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1例以环状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二期梅毒。患者,男,阴茎、阴囊多个环状红色斑疹。梅毒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阳性,滴度1∶32;TPPA阳性。诊断为梅毒。4周规范治疗后皮损消退。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6岁。颌下、颈部、躯干、四肢铜钱样红斑伴瘙痒2月。有冶游史,曾被误诊为"环状肉芽肿"、"银屑病"。查血清RPR1:16阳性,TPHA阳性。诊断:二期梅毒。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治疗3次后,皮损消退,瘙痒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2岁。发热1个月,头面部及上肢水疱和溃疡,下肢瘀点、瘀斑伴关节痛4 d。多次同性性接触史3年。皮肤科检查:头面部和双上肢皮肤散在黄豆至指甲大的红色斑疹,边界模糊不清,多数皮损表面坏死、溃疡及结痂,伴有脓性渗出物;双侧小腿、踝部及足背皮肤散在米粒至黄豆大的紫红色瘀点及瘀斑。前臂皮损组织病理:真皮内空泡化细胞,小腿皮损组织病理提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阳性,滴度1∶256,梅毒螺旋体抗体颗粒凝集试验阳性;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试验(+),抗HIV抗体确证试验(+);尿蛋白(+)。诊断:艾滋病、梅毒、水痘、过敏性紫癜。  相似文献   

4.
例1女,25岁;例2为例1之女,11个月。于2002年9月27日因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首次来我院就诊,均无症状及皮损。血清学检查:例1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阳性,甲苯胺红血清不加热试验(TRUST)1∶64,诊断:早期潜伏梅毒。例2TPHA阳性,TRUST1∶1024,诊断:早期胎传潜伏梅毒。过去病史  相似文献   

5.
双胞胎女性患儿,2个月,出生后4周左右,两婴儿面部、躯干、双手足相继出现红斑,逐渐加重,伴有发热,体温37.3~38.2℃。于2006年12月1日来我院就诊。体检:两患儿均可见头面、口周红斑结痂,躯干、会阴、双手足伸侧及掌跖散在分布不等大小的铜红色斑疹,覆有少量鳞屑。妹妹皮损略轻。患儿父母未见皮疹,但患儿父亲2年前及患儿母亲1年前均有外阴部皮损病史,曾在当地治疗,皮损?肖退,但未追踪观察。实验室检查:两患儿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1:28,1:14),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阳性。患儿父、母亲RPR均为1:4阳性,TPPA阳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例1男,34岁,已婚,有非婚性接触史。患者来我院就诊前3天因冠状沟处破溃于外院性病门诊就诊,行梅毒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滴度1:8.诊断为一期梅毒,给予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内注射。几小时后原有皮损加重,躯干出现红斑,外院经治医师诊为药疹,嘱停用普鲁卡因青霉素。患者遂来我院就诊。皮肤科检查:冠状沟处可见约1.5cm×1cm大小溃疡,[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报道三例有特殊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例1患者三种皮损同时存在梅毒性脱发,蔷薇疹,扁平湿疣;例2患者广泛发布的伴有恶臭的扁平湿疣,同时手足掌有暗红色斑疹;例3患者表现为阴囊阴阜境界清晰的正常皮色环状隆起性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儿童获得性梅毒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14例儿童获得性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中10例为二期梅毒,早、晚期潜伏梅毒各2例。14例患者均有与现症梅毒患者密切接触史或被成人梅毒患者口内咀嚼食物后喂养史。所有患者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均阳性。其皮损主要发生于口腔黏膜,躯干少见,表现为黏膜白斑和黏膜湿丘疹、皮肤脓疱等。7例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皮肤病。结论 儿童获得性梅毒临床常被误诊或忽视。有不典型皮疹、尤其是与活动性梅毒患者有密切接触者,应考虑儿童获得梅毒可能。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3岁6个月。肛周、外生殖器处红褐色斑疹、斑丘疹1月余,虫蚀状脱发1周,无自觉症状,无性接触史。梅毒血清学检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为1∶32。其父母、祖父母梅毒血清学试验阴性,外祖父母TPPA、RPR均阳性,滴度分别为1∶16和1∶64。诊断为幼儿获得性二期梅毒。  相似文献   

10.
俞莺 《中国性科学》2010,19(12):10-10,14
目的:报告2例二期梅毒误诊病例,二期梅毒皮损多种多样,可有斑疹、丘疹、脓疱疹、斑块、结节等,常易误诊为一般的皮肤病而延误治疗。方法:2例患者查血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均〉1∶8(+),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结果:病理检查,表皮增生,真皮层可见密集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其中大量浆细胞。结论:诊断为二期梅毒。  相似文献   

11.
41岁女性患者,头面部、躯干及四肢泛发红色结节1个月。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梅毒血清快速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1:64。诊断:二期梅毒。予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深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次。3周后复诊,皮损明显消退;3个月后复查RPR 1:8,再次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深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次,第2疗程结束后皮损基本消退。  相似文献   

12.
二期梅毒合并尖锐湿疣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0岁。躯干、四肢散在分布环形、半环形的肉红色浸润性斑块,中央趋于萎缩,边缘隆起,外观似“环状肉芽肿”。龟头、冠状沟见一环绕一周不规则形状的污灰色扁平斑块,表面不平呈菜花颗粒状,周围散在分布数个米粒至黄豆大小灰白色丘疹。查RPR1∶32,TPPA阳性,生殖器皮损醋酸白试验阳性。诊断①二期梅毒;②尖锐湿疣。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二例非典型一期梅毒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病例1,男,34岁。阴茎红斑、水疱10天;病例2,男,55岁。阴茎溃疡2天。两者行甲苯胺红不需加热血清实验(TRUST)、血清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病例1均为阳性,病例2均为阴性,两者阴茎皮损处分泌物梅毒螺旋体核酸扩增(TP-PCR)检测均阳性,诊断为一期梅毒。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8岁。表现为泛发性湿疹样损害伴瘙痒10余年,TP阳性,RPR 1∶128阳性,苄星青霉素治疗3周后皮损完全消退。该患者皮损有别于经典的梅毒皮疹,容易误诊,本文对其进行报道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5.
梅毒患者皮损中Th1/Th2细胞因子表达与RPR试验阴转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早期显性梅毒患者皮损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与患者RPR试验阴转的关系.方法 用ABC免疫组化检测30例早期显性梅毒患者皮损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并于驱梅治疗结束后的第1,3,6,9,12个月随访这些患者的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情况.结果 10例一期梅毒患者在随访期内血清RPR试验均转阴,皮损中有9例表达Th1/Th2型细胞因子,1例仅有Th1型细胞因子表达;20例二期显性梅毒患者在随访期内血清RPR试验有12例转阴,皮损中16例有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4例仅有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早期梅毒皮损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与梅毒RPR试验阴转呈正相关,干扰素γ表达越高,血清RPR试验越容易转阴.结论 Th1型细胞因子的早期活化和持续存在在清除局部病原体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HIV阴性神经梅毒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8例神经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神经梅毒患者中男16例,女2例;平均发病年龄50.6岁,其中麻痹性痴呆9例,其次为脊髓痨3例,无症状型2例,视神经炎2例,脑膜型1例,脑膜血管型1例。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均为阳性,脑脊液检查:lO例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阳性,18例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均为阳性,10例蛋白定量〉500mg/L;12例白细胞数≥10×10^9/L,CT、磁共振成像、肌电图等均无特异性,首诊误诊率为77.8%。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预后较差,应重视脑脊液检查。  相似文献   

17.
报告2例神经梅毒。例1.男,58岁,因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1年余就诊。例2.女,58岁,因行为怪异2年余,梅毒血清学阳性1个月余就诊。皮肤科检查:均未见皮损。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阳性,头颅磁共振成像分别提示脑积水和脑白质缺血。2例患者均诊断为神经梅毒。  相似文献   

18.
早期梅毒非生殖器部位少见皮损误诊六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性病患者日趋增多,其中梅毒因其临床表现多样化而易误诊。我们近来在门诊发现 6例以非生殖器部位少见皮疹为特征的梅毒患者,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 19~ 55岁;病程 45 d至 6个月; 1例确诊为二期显发梅毒, 5例确诊为二期复发梅毒; 6例患者皮损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均阳性,血清 RPR、 TPHA检查均阳性;除 1例左颌下淋巴结肿大外,其余 5例患者均无浅表淋巴结肿大。 例 1上唇内侧左右排列 4个黄豆至花生米大小的浅表溃疡,软骨样硬度,境界清晰,边缘轻度潮红、浸润,溃疡边缘高起,皮损基底平坦…  相似文献   

19.
患儿,女,28个月。肛周扁平丘疹2月,无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1∶128,祖父祖母TPPA均为阳性,RPR均为1∶8,父母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均阴性,诊断为获得性二期梅毒(肛周扁平湿疣)。予苄星青霉素60万u/周治疗,3周后皮损基本消退,一月后患儿RPR降至1∶8。  相似文献   

20.
报告1例以外阴、肛周扁平湿疣为主要临床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患者女,15岁,因"外阴、肛周多发丘疹伴瘙痒10d,阴道流血2d"就诊,本例患者既往有非婚性生活史。实验室检查:梅毒非特异性血清试验(TRUST)阳性(+),滴度1∶32,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最后诊断:二期梅毒。经头孢曲松钠驱梅治疗10d后,皮损大部分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