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十字花科独行菜属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稚颖  李法曾 《中药材》2007,30(7):780-785
目的:对中国十字花科独行菜属植物进行分类鉴别研究。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中国十字花科独行菜属10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结果:独行菜属植物气孔器在叶上、下表皮均有分布,气孔类型主要为不等细胞型,其次为无规则型,在少数植物种类中偶见平列型;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一般为平直或弓形、浅波、波状;独行菜属植物在叶表皮特征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同一种植物叶上、下表皮同形或近同形,叶表面仅被单毛或无毛;扫描电镜下叶片角质层通常具有条状波纹,气孔外拱盖内缘通常为浅波状或近平滑。叶表皮细胞形态、垂周壁式样、气孔类型、气孔指数与气孔器大小以及叶片角质层特征等对该属种的区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叶表皮特征研究可用于中国独行菜属种间分类鉴别研究,为该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应用和开发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安徽贝母属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安徽省贝母属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叶表皮形态依据。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结果:除铜陵黄花贝母的下表皮细胞类似平行四边形外,其他种叶表皮细胞表面观均为长方形或长条形,垂周壁平直、浅波状、波状或深波状。气孔器为Allium型,仅分布于下表皮,椭圆形,单个随机分布,部分种保卫细胞两极有T形加厚,除祁门贝母的气孔器内腔不明显外,其他种均具有明显的内腔,气孔器外拱盖内缘波状、浅波状或近平滑。角质层纹饰鳞片状、片状、颗粒状或突起呈疣状,其中皖江贝母角质层具条状隆起。表皮细胞的垂周壁呈凸缘状或凹陷沟状,部分种的平周壁凹陷或凸起。结论:叶表皮细胞的垂周壁式样、气孔器外缘、角质层、叶表皮细胞壁等叶表皮特征在种间均有一定的差异,可以为贝母属植物的生药鉴定、属内种间的划分和系统演化关系的探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半夏属叶表皮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半夏属叶的表皮特征。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我国半夏属5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叶表皮细胞有多边形和不规则形2种形态;垂周壁式样有平直、弧形和波状3种类型;平列型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呈随机分布。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半夏属植物5个种间气孔密度和表皮细胞数存在显著差异,气孔指数、气孔长度、气孔宽度以及气孔长宽比均表现种间差异性。结论研究结果为半夏属植物的系统发育与进化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研究和开发利用唇形科香薷属药用种类提供生药学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唇形科香薷属30种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形态特征。结果本属植物叶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式样在属内变异较大,大致分为平直至弓形,浅波状和深波状三种类型。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式样变异较小,仅有两种为平直至弓形,两种为浅波状,其余种类多为深波状。所有种类气孔器在叶下表皮均有分布,部分种类在叶上表皮有分布,其类型主要为横列型、具有三个副卫细胞的Diallelocyctic和不规则型。结论香薷属的叶表皮细胞特征不具有系统学意义,但具有一定的分类鉴定和生态学意义。在香薷属药用种类的鉴别中,叶表皮细胞特征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程虎印  程江雪  欧莉 《陕西中医》2011,32(3):345-347
目的:对产于陕西秦岭北麓百合科药用植物常见种类气孔的组成、显微形态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采集常见的19个属45种3变种入药植物叶片标本,制作永久表皮制片,使用常规显微镜观察研究。结果:陕西秦岭常见百合科植物类群中的气孔保卫细胞均为肾形,气孔类型主要为四细胞型。结论:该结果对单子叶植物气孔类型的界定与划分奠定了基础,丰富了教学内容,并逐步补充种的分类学显微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药用单子叶植物提供有效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景天属4种药用植物及2种混淆品的叶表皮显微特征,为它们的鉴别提供依据,并进一步探讨气孔参数在药用植物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利用叶表面片显微鉴别的方法,比较它们(部分种包括不同采集地的样品)的叶表皮细胞形态及气孔参数(包括气孔指数、气孔密度和气孔长宽比)的共性与差异,确立鉴别特征。结果:6种植物叶除具有部分共性特征外,在叶片上下表皮细胞的形态、排列状况、气孔分布以及叶缘细胞的形态上有各自的特征。结论:可综合利用叶片、叶脉、叶基部及叶缘细胞的形态特征及排列状况将景天属4种药用植物及2种混淆品一一鉴别;气孔指数与气孔密度对景天属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7.
前报曾报告了日本产、中国产车前属植物的外部形态,根的形态及叶的内部形态。此次对日本和中国车前属植物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气孔类型、毛茸、栅栏比率、气孔指数及脉间区数量等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日、中两国产17种车前属植物蜡叶标本为试料。结果表明,两个国家的车前属植物叶的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7,(7)
目的:对山东菝葜属(Smilax)4种药用植物的叶微形态特征进行比较鉴别。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山东菝葜属4种药用植物的叶表皮和叶横切面微形态特征。结果:叶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类型、气孔指数、气孔器大小以及叶片平周壁与气孔器微形态特征为山东该属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别提供了重要的微形态学证据。其叶横切面特征则具有较高的生态学意义,也可用于种间鉴别研究。结论:本研究可用于山东菝葜属药用植物分类鉴别,也为山东菝葜属药用植物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药用单子叶植物气孔类型的界定与划分.方法 采集常见药用单子叶植物叶片标本,制作表皮制片,常规显微镜下观察研究.结果 陕西秦岭北麓常见药用单子叶植物气孔类型可分为两大类型,以四细胞型为常见.结论 药用单子叶植物气孔类型明显有别于双子叶植物,可以作为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6,(11)
目的:为正本清源,对容易混淆的苋属2种植物(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 L.和凹头苋Amaranthus lividus L.)进行种间鉴别比较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特征及采用显微鉴别法(石蜡切片法技术制片、粉末制片和叶表面制片法)对2种植物的根、茎、叶的横切面、粉末显微结构及叶表面观等方面的显微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发现2种植物形态在茎分枝、叶先端和胞果等方面有不同,药材性状均为全草类生药特点但有细微区别;2种植物的根和茎横切面中均发现主要存在三生构造,都为多轮同心性异型维管束,但轮数数量有差异;叶横切面中主脉维管束束数不同,厚角组织发达程度不一;叶表面观中表皮细胞细胞壁弯曲程度不同,气孔有细微区别;2种植物的粉末结构中含有导管、草酸钙簇晶和砂晶等结构,直径大小有区别。结论:上述形态与显微鉴别特征有鉴定意义,可以进行种间鉴别,为苋属2种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贺敏  王森  张红瑞  黄勇  周艳  夏至 《中草药》2021,52(23):7331-7338
目的 研究叶表皮形态特征对药用植物显微鉴定的意义。方法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显微测绘器对25科40种药用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进行观察、分类和研究,对特征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0种药用植物气孔轴式分为不规则类、不等类、横列类、平列类和四细胞类5种类型,47.5%的种类属于不规则类;表皮细胞形态分为不规则形、多边形和矩形,其垂周壁分为平直、平滑、V-波形和U-波形4种类型;50%的药用植物气孔指数在10~20,45%药用植物气孔密度为100~200个/mm2,70%药用植物叶片气孔器长宽比为1.00~1.50,为宽椭圆形,42%的药用植物气孔面积在401~600 μm2;77.5%药用植物叶片脉岛数在1.00~10.00个/mm2;88.2%药用植物栅表比在1~10。结论 单一叶表皮特征在药用植物显微鉴定中虽有物种差异性,但不具有专属性,多个叶表皮特征的结合或基于多个叶表皮特征建立的植纹是药用植物显微鉴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冬凌草叶片形态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8种不同叶型冬凌草叶片形态特征、叶表皮特征的观察及叶片主要性状的测量,探讨冬凌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其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冬凌草叶型多样性进行了观察描述,并采用直尺对叶片主要性状如:叶长、叶宽、叶先端长、宽度进行了测量;对不同叶型冬凌草叶表皮进行了剥离和临时制片,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其叶表皮特征。结果不同叶型的冬凌草其表皮细胞的形状、气孔类型均相同,但其叶基形状、叶长、叶宽、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上表皮细胞和下表皮细胞的数目、气孔长度、宽度及气孔密度等)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冬凌草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叶外部形态特征及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出现了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李晓光  林励  陈志霞 《中药材》2002,25(6):401-402
目的:鉴别化州柚与柚。方法:性状及组织显微特征鉴别。结果:化州柚茎表皮外有非腺毛,皮层含较多淀粉粒,韧皮部方晶较多;叶栅栏组织较厚,最外层栅栏组织含草酸钙方晶,叶脉皮层较厚。其余特征与柚类似。结论:上述特征可用于化州柚与柚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魏娜  李佩佩  王勇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5):1180-1181
目的建立黎药角花胡颓子茎叶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采用生药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法对角花胡颓子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角化胡颓子叶粉末鳞毛众多,由数十个细胞连接而成,辐射状排列成圆盘状;叶表皮细胞成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5~6个;网纹导管众多,偶见螺纹导管;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薄层色谱图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分离度良好。结论该实验为角花胡颓子的鉴定、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麻黄属6种植物茎叶表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麻黄属植物茎、叶表面气孔及微形态特征观察,为其遗传育种及分类研究提供重要微观特征和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6种麻黄属植物茎、叶表面气孔密度、气孔长轴、短轴、气孔形态及茎、叶表面特征。结果:6种麻黄属植物之间气孔密度、茎、叶表面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气孔表现出典型旱生植物的特征,略下陷,气孔保卫细胞被厚的角质层覆盖,并形成突起状角质唇状物;气孔大小、形状在种之间无明显区别;叶表面、茎表面气孔均属于无规则型,但形状明显不同,前者主要呈长方形或六边形,后者为窄条形或哑铃形。结论:麻黄属植物气孔的类型及特征比较固定和保守,气孔的大小、形状仅在种内有变异,种间差异较小,分种的价值不大,但在植物分类上具有重要的鉴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九里香属9 种植物叶表面的微细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并给出了分种检索表。方法:运用扫描电镜技术。结果:九里香组表皮细胞垂周壁界限模糊,两面无条索状纹饰,棕茎组表皮细胞垂周壁界限清晰,多少具条索状纹饰。结论:大叶九里香应归入九里香组,独立成为一个种,四数花九里香与豆叶九里香不宜合并,本研究证明扫描电镜对本属植物的分组和分种以及生药学鉴定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Ban Fenghe recorded in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Yao Medicine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Volume 1) is derived from the dried stems and leaves of 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It is usually confused with medicinal herbs from 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 and Dendropanax dentiger. However they are very different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hould not be used as the same drug. To ensure their safety and efficacy, a method based on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was developed to distinguish them. Methods: A total of 14 batches of Ban Fenghe samples from three species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producing areas in China. The ma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were examined by observing external traits. The tissue structures of transverse sections of stems and leaves, the leaf epidermis, and the powder were observed microscopically. Results: The branchlets and leaf surfaces of S. cathayensis and P. heterophyllum were hairy, especially the lower leaf surfaces of P. heterophyllum were densely covered with hairs, but those of D. dentiger were hairless. The pericyclic fibers of S. cathayensis stems were intermittently distributed in a circular shape and accompanied by stone cells, whereas those of P. heterophyllum and D. dentiger were bundled without stone cells. So stone cells and hairs were present in S. cathayensis powder, stone cells were not found in P. heterophyllum and D. dentiger powder, and hairs were not present in D. dentiger powder. The distribution sites, sizes and types of secretory tissues of these three species were also different in transverse sections of stems and leaves. Stomata on the lower epidermis of S. cathayensis leaves were paracytic, whereas those of P. heterophyllum and D. dentiger were anomocytic. Conclusion: Ban Fenghe drugs derived from S. cathayensis could readily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ose of P. heterophyllum and D. dentiger by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features.  相似文献   

18.
瘤果槲寄生的形态组织和紫外光谱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集鹏  张电光 《中药材》2001,24(11):797-800
目的:鉴别苗族和黎族常用药物瘤果槲寄生。方法:形态学、组织学和紫外光谱方法。结果:茎枝黄色,呈二歧状分枝,叶具3~5条基出脉。茎横切面,表皮外壁特厚,并向外突起呈乳突状;石细胞分布于皮层和韧皮部,胞腔内常含草酸钙方晶;中柱鞘纤维和木纤维的壁均特厚,具缘纹孔导管内壁有的具三生螺纹增厚;叶肉不分化,含簇晶(非草酸钙结晶),平轴式气孔分布于叶的上、下表面,副卫细胞窄小。本种表面无毛茸。结论:上述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可用于本种的鉴别,紫外光谱法也是一个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