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栀子豉汤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阅古今及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综述了栀子豉汤临床和实验研究的现状,为栀子豉汤临床更好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栀子豉汤为《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经典方剂,但临床应用频次不及桂枝汤、小柴胡汤。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经验,对栀子豉汤及其加减临床应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 2.3.4 懊憹证见78、79、80、81、82、83条. <伤寒论>中的懊憹症有五个汤证,即栀子豉汤证、栀子甘草豉汤证、栀子姜豉汤证、栀子厚朴汤证、栀子干姜汤证.它们的共同症状都是懊憹,由于栀子豉汤证的兼症不同,因而在方剂的配伍上也有所出入.现将懊憹的主要汤证--栀子豉汤证重点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栀子豉汤类方(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厚朴汤、栀子干姜汤),方后均注有“得吐者,止后服”。历代医家对其吐与不吐,认识颇不一致。笔者着眼于《伤寒论》的整体内容,探讨其得吐机理,旨在澄清疑惑,得出符合原书本意的结论。一、历代医家对栀子豉汤类方得吐的认识,归纳起来,约有四端:  相似文献   

5.
王付 《中医杂志》2015,(7):626-627
探索栀子豉汤方证及衍生方的应用,旨在解读方药如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方证辨病如病毒性心肌炎、细菌性心肌炎、心包炎、心包积液、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方药衍生如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枳实栀子豉汤、栀子厚朴汤、栀子干姜汤、栀子柏皮汤、栀子大黄汤等,深入研究与探索栀子豉方证及衍生方是灵活运用辨治诸多疑难杂病的最佳思路。  相似文献   

6.
张继算 《光明中医》2006,21(9):20-20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栀子汤系包括: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厚朴汤、栀子干姜汤等五方证治.现将诸汤证从病因病位病机作一浅略较析.  相似文献   

7.
栀子豉汤是一剂临床中较为常用的经方,其组成仅有栀子、淡豆豉两味,看似简单,但在《伤寒论》中却出现多次,可见其功用之重要。本文通过栀子豉汤证见表现及归纳释义、中医胸府生理结构、病机分析、治法方药和证治余议、吐与不吐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宗气角度下栀子豉汤证治的思辨,以期有利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栀子豉汤属于经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栀子和淡豆豉两药组成,本方清中有宣,宣中有降,为清宣胸中郁热,治疗虚烦懊恼不得眠之良方.心身疾病中所包括的疾病如抑郁症、不寐、焦虑症、郁证所表现的症状如心烦、失眠、胸中烦热等症状经过辨证,可以使用栀子豉汤治疗.本文主要介绍了栀子豉汤的理论基础及在心身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胡钟姣  郑露露  许光亚  郭晓恒  时政 《中草药》2022,53(7):1973-1982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栀子豉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构建并验证栀子豉汤提取工艺的设计空间。方法 通过TCMSP、PharmMapper、Drugbank、GeneCards、TherapeuticTarget Database、OMIM等数据库获取栀子豉汤的成分和对应靶点;利用STRING、DAVID数据库和分子对接技术对栀子豉汤治疗失眠的潜在靶点进行分析。以栀子豉汤提取物中的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的提取率及干膏得率作为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CQAs),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s,CPPs),Box-Behnken实验对CPPs进行优化,并构建栀子豉汤提取工艺的设计空间。结果 栀子豉汤的主要活性成分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等,通过作用于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相似文献   

10.
该文阐述栀子豉汤类方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评价栀子豉汤对抑郁证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成栀子豉汤治疗组44例剂量,盐酸氟西汀对照组46例,15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对患者汉密尔顿(HAMD,24项)积分、Kupperman (KMI)指数、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做统计学处理,评价栀子豉汤治疗郁证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改善某些症状体征方面与盐酸氟西汀疗效相当,在对全身症状的综合改善上优于盐酸氟西汀,副作用比盐酸氟西汀少.结论:本论文为栀子豉汤治疗郁证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栀子豉汤证出自《伤寒论》,主要是太阳病表邪内陷、热郁胸膈出现以“心中懊(忄农)”为主的一组证候。根据《伤寒论》有关原文可分主证和兼证两类。栀子豉汤主证有:(1)虚烦不眠;(2)反复颠倒,心中懊(忄农);(3)胸中窒;(4)心中结痛。兼证见少气,用栀子甘草豉汤;见呕,用栀子生姜豉汤;见心烦腹满用栀子厚朴汤;见下后身热微烦,用栀子干姜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栀子豉汤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对栀子豉汤口服液中的栀子和淡豆豉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黄酮和栀子苷含量。结果:总黄酮在3.62~10.8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2%,RSD为2.72%;栀子苷在24~12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7%,RSD为2.28%。结论:该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栀子豉汤口服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结合孤养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测试、海马体及肝脏病理组织、肠道菌群的代谢特征及物种相对丰度对比分析栀子豉汤及其固体发酵菌质(栀子豉)的抗抑郁作用。结果表明,栀子豉能明显提高抑郁大鼠糖水偏好比、缩短悬尾不动时间和强迫游泳漂浮不动时间(P0.05),能够修复受损的海马体和肝组织,作用优于栀子豉汤;Biolog-ECO板测定结果表明,模型组肠道菌群平均碳源利用率明显下降,对糖类和氨基酸类碳源代谢水平降低,给药组平均碳源利用率均升高,栀子豉组对2类碳源利用能力均提高,而栀子豉汤组仅提高了糖类代谢水平;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为3.87,模型组该比值升至21.77,栀子豉使二者比值调整至5.91,而栀子豉汤组则为18.48;从属水平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乳杆菌属增加了3.28倍,普雷沃菌属和拟杆菌属分别下降了75.59%和76.39%,栀子豉组乳杆菌属比模型组下降了31.13%,普雷沃菌和拟杆菌属均增加3倍以上,而栀子豉汤组相应的菌属变化不显著。栀子豉可通过调节抑郁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功能、修复受损的海马体和肝组织而改善抑郁样行为,其抗抑郁作用优于栀子豉汤。该研究为开发新型抗抑郁食疗产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郁症采取加味栀子豉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n=30,盐酸氟西汀)和中药组(n=30,盐酸氟西汀+加味栀子豉汤),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中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抑郁症采取加味栀子豉汤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栀子豉汤证主要是太阳病表邪内陷,热郁胸膈而致烦燥不宁,以“心中懊憹”为主的一组证候。栀子豉汤以栀子苦寒清心除烦为主药,淡豆豉辛凉升散为辅佐,以起到清热除烦宣郁之功效。后世医家有认为对栀子豉  相似文献   

17.
杨文娟  林雪娟 《光明中医》2016,(8):1066-1067
目的探讨《伤寒论》中栀子豉汤的用药配伍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伤寒论》中覆盖太阳病篇、阳明病篇和厥阴病篇有涉及栀子豉汤条文的研读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笔者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再发挥己见。结果笔者发现栀子豉汤证主要的两大症状是虚烦和心中懊恼。结论笔者认为该证病机为郁热在胃,旁扰于心,故用小剂量栀子清热又不复伤胃气,用大剂量淡豆豉宣发郁热兼和胃安中。秉着中医"辨证论治,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辨证只要有郁热、郁火,且不论郁于哪经、哪脏,均可考虑应用栀子豉汤宣发之,正是《黄帝内经》的"火郁发之"的治则体现。  相似文献   

18.
刘渡舟教授致力于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工作半个多世纪,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力倡仲景之学,博采众长,学验俱丰,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本文拟对刘老运用"栀子豉汤"类方的学术经验进行总结。介绍了刘老古今接轨、合方运用栀子豉汤类方及治验举例,以期有资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虚烦不得眠,为病证名,亦称虚烦不得卧。主要指心烦失眠的病证。用治此病证的方药较多,笔者从中选取黄连阿胶汤和栀子豉汤加以比较。黄连阿胶汤与栀子豉汤均可用治虚烦不得眠,但又有所区别。黄连阿胶汤主治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水火不济之虚烦不得眠。栀子豉汤主治无形邪热郁扰胸膈,心神被扰之虚烦不得眠。二者有虚实、外感与内伤之别,且病因、病机及主证均有所不同,临床应用应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栀子豉汤镇静催眠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CD-1 (ICR)小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天王补心丹组、栀子豉汤高剂量组、栀子豉汤中剂量组、栀子豉汤低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按等体积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天王补心丹组按2 000mg/kg给予天王补心丹药液灌胃,栀子豉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4 330mg/kg、2 170mg/kg、1 080mg/kg给予栀子豉汤灌胃。连续给药7d,最后1次给药60min后进行镇静催眠实验,给药24h后取出小鼠大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小鼠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栀子豉汤高、中剂量组和天王补心丹组小鼠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显著缩短,栀子豉汤高、中剂量组、天王补心丹组小鼠睡眠持续时间延长,且小鼠脑组织中的5-HIAA含量水平显著升高,NE含量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王补心丹组与栀子豉汤高剂量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睡眠持续时间及小鼠脑组织中的NE、5-HIA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栀子豉汤对小鼠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能与戊巴比妥钠产生协同作用,其中栀子豉汤高剂量组最为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小鼠脑组织中神经递质NE、5-HIAA的含量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