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1,自引:2,他引:71  
目的:了解北京市各大医院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和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目标抽样法,对北京市急诊量前十位三甲医院的454位急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7.8%的护士认为针刺伤不可避免,52.0%护士认为被污染针头刺伤后感染机率大,69.8%的护士认为针刺伤后最可怕的结果是感染HIV;59.0%的护士对针刺伤持"无可奈何"的态度, 78.8%的护士认为被污染针头刺伤后 "非常可怕,但无可奈何". 结论:大多数急诊护士针刺伤后心理状态为非常害怕且消极无奈,可能原因为意识到针刺伤的巨大危害性、认为针刺伤不可避免以及受伤后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少数急诊护士对针刺伤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二甲以上各医院体检科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和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目标抽样法,对深圳市宝安区各医院的196位体检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1%的护士认为刺伤不可避免;59.3%护士认为被污染针头刺伤后感染机率大;84.7%的护士认为针刺伤后最害怕的是感染HIV、肝炎;56.3%的护士对针刺伤持“无所谓”的态度;86.4%的护士认为被污染针头刺伤后“害怕但不可避免”。结论:多数体检科护士针刺伤后心理状态为非常害怕且消极无奈,可能原因是意识到针刺伤的危险性,但针刺伤不可避免以及刺伤后不够重视;少数体检科护士对针刺伤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情况以及被针刺后的心理状态。方法选取我院在职、轮转的急诊科室护士60名,采用前瞻性问卷调查针刺伤害暴露情况、针刺伤害后预防控制情况以及针刺伤的心理危害等。结果10名急诊护士在抽调时间的前1年之内有发生针刺伤,针刺伤时仅有40%护士戴手套;75%的抽调对象认为HIV感染是针刺伤最可怕的后果,其次是感染肝炎病毒(18.33%);发生针刺伤后多数的护士出现了紧张(60%)、焦虑(50%)、恐惧(30%)等心理反应,90%的护士对针刺伤持无可奈何的态度。结论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多数护士遭受针刺伤的心理压力,加强针刺伤害安全管理并采取普及性预防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二甲以上各医院体检科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和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目标抽样法,对深圳市宝安区各医院的196位体检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1%的护士认为刺伤不可避免;59.3%护士认为被污染针头刺伤后感染机率大;84.7%的护士认为针刺伤后最害怕的是感染HIV、肝炎;56.3%的护士对针刺伤持"无所谓"的态度;86.4%的护士认为被污染针头刺伤后"害怕但不可避免".结论多数体检科护士针刺伤后心理状态为非常害怕且消极无奈,可能原因是意识到针刺伤的危险性,但针刺伤不可避免以及刺伤后不够重视;少数体检科护士对针刺伤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5.
护士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护士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方法 采用问卷法调查256名护士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56名护士中有220名护士经历过针刺伤,79%的护士认识到针刺伤后最严重的结果是各种血源传播性疾病;91%的受伤者对被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感到害怕,70%的受伤者对针刺伤持有"难以避免"的消极态度;有10%和11%的护士产生回避和离职的念头.结论 多数护士刺伤后心理状态为非常害怕且消极无奈,但认为针刺伤不可避免以及对针刺伤不够重视;少数护士对针刺伤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6.
针刺伤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1]。据报道[2],我国约有70%~80%的临床护士受到过针刺伤。因此,临床护士提高对针刺伤危害性的认识,加强个人防护,维护自身健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107名临床护士针刺伤认知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相关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提高自我防护提供参考。方法对107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对针刺伤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和对接受相关知识培训的态度的问卷调查,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护士针刺伤认知情况及格率为59.8%.临床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预防及针刺伤后的处理等知识比较欠缺,得分情况与工作年限相关,79.4%护理人员认为加强针刺伤相关知识培训十分必要。结论建议护理院校增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对在职护士开展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弥补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欠缺;规范护理操作行为,以便切实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针刺伤的认知和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方法对500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针刺伤情况、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结果77.8%的护生认为针刺伤不可避免,52.0%护生认为被污染针头刺伤后感染概率大;69.8%的护生认为针刺伤后最可怕的结果是感染HIV;59.0%的护生对针刺伤持“无可奈何”的态度,78.8%的护生认为被污染针头刺伤后“非常可怕,但无可奈何”。结论大多数(94.9%)实习护生针刺伤后心理状态为非常害怕且消极无奈,可能原因为意识到针刺伤的巨大危害性、认为针刺伤不可避免以及受伤后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少数实习护生对针刺伤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9.
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通过对针刺伤发生的主要原因的分析,医院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强化管理、规范操作行为,确保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护士对针刺伤危害及防护的认知程度和防护行为,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方法:对520名高危科室的护士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针刺伤危害及防护认知和防护行为问卷进行评估,研究针刺伤防护认知与防护行为之间的关系,比较各科室间护士防护认知及行为情况.结果:护士对针刺伤危害及防护认知和行为都在中等以上水平,针刺伤防护认知与防护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不同科室间护士的防护认知与行为得分不同.结论:建立健全长效防护机制和保障体系,强化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可有效避免或减少护士被针剌伤引起的血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1.
周锋 《华西医学》2006,21(3):607-608
目的:调查了解实习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方法: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成都市11所市级医院的378名实习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实习护士认为针刺伤不可避免;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后感染疾病机率大;最可怕的结果是感染HIV;护士被针刺伤后“非常可怕,但无可奈何”;少数实习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不足或侥幸心理。结论:呼吁全社会来关心医务人员,为其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同时医务人员应以积极的态度预防针刺伤。  相似文献   

12.
急诊科护士对针刺伤危害认知与防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院急诊科是抢救危急重症患者、参与处理医院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也是众多病菌的集散地,属于高风险科室,急诊科护士常常在患者诊断尚未清楚时即展开处理与抢救,一旦发生职业伤害,危害极大。为了提高急诊科护士对针刺伤危害的认知及伤后的及时处理,将危害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身心健康,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本文将针刺伤的危害、急诊科护士针刺的原因及伤后的及时处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护士针刺伤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我院护士针刺伤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我院114名护士针刺伤情况及相关的防护知识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73.7%的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发生针刺伤的频率与护龄及学历无关(P>0.05).结论护士的职业暴露风险较大,应全员重视,加强教育,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护士针刺伤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46例护士针刺伤的情况。结果:低年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护士对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针刺伤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不按规范处理用后针头。结论: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重视针刺伤后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280名临床护士进行现状调查。结果 59.2%护士1年内发生过针刺伤,22.8%护士在过去一年内发生针刺伤超过3次,而且护龄均小于10年,其中中专学历40人;针刺伤72.6%发生在拔针时,27.4%发生在处置针头时。结论 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与医院的管理和护士的防范意识、专业水平、工作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护士针刺伤根本原因分析与干预方法.方法:对2009年1~12月护士发生针刺伤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干预措施;于2010年1~12月对护士进行干预,并对针刺伤发生率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2009年1~2月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为46.70%,2010年1~12月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为12.50%,干预前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管理系统、规范护士护理操作,并开展系列教育项目和现场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手术室护士对职业感染因素的认知及心理状态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手术室是护理人员中患者的血液、体液直接接触最频繁的科室之一.工作中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护士眼睛里的事情时有发生.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区,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发生率呈倍增趋势,手术室护士获得职业感染的危险率大大增加[1].给我们的护士造成非常可怕而又消极无奈情绪和沉重的心理压力.对我市从事手术室护理的108名护士对锐器损伤的认识及受伤后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综述了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认为合理配置科室人员、规范护理操作流程、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及管理、加强患者管理进行安全穿刺可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确保护士从业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倦怠程度与针刺伤/锐器伤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MBI-GS(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工作倦怠量表及自制问卷对宁波市28家医院1 535名临床在职注册护士进行情绪衰竭程度及针刺伤/锐器伤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本组临床护士重度情绪衰竭占71.6%,中、重度去人性化占34.1%、43.2%,低个人成就感占64.8%;81.3%的护士过去1年内发生过针刺伤,92.4%的护士发生过锐器伤。针刺伤发生率平均2.0次/(人·年),锐器伤平均7.5次/(人·年)。情绪衰竭与锐器伤呈正相关(r=0.220,P0.05)。结论宁波地区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处于中高度水平,针刺伤/锐器伤发生率呈中高水平,情绪衰竭程度与锐器伤发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