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影响EC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因素很多,包括:肿瘤的分期及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邻近器官受累等,影像学技术对这些影响因素评估发挥重要作用,如何选择合适的影像检查技术,对EC的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1 超声技术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影像技术在妇科具有广泛的应用,它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当前有多种诊断方式可用于帮助检测疾病,每种方式都各有优势和局限性,传统病理学与分子分型相结合的诊断模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在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上发挥作用。本文对众多检查方法进行总结概括,在保证诊断准确性的情况下,积极探索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2位,在美国居首位。近年由于高脂饮食和低运动量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EC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约9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流液,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及激素治疗。虽然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但是影像学检查可以术前了解子宫肌层浸润、子宫颈间质侵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等高危情况,从而帮助诊疗方案的制定,也可以进行放化疗疗效评估、术后监测和随访,从而提高患者预后。文章对CT、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磁共振显像(PET-CT/MRI)不同影像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应用及新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癌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尤其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发病率更高。其多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或阴道排液等,特别是对有高危因素者,应考虑到有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也在不断地探索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方法。辅助检查包括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宫腔镜检查(HS)、子宫内膜活检术及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ECT)和肿瘤标记物的检测等,应联合多种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综述有关该病诊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6.
<正>子宫内膜癌的主要诊断方法是通过宫腔镜检查及分段诊刮术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近年国外已广泛采用的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ECT)也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组织和细胞病理学诊断中,分子标记物的应用为明确肿瘤来源、鉴别癌前病变与癌、明确肿瘤恶性程度方面提供很大帮助。随着传统标记物研究的深入及新标记物的不断引入,免疫组化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癌组织大部分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其主要高危因素有年龄、不孕、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及长期雌激素作用等。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其生存率却截然相反。因此,能够做到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是必然的趋势。本文综述了几种子宫内膜采集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的优劣及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结合带(uterine junction zone,UJZ)变化与早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对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2001-06—2005—10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早期子宫内膜癌UJZ的影像学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UJZ出现中断40/46例(86.96%),中断范围长度不一,其中≤5mm18例,〉5~10mm16例,≥10mm6例;UJZ未见中断6例。结论UJZ的完整性是评估早期子宫内膜癌有无肌层侵犯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正>子宫内膜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7%[1]。自2008年以来,全球发病率上升了21%,死亡率增长至原来的2倍[2]。我国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现已居北京和上海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早期(FIGO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而Ⅲ、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仅为57%~66%和20%~26%[3]。因此,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是改善  相似文献   

10.
<正>子宫内膜癌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威胁女性生殖健康的首位恶性肿瘤[1],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能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是对子宫内膜癌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国内外多个研究证实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ECT)可能成为高危因素人群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可行方法[2]。ECT检查获取子宫内膜细胞标本制备成细胞涂片,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特点进行分级评  相似文献   

11.
电视宫腔镜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孟跃进  杜洁华 《生殖与避孕》2006,26(5):320-320,F0003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早期病变特点及诊断性刮宫与宫腔镜下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宫腔镜高度疑诊子宫内膜癌者,分别采用诊断性刮宫及宫腔镜下活检,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宫腔镜高度疑诊子宫内膜癌19例,宫腔镜下活检经病理确诊18例,镜下诊断与病理吻合率为94.74%,其中5例为无临床症状且B超检查正常者。经诊断性刮宫确诊者9例,检出率为50%,漏诊率50%(9/18)。结论: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宫腔镜下活检明显优于诊断性刮宫,尤其对早期微小的局限型子宫内膜癌病灶;诊断性刮宫和B超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有帮助,但不能作为排除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EC)的深部(≥50%)肌层浸润(DMI)和宫颈间质浸润(CSI)的诊断准确度。方法 选取53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或服用激素替代疗法期间不定期阴道失血的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病理结果作为EC诊断的金标准,比较经阴道超声和MRI评估DMI和CSI诊断结果。结果 53例EC患者病理结果中,子宫内膜样组织学类型占比75%(40/53),其中良好至中度分化(1级或2级)占比95%(38/40);DMI发生率为43%(53/53)、CSI发生率为17%(9/53),FIGO 1或2期为77%(41/53)。经阴道超声与MRI诊断DMI及CSI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和MRI术前诊断DMI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评价:其中经阴道超声术前诊断DMI Kappa值为0.438,经MRI术前诊断DMI Kappa值为0.584;经阴道超声和MRI术前诊断CSI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评价:其中经阴道超声术前诊断CSI Kappa值为0.769,经MRI术前诊断CSI Kappa值为0.790。...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37例组织学证实的子宫内膜癌妇女,在全麻下子宫切除术前活检针(pipelle)快速获取的子宫内膜标本进行检测,并与手术切除的子宫标本进行比较。 活检针由聚丙烯制成,呈空芯,长约23.5cm,顶端钝圆,内外径分别为2.6mm和3.1mm,操作时将活检针送至宫底回抽针芯并同时旋转,利用腔  相似文献   

14.
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近年有所上升 ,发病年龄有推迟的趋势。宫腔镜检查直接检视和活检和病理学检查是筛查高危人群 ,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先兆的最佳方法。1 宫腔镜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1 适应证 ①异常子宫出血 ;②异常声像图所见 ;③不育症与计划生育问题 ;④激素替代或应用三苯氧胺所致子宫内膜的生理或特殊改变。1.2 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 ,下为相对禁忌证。①盆腔感染 ;②多量子宫出血 ;③想继续妊娠者 ;④近期子宫穿孔 ;⑤宫腔过度狭小或宫颈过硬 ,难以扩张者 ;⑥患有严重内科疾患 ,难…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癌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阴道超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与诊断性刮宫和宫腔镜配合,可对诊断起到互补作用。术前磁共振成像能辅助内膜癌诊断及分期。确诊则依靠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胞学、内膜取样及血清标志物的发展有望实现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正>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发达国家及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其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随着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上升,在不久的将来,子宫内膜癌在美国、欧洲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将会变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在无症状高危人群中,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就变得至关重要。本文旨在通过讨论子宫内膜癌筛查及早期诊断的现状,探讨在高危人群中筛查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的筛查及早期诊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在诊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4月至1999年2月206例具有临床症状伴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行宫腔镜检查病列。结果 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可疑癌37例(18.0%),经病理证实为癌者22例(10.7%),19例进行了手术,术后病理证实宫颈管受侵4例,未受侵15例,与之相比,手术前宫镜诊断符合率为94.7%。术中腹水细胞学检查15例,阴性13例,阳性1例,可疑1例。206例中经病理证实I~Ⅲ级非典型增生12例,而宫腔镜下诊断为可疑癌4例,增生4例,正常或萎缩子宫内膜3例,内膜结核1例。结论 宫腔镜检查直观病灶,准确活检,适用于早期诊断,同时明确病灶部位和范围,提高宫颈管受侵与否的诊断率,但是宫腔镜下难以区别各类型子宫内膜增生性质。  相似文献   

18.
宫腔内和阴道内置镭已广泛用于术前治疗宫内膜腺癌,但亦有单纯应用手术治疗得到同样疗效的报道,因而导致有关术前放疗价值问题的争论,尤其是宫内及阴道内放疗剂量并不是以控制肿瘤向宫旁组织扩散或改善存活率。本文报道1958—1966年同手术治疗140例宫内膜腺癌的结果,并根据临床和病理所见,总结术后易于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因素,以便及时给予放疗。  相似文献   

19.
叶芷君  宁刚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7):492-494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我国常见的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EC的标准治疗方案是子宫、双附件切除及选择性盆/腹腔淋巴结清除.但EC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育龄期妇女,部分患者有生育要求.目前绝大多数指南或专家共识认为:患者年龄≤40岁,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筛查和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子宫内膜癌尚无成熟的筛查方案,确诊仍有赖于子宫内膜组织学诊断。子宫内膜采集器因其简便易行、安全无痛的优点,已用于临床上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本文就子宫内膜采集器在子宫内膜癌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