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目的观察靶向药物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观察506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滞剂(EGFR-TKI)治疗后的NSCLC患者症状、体征、舌脉四诊资料,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观察靶向药物治疗后NSCLC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规律,进行因子分析,观察各个证型辨证的主次症。结果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肺阴亏虚证(281例,55.53%)、气阴两虚证(145例,28.66%)、肺脾气虚证(80例,15.81%)。肺阴亏虚证主要证素为咳嗽、痰少、痰黏、皮疹瘙痒、皮肤干燥、口干渴、舌红、裂纹舌、脉细;次症为苔薄或苔白(P=0.001)。气阴两虚证主要证素为头晕、口干不欲饮、脉弱、少寐;次症为气促、干咳无痰、咽干、心烦(P=0.001)。肺脾气虚证主要证素为神疲乏力、恶心、纳差、大便不成形、舌淡红、苔腻、胖大齿痕舌、脉滑;次症为面萎黄或胸闷(P=0.001)。结论靶向药物治疗后NSCLC患者的证型主要为肺阴亏虚证、气阴两虚证和肺脾气虚证,其核心证型是肺阴亏虚证。  相似文献   

2.
郭晓辉  张丽  谢世平 《光明中医》2016,(18):2615-2618
目的研究分析某地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中医症状和证候分布,为进一步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对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中医症状和证候分布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见中医症状与体征为乏力、健忘、气促、心悸、畏寒、喘促等;常见舌色是淡红舌,常见的舌形为正常,常见的舌态为正常,常见的苔色为白,常见的苔质为薄苔;以弱脉出现频次最多。患者中医证候总体分布上以虚证较多,其次是虚实夹杂,其中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气虚弱证、脾气亏虚证。结论调查显示气虚是艾滋病的最基本病因,肺脾气虚证是常见基本证型。肺、脾两脏贯穿不同病程,病变的脏腑重在脾肺,涉及心肝肾。  相似文献   

3.
178例SARS恢复期患者中医证候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ARS恢复期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以指导临床辨证.方法在小汤山SARS定点医院观察总结了178例SARS恢复期患者中医证候.并进行归纳、总结出恢复期证候特点以指导临床辨证.结果 SARS恢复期患者中医辨证属肺脾气虚,夹湿夹热.舌脉体现为气虚湿阻,夹热夹瘀.恢复期患者以肺脾气虚、余邪未尽,夹湿夹热为病机特征.主症表现为乏力、咳嗽、气短、汗出、食欲不振、尿黄、口渴不欲饮,部分患者伴有低热.舌象以淡黯舌、黯红舌,白腻苔、黄腻苔多见.结论热毒、湿浊是SARS的主要发病因素.从症状舌脉观察,伤阴症状不典型,而气虚症状多见.气虚运化无力,湿热瘀滞,故舌象可见瘀点瘀斑,提示瘀也是恢复期的重要病理因素.故恢复期治疗一方面益气扶正,一方面注意余邪未尽,湿热瘀滞,治当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并防止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笔者使用心衰合剂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30例,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符合《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标准~([1]);(2)气虚血瘀证主症:气急喘促;不能平卧;胸闷;心悸气短,遇劳加重。次症:下肢浮肿;动则喘甚;尿少;面色晦黯,唇甲青紫;颈部青筋暴露。舌脉:舌黯淡、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或黄腻,脉弦  相似文献   

5.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适用于脾胃气虚、肺脾气虚证,如:脾胃气虚,饮食不化,湿从内生,胸脘痞闷,呕吐或腹泻,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腻,脉虚、缓;肺脾气虚,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导致痰湿不化,见慢性咳嗽、咳痰色白、量多,脘痞胸闷,乏力,气短,面白无泽,纳呆,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弱而滑等症...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高原缺氧、严寒、气燥三方面探讨了高原病的中医发病机理。认为急性高原病以气虚、阳虚为主;慢性高原病病因病程较久、五脏俱为所累、属虚实夹杂之证。虚,指肺、肾、心、脾之脏气虚损及气血阴阳俱亏;实,指瘀血阻滞,兼有肝郁气滞、水停及痰凝,但偏于阴虚血瘀,故舌多紫绛、光而少苔。同时指出,慢性高原病血瘀之脉多弦滑兼数,重按觉虚,此点与平原血瘀之细涩脉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期证素的分布及组合规律,对其基础证的主次症进行筛选。方法:收集近20年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期的相关文献并整理,运用频率描述及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158篇,共计339条记录。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期的病位证素以肺、脾为主,病性证素以气虚、阴虚、痰及血瘀为主;其组合形式以三、四证素组合最为常见,组合类型则以肺+脾+气虚、肺+气虚、肺+气虚+血瘀及肺+脾+气虚+血瘀最为常见;其基础证主要有肺脾气虚证及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的主症为纳差、自汗、大便溏及久咳,次症为乏力、面色萎黄及面色少华。肺气虚证的主症为恶风、恶寒、面白,次症为语声低弱、久咳、面色少华、自汗。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期证素分布及组合存在一定的规律,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脾病辨证一脾气虚证【临床表现】主症: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次症: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肢倦乏力,脘腹不舒,四肢浮肿,小便清长。舌脉:舌淡嫩或有齿痕,苔白,脉缓无力。【病机分析】脾气虚证,是脾气不足,健运无权所表现证候,临床上以运化功能减退和中气虚为其特点。脾主运化,脾气虚则胃气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住院病案,探讨NSCLC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规范NSCLC的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390例NSCLC患者共计7435份NSCLC独立辨证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筛选出NSCLC有关的医案,运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探索NSCLC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通过对7435份NSCLC病案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发现NSCLC的中医证候以咳嗽(7281次)、脉细(5667次)、乏力(4987次)、神疲(4432次)、寐差(3644次)、胸痛(3640次)、纳差(3505次)、胸闷(3500次)、苔黄(3428次)、舌红(3377次)、气急(2533次)、舌暗(2419次)、痰中带血(1834次)等为常见证候。NSCLC常见有5类证候群,(1)气虚证类:咳嗽、气短、神疲、乏力、夜尿频、面色萎黄、恶心、纳差、舌淡、脉弱、脉沉;(2)阴虚证类:干咳、痰少、口干、消瘦、颧红、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苔黄、脉细、脉数;(3)血瘀证类:胸痛、背痛、刺痛、舌紫、舌黯、脉涩;(4)热(毒)证类:咳嗽、痰黄、痰稠、口苦、口干、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5)痰湿证类:咳嗽、痰多、痰稠、胸闷、胸痛、神疲、乏力、恶心、呕吐、纳差、便溏、舌淡红、苔白、苔厚、苔腻、脉滑。结论:NSCLC临床表现以咳嗽、气急、胸闷、胸痛、痰中带血等为常见证候,反映了NSCLC中医辨证以气虚、阴虚、血瘀、热毒、痰湿为基本辨证要素。  相似文献   

10.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气虚证诊断标准确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福生  赵立凝 《中医药学刊》2006,24(12):2178-2179
目的:旨在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脾气虚证诊断标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判别分析方法,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脾气虚证(72例)及非脾气虚证(51例)共123例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新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气虚证诊断标准包括4项主症和7项次症。主症:①食后脘胀;②舌胖大有齿痕;③舌质淡;④脉细或细弱。次症:苔薄白、胃腕疼痛、肢体倦怠、口淡、面色萎黄、大便溏、脉细弦。诊断标准:主症(D为必不可少之症;具备4项主症可诊断;具备前3项主症中的2项主症加任何次症3项可诊断;具备3项主症加任何2项次症可诊断。结论:新建立的标准更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脾气虚证的诊断,更贴近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诊断条件。方法 对2004年1—12月住院的31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胸痹心痛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样品聚类及频数归一法,结合临床得出不同证型的诊断条件。结果 气虚证(178例)诊断:主症:胸痛、胸闷;次症: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脉沉、脉细。气虚痰瘀证(114例)诊断:主症:胸闷、胸痛;次症:疲倦乏力、失眠、心悸、形体肥胖;舌脉象:舌暗、舌红,脉弦、脉滑。痰浊阻络证(27例)诊断:主症:胸闷;次症:咳嗽、咯痰、痰多、痰白、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苔白、苔腻,脉滑。结论 中医诊断标准的研究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初步建立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早期症状分布特点,归纳单纯胸腰椎骨折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诊断要点。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2002~2006年近5年确诊为单纯胸腰椎骨折的病例采用回顾性病历研究工作,收集相关的证候学资料建立SPSS数据库,用频数分析统计中医证型和辨证要点。结果:单纯胸腰椎骨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按频次排列主要为:疼痛,舌暗,脉弦,便秘,舌红,脉细,腹胀,纳差。主要辨证分型是:肝肾不足、气滞血瘀型,以及气滞血瘀型。与单纯胸腰椎骨折各辨椎骨折各辨证要素密节相关的临床症征:气滞血瘀要素:疼痛、便秘、腹胀、舌暗与脉弦;肝肾不足要素:年龄≥50岁,(腰脊部)疼痛、脉弦、脉细、头晕、耳鸣;热要素:便秘、口干苦、舌干、舌红、苔黄、苔黑、脉数;湿要素:便秘、腹胀、纳差、脉弦、舌红、脉细、苔黄、苔腻、口干苦;气阴两虚要素:便秘、腹胀、纳差、脉细、脉弱、舌红、口干苦、苔干、眠差、苔少、脉数。结论:单纯胸腰椎骨折早期主要症状是疼痛,舌暗,脉弦,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是肝肾不足、气滞血瘀型以及气滞血瘀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197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食管癌文献,通过频度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食管癌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症状、方剂和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型、症状、方剂和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结果:食管癌证型13个,痰气交阻、气虚阳微、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脾虚气滞为常见证型,占67.7%;症状以吞咽困难、胸背疼痛、大便干、神疲乏力、形体消瘦、口干、呕吐痰涎为常见症状;舌质以红舌、淡舌为主,舌苔以厚腻、白、白腻为主,脉象多见细脉、弦脉、涩脉。食管癌所用方剂中自拟方居多,以启膈散、沙参麦冬汤、补气运脾汤、通幽汤较为常用。食管癌用药共182种,按功能归为39类,进一步合并为20大类。补虚、清热、化痰止咳类药的使用频次占52.6%。结论:通过对近30 a中医诊治食管癌证型、症状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为目前食管癌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51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证候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脏X综合征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收集51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证候诊断标准,分析归纳其中医证候特点。结果心脏X综合征临床症状多为胸痛、胸闷、脘闷腹胀、情志抑郁等实证表现;舌质多为紫暗或伴瘀斑,舌苔多腻;脉象以弦为主;以气滞 痰阻 血瘀的标实证为主,占66.7%,兼有本虚者(心气虚、心阴虚)占33.3%。结论气滞 痰阻 血瘀证是心脏X综合征的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病毒性心肌炎的证候分类及证候特征。方法通过对201例病毒性心肌炎病例进行动态观察,建立病毒性心肌炎病例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及聚类分析、交叉列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证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病毒性心肌炎主要有8个证型。邪毒侵心证多见于急性期,辨证要点是发热,咳嗽,咽痛,或腹泻,心悸,苔黄,脉数;大气下陷证多见于迁延期和慢性期,辨证要点是气短,咽中拘急,胸中坠胀,神疲乏力,苔白,脉结代;痰阻心络证常见于迁延期和慢性期,辨证要点为胸闷,恶心呕吐,舌暗红,苔厚或腻,脉滑;心脾两虚证多见于迁延期和慢性期,辨证要点是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纳少,神疲乏力,腹泻,舌淡苔白;气阴两虚证多出现在急性期和迁延期,也可见于慢性期,辨证要点为气短,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盗汗,苔少或剥,脉细数;心血瘀阻证主要见于慢性期,辨证要点为心前痛,舌紫或暗红,脉弦;阴虚火旺证多见于迁延期,辨证要点为心悸,心烦,少寐多梦,手足心热,盗汗,苔少或剥,脉细数;阴阳两虚证主要见于慢性期,辨证要点为心动悸,气短甚,浮肿,舌紫或紫暗,脉沉迟或结代。结论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证候分类及证候特征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规律,以期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集680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复杂系统熵聚堆、复杂网络展示方法对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680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核心症状为:胸闷、舌质紫暗、脉细、咳痰、咳嗽、喘憋、胸前区胀痛、气短、心悸、苔黄、脉滑、苔腻、脉弦、眩晕、苔白、失眠、倦怠乏力、舌质红、口干、脉沉。此症状主要分为血瘀、气虚、痰浊3 类;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的研究发现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常见证候(> 6.6%)为:痰瘀互阻171例(25.1%),气虚血瘀62例(9.1%),阴血津虚51例(7.5%),脾虚气滞49例(7.2%),痰浊阻滞46例(6.7%);证候要素靶位居前3位的是:脾465频次(68.4%),心463频次(68.1%),肺298频次(43.8%)。结论 血瘀、气虚、痰浊为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核心证候要素。中医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可以抓住痰、瘀、虚3个主要证候,治法以化浊(化痰、活血)、益气(行气、理气)为主,主张从脾论治,兼顾心、肺。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讨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中医临床证候特征,为中医药合理规范地治疗RITP提供思路。方法对75例RITP患者临床证候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患者症状、体征、舌脉的发生频率,并对发生频率在10%以上的症状或体征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气虚血瘀是RITP主要的证候类型,其代表症状为神疲乏力、气短、皮下紫斑、面唇紫黯、经血色黑有血块,代表舌脉为舌质黯淡、苔白,脉细弱或细涩;阴虚为其次的证候类型,代表症状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代表舌脉为舌红少津、脉细数。结论气虚血瘀是RITP最主要中医证型,益气活血法为RITP最基本的中医治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特点,为中医干预和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医证候量表收集2020年3月14日至2020年4月3日北京市小汤山定点医院收治的北京市境外输入轻型及普通型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中医证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观察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结果:41例患者中医临床证候表现依次为咳嗽、发热、流涕、咽痛、鼻塞、胸闷、乏力、脘痞、头痛、咳痰。舌质主要见红舌和淡红舌为主;舌苔主要见白腻苔、黄腻苔、薄白苔;脉象主要见滑脉、数脉、濡脉。中医证型依次为疫毒袭肺证、湿邪郁肺证、风热犯卫证、湿阻肺胃证。结论: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疫毒袭肺证最为常见,病邪以湿邪为主体,但易化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冠心病心绞痛的证候特点和规律,为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制定《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病因病机证候规律调查表》,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和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三科住院并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71例,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选取频数>10%的条目,应用描述性分析及系统聚类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71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为胸闷、气短、心悸、失眠、胸痛、头晕、乏力、神疲、心烦,出现频率在60%以上;患者舌质多见淡白舌,其次是紫暗舌;舌面多有瘀点和舌下络脉瘀滞;从苔质上看,以薄苔多见,其次是厚、腻,苔色多见白苔。脉象频次依次是脉细、脉沉、脉弦、脉滑、脉涩、脉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心绞痛基本中医证候可大致分为热毒蕴结证、肝郁阴虚证、痰湿阻滞证、瘀血阻络证、阳气虚证、心肾气虚证6类。结论应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冠心病心绞痛基本中医证候,不仅可为冠心病的中医证候分类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中医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心脑合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血压与中医四诊症状及中医证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血压与中医证型间关系研究采用频数(构成比)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血压与四诊症状间关系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判别分析及ROC曲线法。结果:①心脑舍病患者既往史中高血压排在首位,占73.73%。②高血压在心脑合病风痰阻络证、痰瘀阻络证、气阴两虚证、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痰瘀互结证及风痰阻络气阴两虚证中的分布高于气虚血瘀证。③建立了心脑合病中高血压与四诊症状的判别模型:高血压=0.926%肥胖+0.879言謇+2.055*腹部凹陷+0.6478舌苔稍后+0.829*燥苔-1.388*半身不遂-1.739*肌肤甲错-0.677*头晕耳呜-0.898*涩脉-6.048*舌态吐弄+0.296。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20。结论:①高血压患者在心脑合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高血压在心脑合病中医证型中分布排在前四位的是:痰瘀阻络证(82.76%)、风痰阻络证(82.43%)、痰浊中阻证(82.35%)及肝阳上亢证(82.35%)。③本研究挖掘出肥胖、言謇、胸闷程度、燥苔、舌苔滑腻、舌苔黏腻、半身不遂、数脉、涩脉、舌态吐弄等中医四诊症状与心脑舍病患者的血压具有相关性,并可建立相应的判别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