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张早期大鼠腭中缝细胞凋亡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腭中缝在扩张力作用早期的细胞凋亡现象,探讨细胞凋亡在腭中缝骨改建启动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用4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5只,随机分成对照0、12、d组和实验加力1、2 d组,每组各5只。用两眼簧扩弓器施加扩张力(约50 g/0.49 N)于实验加力组大鼠的腭中缝。于加力后1 d、2 d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腭中缝组织形态学的改变,TUNEL法观察腭中缝组织中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加力1 d后腭中缝组织明显扩宽,腭中缝边缘的骨细胞凋亡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加力2 d后腭中缝边缘细胞大量增殖,凋亡骨细胞数有所减少,但仍多于对照组。结论细胞凋亡在扩张腭中缝组织改建的启动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塞米松诱导胚鼠腭突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地塞米松(DEX)能否诱导胚鼠腭突细胞调亡,探讨地塞米松致腭裂畸形的机理。方法通过凋亡细胞DNA碎片原位末端标记(ISEL),用光镜、电镜观察10~50mg/kg剂量DEX作用下,15.5孕期日胚鼠腭突变细胞形态变化并作凋亡细胞计数。结果:实验组胚鼠腭突细胞在ISEL法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均存在凋亡的特征性变化;凋亡细胞计数与DEX给药剂量呈正相关(r=0.9911)。结论:DEX可升高胚鼠腭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EE细胞在腭发育过程中的分化和转归特点及其与腭裂发生的关系。方法 以磷酸地塞米松诱导胎鼠腭裂畸形,并分别在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实验组、正常组、对照组标本中MEE细胞各时期的分化特征。结果 腭突在垂直生长期,MEE细胞为多层不规则排列。腭突定向运动和水平生长早期,MEE细胞呈典型的两层排列,基底膜完整。腭突水平生长晚期,各组间MEE细胞分化开始出现差异。正常组与对照组MEE细胞表层开始凋亡脱落;腭突接触融合期,两侧腭突基底层MEE细胞发生接触,之后被分割成上皮岛于间充质中,基底膜断裂、消失,腭突融合。实验组腭突MEE细胞未出现上述演化过程,形成腭裂。结论 在腭的发育过程,MEE细胞表层转归为“细胞凋亡”,基底层转归为“上皮一间充质转化”。MEE细胞的异常转归将导致腭裂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维甲酸对小鼠腭突融合期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在SPF级C57BL/6J近交系母鼠妊娠10 d和12 d给予维甲酸(RA)建立小鼠腭裂模型,利用BrdU免疫组化方法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胚胎15 d(即腭突融合期)小鼠腭突中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表达和分布。结果10 d给药组腭胚间充质细胞及腭中嵴上皮细胞中BrdU阳性细胞率和TUNEL阳性细胞率均低于对照组,12 d给药组和对照组BrdU阳性细胞率和TUNEL阳性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甲酸作用于腭发育的不同时期对腭突细胞增殖及凋亡水平有不同的影响,作用于腭突发生前期可引起腭间充质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过度而发生腭裂,作用于腭突快速生长期可能影响腭中嵴上皮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迁移等其他转归形式。  相似文献   

5.
大鼠前腭缝扩张中细胞凋亡与骨缝改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大鼠前腭缝扩张中细胞凋亡的发生,探讨细胞凋亡与骨缝改建的关系.方法:取35天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动物用扩大簧施加(200±10)g力,扩大前腭缝,对照组不作处理.2组动物分别于扩弓后第1、2、3、5天后处死(每组5只).使用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缝的组织学变化,ssD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凋亡细胞.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数据作t检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动物在扩弓后1天,前腭缝扩大,骨缝边缘成骨细胞增殖明显;第2天成骨细胞数目最多,第3天有明显的新骨沉积,成骨细胞数目减少;第5天新骨大量形成呈树突状.ssDNA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对照组前腭缝组织中鲜有凋亡细胞,而扩张后的前腭缝中细胞凋亡发生明显增多.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骨缝边缘的成骨细胞和前腭骨内的骨细胞中,并在扩张后的第2天和第3天最明显(P<0.01).结论:在大鼠前腭缝扩张成骨中有细胞凋亡发生,细胞凋亡参与了牵张力下上颌骨缝的骨改建.  相似文献   

6.
细胞生长因子与腭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胚胎期腭发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干扰发育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导致腭发育畸形。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生长因子在腭突组织中正常的时空表达是腭得以正常发育的关键。本计其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在腭胚突融合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8周龄C57BL/6J近交系小鼠作为研究对象。于E13.5、E14.0、E14.5、E15.5及E17.5 d获取胎鼠腭胚突组织,在腭胚突融合的关键阶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方法检测EMT过程中蛋白变化和细胞凋亡率。每个时间点选择3张图片,应用image J软件进行图片灰度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法检测发现在腭融合的关键阶段(E14.5),腭中嵴上皮(medial edge epithelium, MEE)中出现纤连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前中后腭部MEE细胞也出现细胞凋亡,中后部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前部。结论: 在体内腭胚突融合的关键阶段,EMT过程和细胞凋亡均参与了腭中嵴上皮带的退化消失,且前中后腭部的融合机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李鑫  金岩 《口腔医学》1999,19(4):171-173
目的通过观察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在腭突发育及腭裂形成中的差异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探讨两者在腭裂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利用建立的腭裂模型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CD的发生和bcl-2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小鼠在腭突垂直生长期、上抬期中PCD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且bcl-2的表达相应增高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p<0.01结论PCD处于一个复杂的网络式调控系统bcl-2基因的抗凋亡作用与其它相关基因共同协同实施对细胞的调控决定细胞的最终命运  相似文献   

9.
犬恒牙牙根正常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牙根发育过程中的生理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测犬恒牙牙根发育过程中各组织中凋亡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牙根发育时期在成牙本质细胞、牙髓组织、牙乳头组织、上皮根鞘、牙槽骨组织中有特异性细胞凋亡发生。结论:细胞凋亡在牙根发育过程中的发生具有时空特异性,提示其在牙根形态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牙根发育中上皮根鞘细胞(Hertwig's epithelial root sheath,HERS)断裂后结局和增殖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上皮根鞘在牙根发育特别是牙骨质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TUNEL( TdT- mediated - dUTP nick end labeling , TUNEL) 法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牙根发育中上皮根鞘细胞凋亡的情况.以细胞角蛋白14(cytokeratin 14)标记上皮根鞘细胞,追踪其断裂后结局.SP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上皮根鞘细胞的表达.结果:牙冠形成后,内外釉上皮结合增殖形成HERS,此时呈PCNA表达阳性;牙根发育开始后,HERS呈Bcl-2阴性表达,在少量牙本质基质形成处,上皮根鞘细胞开始呈TUNEL阳性表达,之后HERS断裂,在其外侧可见成牙骨质细胞的形成,断裂的HERS细胞部分转入牙周膜形成上皮剩余(the epithelial rest of Malassez),而细胞牙骨质形成中可见部分埋入细胞呈CK14阳性表达.结论: HERS细胞的凋亡可能会为成牙骨质细胞分化提供信号,部分HERS细胞可能参与牙骨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口腔颌面部的组织器官在发育、形成和正常生理过程中 ,不仅存在着细胞的增殖、分化 ,而且伴随着细胞凋亡(apoptosis)。同时细胞凋亡也是畸形、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细菌感染等口腔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1,2 ] 。目前细胞凋亡与口腔疾病的关系正日益受到关注 ,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细胞凋亡与口腔疾病的发生机制 ,运用辨证思维探讨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具有重要的意义[3] 。1 细胞凋亡的概况Kerr等首先在 1972年发现并描述了细胞死亡的一种特殊现象———细胞凋亡。认识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 (necro sis)是两…  相似文献   

12.
犬恒牙牙根发育过程中牙髓炎症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牙髓炎症对牙根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犬年轻恒牙实验性牙髓炎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测牙根发育过程中犬恒牙牙髓炎症对各组织中凋亡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与炎症区相邻的牙髓组织中细胞凋亡数量增多,参与牙根发育的各种功能细胞(成牙本质细胞、成牙骨质细胞、上皮根鞘细胞、成骨细胞和牙周膜细胞)也出现非生理性的凋亡。结论:牙根发育过程中牙髓炎症状态下细胞凋亡一方面参与牙髓组织自身防御,另一方面则干扰了牙根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牙胚发育中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情况,探讨bcl-2基因及细胞凋亡在牙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对SD大鼠牙胚发育不同时期bcl-2mRNA、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进行研究。结果:在牙胚发育的各时期均有细胞凋亡现象及bcl-2mRNA、蛋白的表达。bcl-2mRNA早期在上皮性成釉器及周围的间充质细胞尤其是生长中心部位表达明显。牙体组织形成后各部位阳性表达逐渐减弱、消失;bcl-2蛋白与mRNA的表达基本一致。早期凋亡细胞集中出现在细胞生长中心处。牙体组织形成后散在可见。结论:bcl-2基因可能是牙齿发育中的细胞生长、增殖及凋亡的内在调控基因之一,参与了牙齿发育的重要塑形过程。  相似文献   

14.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A系小鼠胚腭突细胞增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A系小鼠胚腭突细胞增殖和DNA、蛋白质及PGE2合成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9组,每组设平行4孔(瓶),每组分别加入TGFβ1使其终浓度为0.005ng/ml,0.01ng/ml,0.05ng/ml,0.1ng/ml,0.5ng/ml,1ng/ml,5ng/ml,10ng/ml,50ng/ml,每组均设空白对照,在实验后第1、3、5天分别检测细胞的OD值、DNA、蛋白质和PGE2的含量。结果 在高浓度血清条件下,TGFβ1可显著刺激腭突细胞的增殖,但在低浓度血清条件下,TGFβ1对A系小鼠胚腭突细胞具有双重效应,即在其0.005~0.01ng/ml时促进腭突细胞增殖,而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大,逐渐抑制腭突细胞的增殖。TGFβ1使腭突细胞PGE2及蛋白质合成增加。结论 TGFβ1对A系小鼠胚腭突细胞的增殖具有双重作用,可能是腭突正常发育的重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腭发育关键时期腭突间充质细胞和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分子关联作用。 方法将80只怀孕8.5 d(E8.5)的C57孕母鼠平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行腹腔注射地塞米松(8 mg·kg-1·d-1),对照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持续至E12.5,分别取E13.5、E14.5、E15.5和E17.5的胎鼠头部制成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腭突的形态,BrdU和荧光TUNEL染色分别检测腭突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腭突细胞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χ2检验分析组间细胞增殖的差异,t检验分析组间细胞凋亡的差异。 结果在E13.5阶段,对照组前部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率为(40.1 ± 7.4)%,地塞米松组增殖率为(35.5 ± 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16,P= 0.075)。在E14.5阶段,对照组前部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率为(50.3 ± 10.0)%,地塞米松组增殖率为(32.9 ± 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229,P= 0.011)。在E15.5阶段,对照组前部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率为(31.3 ± 6.5)%,地塞米松组增殖率为(18.5 ± 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433,P= 0.02)。但各时间点后部腭突间充质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增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地塞米松组腭突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显著下降。 结论地塞米松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腭突间充质细胞的增殖而导致腭裂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从细胞水平研究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突变导致腭裂发生的机制.方法:构建MTHFR基因沉默载体,对13天胚胎的腭突间充质细胞进行RNA干扰实验.MTT法检测MTHFR基因沉默后细胞增殖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MTHFR基因沉默后对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结果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细胞增殖的比较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凋亡率检测应用U检验.结果:MTHFR基因表达下调后,在无叶酸存在的情况下,腭突间充质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减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实验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源性叶酸补充不足的情况下,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减弱并发生凋亡,这可能是MTHFR基因突变与先天性唇腭裂发生相关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牙齿发育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及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 及其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在牙齿发生、发育过程中的关系研究,以探讨牙齿发育的机制。方法:选用纯系 S D 大鼠建立牙齿发育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 U N E L 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分析纯系 S D 大鼠牙胚发育不同阶段cyclin D1 的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 C N A) 和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在牙胚发育的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早期的细胞增殖中心处三者表达都很明显。钟状晚期及牙体组织形成后,已分化的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中cyclin D1 表达阴性, P C N A及凋亡阳性细胞也减少,但牙乳头及星网层细胞中可见二者少量阳性细胞。结论:cyclin D1 的表达与 P C N A和细胞凋亡有内在的相互作用关系,三者共同在牙齿发育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蒋春梅  孙卫斌  李松 《口腔医学》2006,26(4):267-269
目的观察环孢素(CsA)对小鼠牙龈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环孢素导致龈增生的机制。方法CsA胃饲小鼠8d后注射5-溴-2-尿嘧啶核苷(BrdU),在不同时间取小鼠牙龈及腭黏膜组织作BrdU染色,光镜下观察其上皮中阳性细胞的数目、分布以及完全代谢的周期,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小鼠的牙龈上皮中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没有差异,但其生长周期比对照组长。其腭黏膜上皮细胞生长周期较牙龈黏膜上皮细胞无明显延长,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CsA可抑制小鼠牙龈上皮细胞的凋亡,但对细胞增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原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为群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1,15(5):326-328,I002
目的研究自口腔正常粘膜上皮向异常增生和鳞癌组织演变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阐明口腔癌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上皮、48例异常增生上皮和42例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数和凋亡数.结果异常增生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但随着增生程度的加重,伴随着细胞增殖能力逐级增强,细胞凋亡数无明显提高(P>0.05).鳞癌组织中,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增殖数明显增多,凋亡数逐级减少.结论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速度增加跟不上增殖速度,导致向鳞癌转变.癌细胞增殖不断加强,凋亡不断下降,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鳞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Notch信号途径是一种进化保守的细胞间作用途径。Notch信号在牙齿发育、牙髓损伤再生中可能与其它细胞因子一起调节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