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肝硬化和单纯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诊疗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20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肝硬化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肝硬化72例;B组为单纯性肝脓肿13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诊疗差异,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和C反应蛋白(CRP)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以ALT最为显著,而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则明显降低,以GLb最为显著,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脓肿数量及直径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肝脓胖均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A组检出率(77.8%)高于B组(63.2%),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最大(6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以联合治疗为主(66.7%),B组以单纯治疗为主(52.9%);A组有效率(80.6%)低于B组(91.9%);但A组复发率(16.7%)明显高于B组(5.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疾病类型是影响细菌性肝脓肿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即是否合并肝硬化。结论:与单纯细菌性肝脓肿比较,合并肝硬化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ALT升高明显,Glb降低显著,脓液检出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疗效差,须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肝脏》2018,(11)
目的探讨IgG4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检测的临床价值,对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IgG4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IgG4是否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水平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13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纳入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6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40例,重叠综合征(OS)组22例。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样本,并对血液样本ALT、AST、ALP、GGT、TBil、PT以及Alb指标进行检测。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ALT、AST、GGT、PT、TBil、Alb、γ球蛋白、IgG4、IgG及IgG4/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S组的ALP水平明显高于AIH组和P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ALT、AST、GGT、ALP及PT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G4水平与ALP和IgG4/IgG指标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水平及IgG4/IgG水平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种类呈负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G4可能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胆管损伤密切相关,但IgG4指标变化水平与AIH、PBC及OS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不同的诊断方式之间并未表现明显的相关性,因此不能用于AIH、PBC及OS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鉴别诊断,对IgG4在不同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价值还需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丹  张才江 《肝脏》2020,(3):313-316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受体(LPAR)、自分泌运动因子(ATX)在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A组),选择同期收治的肝硬化未伴肝性脑病患者30例(B组)作为对照组。测定AST、ALT、Alb、TBil、血氨、BUN、SCr、LPAR1、ATX、WBC、PT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氨、Alb、TBil、SCr、BUN、PT、LPAR1和ATX等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发现:血氨、Alb、TBil、BUN、PT、LPAR1和ATX是肝性脑病发生的影响因素。LPAR1与血氨、Alb、TBil、BUN和PT呈正相关;ATX与血氨、Alb、TBil、BUN和PT呈正相关。结论LPAR1和ATX是肝硬化肝性脑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且与肝性脑病患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超定位下应用深静脉导管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0—2007年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30例,治疗组17例应用深静脉导管行脓腔内置管冲洗引流,对照组13例应用深静脉穿刺针行脓肿穿刺抽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治疗效果等。结果治疗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治疗效果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定位下应用深静脉导管行肝脓肿穿刺引流结合术后脓腔冲洗,是临床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细菌性肝脓肿液化前、后经皮肝穿刺置管冲洗引流疗效。[方法]将64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分为A组、B组;A、B组分别于肝脓肿液化前、后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治疗。[结果]A、B组治疗成功率均为100%;但A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细菌培养阳性率、再次置管冲洗引流、引流至拔管时间、治愈后肝内残存空腔、住院时间)均优于B组(P〈O.01)。[结论]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液化前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联合抗生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方法将49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行脓肿穿刺引流;联合组加用胸腺肽α1。治疗1周后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记录两组体温恢复正常、细菌培养阴性、脓腔闭合时间;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联合组白细胞计数、ALT、AST和TBi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体温恢复正常、细菌培养阴性、脓肿闭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愈率为64.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愈率为44.6%,总有效率为83.3%;联合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抗生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可提升患者免疫力,缩短病程,疗效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7.
王毅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12):1226-1227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恙虫病并发肝损害的治疗价值。方法将53例恙虫病并发肝功能损害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d,1次/d,静脉滴注,B组不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其他治疗方法两组相同,于治疗后测定谷丙转胺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红素(TBil),并观察临床病情。结果两组ALT、AST、ALP、TBil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A组的ALT、AST好转率较B组的高(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恙虫病并发肝损害具有较好的治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DPHA)患者25例,并与31例非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NDPHA)对比.两组均以发热最为常见,其次为畏寒、寒战、腹痛等,DPHA组与NDPHA组比较,右上腹痛、肝肿大发生率有显著差异;B超检查确诊率达80%以上,CT确诊率达100%,两组无差异;实验室检查中两组均有血白细胞增高、肝功能异常(以ALP升高比例最高),但贫血发生率DPHA组高于NDPHA组,脓液培养阳性病例中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例DPHA组显著高于NDPHA组;两组均应用广谱抗生素联合灭滴灵治疗,部分患者还采用经皮肝穿刺抽脓治疗,DPHA组治愈率显著低于NDPHA组.提示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症状较不显著,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肝脏》2020,(5)
目的分析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SRHC)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自发性破裂出血分为肝癌组(n=64)和出血组(n=64),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阳性因素(P0.05)代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癌患者发生自发性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门脉高压、高血压、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总胆红素(T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肝硬化、腹水、肝功能分级、临床分期、肝外侵犯、凝血酶原时间(PT)、ALT、甲胎蛋白(AFP)、AST、纤维蛋白原(FI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是SRH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性别、年龄、肿瘤数量、肝硬化、腹水、FIB不同的SRHC患者平均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分级、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治疗方式、肝外侵犯、PLT、AFP不同的SRHC患者平均生存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式、肝功能分级是影响SRH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FIB是SRHC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方式、肝功能分级是影响SRH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这可为临床避免SRHC发生及预后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指导临床医生对KPLA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并且血培养或脓液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肝脓肿(PLA)患者。根据病原学结果分为肺炎克雷伯菌组(KP组)与非肺炎克雷伯菌组(nKP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和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35例病原学阳性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中,KP组156例,nKP组79例。在基础疾病方面,KP组患者糖尿病的比例(51.9%)高于n KP组糖尿病的比例(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3,P=0.006),而nKP组患者较KP组多有胆道疾病的基础(χ^(2)=27.842,P=0.001)。发热和寒战是KP组和nKP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胸腔积液和肺部感染均为两组最多见的并发症。与nKP组相比,KP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空腹血糖(FP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75,-2.478,-2.952,-2.905,-4.732,-2.243,-6.584,-3.051,P均<0.05)。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影像学病灶均以单发(170/235,72.3%)、肝右叶(166/235,70.6%)为主。KP组和nKP组患者单纯脓汁培养的阳性率最高,分别是73.7%和67.1%,单纯血培养的阳性率较低,分别为12.2%和17.7%。KP组与nKP组患者治疗方法均以抗生素联合穿刺引流为主,比例分别为87.8%和82.3%。KP组和nKP组患者治疗方式和抗生素种类的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P组和nKP组患者临床转归有效率85.9%和8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是KPL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6),超声或CT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术是KPLA患者预后较好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结论KPLA更易发生在有糖尿病基础疾病的人群中。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更早地完善细菌培养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低蛋白血症是KPLA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尽早地行脓肿穿刺治疗为较好预后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ALT、AST、TBil、PT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病程中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对预后判定的意义。方法499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后每周检测其血清ALT、AST、TBil、PT,分析上述指标动态变化趋势及与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时两组间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入院第2~6周,死亡组ALT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而死亡组AST水平则在入院第1~5周均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ALT及AST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但在相同时间里死亡组ALT及AST下降幅度较存活组小,入院第6周后两组ALT、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TBil、PT水平在入院后各周检测均高于存活组(P<0.001)。在第一周内两组TBil均升高,但从入院后第二周开始,存活组TBil、PT达峰值后开始随时间逐渐下降,而死亡组TBil、PT则随时间持续升高。结论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入院后早期ALT、AST、TBil、PT的变化趋势可以反映其预后,动态观察其变化有助于早期判断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槐耳颗粒联合超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S-TACE)对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血清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3(B7-H3)的影响。方法:选取唐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S-TACE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槐耳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甲胎蛋白(AFP)、凝血酶原时间(PT)、KPS评分、血清TGF-β1和B7-H3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68%(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ST、ALT、TBil、AFP、异常凝血酶原(DCP)、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TGF-β1、B7-H3等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低于同期对照组;对照组患者AST、ALT、P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  相似文献   

13.
罗丹霖 《临床肺科杂志》2013,(12):2160-2161
目的 探讨56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纳入我院诊治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A组)56例、单纯肺结核患者(B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及临床症状等临床特点,并对相关因素与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无显著差别(P〉0.05);A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A组痰血、消瘦比例显著多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生存期与肺叶切除范围、是否为原结核处恶变及TNM分期相关.结论 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与单纯肺结核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困难,肺叶切除范围、是否为原结核处恶变及TNM分期是影响肺结核合并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肝脓肿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肝脓肿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在相同的抗感染、保肝、支持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7d。观察患者用药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预后。[结果]2组均治愈,但在退热时间、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血必净治疗可以更快改善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酒精性肝病2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我院2000~2010年收治的218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218例患者,复习病史并分析饮酒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影像学检查等.结果 酒精性肝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尤其酒精性肝硬化(AC)患者逐年增多,41 ~50岁为好发年龄.AC组饮酒时间长干酒精性脂肪肝(AFL)组及酒精性肝炎(AH)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L、AH及AC组AST、ALT、AST/ALT、GGT及AL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L、AH及AC组A/G、TBil及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酒精性肝病病情和预后与长期饮酒史(包括饮酒量、饮酒时间)有关.发病有逐年增多、年轻化趋势.对于有饮酒嗜好的患者,应定期对AST/ALT、GGT、ALP、A/G、TBil、TG及TCL等生化指标监测,从而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与大肠埃希菌肝脓肿(ECLA)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两种细菌性肝脓肿,分析这两种肝脓肿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8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71例肝脓肿患者资料,其中病原学检查阳性145例。比较KPLA与ECLA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预后。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45例病原学检查阳性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培养阳性66例,大肠埃希菌培养阳性42例。与KPLA患者相比,ECLA更好发于年龄较大人群(t=-2.250,P=0.027),多合并胆道疾病(χ2=10.019,P=0.002)、腹部手术史(χ2=27.481,P 0.001)、肿瘤(χ2=17.745,P 0.001),多出现复发性肝脓肿(χ2=13.745,P 0.001)。KPLA好发于糖尿病患者(χ2=17.505,P 0.001)。实验室检查方面,与KPLA患者相比,ECLA患者TBil水平较高(U=880.000,P=0.001),Alb(t=-2.625,P=0.010)、PLT(U=1719.000,P=0.036)水平降低。影像学分析显示,ECLA常见多发肝脓肿(χ2=23.372,P 0.001),KPLA脓肿直径多大于5 cm(χ2=7.637,P=0.006)。并发症方面,ECLA更易出现肺部感染(χ2=18.857,P 0.001)和肺气肿(P=0.013)。ECLA易出现多重耐药菌,两组在治疗方面均多采用抗生素联合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入院APACHEⅡ评分(比值比=0.049,95%可信区间:0.026~0.266,P 0.001)。结论 ECLA多发生于年龄较大且合并胆道疾病患者,易复发,影像学常见多发性脓肿,易合并肺炎及肺气肿,ECL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率较高,需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凉血法联合西医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1例细菌性肝脓肿住院患者,按1∶2比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1例)给予西医治疗,中西医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解毒凉血法中药汤剂治疗,疗程2~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体温正常、肝脓肿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中西医组在第1周时肝脓肿直径缩小的患者比例为85.0%(17/20),高于对照组的58.5%(2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cDDDs)为23.48±15.07,对照组为33.52±21.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第2周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3周时与对照组比较,中西医组淋巴细胞计数上升、NLR明显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治疗第1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病历资料和随访结果完整的172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各项实验室指标,找出影响预后的因素。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引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将单因素分析发现能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TBil、PTA、Na~+、TC、Child-TurcottePugh评分(CTP评分)、年龄≥50岁、有肝硬化基础、存在胆酶分离、出现并发症(P值分别为0.008、0.002、0.023、0.034、0.001、0.003、0.001、0.004、0.037)。将单因素分析发现能影响预后的并发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感染(P值分别为0.001、0.011、0.022)。结论影响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TBil、PTA、Na+、TC、CTP评分、年龄≥50岁、有肝硬化基础、存在胆酶分离、出现并发症。肝衰竭患者若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感染,则预后更差。早期判断肝衰竭患者的预后,预防和治疗相关并发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临床特征。方法对23例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临床表现、医学影像检查、实验室检验、治疗方法及疗效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23例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均出现发热症状(100.00%);经影像学检查可知脓肿位于肝右叶所占比例最高(78.26%),大多属于单发性脓肿(73.91%);经实验室检查致病菌阳性率高达86.96%,其中大肠杆菌所占比例最高(47.83%);经对症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1.3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临床特征,对疑似病例给予各项检查措施确诊病情,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易良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158-3159
目的探讨老年B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和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总结120例老年B细胞淋巴瘤患者资料并行随访,记录疗程结束5年后存活率。以5年生存率为生存和预后评价指标,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体力状况评分、结外病灶累及情况、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值等与其生存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老年B细胞淋巴瘤患者5年平均生存率为39.19%,平均生存(43.15±3.76)个月;年龄、体力状况、临床分期、结外病灶存在与否、IPI评分和血清LDH水平均与其呈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与老年患者生存和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年龄、临床分期、血清LDH水平、体力状态评分、IPI评分和结外病灶数是影响老年患者生存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依照患者年龄、临床分期、体力状况和血清LDH水平等因素综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改善老年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