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足背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修复探讨一种新型供血来源的皮瓣。方法2003年11月-2005年12月,设计以胫前动脉踝上穿支为供血的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8-56岁。车祸伤2例,砸伤后慢性溃疡2例,电击伤、浓硫酸烧伤、热钢筋洞穿伤各1例。均合并软组织缺损、肌腱骨质外露,缺损范围4.5cm×3.0cm-10.0cm×9.0cm。病程1h-12个月。术中切取皮瓣6cm×5cm-10cm×10cm,穿支皮瓣蒂长1.5-2.7cm;皮瓣血管蒂位于踝上6-12cm。结果术后7例皮瓣全部成活,无淤血、坏死及张力性水泡发生。随访6-18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术后1年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为6-12mm。结论以胫前动脉踝上穿支为供血的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是一种较理想的皮瓣供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应用胫前动脉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4月~2005年7月间应用胫前动脉踝上皮支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9例,皮瓣面积为6 cm×4 cm~10 cm×8 cm。结果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获6~12个月随访,修复效果满意。皮瓣无臃肿,踝关节无功能障碍。结论胫前动脉踝上皮支皮瓣可以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而修复足踝部大部分的软组织缺损,手术简便、安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腓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及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报道以远端为蒂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踝部软组织缺损。方法11例足背及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远端为蒂的外踝上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9 cm×9 cm,最小5 cm×4 cm。结果11例皮瓣完全存活,随访时间2~21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远端为蒂的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该皮瓣具有血管恒定,切取方便,血供丰富且不需牺牲主要动脉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胫前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接力腓动脉终末前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疗效。方法2014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18例足踝部创面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8~56岁,平均32.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4例。创面部位:足背部9例,足跟4例,外踝5例。受伤至皮瓣修复时间7~34 d,平均19 d。创面范围6.0 cm×2.5 cm^11.0 cm×6.0 cm。采用大小为6 cm×3 cm^18 cm×7 cm的腓动脉终末前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其供区以胫前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8 cm×3 cm^16 cm×6 cm)修复。结果术后1例腓动脉终末前穿支螺旋桨皮瓣出现瘀血肿胀,经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2.5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皮瓣外形、色泽、质地和厚度与受区基本一致,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腓动脉终末前穿支螺旋桨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0~12 mm,平均11 mm。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评价,获优15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应用胫前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接力腓动脉终末前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不需要牺牲主干血管,还能避免供区植皮,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以螺旋桨式旋转修复或以滑行推进的方式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6例,前踝软组织缺损3例,足跟后侧的软组织缺损13例。结果22例移植组织成活21例,1例皮瓣尖端坏死,经换药二期植皮后成活,成活率95.5%。术后经3~20个月随访,皮瓣外观、质地良好,痛温觉有一定的恢复。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内踝、前踝、足跟后侧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不同程度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3例,12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延期愈合.住院27~55(39.6±15.3)d出院.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皮瓣质地良好,外形美观,足踝功能恢复满意.提出积极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和皮瓣血供观察,重视疼痛、康复的护理和出院指导,是保证皮瓣成活、重建肢体功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胫后动脉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足踝部创面修复的有效方法。 方法 经临床解剖学研究证实 :胫后动脉在内踝上 ( 6 83±1 14 )cm处有一较粗大皮支 ,口径 ( 0 95± 0 15 )mm ,出现率 89% ,2 0 0 1年 ,以此皮支作为独立的血管蒂进行了不切断胫后动脉的胫后动脉踝上皮支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踝部创面 2 4例。 结果  2 4例全部成活 ,术后随访 3个月~ 2年 ,皮瓣成活良好 ,大部恢复保护性感觉。皮瓣的近侧切取范围最大已达膝关节间隙 ,皮瓣的覆盖范围最远端已达外踝前下方。 结论 胫后动脉踝上皮支皮瓣不切断胫后动脉 ,是修复足踝部创面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胫后动脉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六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放性损伤导致足部,尤其是足跟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是临床较难解决的问题。我们从1998年5月~2000年采用以胫后动脉为蒂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缺损创面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6月至2021年6月江苏省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采用胫后动脉穿支带蒂或游离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12~62岁,平均(42.2±13.8)岁;带蒂皮瓣20例,游离皮瓣5例;缺损面积最小3 cm×5 cm,最大16 cm×7 cm。带蒂皮瓣旋转160°~180°修复受区创面,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皮瓣切取面积6.0 cm×4.0 cm~22.0 cm×9.0 cm。术后记录皮瓣的外形、颜色、质地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22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换药后创面瘢痕愈合或二期植皮愈合良好。皮瓣无臃肿、无溃疡、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和受区外观恢复良好,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具有供区损伤小、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外形美观、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采用吻合神经的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对收治的9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吻合神经的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修复。缺损创面为3.0 cm×4.5 cm^6.5 cm×9.0 cm。设计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旋转180°以大桨覆盖受区创面,小桨覆盖供区创面,并将皮瓣近端隐神经与受区周围感觉神经相吻合,恢复皮瓣感觉功能;供区拉拢缝合,继发缺损采用植皮处理,然后使用VSD材料封闭皮瓣及植皮区。结果本组共9例患者,所有皮瓣及植皮区均存活良好,血运佳,无血肿、感染、坏死等并发症发生,且伤口愈合佳,术后2周拆线。随访1~12个月,皮瓣血运及外观均较好,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皮瓣感觉有不同程度地恢复,患者较满意。结论采用吻合神经的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具有不损伤主干血管,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感觉恢复良好,可减少静脉回流障碍等优点,是修复足内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复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自2014年9月至2019年8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手外四科应用双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复杂软组织缺损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切取股前外侧皮瓣面积14 cm×6 cm~18 cm×8 cm,分叶皮瓣面积7 cm×5 cm~11 cm×8 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带监测皮岛的胫前动脉穿支骨膜瓣治疗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带监测皮岛的胫前动脉穿支骨膜瓣治疗骨不连25例,总结手术方法和操作要点,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术中切取的骨膜瓣大小适宜,监测皮岛血运良好,术后伤口大部分一期愈合,2例皮岛边缘少许坏死,换药后愈合.25例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5.1个月,原骨不连处骨痂生长良好,髓腔再通,骨折线在3~6个月消失,骨折愈合后关节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 带监测皮岛的胫前动脉穿支骨膜瓣治疗骨不连,手术成功率高,是治疗骨不连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SAP)修复前臂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5年5月至2017年9月,应用MSAP修复前臂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9~57岁,平均41岁;其中前臂6例,足部7例,足部创面均位于前中足.皮瓣切取面积为3.0 cm×4.0 cm^7.0 cm×15.0 cm.修复足部创面时均选用同侧小腿,小腿供区创面均进行一期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复查及微信方式,对皮瓣外形、感觉及供区恢复情况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13例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及坏死,3例术后存在感染,给予换药及抗炎治疗后创面逐渐愈合.术后随访11例(2例外省患者失访),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12个月,未发现供区明显功能障碍,受区皮瓣外形良好;7例感觉恢复至S2~S3,TPD 6~9 mm.结论 游离MSAP不损伤主干血管,血管蒂长,穿支恒定,皮下脂肪相对较薄,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足部创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目的报道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7年10月~2001年12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1例.结果10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皮瓣面积最大为28 cm×11cm,最小为8 cm×6 cm,随访6个月~2年,效果满意.结论皮瓣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为蒂,可以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而修复足踝部大部分的软组织缺损,手术简便、安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健侧逆行胫后动脉或腓动脉穿支皮瓣桥式交叉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8月-2010年2月,收治15例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4例,女1例;年龄25~48岁,平均33.9岁。交通事故伤8例,机器伤4例,重物砸伤3例。1例踝部植皮后遗留22 cm×8 cm大小的瘢痕(伤后35个月);余14例软组织缺损位于踝部1例,小腿中下1/3处12例,小腿中上1/3处1例;创面范围8 cm×6 cm~26 cm×15 cm;受伤至入院时间为4~28 d,平均14.8 d。采用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9例)或腓动脉穿支皮瓣(6例)桥式交叉修复,皮瓣切取范围为10 cm×8 cm~28 cm×17 cm。供区创面两端直接缝合,中部残留创面取游离皮片植皮修复。术后5~6周行皮瓣断蒂。结果术后2例腓动脉穿支皮瓣分别出现远端轻度淤血及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均成活;其余皮瓣断蒂后均顺利成活,受区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35个月,平均19.5个月。皮瓣质地、色泽与受区相近,外形较满意。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为81~92分,平均87.3分。结论健侧逆行胫后动脉或腓动脉穿支皮瓣桥式交叉可较好修复对侧小腿或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术中无需吻合血管,血管危象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Ankle fractures are among the most common orthopaedic surgical procedures. Skin‐related complications of these surgeries are difficult to reconstruct due to the inadequacy of soft tissue in the region. Although free flaps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the first choice in reconstruction of this area, free flaps may not be a suitable option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age and comorbidities. Perforator flaps offer a fast and safe alternative in lower extremity reconstruction. In the literature, there are a limited number of studies using perforator flaps in managing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lower extremity trauma surgeries. In our study, we report our experience with reconstruction of soft‐tissue defects of medial malleolar region using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f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ankle fracture‐related surge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