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娴  韩轶梅 《家庭护士》2007,5(11):48-49
循证护理(EBN)又称为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是指来自临床专家的研究、病人的愿望和现在的研究资源整合成为最好的证据,力求摆脱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理念,向最佳证据为基础的现代护理方向发展[1].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多发性骨折等.骨科大手术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少数可造成肺栓塞 (PET)导致死亡.据报道,骨科术后发生率为10%~63%[2].现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探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通过循证护理,使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得到有效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8-02/2009-06 156例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并实施综合预防措施。结果:156例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有效达98.7%。结论:根据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地预防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循证护理(EBN)又称为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是指来自临床专家的研究、病人的愿望和现在的研究资源整合成为最好的证据,力求摆脱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理念,向最佳证据为基础的现代护理方向发展[1]。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多发性骨折等。骨科大手术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少数可造成肺栓塞(PET)导致死亡。据报道,骨科术后发生率为10%~63%[2]。现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探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通过循证护理,使骨科大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压疮和深静脉血栓。方法:用循证护理对5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无1例患者术后发生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可满足患者对现代护理的更高要求,可提高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水平,防止术后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李艳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469-4470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收集骨科收治的1810例骨科手术患者资料,对发生(DVT)的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生(DVT)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结果经过预见性护理后,发生(DVT)共13例。结论患者行骨科手术后通过有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DVT发生。  相似文献   

6.
丁菊华 《全科护理》2012,10(3):208-209
[目的]总结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的骨科大手术病人密切观察、积极预防,并对16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病人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可及时发现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骨科大手术后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采取积极的预防和适宜的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7.
杨玲 《天津护理》2018,26(6):697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 Wells评分及Caprini 评分指导预见性护理对于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接受手术的患者 120 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联合评分指导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后根据术后下肢血管超声筛查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两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风险程度在Wells及Caprini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9例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术后发生2例深静脉血栓,两组在血栓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904,P=0.027)。结论:在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中,围手术期联合运用wells评分及Caprini评分,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降低此类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在血栓预防上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对245例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实施术前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及术前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术后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观察、体位指导、护患合作功能锻炼、超前镇痛护理计划、机械预防、药物预防、依从性护理教育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仅6例发生下肢DVT,经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血栓溶解,未出现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其余患者随访10~12个月,未发生下肢DVT。结论骨科下肢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DVT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乳腺癌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意义.方法 将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315例乳腺癌行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作为循证护理组,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术的3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传统护理组.循证护理组应用循证护理理念和最佳证据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传统护理组则应用传统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 循证护理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417%,传统护理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5,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有效发现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回顾性综述了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对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药物和机械的预防方法和健康宣教、观察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用药护理、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重点阐述,提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应以预防为主,有效的预防方法可最大程度上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循证护理多渠道寻找证据,进行严格评价,结合妇科的临床经验和实际,制定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案,对32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除1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及时治疗后好转外,其余患者术后1个月均无血栓形成表现.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降低其发生率,是一种科学、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工业化和高速交通的发展,发生髋部和下肢骨折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DVT(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影响血液循环,造成患肢肿痛,更可能发生PE(肺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如何预防、减少DVT的发生和危害是骨科护理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国外对DVT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有了明显的疗效,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和报道还较少,目前还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体系。为了借鉴已有经验,提高医护人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的认识,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以减少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骨科髋部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髋部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利伐沙班,对照组用阿司匹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例数。结果治疗组发生深静脉血栓0例,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预防髋部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实施计划护理。方法:对32例患者通过循证并采取了各种循证护理措施,提出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其术后主要并发症。结果:本组未发生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护理并发症。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地避免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易出现的护理并发症,促进护理工作的主动性,有助于护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神经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分97例神经外科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12%)低于对照组(20.83%),有显著差异(x2=4.52,P<0.05).术后12个月,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率(4.08%)低于对照组(16.67%),有显著差异(x2 =4.15,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神经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下肢骨折及髋关节、膝关节手术后面临的一个常见问题。老年人常患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更易发生DVT。为有效预防老年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使病人早日康复,现将预防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岩  梁伟  王雪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1):61-62
为探讨骨科下肢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对136例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7~10d,早期主动、被动活动肢体,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全面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例发生下肢DVT,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6d后患肢肿胀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表明下肢DVT是骨科大手术后的危险并发症,须采取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的综合预防及护理措施,才可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科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提高其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11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治疗措施。结果:归纳出针对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肺栓塞的预防护理措施。结论:在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护理可减少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人工膝关节置换等骨科大手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少数可造成肺栓塞(PET)导致死亡[1]。自2006年5月以来,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19例骨科大手术后DVT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提高其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26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治疗措施,归纳出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抗凝、溶栓治疗过程的护理措施。结果经治疗护理后,26例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治疗10 d行血管造影,完全再通20例,部分再通6例。结论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中,护理起重要作用,通过护理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