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偏瘫性肩痛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造成偏瘫性肩痛的原因有:患者肩部的处理不当、患肢肌胀力增高或降低、肩关节挛缩、肩手综合征、丘脑综合征和臂丛损伤。其中,肩——手综合征是偏瘫性肩痛的常见症状。肩——手综合征多见于1-3个月内,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手部肿痛,水肿以手背为明显,皮肤皱纹消失,肿胀处松软,膨隆,但通常止与患手腕部。脑卒中患者的血管痉挛、水肿、缺血及输液造成的侵入性刺激和外伤等都有可能是肩——手综合征的透发因素,对其预防十分因难,很难确认其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2.
董慧琴  白腊敏 《现代保健》2009,(31):181-181
脑卒中后偏瘫侧上肢易发生肩关节并发症,肩关节并发症包括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以肩痛最常见。2007年8月至今笔者对27例脑卒中合并肩关节疼痛的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肩关节疼痛的康复护理,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小针刀配合针灸对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探讨小针刀配合针灸对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治疗效果的可能机制.方法 40例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小针刀配合针灸及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针灸及康复训练,疗程4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程度评分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及上肢水肿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水肿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针刀配合针灸对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并发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6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肩关节疼痛积分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调查及评分.结果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并发抑郁的发生率为74.1%,对照组为38%,神经功能缺损观察组为(24±7)、对照组为(16±8),肩关节越疼痛抑郁越严重.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并发抑郁发生率高,神经功能缺损明显,肩关节疼痛越严重并发抑郁程度越严重,为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魏敏  徐月花 《浙江预防医学》2007,19(11):86-86,87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常出现肩关节、腕部和手的肿胀疼痛,强直运动障碍和手肌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工作能力。如合并念珠菌感染后果则更为严重。我们对36例肩手综合征合并皮肤念珠菌感染的患者采用药物外涂,综合康复护理及皮肤护理,效果显示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早期功能锻炼应用于急性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56例,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早期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手指肿胀程度、上肢功能,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NRS评分)、手指肿胀程度(8字缠绕维度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上肢功能(STEF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各项评分(WHOQOL-BRI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功能锻炼可缓解急性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手指肿胀程度,改善患肢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肩痛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10%—22%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2—3月内会出现偏瘫侧的肩痛症状,且易引发患肩活动受限、患侧上肢肿胀,令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造成生活质量的显著下降。早期预防、早期关注是脑卒中后肩痛的防治重点。预防重点脑卒中后肩痛病因复杂,肩关节的半脱位、脑卒中后痉挛、肩手综合征等常见诱发因素需引起医者及家属的重视。增肌力、抗重力,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引发肩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中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康复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VAS、FMA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77.2%。经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VAS评分中,观察组上肢疼痛减轻更加明显,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FMA评分中,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更加明显,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中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护理干预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肩手综合征(Shoulder—bandsyndrom,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偏瘫病人的常见合并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偏瘫侧肩痛、手肿及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严重影响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导致肩、手、指的永久性畸形.其发病率占偏瘫患者的12.5%~74.1%左右[1],常在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最早可在发病后第3天出现,最迟可在6个月后出现.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以至对康复失去信心.早期治疗和精心护理具有可逆性,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SHS的防治和促进脑卒中康复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陕西省西安市的赵先生今年51岁,半年前因右上肢上举取东西时的瞬间,赵先生突感右肩部疼痛不适,休息后有所减轻,但是右肩关节总是不舒适,第2天右肩膀不能上举,2周时右肩关节开始疼痛,特别是晚上右肩关节疼痛明显,在医院按肩周炎给予理疗、按摩锻炼等治疗,效果不佳,近3个月肩关节疼痛、力弱及活动受限加重。医生考虑有肩袖损伤,行肩关节X线片检查及核磁共振,显示:①右肩峰撞击综合征(见图1);②右肩冈上肌腱损伤(肩袖中的一部分)(见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