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AHCM患者分为冠状动脉异常组(A组)6例及冠状动脉正常组(B组)19例,对两组临床特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平均年龄A组(63.7±13.7)岁,B组(51.7±9.8)岁,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1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A组4例,B组1例,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心电图比较,左室高电压、T波倒置深度以及ST段平均下移幅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现异常Q波,A组2例,B组1例。两组超声心动图比较,心肌肥厚程度、左室内径、左室容积以及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AHCM患者存在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则可能合并冠心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AHCM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生化及放射学检查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室造影结果 ,尤其是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特征.结果 15例AHCM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或缺如,心脏体征无特异性,生化检查大致正常,全部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室造影有5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心电图的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V2-V6)T波对称性倒置>1mV,最深达1.7mV,酷似"冠状T波",以胸导V3~V5为主,且呈TV4>TV5>TV3的改变关系;伴有胸导联及肢体导联的ST段降低明显(0.1~0.3mV);胸导联R波振幅明显增高,呈RV4>RV5>RV3的规律变化;所有病例均无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心尖部(乳头肌水平以下)肥厚,最厚处可达28mm.结论 AHCM的诊断应主要依靠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改变来确定,磁共振检查对确诊AHCM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HCM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生化及放射学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室造影结果,尤其是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特征。结果15例AHCM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或缺如,心脏体征无特异性,生化检查大致正常,全部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室造影有5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心电图的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V2-V6)T波对称性倒置>1mV,最深达1.7mV,酷似“冠状T波”,以胸导V3~V5为主,且呈TV4>TV5>TV3的改变关系;伴有胸导联及肢体导联的ST段降低明显(0.1~0.3mV);胸导联R波振幅明显增高,呈RV4>RV5>RV3的规律变化;所有病例均无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心尖部(乳头肌水平以下)肥厚,最厚处可达28mm。结论AHCM的诊断应主要依靠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改变来确定,磁共振检查对确诊AHCM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与慢性冠心病冠脉病变及心功能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20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静息状态下进行心电图检查、冠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不同冠脉狭窄支数、超声心动图表现下的心电图ST-T改变情况.结果 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患者ST-T改变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心动图提示为左室肥大、左房扩大瓣膜钙化的患者ST-T改变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异常患者(P<0.05),但在合并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结构正常的患者中,不同病变支数间的ST-T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T改变阳性患者的LVEF明显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 对于静息心电图慢性ST-T改变的患者,需明确病因,不宜草率诊断为原发性心肌缺血,避免误诊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5.
超声心动图与左心室造影诊断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与左心室造影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6例经超声心动图或/和左心室造影明确诊断的AHCM病例,评价超声心动图、心室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在AHCM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心脏超声检查35例,16例诊断AHCM,诊断阳性率45.7%;左心室造影33例,25例诊断AHCM,阳性率75.7%.同时接受超声与左心室造影的患者诊断AHCM不一致性为68.6%.无一例合并冠心病.结论 超声心动图与左心室造影对诊断AHCM差别巨大,AHCM几乎不合并冠心病.左心室造影对诊断AHCM更可靠.  相似文献   

6.
单和英  骆海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1994-1996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延长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及其超声心动图参数,并按照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将其分为QRS≥120 ms组和QRS< 120 m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参数、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1年内病死率,以探讨QRS波群时限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QRS≥120 ms组和QRS<120 ms组患者的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10、0.11,P>0.05).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20 ms组患者的LVEDd值明显高于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20 ms组患者(t=3.31,P<0.05),而LVFS值和LVEF值明显低于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20 ms组患者(t=17.05、3.54,均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L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P>0.05).40例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20 ms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恶性心律失常8例,心源性死亡6例,合并肺部感染死亡2例.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20 ms组在住院期间出现恶性心律失常4例,心源性死亡3例,感染性休克1例,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20 ms组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1年内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20 ms组患者(x2=4.01,P<0.05).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20 ms组6例心源性死亡患者中LVEDd均大于70 mm,LVEF均小于30%.结论 QRS波群时限延长(≥120 ms)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级别、性别、年龄无关,但是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1年内病死率有关,可作为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对72例AMI患者行直接PCI术.对其中68按AMI后行直接PCI时间分为:<6h直接PCI组(A组)和>6h直接PCI组(B组),通过心脏超声(UCG)随访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ES).结果72例AM患者中,70例成功施行了PCI术,成功率达97.2%(70/72).A、B而组住院期间(术后1周)EF、ED、ES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均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I行直接PCI安全、有效,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的最佳方法.AMI后<6h内行直接PCI能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左室造影与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男10例,女2例)进行左室造影、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 12例患者左室造影均显示左室腔呈"黑桃A"型(ace of spades),而心脏超声检查仅1例明确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10例患者体表心电图提示左胸导联倒置T波。结论心脏超声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敏感性低;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左胸导联巨大倒置T波)对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有提示意义;对于临床怀疑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后可行左室造影以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与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关系.方法:将88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病并PAf病史者为A组(共计44例), 无PAf病史的高血压病患者为B组(共计44例).在平静仰卧时进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测量12导联P波时限,其中最大P波时限(Pmax)与最小P波时限(Pmin)之差值即为Pd.结果:A组Pmax较B组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Pd较B组增高,有极显著差异(P<0.01);A组心脏射血分数(EF)较B组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d可作为PAf的体表心电图预测指标,可作为预测PAf以及筛选和评价抗房性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和预防作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心病QT离散度(QTd)与左室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6例冠心病患者及32例正常人体表心电图QTd测量值对比分析,并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其与左室功能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组的QT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2)左室射血分数<0.4QTd明显高于左室射血分数(LVBF)>0.4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QTd明显增大,QTd增加与左室功能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