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有自杀意念高中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方法 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及中文版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对1 577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高中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8.90%(n=298)。22.82%(n=68)的有自杀意念高中生存在情绪和行为问题,且有自杀意念高中生的困难总分、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同伴交往问题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亲社会行为得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有自杀意念组中,女生情绪问题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高二学生同伴交往问题得分显著高于高一学生(P<0.05)。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亲密度、矛盾性、组织性和控制性是有自杀意念高中生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结论 有自杀意念高中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家庭环境对其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学生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为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负性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和抑郁自评问卷(BDI)对184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在重新关注计划(14.36±3.48)和积极重新评价(13.92±3.65)得分最高,而灾难化(6.73±3.45)和责难他人(7.89±2.38)策略得分最低;相关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数与抑郁得分、灾难化和责难他人显著正相关(r=0.26、0.19、0.26,P均<0.01),抑郁得分与沉思、灾难化、责难他人和自责显著正相关(r=0.45、0.44、0.25、0.25,P均<0.01);层次回归模型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沉思、灾难化对抑郁症状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沉思和灾难化两个变量解释抑郁症状总方差的22.3%。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对中学生抑郁具有显著影响,而沉思和灾难化的应对策略可能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现状,初探家庭环境因素及气质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分层抽样方法,于2017年4—6月对顺义区4所幼儿园1 30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家长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儿童气质问卷(BSQ)、Achenbach量表(CBCL)、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结果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8%(192/1 301)。男童攻击问题和违纪问题高于女童。家庭矛盾性与躯体诉述因子呈正相关(r=0.130,P<0.05)。男童攻击因子与节律性、趋避性、注意分散度呈负相关(r=-0.133,-0.119,-0.115,P均<0.05),女童抑郁因子与活动水平、坚持性呈负相关(r=-0.125、-0.151,P均<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环境和气质相关,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应考虑家庭环境和气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男性犯罪青少年人格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教育改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家庭环境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218名男性犯罪青少年和211名普通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犯罪青少年的神经质、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中学生(P<0.001),犯罪青少年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各维度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存在多项相关关系(r=-0.136~-0.417,0.149~0.374),家庭娱乐性对外倾性有正向预测作用,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亲密度对神经质有负向预测作用,矛盾性、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对神经质有正向预测作用,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矛盾性、母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对精神质有正向预测作用(P均<0.05或<0.01)。结论 犯罪青少年具有高神经质、高精神质人格特征,其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具有特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在不同类型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及性别差异,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2月-2018年1月选取沈阳市某寄宿制中学1 086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一般人口学特征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ACEs、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评分的关联性,自举(Bootstrap)程序和PROCESS软件检验睡眠质量的中介效应。结果 ACEs与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0.194、0.378,P<0.01),睡眠质量得分和抑郁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0.361,P<0.01)。总样本中,调整混杂因素后,睡眠质量在ACEs、虐待和忽视与抑郁症状关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14.58%、21.66%、11.60%;睡眠质量在家庭功能不全与抑郁症状关联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59.79%。女生中睡眠质量在ACEs及其各维度(虐待、忽视、家庭功能不全)与抑郁症状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均高于男生。 结论 睡眠质量在ACEs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关联中起中介作用,提高中学生尤其是女生的睡眠质量,有助于ACEs经历者抑郁症状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大庆市普通中小学生抑郁障碍的发生频率及相关家庭影响因素,为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方法 利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大庆市4所中小学校、1 673名中小学生,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1) 学生抑郁总分为9.93±5.13,男生抑郁状况均分为9.96±5.09,女生为9.88±5.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4,P>0.05);男女生抑郁障碍的阳性检出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538,P>0.05)。2) 家庭环境因素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这7个因素与抑郁状况存在负相关性(P<0.01),矛盾性与抑郁状况存在正相关性(P>0.01)。3) 逐步回归分析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进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分别为-0.466、-0.330、0.506、-0.223、-0.163、-0.161 和-0.349。 结论 家庭环境是影响中小学生抑郁状况的原因之一,改善家庭环境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济宁市农村中学生抑郁症状现状,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2019年3—4月随机抽取济宁市2所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15名农村初中生抑郁症状≥16分者218人(30.5%);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影响抑郁自评得分(F=7.397、4.169、P<0.05),不同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留守状况的学生抑郁自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留守状态的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期不良经历与抑郁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0.198~0.48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父母离异(b=7.037)、家庭月收入5 000元以下(b=2.219、2.212)、儿童期遭受情感虐待(b=1.555)、性虐待(b=0.615)和情感忽视(b=0.203)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呈正相关(P<0.05)。结论 济宁市农村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童年期不良经历会增加青少年抑郁症状的风险,减少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发生有利于改善青少年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的特点, 探讨气质和家庭环境对适应行为的影响, 为促进儿童适应行为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9年10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西安市3所幼儿园304名4~6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填写,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学龄前儿童气质、家庭环境对适应行为的影响。结果 1)学龄前儿童独立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及适应能力商数(ADQ)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9、6.31、18.17、20.91, P<0.05), 适应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2)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持久性、反应域、亲密度与ADQ显著相关(r=-0.18、-0.17、0.15、-0.13、0.18、0.28, P<0.05);节律性、适应性、亲密度、矛盾性与独立因子显著相关(r=-0.16、-0.18、0.26、-0.13, P<0.05), 节律性、持久性、亲密度、知识性与认知功能因子显著相关(r=-0.14, -0.17、0.18、0.11, P<0.05);反应强度、注意分散、反应域、亲密度、组织性与社会因子显著相关(r=0.19、0.13、0.21、0.21、0.13, P<0.05)。3)家庭亲密度(β=0.28)、气质的节律性(β=-0.15)和反应阈(β=0.14)可以共同预测适应行为(F=14.75, P<0.001)。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适应行为的发展受年龄、气质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因此, 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 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 能够促进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小学高年级儿童家庭教养方式进行调查,并分析教养方式对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陕西澄城、白水两贫困县各4所小学4~6年级833名学生,用程灶火编制的“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和苏林雁编制的“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1)在激励-惩罚维度得分上女生高于男生(P=0.001)。不同年级学生在尊重-羞辱、关心-袒护、宽容-放纵、管教-控制、期望-苛求维度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儿童在民主-独裁、关心-袒护、宽容-放纵、管教-控制和期望-苛求维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不同文化程度的儿童在民主-独裁、宽容-放纵、管教-控制、期望-苛求4个维度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性别、年级、家庭经济条件、父亲不同文化水平间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六年级学生抑郁得分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尊重-羞辱维度及与母亲关心-袒护维度均呈正相关(r=0.167 6,0.161 8,0.172 6)。经济状况一般的学生抑郁得分与民主-独裁和宽容-放纵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0.174 2,-0.104 5)。父亲小学和大学文化程度的儿童抑郁得分与期望-苛求维度均呈负相关(r=-0.351 2,-0.241 3)。结论 小学高年级学生家庭在养育儿童中存在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导致儿童产生抑郁的外部因素,应该引起学龄家长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家庭、运动协调能力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为提高幼儿的学习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20年5-8月整群随机抽取深圳市2所幼儿园340名5~6岁幼儿,采用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幼儿学习品质家长评价量表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幼儿的运动协调能力、学习品质和家庭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 女童的学习品质总分高于男童(t=2.07),父母受教育程度高(F=9.15、9.50)以及运动协调能力高(t=2.14)的幼儿其学习品质总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亲密度、组织性与幼儿运动协调能力均呈正相关(r=0.13、0.12,P<0.05),家庭亲密度、独立性及成功性等与幼儿学习品质均呈正相关(r=0.19、0.17、0.22,P<0.05),家庭矛盾性与幼儿学习品质呈负相关(r=-0.14,P<0.05)。运动协调能力在家庭亲密度、组织性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中部分中介效应为8.93%、8.84%。 结论 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可以从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提高幼儿运动协调能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学校气氛对留守初中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及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学生学校气氛问卷、自编心理资本量表与学业倦怠量表,对广西农村4所初级中学389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的自信因子得分(F=11.83,P0.001)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自控力因子得分(F=14.90,P0.05)显著高于男生;学校气氛与学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r=-0.579,P0.001),与心理资本呈显著正相关(r=0.512,P0.001),心理资本与学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r=-0.470,P0.001);心理资本在学校气氛与学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9.89%。结论学校气氛不仅可以直接预测学业倦怠,还可以通过心理资本间接预测学业倦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宜昌市城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家庭功能和应激感受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21年9月抽取宜昌市城区5所中学4 674名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家庭关怀度指数、应激感受量表(PS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宜昌市城区青少年心理问题检出率24.22%(1 132/4 674),女生MSSMHS除心理不平衡外,其他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男生(P<0.01),高中生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心理不平衡)均显著高于初中生(P<0.01),非独生子女的学习压力感和情绪波动因子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t=2.13、2.21,P<0.05)。单亲家庭、非父母抚养学生的总评分及各因子分亦均显著高于非单亲家庭、父母抚养者(P<0.01)。Pearson分析显示,MSSMHS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原发性癫痫患儿心理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家庭因素,为癫痫患儿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35例原发性癫痫患儿和35例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FES-CV)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进行对照研究,并就家庭因素与癫痫患儿行为问题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发性癫痫患儿的行为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1);癫痫儿童父母的焦虑、抑郁情绪较正常儿童父母显著增高(P0.05);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相比正常儿童家庭明显降低(P0.05),而矛盾性和控制性则明显升高(P0.05);父母教养方式结果显示癫痫组儿童的父母情感温暖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儿童家庭组(P0.05),而父母拒绝否认、母过份干涉与保护因子得分均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父母抑郁情绪得分与癫痫患儿行为问题总分呈正相关(r=0.36,P0.05)。结论原发性癫痫患儿存在一定的行为问题,相关家庭因素可能是导致其行为异常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发育迟缓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并探讨焦虑在家庭亲密度与自我意识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7月—2021年4月抽取辽宁省某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和复查的200例发育迟缓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Ⅱ)、儿童焦虑量表与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200例发育迟缓儿童的自我意识总分为45.87±4.15,FACES-Ⅱ得分与自我意识总分呈负相关 (r=-0.607,P<0.01);FACES-Ⅱ得分与儿童焦虑呈正相关(r=0.416,P<0.001);儿童焦虑与自我意识呈负相关(r=-0.367,P<0.01)。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儿童焦虑在家庭亲密度对自我意识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95%CI为(-0.257,-0.043)。中介效应值为-0.077,占总效应的9.50%。 结论 发育迟缓儿童自我意识较低,要重点关注对儿童焦虑情绪的疏导,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融洽的亲子关系,提高发育迟缓儿童心理健康与自我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幼儿的气质、家庭环境和交往能力现状,探索气质在家庭环境对幼儿交往能力产生影响时的中介作用。方法 2019年4月整群随机抽取深圳市3~6岁757名幼儿,采用3~7岁儿童气质问卷、家庭环境量表及幼儿交往能力检测表进行调查。结果 1)不同性别、年龄及气质类型幼儿的交往能力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96,9.877,12.696,P<0.01)。2)幼儿气质中的活动水平、反应强度和反应阈与家庭环境总分呈负相关(r=-0.16,-0.12,-0.21,P<0.01)、与交往能力总分也呈负相关(r=-0.21,-0.16,-0.29,P<0.01);家庭环境总分、适应性及趋避性等与交往能力总分均呈正相关(r=0.29,0.31,0.41,P<0.01)。3)家庭环境通过气质中的活动水平、趋避性及反应阈等7个维度的中介作用对幼儿交往能力产生影响,部分中介效应分别为活动水平9.53%、趋避性27.80%、反应阈16.93%。结论家庭环境对幼儿交往能力影响的过程中,气质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