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年8月-2005年8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65例与同期的非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临床表现、放射学检查、实验室结果和治疗效果,并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1)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中多数表现为一侧的肢体乏力、麻木,与对照组比较,肢体瘫痪差异明显。(2)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中,以腔隙性脑梗死及多发性脑梗死为主,而多发性脑梗死高于对照组。(3)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中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4)两组疗效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较对照组预后差。结论:早期预防或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改善高脂血症等综合措施,对预防和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观察组)及非脑卒中组(对照组)的血压、血脂、血糖、胰岛素、c肽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问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C肽释放显著升高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全程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血压和血糖达标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宣教;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方法上进行全程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和血糖的控制效果及用药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血压、血糖水平、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低于对照组;血压、血糖达标率、干预后完全用药依从率等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全程药学干预可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强化血压、血糖的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与脑梗死的临床病发关系。方法对本院2012年2月至12月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98例进行临床指标(血糖、血压、血脂)对比,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①血糖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组的血糖检查值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②血脂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组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低于非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③血压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水平有正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 HbA1C水平分为:正常组( HbA1C≤6.0%,n=62);正常高值组(6.0%﹤HbA1C≤6.0%,n=58);升高组(HbA1C ﹥6.0%,n=60),测定患者HbA1C和血压变异性,之后分析其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指标(24hSBPSD 、24hSBPCV、dSBPSD、dSBPCV、nSBPSD、nSBPCV)与HbA1C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通过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可降低其血压变异性,从而降低周围血管等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塞的发病原因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98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者为实验组,120例糖尿病不发生脑梗塞患者为对照组。并把血糖、血压、血脂等作为相关因素两组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血糖(p〈0.05)、高血压(p〈0.05),高脂血症(p〈0.05)等方面相比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发病原因不但与血糖水平高有关,而且与糖尿病患者高血压、高血脂、及眼底病变、心肌缺血发生率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W)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水平与血糖、血脂及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33例,其中单纯糖尿病38例(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95例(观察组),检测两组空腹血糖、血脂、微量白蛋白尿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AU、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水平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2DW患者MAU排出量与血糖、脂质代谢紊乱及血压具有相关性。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应进行MAU含量的筛查,这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肾病及心血管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坚  陈信  徐经涛 《北方药学》2016,(8):122-123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血糖、血压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同时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血糖、偶测血压、血脂、血流变及心率变异性(HRV)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全血比粘度(高切、低切)都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HRV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不仅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及全血比粘度,还可以提高HRV指标,较好地预防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9.
辛伐他汀在糖尿病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并发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212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加阿司匹林75mg,每天1次;对照组则服阿司匹林75mg,每天1次。于出院后第6、12、18、24、30个月定期复查,观察两组患者血脂、血糖、血压变化情况和脑卒中(分缺血卒中组和出血卒中组)复发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组各时段卒中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缺血卒中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愀0.01);治疗组出血卒中发病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期血脂CHO、LDL~C水平明显下降,其余血脂及血糖血压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临床远期疗效确切。且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A组和非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B组,所有患者均运用综合治疗法进行治疗,A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以及控制饮食等疗法。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明显高于A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具有致残率高的特点,对患者的血压、血糖以及血脂进行有效控制,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单独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SBP和DBP)和空腹血糖(FBG);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24-Up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β2微球蛋白(β2-MG)值等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压和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24-Upr、SCr、BUN以及β2-MG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胡菊萍  陶冬青  张令晖 《中国药师》2009,12(11):1594-159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联用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单用瑞格列奈治疗,共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2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压、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血糖、HbAlc、Fins、2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0.01),并能降低患者血脂(P〈0.05),血压影响不大,且无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结论:吡格列酮联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的空腹血糖(FPG)水平变化与真胰岛素(TI)的相关性,有助于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TI是否受血糖的影响及Ⅱ的真实水平。方法正常对照组100例。2型糖尿病组:本院住院患者200例,男123例,女77例,平均年龄57岁。将空腹血糖(FPG)浓度在6.0-10mmol/L之间的136例编为A组,FPG〉10mmol/L的64例编为B组。正常对照组和2糖尿病组患者均于早晨8时空腹采静脉血3ml送检,分离血清,FPG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I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定量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rn浓度为(33.00±19.06)pmol/L;2型糖尿病患者TI浓度为(34.57±20.52)pmol/L;A组TI浓度为(36.00±24.58)pmol/L;B组TI浓度为(39.52±23.47)pmol/L;各组间进行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型糖尿病组进行FPG和TI的相关性统计,其相关系数(r)=0.0055,回归方程:Y=35.999+0.037X。因此,FPG浓度与TI浓度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TI浓度随FPG浓度的上升而增高,两者之间呈正相关。说明2型DM患者空腹TI受血糖的影响,维持血糖稳定对2型DM患者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虹  景素芬  潘华 《上海医药》2014,(10):46-48
目的:观察家庭医生制综合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社区内2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135例和对照组135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社区常规管理,观察组实行家庭医生制综合干预管理,两组患者均干预1年,干预前后进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同时,通过问卷形式调查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后FBG、2 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仅FBG、HbA1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2 hPG、HbA1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②观察组干预后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和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家庭医生制综合干预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有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值得在社区内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糖尿病史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与高血压心脏病(高心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糖与心衰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20例无糖尿病的冠心病与高心病与心衰住院患者进行空腹与餐后2h的血糖测定,将血糖水平与患者心衰与住院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冠心病与高心病心衰血糖水平升高者207例(94.1%)。其中,糖调节受损68例(32.9%),高血糖124例(59.9%),达糖尿病诊断阈值15例(7.2%),严重心衰糖代谢的紊乱为多(P〈0.05)。在住院死亡26例中,糖调节受损4例(15.4%),高血糖16例(61.5%),达糖尿病诊断阔值6例(23.1%),以糖代谢紊乱组为主(P〈0.05)。结论:无糖尿病史的冠心病与高心病心衰患者糖代谢紊乱与病情严重性及死亡率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海洪  蒋廷波 《淮海医药》2011,29(4):297-299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9例确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依那普利加吲达帕胺治疗组50例,单用依那普利治疗组49例.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降压效果、血浆内皮素-1及血清钾、降糖疗效.结果 依那普利加吲达帕胺组的降压效果和降低血浆内皮素-1方面要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糖尿病患者脑卒中时联合使用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降糖的疗效。方法: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餐前门冬胰岛素(诺和锐)联合睡前甘精胰岛素(来得时)降糖治疗;B组:餐前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R)联合睡前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N)降糖治疗。治疗7d后,比较两组空腹、餐后血糖以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的差别。结果:A组与B组胰岛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别,但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A组均显著低于B组(空腹为7.2±0.8vs9.4±1.9,P〈0.05;早餐后为9.0±1.8vs10.3±2.3,P〈0.05,mmol/L),且未见低血糖发生。结论:胰岛素类似物联合降糖能更有效控制血糖,预防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吲达帕胺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86例患有1、2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并排除其他并发症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吲达帕胺联合缬沙坦组和吲达帕胺组,观察用药12周后2组的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及2组间比较,降压总有效率、血压下降幅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降低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好,且可有效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血糖控制较好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以随机抽样法分成对照组(服用卡托普利片)及观察组(服用美托洛尔片)各60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片25~50 mg,3次/d;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片25~50 mg,2次/d。初始剂量均为半量,治疗12周后,观察2组患者血压、血糖、心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胰岛素水平及血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美托洛尔片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对血糖代谢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周琦  李爱华 《上海医药》2014,(10):38-4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波动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28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比分析男女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等指标及有关影响因素。结果:女性患者除MBG外,其他指标均高于男性患者(P<0.05)。随年龄的增长,除MBG逐渐升高外(P<0.05),男女患者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长及HbAlc的增高,各监测指标逐渐上升(P<0.05);用药依从性可影响血糖波动。结论:年龄及BMI与血糖波动无关,性别、糖尿病病程、HbAlc、服药依从性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