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机械通气患者适时吸痰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17,自引:0,他引:117  
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正压机械通气妨碍纤毛运动,影响痰液排出。因此,吸痰成为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护理任务。吸痰过于频繁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粘膜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律失常,所以适...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机械通气患者吸痰致低氧血症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具体内容包括机械通气患者吸痰过程中发生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吸痰致低氧血症的护理干预,认为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过程中,临床医护人员需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积极预防、有效处理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所致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3.
ICU护士为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吸痰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7,自引:1,他引:96  
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正压机械通气妨碍纤毛运动,气管内插管阻止痰液的排出。因此,吸痰是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技术操作。吸痰方法不当可造成多种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是安全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ICU护士为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吸痰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正压机械通气妨碍纤毛运动,气管内插管阻止痰液的排出。因此,吸痰是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技术操作。吸痰方法不当可造成多种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是安全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小儿机械通气吸痰4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机械通气时吸痰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对48例机械通气患儿吸痰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正确的吸痰及有效治疗,本组48例患儿抢救成功39例,家属放弃治疗9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81.25%..结论:护士熟练掌握小儿机械通气时吸痰的护理可提高患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吸痰是人工气道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也是临床中常见的一项护理操作。由于机械通气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黏稠,痰液不易咳出,加之病人咳嗽无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梗阻。正常有效的吸痰可将气道内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以维持病人的通气功能,预防肺部并发症。过于频繁的吸痰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竭,吸痰不及时还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律失常。本文就近年来机械通气的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正压机械通气妨碍纤毛运动,气管内插管阻止痰液的排出,因此,吸痰是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技术操作。吸痰方法不当可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是安全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术的临床应用与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系统移动部件少,形成密闭吸引系统,操作简便,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机械通气患者密闭式吸痰时不需脱离呼吸机,吸痰过程中可以保持持续通气,预防低氧血症。对机械通气患者选择密闭式吸痰术,及时观察病情,评估吸痰效果,可以维持机械通气的有效性,减少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机械通气新生儿气道管理的效果和方法.方法 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我院NICU收治的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呼吸衰竭新生儿89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比较2组吸痰间隔时间和吸痰效果.结果 治疗组吸痰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治疗组吸痰效果优良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结论 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吸痰次数,延长间隔时间.提高吸痰效果,从而减少护理操作对患儿的刺激,有效提高机械通气新生儿人工气道管理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衰竭是新生儿常见的急症,病死率较高,及时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手段。合理的吸痰对机械通气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有效吸痰可保持呼吸道畅通,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机械通气成功率。我科使用机械通气抢救21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理想,现将机械通气气管内吸痰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不同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吸痰中的效果。方法将17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例)和对照组(9例),分别采用试验吸痰法(观察组)和常规吸痰法(对照组)吸痰各30 d,对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2、4 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试验法的吸痰效果2、4 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与常规法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试验法吸痰可减少日吸痰次数及痰量,吸痰效果好,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减少了临床护理的工作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60例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膨肺吸痰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包括:掌握正确的膨肺吸痰操作方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膨肺吸痰能有效清除痰液、防止肺不张、预防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3.
将我院2007年8月~2008年7月ICU机械通气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2008年8月~2009年7月机械通气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传统按时吸痰法,观察组应用六西格玛理论中DMAIC流程,分析影响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感染的主要原因,改进吸痰操作流程。结果观察组吸痰操作更为安全有效,感染率较对照组有大幅度下降(P〈0.05)。提示掌握吸痰时机、吸痰的操作过程(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的负压、具体操作方法)及加强吸痰护理等对降低吸痰感染率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会厌功能减弱或消失,咳嗽反射减弱,正压通气妨碍纤毛运动,往往不能自主排痰,导致气道内分泌物潴留。吸痰是清除分泌物,防止气道阻塞,维持呼吸功能的重要措施,若吸痰操作不当、吸痰过频或不及时可造成缺氧、心律失常、气道损伤、感染等不良后果。如何正确、安全有效的给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近年来护理界在吸痰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就护理进展傲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5.
人工气道吸痰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会厌功能减弱或消失,咳嗽反射减弱,正压通气妨碍纤毛运动,往往不能自主排痰,导致气道内分泌物潴留。吸痰是清除分泌物,防止气道阻塞,维持呼吸功能的重要措施,若吸痰操作不当、吸痰过频或不及时可造成缺氧、心律失常、气道损伤、感染等不良后果。如何正确、安全有效的给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近年来护理界在吸痰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就护理进展傲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6.
病人与护士对机械通气不适的感知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刘化侠  陈惠珍  苏爱华 《护理研究》2003,17(13):763-764
目的 :比较病人和护士对机械通气时不适的感知差异。方法 :应用机械通气不适问卷分别收集 5 4例机械通气病人和 41名护士的资料 ,对感知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病人感觉吸痰、与插管、吸痰相关的疼痛以及不能说话引起的不适最重 ,而护士认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痰引起的不适较重。病人和护士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噪音所致不适的感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护士的感知较病人为重。结论 :护士与病人的感知不一致 ,可影响护士对不适的评估和护理 ;临床护士应准确地把握病人的不适 ,以便提供有效的护理  相似文献   

17.
将我院2007年8月~2008年7月ICU机械通气患者54例作为时照组,2008年8月~2009年7月机械通气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传统按时吸痰法,观察组应用六西格玛理论中DMAIC流程,分析影响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感染的主要原因,改进吸痰操作流程.结果观察组吸痰操作更为安全有效,感染率较对照组有大幅度下降(P<0.05).提示掌握吸痰时机、吸痰的操作过程(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的负压、具体操作方法)及加强吸痰护理等对降低吸痰感染率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严重创伤性浮动胸壁并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期间安全吸痰的护理体会.包括掌握患者吸痰时机、操作方法、吸痰后观察患者通气情况的变化.认为掌握正确的机械通气指数,选择合理的呼吸模式以及安全吸痰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呼吸道的护理的意义。方法:对20例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进行护理。认真观察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并给予雾化吸入后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控制医原性感染。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呼吸道的护理是抢救治疗机械通气患者的关键。总结:20例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的护理,认为加强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的护理很关键。  相似文献   

20.
膨肺吸痰法在ICU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惠英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1053-1054
机械通气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患者的咳嗽排痰能力降低,加之正压机械通气还妨碍纤毛运动,因此,吸痰是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技术操作。能否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将关系到呼吸机治疗患者的转归。临床观察中发现,常规吸痰不仅不能将深部痰液吸出,改善通气功能,而且还可能因为吸痰方法、时机不当造成缺氧、窒息、肺不张等并发症。为探讨有效的吸痰方法,减少吸痰并发症,我科于2008年1~8月对机械通气患者使用了膨肺吸痰法,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