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痞满治验     
陆××,男,47岁,教师,1987年5月6日初诊。中脘痞满,食后难化,已延二年,诸治无效,舌质淡红苔厚腻,脉细滑,脾虚不运,湿痰中阻,气机升降失常,经旨:“太阴所至,为积饮痞膈”,但健运之品,迂缓无功,宣苦辛通降以开其结,枳实消痞丸主之。处方:炒党参12克,焦苍白术各6克,制半夏9克,制川朴6克,炒枳实12克,川连6克,干姜6克,炒莱菔子9克,生甘草3克。7帖。复诊:前方使气展运健,脘痞已开,纳谷有加,但苔仍白腻,脾为柔脏,非温阳不能宣清化浊,内  相似文献   

2.
正俞承烈是浙江省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浙东名医范文虎第四代传人,浙江省基层名中医,第一批宁波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俞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载,熟谙经典,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对内外妇儿各科均有涉及,尤其是在用经方治疗脾胃病方面,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跟随俞老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其用经方诊治虚实夹杂型痞满的临床经验简介如下。1辨证论治对痞满的认识,俞老师推崇《景岳全书·痞满》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证。历代医家对崩漏的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论治的研究不断。现将笔者对虚实夹杂型崩漏临床诊治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节及皮肤形成的,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临床上以实证多见,虚实夹杂者亦不少。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成本低、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等特点和优势。案例1:初诊:患者女,68岁。左侧胁肋部疼痛1月余。患者1月  相似文献   

5.
<正>痞满是指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的病证[1]。它的病名首见于《伤寒论》,如:"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多因起居失调,饮食不化,气郁痰凝,脾胃虚弱,导致脾失健运,升降失常而成[2]。因此,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是本病发生的病机关键。按部位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即胃脘部,故心下痞指胃脘部的痞塞、胀满不适感。结合临床可知痞满病发生的病位多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刘桂荣老师认为痞满病的本质是脾胃  相似文献   

6.
崩漏虚实夹杂证治冯俊萍(石家庄市正定县妇幼保健所050800)崩漏一证多以血热、血瘀、脾虚、肾虚论治,然观之临床崩漏单纯热、虚、瘀者甚少,而虚实夹杂者却十居八九。详审该证的虚实所在,对于提高疗效有一定意义,兹选录四则如下。1气虚兼伏火实孔某,女,35...  相似文献   

7.
崩漏一证多以血热、血瘀、脾虚、肾虚论治,然观之临床崩漏单纯热、虚、瘀者甚少,而虚实夹杂者却十居八九。详审该证的虚实所在,对于提高疗效有一定意义,兹选录四则如下。  相似文献   

8.
崩漏一证多以血热、血瘀、脾虚、肾虚论治,然观之临床崩漏单纯热、虚、瘀者甚少,而虚实夹杂者却十居八九.详审该证的虚实所在,对于提高疗效有一定意义,兹选录四则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满分消汤对虚实夹杂型痞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虚实夹杂型痞满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满分消汤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 3%(28/30),优于对照组的60. 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治疗组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 <0. 05)。结论:中满分消汤治疗虚实夹杂型痞满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痞满是指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痞满之病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曰:"备化之纪……其病否","卑监之纪……其病留满否塞"等。《至真要大论篇》说"太阳之复,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隔不利,心痛否满"。《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明确痞的基本概念:"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相似文献   

11.
张×,男,48岁。1990年3月10日来诊。主诉餐后胸脘满塞胀闷八年。八年前因“脾亢”曾手术切除脾脏。术后即发生上述症状。稍活动增重,嗳气频仍,甚至心慌惊悸,闷塞如窒,泪出如泣。造成惧怕进食,身体日渐消瘦,睡眠不宁,梦多。白天头昏神倦,影响工作。六脉细缓,舌质灰淡,苔薄色秽微黄、舌  相似文献   

12.
痞满是指患者自觉心下胀满痞塞、食谷难化的一类病症,约相当于西医的饱胀、早饱等症状。多种疾病如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综合征等均可引起本症。笔者临证所遇2例,病机证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研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虚实夹杂辨治规律的论述,虚实夹杂证辨治的关键是抓住疾病的病机,辨治的重点是攻邪,急则治其标,同时注意扶正,并根据病机其治疗又有所侧重。其至今对临床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闭经,《内经》称为“月事不来”,认为是“胞脉闭也”。本证有虚有实,或虚实互见,其致病原因复杂,为月经病之顽难症,向为医者所重视研究。闭经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多因肾气不足,生殖系统发育不全,以至天癸不至,  相似文献   

16.
咳嗽的病机主要在于外邪束肺或脏腑机能失调,导致肺气上逆。外感久咳不愈与素体虚弱动辄感冒久咳者,不能单纯以外感咳嗽对待。本文拟就外邪恋肺、肺脾气阴不足的虚实夹杂型咳嗽,谈一点体会。外感咳嗽稽延日久,常出实转虚、虚实相兼。譬如:外邪袭表束肺,肺失宣肃,气逆而咳,子夺母气,伤及于脾,土不生金,日久即  相似文献   

17.
一、气阴两伤,肝胃失和患者张××,女,45岁。初诊日期:一九六八年三月四日。一月前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迩来因家事口角,导致头昏、心悸、气短,面白神疲,胁胀脘闷,噫嗳频频,不欲饮食,食入则胀,内热口干不多饮,掌灼,小便色黄,舌红无苔,脉弦细而数。曾在当地用中药治疗。细检前方:或投补气滋阴之剂,胁胀脘闷有增;或投行气疏肝之品,头昏心悸益甚。根据病史及现症确  相似文献   

18.
丁玉祥 《河南中医》2004,24(4):76-76
孟某,男,55岁,工人,1999年11月11日住院。患化脓性阑尾炎,术后腹胀便秘,右脐下有一鸡蛋大肿块。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他医认为属腑实,投加味承气汤,治疗十余天,动则胀甚,甚则腹胀如鼓,大便不通,汗出短气,口苦纳呆,时作干呕,小便短黄。舌质暗红,苔白中黄,脉弦涩无力。虽症见腹胀便秘,并非腑实,故承气用之有增无减。今从腹  相似文献   

19.
笔者经治之经期夹杂症中,有些在临床比较少见。兹报告五则于次。一、经期风疹块胡××,30岁,工人。1977年12月28日初诊。婚后5年未孕,月经按时,量少。1973年以来,经前3~4天全身起风疹块,以大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女,52岁,2014年10月11日就诊。主诉:胸闷、心烦20余年,加重1个月。病史:患者20年前因与家人吵架生气至胸中憋闷,心烦,易怒,乏力,月经量时多时少,经血色暗,血块较多。其间一直就医,曾服用血府逐瘀汤、六味地黄丸、逍遥丸、人参归脾丸等治疗,效果时好时坏。近1月患者入睡困难,多梦,致胸闷、心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