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骶髂关节损伤多由外力而造成,临床上比较常见,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临床表现为患侧骶髂关节疼痛,常放射到臀部和股外侧。笔者在临床上运用TDP、针刺、推拿手法综合治疗骶髂关节损伤6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老年骶髂关节骨错缝的诊断及手法治疗黄树林张国强空军总医院(100036北京)关键词:骶髂关节骨错缝,诊断与治疗,正骨疗法。骶髂关节错缝(又称骶髂关节紊乱综合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992年至1994年间共收治98例,采用手法整复治疗收到...  相似文献   

3.
骶髂复合体包括骶髂关节、骶髂关节周围韧带、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及骨盆底的肌肉和筋膜,骶髂关节是躯干与下肢负荷的传递枢纽,占整个骨盆功能的60%。治疗结果对骨盆功能的恢复有决定意义。高能损伤的骨盆骨折多合并骶髂关节骨折脱位、骶髂复合体损伤。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1月期间共收治35例骨盆骨折,其中15例伴有骶髂复合体损伤,对其中11例采用骶髂螺钉内固定,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特点和手法治疗的要点。方法对64例腰椎术后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根据骶髂关节错位的分型予不同手法调整,并予封闭术治疗,通过VAS、活动能力及改良M acnab标准来评定治疗疗效。结果随访8~42个月(平均22.7个月),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结论根据骶髂关节错位分型予手法调整,辅以封闭术治疗腰椎术后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是一种简单、安全、目的性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半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把165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均采用三维牵引治疗,其中治疗组85例,治疗上以骶髂关节半脱位为主设置治疗参数,腰椎间盘突出症作治疗参考;对照组80例,治疗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主,忽略骶髂关节半脱位,采用电脑系统认可的处方参数治疗,并用两组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0%,经统计学处理,X2=56.10,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半脱位的患者时,如果按以往方法,无视骶髂关节错位的存在,这是一个主次不分的错误治疗,50%以上患者会出现牵引后腰腿痛加重现象。  相似文献   

6.
骶髂关节错缝症是指由于外力作用使骶髂关节的正常解剖位置发生微小改变,从而使骶髂关节生物力学失去平衡,并且伴有疼痛和功能障碍。笔者使用沈国权教授改良斜扳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33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手法安全可靠,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推拿加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推拿加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52例,并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52例作比较观察。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有差异(P<0.05),两组疗程与疗效有差异(P<0.01)。结论:两种方法均有效,推拿加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比单纯推拿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骶髂关节错缝系指因外力作用于骶髂关节破坏了两者的对应关系 ,轻者该关节周围韧带受牵拉伤或撕裂伤致骶髂关节错缝 ,重者可致骶髂关节半脱位 ,为临床常见损伤之一。我们在名老中医孙达武主任医师的指导下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32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自1994~1998年 ,跟随孙老治疗骶髂关节损伤32例 ,其中男9例 ,女23例 ;年龄18~65岁 ;左侧18例 ,右侧1例 ;有扭伤史的27例 ,无明确外伤史的5例 ;时间最短1小时 ,最长的20天 ,平均5天。3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骶髂关节部疼痛 ,动转失灵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膏配合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消肿止痛膏配合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52例。结果52例病人全部复位,痊愈率100%。结论消肿止痛膏配合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不仅复位满意,而且能促使软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的治疗效果。方法:43例患者采用推拿治疗。结果:治愈22例,好转18例。结论:运用推拿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骶髂关节损伤多由外力而造成,临床上比较常见,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临床表现为患侧骶髂关节疼痛,常放射到臀部和股外侧.笔者在临床上运用TDP、针刺、推拿手法综合治疗骶髂关节损伤6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本院于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治疗典型骶髂关节紊乱综合征52例。其中女性34例,男性18例;农村病例32名。城市病例20名;平均年龄45岁。 2 诊断要点 诊断时按压骶髂关节时压痛明显,髋关节屈曲畸形试验(+),“4”字试验(+),骶髂关节斜板试验(+),骶髂关节扭转试验(+),X线平片可见骶髂关节间隙增宽,后期可见关节间隙相吻合现象,或退行性变,根据病史及辅助检查可明确。  相似文献   

13.
三维牵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用DEK-IIIC型三维腰椎牵引床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临床效果。方法:把在临床上确诊且骨盆CR片采用五线骨盆测量法进行量化分析后,确诊为骶髂关节半脱位的8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三雏牵引进行骶髂关节半脱位的整复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对骶髂关节半脱位进行整复治疗,并用两组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有效率为53.49%。经统计学处理,X^2=14.8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临床对比观察,采用三维腰椎牵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不但效果好,而且安全可靠,对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更具优越性。另外,五线骨盆测量法不但直观地反映了骨盆的移位,还通过比值完美地揭示了骶髂关节半脱位的方向,采用五线骨盆测量法对骨盆平片进行量化分析,不但为诊断骶髂关节半脱位提供了诊断标准,也为判断骶髂关节半脱位的整复提供了疗效标准,五线骨盆测量法有望在今后成为诊断骶髂关节半脱位的金标准,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脊柱微调手法配合骨盆周围肌肉功能训练治疗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的效果。方法:将136例骶髂关节紊乱患者采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后,又分为锻炼组和对照组,锻炼组配合骨盆周围肌肉功能训练,在疗程结束及随访半年后进行疗效平价。结果:136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其中治愈94例,好转42例,治愈率69.12%。平均治疗10.92次。半年后,锻炼组95.59%治愈,而对照组治愈率77.93%。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效果明显,但配合功能训练后远期疗效明显提高,所以手法治疗必须同时必须加强骶髂关节周围肌肉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自拟中药方剂治疗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自拟补肾养血壮骨汤对X线摄片确诊的诸型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患者477例进行治疗。结果:补肾养血壮骨汤在改善临床症状和疗程短见效快方面,达到100%。结论:自拟补肾养血壮骨汤治疗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疗效确切。尤以减轻腰腿痛程度和改善患者肢体活动度方面比较明显,且疗程短(仅需6天)。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杜德利 《中医杂志》2006,47(9):686-686
骶髂关节损伤属于骨伤科常见病之一,多因外伤所致,好发于青壮年。笔者于2000-2005年采用新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杜德利 《中医杂志》2006,47(9):686-686
骶髂关节损伤属于骨伤科常见病之一,多因外伤所致,好发于青壮年。笔于2000-2005年采用新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维牵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疗效。方法:将110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68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使用五线骨盆测量法对骶髂关节错位明确诊断后,设置合理的参数,采用三维牵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对骶髂关节错位进行整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三维牵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疗效明显,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接受带肌蒂骨瓣植骨融合术治疗的骶髂关节结核患者的远期随访,探讨骶髂关节结核外科治疗方法。方法85例骶髂关节结核,57例行病灶清除术同时,用带肌蒂骨瓣植骨融合术,病灶区负压引流方法治疗。结果本组57例中51例得到随访,除2例术后3~5个月复发,再次手术病灶清除后愈合,49例均Ⅰ期骨性融合,随访6a5个月无复发。结论采用带肌蒂骨瓣植骨融合术治疗骶髂关节结核,手术方法简单,带蒂骨瓣血供好,骨融合快,经远期随访,疗效可靠,复发率低,是治疗骶髂关节结核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美式整脊技术治疗骶髂关节功能性半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骶髂关节功能性半脱位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关节整复手法,观察组采用美式整脊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体格检查、疼痛及骶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功能性下肢长度不等、骶髂关节屈曲受限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JO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式整脊技术治疗骶髂关节功能性半脱位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恢复骶髂关节解剖结构,改善骶髂关节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