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城市农民工婴幼儿子女的贫血状况及其家长正确添加辅食的遵从性。方法:抽取来柳州市肿瘤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体检的4月龄~1岁健康婴幼儿215例。其中城市居民婴幼儿子女及家长各104例,城市农民工婴幼儿子女及家长各111例,进行辅食添加的问卷调查,满6月龄的婴幼儿测定血红蛋白值。结果:两组婴幼儿贫血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城市农民工家庭的婴幼儿贫血发病率比城市居民家庭的婴幼儿贫血发病率高;两组家庭正确添加辅食的遵从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5.70,P<0.01),城市居民家长正确添加辅食的遵从性较城市农民工家长好;且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其正确添加辅食的遵从性越好。结论:城市农民工婴幼儿子女的贫血发病率与其家长正确添加辅食的遵从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城市农民工婴幼儿母亲早期教育知识、行为、态度,为更好地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0~3岁健康婴幼儿456名,对其母亲进行早期教育的知识、行为、态度的问卷调查。其中城市居民母亲230名,城市农民工母亲226名。结果:农民工母亲对婴幼儿早教知识的了解程度低于城市母亲(χ2=129.219,P<0.01);对婴幼儿进行早教的参与率低于城市母亲(χ2=78.706,P<0.01);低学历的母亲早教知识得分较低(F城市=33.369,F农民工=33.883,P均<0.01);低收入的母亲早教知识得分较低(F城市=38.319,F农民工=52.129,P均<0.01);影响农民工母亲实施早期教育的原因主要为认为孩子自然会懂没有必要以及经济问题。结论:农民工母亲对婴幼儿早教知识了解较少、对婴幼儿进行早教的参与率低,尤其是学历及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的母亲,应该加强教育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幼儿喂养障碍患儿的气质和喂养行为特点,为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儿保门诊婴幼儿喂养障碍患儿和正常对照各8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气质问卷调查气质类型,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喂养行为。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喂养障碍婴幼儿中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所占比例为28.25%,高于对照组(χ2=5.378,P0.05)。喂养行为两组有明显差异,依次为:有否固定就餐时间(χ2=25.157,P0.001),有否固定就餐地点(χ2=14.925,P0.001),是否餐次过频(χ2=12.333,P0.001),是否添加辅食过晚(χ2=12.269,P0.001),是否总是拒绝新食物(χ2=4.902,P0.05),是否主要由祖辈喂养(χ2=4.514,P0.05)。【结论】婴幼儿喂养障碍与喂养行为及儿童气质特点密切相关,治疗时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
中国部分城市婴幼儿母亲的养育行为调查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目的 了解中国城市婴幼儿母亲养育儿童的状况 ,为进一步开展改善母亲养育行为 ,促进儿童早期发育的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在北京、山东、浙江、广东、湖北 5个省 (直辖市 )的 10个城市社区中 ,对 1994名 6个月~ 3岁婴幼儿的母亲进行了养育情况的问卷调查 ,分析母亲在有关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及早期教育等方面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结果 只有 2 2 .3 %~ 3 3 .7%的母亲能正确回答养育儿童的知识 ;4个月全母乳喂养率为 45 .3 % ,近 2 0 %的母亲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 ;约 1/ 3的母亲在教育儿童的方法上存在较多的问题。结论 城市母亲一些养育儿童的方法不利于儿童早期发育。建议应广泛开展以母亲为主要对象的改善养育行为和促进儿童早期发育的社区健康促进活动 ,传播科学养育知识和适宜方法 ,改变母亲不适宜的养育行为 ,促进儿童早期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获取调查地区0~24月龄婴幼儿的喂养情况,为进一步的营养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北京、长治、黄冈、苏州和南宁为研究地,在五地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对婴幼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结果 受访婴幼儿4月龄纯母乳喂养率为55.2%,6月龄纯母乳喂养率降至19.0%.断奶月龄中位数是8个月,断奶的主要原因是"母乳不足"、"家长认为应该断奶了"和"母亲上班".未满6月龄即添加辅食的婴幼儿占69.1%,6月龄时添加的为20.5%,10.4%的婴幼儿6月龄后才添加;城市婴幼儿在水果(χ2=4.366,P=0.037)、蔬菜(χ2=6.562,P=0.010)、肉类(χ2=10.812,P=0.001)和鱼虾类(χ2=20.208,P<0.001)4种辅食的添加率上显著高于农村.结论 调查地区纯母乳喂养率较低,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短;辅食添加状况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0~18月龄婴幼儿喂养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0~18月龄婴幼儿的喂养现状,为指导婴幼儿的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广东省城市、城镇、农村3844名婴幼儿,对喂养方式的现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4月龄母乳喂养率75.6%、纯母乳喂养率36.3%,母乳喂养持续时间(6.06±3.37)月、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3.60±2.00)月;4个月内主要喂养方式是混合喂养,占50.8%;母乳喂养儿的乳类添加率达91.9%;②婴幼儿开始添加辅食时间为(3.8±1.75)月龄,41.7%婴幼儿早于4月龄添加辅食,城镇过早添加辅食的现象较为突出;添加辅食的种类较丰富,但豆类添加率较低;农村婴幼儿蛋类添加率从4月龄、肉类添加率从6月龄开始显著低于城市和城镇;6月龄后婴幼儿从辅食获得能量落后于发展中国家的推荐量。【结论】婴幼儿的喂养仍存在问题,需继续提高母乳喂养率、改变过早添加辅食的现象、增加豆类添加率、改善添加辅食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婴幼儿喂养现状和影响喂养行为的因素,为进一步进行营养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陕西省商南县,应用自编问卷对2个乡镇的494名儿童的家长进行现状调查。结果动物性食物的适宜添加率在母亲的不同文化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41,P<0.01),有随文化程度升高而上升的趋势。婴幼儿辅食制作方式的影响因素有家庭经济水平(χ2=13.801,P<0.01)及母亲文化程度(χ2=16.198,P<0.01)。结论家庭的经济收入及母亲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婴幼儿动物性食物的适宜添加率及辅食制作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婴儿辅食添加知识及喂养行为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成都市婴儿辅食添加知识及喂养行为现状,为开展婴儿营养改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成都市3~12月龄婴儿580名,对其看护人相关婴儿辅食添加知识及喂养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婴儿看护人辅食添加知识得分不及格率为39.9%,优秀率为12.3%;获取辅食添加知识的实际和期望来源均主要是儿保医护人员(70.7%、63.8%);6月龄婴儿谷类、水果/蔬菜类、蛋类、鱼/肝脏和其他肉类的添加率分别为95.7%、83.6%、84.5%、31.9%、30.2%;各类辅食首次添加时间集中在4~6月龄。【结论】目前成都市婴儿看护人辅食添加知识水平较低,婴儿辅食添加不尽合理,建议通过儿保医护人员加强婴儿辅食添加知识普及和技能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芜湖市0-2岁婴幼儿喂养状况。方法随机抽取芜湖市2个县2个区的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2015年1.12月到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0.2岁1085名婴幼儿喂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芜湖市婴幼儿早开奶率31.24%,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率58.61%,人工喂养率6.91%,6月龄以下断奶率33%,12月龄以下断奶率81.75%。婴幼儿人工喂养率农村高于城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3,P<0.01);4个月前婴幼儿添加辅食的占6.3%,4.6个月添加辅食的占4.38%,6.23个月添加辅食的占89.32%,城乡婴幼儿不同时间添加辅食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9,P<0.05);1W内服用维生素D的频次,城乡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15,P<0.01),婴幼儿以每天服用维生素D的比例最高,达到52.90%,1W仅服用2.3d的占12.26%,城乡婴幼儿服用维生素D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意义(χ^2=112.874,P<0.01)。结论调查的0.2岁婴幼儿,母乳喂养率低,城市儿童辅食添加时间过早,农村儿童维生素D补充不及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区婴幼儿贫血发生及相关因素。 【方法】 入选上海市区健康足月单胎6月龄婴儿,分别于6、12、24月龄进行血常规检测,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并收集喂养信息。 【结果】 共入选189名6月龄婴儿,149名完成12月龄随访,101名完成24月龄随访;6、12、24月龄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8.0%、15.4%、10.9%;73.5%的12月龄和45.5%的24月龄婴幼儿贫血为新发病例;婴幼儿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主;6月龄贫血与非贫血婴儿相比,4月龄前添加辅食以及6月龄时未添加肉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上海市区婴幼儿贫血仍有一定的发生率,有必要定期筛查血常规;辅食添加过早和肉类辅食添加过晚所导致的铁缺乏是造成婴儿贫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农村藏族婴幼儿母亲喂养知识和行为,为指导婴幼儿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抽取的拉萨市城关区3个农业乡共386名藏族0~24月龄婴幼儿母亲的喂养知识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386名农村藏族婴幼儿母亲的母乳喂养率为88.6%;从出生至4月龄,80%婴幼儿主要添加的辅食为糌粑糊;至6月龄时,60%婴幼儿添加的主要辅食为酥油茶,鸡蛋、肉类、蔬菜和水果的添加比例30%;至12月龄后,50%的婴幼儿开始添加鸡蛋、肉类、蔬菜和水果,但肉类的添加仅60%左右;有关婴幼儿喂养知识的7个问题中,除哺乳时两侧乳房应经常更换的回答正确率为85.9%外,其他6个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均50%;在婴幼儿日常照料行为的2个问题中,61.9%的母亲能够经常带孩子晒太阳,77.2%的孩子外表看起来干净。结论拉萨市农村地区婴幼儿母亲喂养知识普遍欠缺,辅食添加不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某贫困县 6~23 月龄婴幼儿的喂养状况,为解决贫困地区婴幼儿喂养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本数据来自2010 - 201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选取某贫困县监测点221名6~23月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月龄分为6 ~8、9~11和12~23月龄组;采用问卷调查与体格测量的方法收集婴幼儿及其母亲的基本信息、婴幼儿喂养行为和辅食添加等情况;应用喂养指数评价喂养状况,喂养指数体系建立参照ICFI评分标准。结果 共调查婴幼儿221名,ICFI平均得分为(10.6±3.6)分,ICFI合格率为 24.9 %;6~8月、9~11月和12~23月龄组婴幼儿的母乳喂养率分别为 90.3 %、84.5 % 和29.5 %;奶瓶喂养率分别为80.6 %、74.6 % 和 80.7 %;24 h辅食添加种类得分率分别为66.1 %、97.1 % 和 73.9 %;24小时辅食添加次数得分率分别为67.8 %、95.8 % 和 46.6 %。三个月龄组间ICFI合格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 = 58.532,P<0.001),不同性别婴幼儿ICFI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855,P>0.05),其中6~8月龄和12~23月龄组ICFI合格率分别为22.6 %和2.3 %,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婴幼儿喂养合格率较低,缺乏正确辅食喂养的观念,且断乳后添加配方奶以及膳食多样性差是该贫困地区婴幼儿喂养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特区0~3岁婴幼儿贫血状况及其与喂养方式的关系。方法对1216名接受儿童健康检查的0~3岁婴幼儿采集静脉血,采用Sysmex KX-21型全自动血球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AS 9.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0~3岁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25.49%;高峰在6~12月龄组;各年龄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629,P0.0001)。早产儿组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3,P=0.027)。完全母乳喂养组贫血患病率(16.25%)显著低于部分母乳喂养组(34.04%)及人工喂养组(35.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9175,P0.01)。完全母乳喂养持续6个月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10.06%,低于其他喂养时间组。在4~5月龄添加谷类、蛋类辅食、4~6月龄添加动物内脏类辅食、7~8月龄添加肉类、蔬菜类辅食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低于其他时间段,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0~3岁婴幼儿营养性贫血问题非常严峻,婴幼儿贫血与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喂养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对婴幼儿辅食添加中存在的喂养行为问题与母亲的社会人口学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旨在探讨影响因素。【方法】设计婴幼儿辅食添加中喂养行为影响因素调查表,在保健门诊对婴幼儿母亲或喂养人进行调查填表,结果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母亲社会人口学因素与婴幼儿进食行为相关;②工业化食品的选择与家庭收入、母亲的文化程度及职业相关;③握勺自进食训练与母亲社会人口学因素无关。【结论】婴幼儿喂养行为存在着一些误区,改善的关键是对母亲进行正确的喂养行为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以健康婴幼儿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间添加辅食、添加不同种类辅食对婴幼儿贫血发生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顺义区3~18月龄婴幼儿143名,向其母亲询问婴儿基本状况、添加辅食时间和辅食种类等;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方法测量其血红蛋白浓度。 【结果】 本研究发现该组儿童贫血发生率12个月前为30%左右,明显高于12个月后的10%左右 (P< 0.01)。不论男童还是女童, 6个月龄前或6个月龄后儿童,4个月前添加辅食均可以使贫血发生率下降(P< 0.05)。添加铁强化食物(如配方奶和营养素补充剂)可以使血红蛋白浓度升高(P< 0.05)。采用不同贫血诊断标准(97、105、110 g/L),贫血发生率差异仍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1)。 【结论】 12个月龄前儿童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12个月龄后儿童。虽然4个月前添加铁强化辅食使得铁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但适宜的辅食添加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母亲为中心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对2~3岁儿童行为方式和行为偏离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山市某社区内0~1岁儿童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实施为期至少1.5年、以母亲为中心的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干预活动。活动前后分别以现场询问的方式填写《Aachenbach 2~3岁儿童行为调查表(家长问卷)》(CBCL),比较两组儿童CBCL的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83名儿童的行为偏离发生率为68.7%(57/83);观察组91名儿童的行为偏离发生率为36.3%(33/9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8.261,P<0.001)。观察组各因子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攻击、躯体陈述、忧郁和破坏4个因子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建立“医生-母亲-儿童”的新型儿童保健模式,开展以母亲为中心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活动可以明显减少2~3岁儿童行为偏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成都市城区婴儿辅食添加情况,比较不同辅食添加时间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12月出生并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定期体检的婴儿资料,纵向监测其体重、身长等各项指标及辅食添加情况。【结果】 91.78%的婴儿在4~6月龄时添加辅食;78.6%的婴儿家长选择了谷类食物为添加的第一种辅食; 4~6月龄添加辅食组婴儿的身长、体重指标在4、6、12月龄时均高于小于4月龄添加辅食组,小于4月龄添加辅食组婴儿在生后4个月内身长、体重的月增值小于4~6月添加辅食组。【结论】 成都市城区婴儿存在部分婴儿辅食添加时间和第一种辅食选择不正确的问题,辅食添加时间与体格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Nurture Mate)对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贫血状况的影响,为在我国贫血高发区进行群体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4个县选择8个乡的全部6~24月龄婴幼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婴幼儿每周补充5次辅食营养补充品(Nurture Mate),共补充4个月,对照组为完全空白对照.干预前后检测婴幼儿末梢血血红蛋白.有945名婴幼儿入选,其中干预组502名,对照组443名.结果 干预组婴幼儿贫血率由46.7%下降到37.5%,干预前后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8,P<0.01);对照组干预后贫血患病率无显著下降.干预组48.5%的贫血患儿转为正常,11.8%的患儿贫血程度改善,贫血转归好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37,P<0.01).结论 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6~24月龄婴幼儿的贫血,可改善轻度贫血患儿的患病状况.因此建议将辅食营养补充品的补充作为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干预的有效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婴幼儿体格发育和家庭养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发现养育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指导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城郊2 697名3岁以内健康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并对其家庭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婴幼儿家庭在喂养、早期认知刺激和交流三方面低分组比例分别为15.6%、20.1%和13.5%,各年龄段比例不均衡。不同养育方式体格发育指标分析显示:喂养高低分组儿童的体格发育在4~5、6~7、12~17月及24~35月4个年龄段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或非常显著差异(P<0.01);早期认知刺激和交流高分组在0~3月体格发育指标高于低分组,差异有非常显著(P<0.01)意义。相关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辅食添加时间、种类、换乳期乳量及饮食习惯等是影响婴幼儿体格发育的重要因素,感觉刺激和母子交流是影响早期婴儿的体格发育的因素。【结论】北京市10%~15.6%的婴幼儿家庭在食品转换的关键期喂养方式存在明显不足,须加强针对性指导;适宜的早期认知刺激和交流可促进婴幼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儿童保健门诊开展以儿童为主导的新手父母亲职教育对婴幼儿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08年1月本院出生的第一产健康儿童42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定期的父母亲职教育,教育父母根据儿童的气质等独特个性特征进行儿童为主导的家庭教养。对照组不予亲职教育指导。采用访谈及自制的家庭养育环境问卷对所有儿童进行家庭教养环境的调查,同时使用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进行智能及运动发育指数(MDI、PDI)的检测,并使用2~3岁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这些儿童进行行为问题测查。【结果】 1)两组儿童的家庭养育环境各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儿童6月龄时MDI和P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岁时观察组儿童的MDI和PDI高于正常儿童组(P0.01);3)观察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组(P=0.035)。【结论】定期开展以儿童为主导的新手父母亲职教育有利于婴幼儿心理发育,具有在儿童保健门诊进行普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