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总额预付制实施前后门诊医保患者次均费用的变化情况,评价总额预付制的实施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实施前后门诊次均费用、门诊药品次均费用、门诊材料次均费用和门诊检查次均费用等数据,采用t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总额预付制实施后门诊医保患者次均费用比实施前下降23.1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费用均有所降低。结论总额预付制作为目前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方式之一,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了医保基金的不合理支出,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该院实施总额预付制后医疗费用核心指标的分析,评价总额预付制控制医疗费用的效果。方法采集该院总额预付实施后的2011年职工医疗保险住院病人的医疗费用作为观察组,实施前的2010年相关数据作为对照组,分析实施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总额预付制后,住院人次有所下降,次均住院天数、次均住院费用、次均药品费用、次均自付费用都有显著下降,P值分别为0.0002、0.0000、0.0074、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占比无较大变化,P值为0.28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总额预付制是宏观控制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相关指标,了解实行总额预付制后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变化。方法采集2010-2012年上海市14家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相关指标,分析实施总额预付制后,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日、药占比、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人次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总额预付制后,医疗费用控制较好,平均住院日、药占比下降;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人次中医保患者和非医保患者所占比例出现不同。结论总额预付制实施总体效果较好,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同时,保证服务质量不受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医改的重要内容,而推行总额预付制是主要的改革方式。本文以北京市4家总额预付试点医院的数据为例,重点从医疗服务量、次均医药费用、总费用、医疗费用结构、平均住院日、医保病人自付比例6个方面的变化分析实施总额预付制后的效果和影响,为进一步完善总额预付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哈尔滨市在全面实施医保费用年度总额预付制支付方式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评价总额预付制支付方式的实施效果,对医保支付政策的更好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汇总统计,描述性分析比较市医保在医保总额预付制实施前后医保住院患者相关指标的情况。结果:该市在医保总额预付制实施两年后,医保住院患者量,患者的住院次均费用等指标均有明显变化。整体市医保次均住院费用及医保次均支付费用呈负增长。结论: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后,患者的次均费用的控制效果显著,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在政策及方式和方法上有相应的调整,以便适应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开展,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案例医院总额预付改革的实施效果,为完善总额预付实施方案提供合理性建议。方法:通过定性访谈、描述性统计分析、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比较总额预付改革实施前后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出院人次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改革后的出院总费用和出院人次增长幅度放缓,次均费用下降明显,平均住院日不降反升。结论:支付方式改革需要重视不同医保类型的协调统一;总额预付改革需要配合按床日、按病种、或者按DRG等其他支付方式改革;总额预付的实施需要配套制定全面的考核和监管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案例医院总额预付改革的实施效果,为完善总额预付实施方案提供合理性建议。方法:通过定性访谈、描述性统计分析、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比较总额预付改革实施前后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出院人次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改革后的出院总费用和出院人次增长幅度放缓,次均费用下降明显,平均住院日不降反升。结论:支付方式改革需要重视不同医保类型的协调统一;总额预付改革需要配合按床日、按病种、或者按DRG等其他支付方式改革;总额预付的实施需要配套制定全面的考核和监管方案。  相似文献   

8.
医院医保费用关键考核指标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总额预付制下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内部医保费用关键考核指标的构建方法,评价其实施后的医保费用控制效果。方法通过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构建关键考核指标,通过对该院实施费用指标管理前后医保费用核心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医保费用管理成效。结果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的关键指标体系。该院实施费用指标管理后医疗服务效率明显提升,医保门急诊均次费用及药品均次费用显著下降,医保住院药占比较前降幅显著,医保门急诊及住院诊疗人次显著增加。结论总额预付制下医院实施医保费用关键指标管理,对于合理控制医保费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额预付制对次均住院补偿、住院补偿比、次均住院自付费用和住院自付比例的影响。方法:采用倍差法控制非干预因素,测算总额预付制的净影响。结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额预付制使次均住院补偿下降了14.37元,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补偿比上升了5.23个百分点,次均住院自付费用下降了141.51元,自付比例下降了5.23个百分点,均有统计学意义;对具体病种的影响存在差异。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额预付提高了住院受益程度,但因病种不同而不同,总额预付标准测算仍需科学化与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银川市职工生育保险人头包干付费对产科有关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在降低剖宫产率、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作用。方法:将2011年在银川市定点医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的有关指标,通过与2008-2010间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人头包干付费政策实施后,研究对象的剖宫产率由54.14%下降到35.38%、次均住院费用下降了9.52%、次均药品费用下降了45.24%、平均住院日降低了0.8天;次均医疗服务费用升高了9.39%。结论:人头包干付费模式实施后,对产科剖宫产率、医药费用等指标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三明市医共体总额预付改革对医疗服务下沉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2019年三明市医共体运行和医保收支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和间断时间序列模型对医共体、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数量及效率变化、医保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总额预付改革后,医共体内医院门急诊服务量占比由63.3 %下降至58.1 %,基层医疗机构占比呈上升趋势;2016-2019年医院住院服务量占比和每百人门急诊住院人次数显著减少。医保基金总体结余率由2016年的8.2 %降至2019年的2.6 %。结论: 三明市总额预付改革实施后医保基金总体运行平稳,医共体医疗服务效率有所提升,医疗服务逐步下沉,医院住院人次数下降,基层住院患者占比有所上升。建议各地开展医共体总额预付制改革时应合理制定医共体预算总额,完善医共体内部分配制度与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智慧医疗”在提高患者就诊体验和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虚拟入院系统、智能预约平台、床位统筹调配、医保实时结算、移动电子支付等手段,为患者提供入院登记、床位调配、检查检验、费用结算、出院随访等服务。结果推行“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后,在手术人次增长与手术难度提高情况下,2019年1月-6月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术前待床日分别缩短至8.10天及2.68天,平均治疗费用也有所降低;住院患者满意度提高至96.42%;形成了标准的服务流程与管理规范。结论“智慧医疗”有利于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具有合并症麻疹住院病例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为麻疹的DRGs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2018年南通市某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的麻疹住院病例,非参数秩和检验方法分析其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和各项医疗费用的差异,线性相关方法分析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合并症类型的麻疹合并症患者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和各项医疗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及各项医疗费用间存在线性相关。结论:加强对不合理用药和过度化验检查的监管与控制,尽早控制麻疹的合并症,减少住院天数,可有效减低麻疹患者医疗服务费、检查费、药费和耗材费,进而降低麻疹的住院总费用,为单病种管理、DRGs和医疗付费制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区区属公立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发现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访谈相结合,分析区属公立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后的医疗服务能力、医药费用增长、患者就医负担、收入结构调整、运行成本效率、预算执行情况,以反映医院的经济运行情况。[结果]2013-2017年区属医院业务量指标均保持逐年上升的稳定态势,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住院手术人次的年均增幅分别为5.69%、7.82%、11.54%,每职工平均门急诊人次、每职工出院人数年均增幅分别为15.38%、17.70%;医疗收入年均增幅为12.56%;2017年药品收入为36.41亿元,低于2016年的36.48亿元。门急诊均次费用、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年均增幅分别为4.34%、3.28%;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年均降幅为2.70%。药占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卫生材料收入占比始终处于20%以下。医疗收入与成本比基本保持在1左右;在职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年均增幅为13.72%,高于医疗费用12.56%的增幅。主要预算指标执行率趋近100%。[结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使区属医院事业发展的计划性、协调性、科学性和可控性得到明显提升,但仍面临预算管理主体的职责范围尚未明晰、预算管理过程缺少动态管控和实时监测、预算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015-2019年广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利用与医保待遇水平进行分析,探索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从不同主体的普通门急诊、门诊大病、住院的次均就诊费用及平均住院日和相对应的统筹支付占比等指标来描述分析广西2015-2019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利用和医保待遇水平情况;结果:普通门急诊、门诊大病和住院的次均费用的年均增长率变化区间分别为-3.49%~8.38%、2.93%~31.41%和-3.36%~10.42%;其中,总体门诊大病次均就诊费用、大学生、学生儿童、三级医院和异地就医门诊大病次均就诊费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39%、31.41%、13.39%、13.01%和23.7%;平均住院日年均降幅在4.5%-10.26%之间。总统筹支付占比在37.82%~59.44%之间。结论:门诊大病费用增长较快;平均住院床日有效缩短;保障待遇水平应加强费用控制,减少患者就医中的不合理开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某三甲医院超长住院患者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影响超长住院时间的主要因素,并探讨解决方案,为加快病床的周转率,提供临床依据和方案。方法从医院病案系统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30230例出院病历首页资料,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神经外科超长住院日患者人数最高,占超长住院患者总数28.70%。在平均住院天数中,康复医学最高,为(97.98±12.43)天。神经外科次均费用较高,为(12.83±2.46)万元。相对住院次数较低组,次数较高组是较低组的1.263倍,不同类型科室、疾病类型、医保付费方式和术前天数都是影响超长住院日的主要因素。结论大型公立医院受科室、疾病类型、付费方式、术前天数、手术等外部因素影响超长住院,应引进科学管理机制,规范诊疗行为,加快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付费的实施,同时建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的住院费用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及制定补偿标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脑梗死住院患者病例首页和费用结算资料2214份,对其基本信息进行一般性统计描述,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对住院费用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住院人数,住院费用均呈现每年递增的趋势,所占比例最高的为药物。付费方式、入院病情、地区类型、住院天数、药占比是影响住院费用重要因素。结论:控制患者住院天数,药物费用是减少脑梗死住院患者费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2017年4月我国东部某市取消药品加成后脑卒中住院患者医疗费用与医疗质量的变化。方法选取该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数据库2014年-2018年全部脑卒中住院病例,通过stata MP14.0软件进行描述性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78 20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改革后,脑卒中住院患者次均总费用、药品费用、耗材费用、住院时长、30 d再入院率显著下降(P<0.01),次均医生服务费用、护士服务费用、检查费用显著上升(P<0.01)。结论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实施,对降低医疗总费用、调整费用结构、缩短平均住院日有明显改善。未来应更关注患者出院评估,实行按绩效付费的支付制度,整合各级医疗资源,与价格调控政策形成合力,共同改善脑卒中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