病房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感染引起的暴发流行,使不动杆菌感染治疗陷入无药可用的境地,病死率很高,临床治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综述了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和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ICU病人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规律,探讨其防治策略及细菌的耐药性。方法:回顾96例ICU病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药敏实验结果及治疗。结果: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细菌特别是气管切开后病人肺部感染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占85.41%,其耐药普遍。结论:注意神经外科病人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的规律,加强ICU病人的细菌监测,基础性治疗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张慧琴 《吉林医学》2012,33(23):5103-5104
目的:讨论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护理。方法:对1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2例好转后转科,4例好转后自动出院。结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有效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手卫生消毒,合理使用抗菌素等方法,可有效防止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扩散,保证医疗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