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道景  龚凯等 《广东医学》2002,23(11):1168-1169
目的:观察隐-股静脉瓣膜功能在下肢浅静脉曲张中的变化,方法:258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共308条患者,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深静脉顺行造影,对隐-股静脉瓣膜、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进行检测。结果: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90.1%,单一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16.1%,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74.0%,结论: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生率很高,强调纠正深静瓣膜功能不全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报告87例100条下肢静脉倒注性疾病的外科治疗。按照是否需要行静脉静膜重建术的临床实际,以下肢顺行性深静脉造影和光电容积描述图为主要诊断依据、临别轻度和中重度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轻度者和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方式相同,只需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不上腿浅  相似文献   

3.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发病率高。临床上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类型。首先,最多见的是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发的大隐静脉曲张;其次,是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病率约占16.6%。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发的大隐静脉曲张约占55.6%。目前对该病已有许多治疗方法,传统的方法是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剥脱曲张静脉,结扎切断交通静脉。对于中、重度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施行深静脉瓣膜重建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包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探索自体组织包瓣材料的效果。方法:对10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施行了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其中8例环包材料采用身体阔筋膜,1例为自体大隐静脉,另1例为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结果:包窄术治疗有效率100%,采用自体组织为环包材料的复发2例,复发症状轻微。结论:包窄术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一种有效方法,自体阔筋膜和大隐静脉壁是一种易得、效果良好的环包材料。  相似文献   

5.
1989年12月~1995年9月我院采用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3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员制1.1一股资料本组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28~63岁。病程2~30年。右下肢9例,左下肢4例。主要临床表现:明显的大隐静脉曲张13例,肢体沉重、胀痛、不同程度浮肿13例,足靴区湿疹样皮炎8例,慢性溃疡6例(血管溃破出血2例)。大隐静脉剥脱术后复发2例(其中1例加作了掴静脉外肌速形成术后/再发)。1.2诊所除了根据大隐静脉曲张的症状和体征外,主要依靠下肢深静脉的逆、顺行造影,造影按孙建民等提出的方法进…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6-10~1999-06期间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2例,其中36例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包术,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2例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6例2~9年前因大隐静脉曲张大隐静脉切除术,最早出现症状手术后1年左右。4例因症状较重,在门诊行超声检查,诊断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其余均以大隐静脉曲张收入院。本组42例中,查彩色多普勒超声36例,有下肢静脉返流;示服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占比率88.3%。36例下肢深静瓣深功能不全与静脉曲张均发生同一肢体,全组病例中,有28例除有大隐静脉曲…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发育不全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1997年3月,我们在300例下肢深静脉造影中,发现先天性下肢深静脉辩发育不全4例。本文就该病的诊治特点及对倒流性静脉病的分类意见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4例(4条肢体),均为男性;年龄19~28岁,平均22.5岁;病程6~12年,平均8.7年。主要表现:肢体肿胀、沉重、胀痛、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湿疹、溃疡等。1.2特殊检查1.2.1深静脉顺行造影:造影剂经隐-股静脉瓣及交通支向浅静脉倒流;深静脉呈直管状扩张,股、静脉无明显瓣膜形态;小腿段深静脉主干较正常粗,辩膜数量较正常少,分布不匀。1.2.2经皮-静脉…  相似文献   

8.
导管电凝微创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静脉曲张多见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单纯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其表现为患肢浅静脉曲张迂曲,多伴有酸胀和疼痛不适。病史长者可见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湿疹,溃疡等表现。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大隐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损伤较大。随着科学的发展,手术逐渐向着无创或微创方面改进。自2004年以来采用导管电凝微创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单纯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92例,96条肢体,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下肢顺行深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对78例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患者(83条患肢)行顺行深静脉造影.结果 造影显示83条患肢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1条(61.4%),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22条(26.5%),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10条(12%).结论 下肢顺行深静脉造影能动态、直观、系统地观察下肢静脉系统的形态与功能,是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选择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坤龙  朱仕钦 《重庆医学》2000,29(3):282-283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上并不少见,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医务工作者为此作了长期大量的工作,在其临床应用性检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下肢浅静脉曲张传统上被分为单纯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单纯性主要有大隐静脉曲张和小隐静脉曲张,前者最为常见,是由于隐-股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由股总静脉倒流入大隐静脉所引起;继发性是指深静脉血栓形成破坏隐股静脉和交通静脉瓣膜,导致血流逆流入浅静脉所致。长期以来,下肢深静脉机能不全一直被认为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同义词。1980年,Kistner通过对下肢200余例下肢深静…  相似文献   

11.
我院2000年1月~2001年6月共收治下肢浅静脉曲张并发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病人15例,均行手术冶疗,术中实施大隐静脉抽剥、曲张静脉团电凝及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下戴戒术,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52岁,病史10~30年。其中双下肢浅静脉曲张伴双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例,双  相似文献   

12.
阮俊  胡红 《西部医学》2013,(4):589-59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大隐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小腿交通静脉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大隐静脉及下肢深静脉的管壁回声、管腔形态、有无静脉血栓及瓣膜功能等。结果 43例患者中,单纯大隐静脉曲张而深静脉正常15例占34.9%,伴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8例占65.1%,其中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例占14.2%,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占7.1%。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作为大隐静脉曲张的首选检查之一,为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式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大隐静脉曲张术前彩超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行股浅静脉戴戒成形术。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小腿广泛色素沉着、溃疡伴轻中度浅静脉曲张。彩超是首选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典型而彩超阴性者可行下肢深静脉造影。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下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造织物,宽约0.8cm,可平均缩窄股浅静脉36%,控制血液倒流,术后患肢无肿胀。同时行清创游离植皮术,加速溃疡愈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自从20世纪80年代,Kinstner提出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新病名以来,传统的下肢静脉曲张的概念遭到冲击,使人们对下肢静脉曲张有了重新认识.大隐静脉曲张已不再被认为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由下肢各种静脉疾病引起的一种共同临床表现.我医院近5年来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5例,总有效率96.4%,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外科疾病,好发于大隐静脉,多继发于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对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传统手术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剥除术,应用广泛,但有创口大、切口多、不美观的缺点。经皮浅静脉连续缝扎术(percutaneouscontinuouscireumsuture,PCCS)符合微创治疗的观念,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1)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员行造影在疾病分类中的意义。(2)方法下肢静脉疾病病人165例,常规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术,当显示股Gong段静脉时,让病人作Valsava动作,以观察此段静脉瓣膜的功能状态。(3)结果下肢静脉疾病中深静脉病占绝大多数,其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膜功能不全占43.23%,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占25.52%,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占22.40%,其它疾病占7.81%,(4)结论下肢深静脉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高位置管隐股交界处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手术治疗的35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均行传统造影及大隐静脉高位置管顺行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手术方式,并通过手术中所见及术后随访评价术前检查的准确性。结果35例患者46条患肢术前两种造影方法均获成功,确诊率为100%,4条患肢为单纯性大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0条患肢为股深静脉1度反流,25例2~3度反流,7例4度反流。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置管隐股交界处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全程显影效果好,显影速度快,造影剂用量少,患者痛苦轻,确诊率高,对手术方案制定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常规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联合射频消融是治疗轻中度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首选手术方法。但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所导致的重度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EAP分级4级及以上)往往需要通过瓣膜修复来进行治疗。在成熟的瓣膜修复技术的基础上,人工合成瓣膜和生物瓣膜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目前常用的深静脉瓣膜修复技术,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下肢静脉曲张与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关系探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病变程度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我院自1990年10月-2000年12月间共对452例(580条肢体)下肢静脉曲线患者进行了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其中男性276人,女性176人,年龄20-85岁,平均51岁,下肢静脉曲张病变分轻,中,重三度,深静脉返流的程度以Kistner标准分为5级,结果:580条肢体的造影结果经χ^2检验P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下肢静脉曲张病变程度与伴随的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程度无明确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630侧(537例)下肢静脉造影的X线征象。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静脉曲张、肿胀、色素沉着或溃疡。根据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的表现,将下肢静脉病变分为以下4种类型:Ⅰ.静脉逆流性疾病(占73.4%,462/630),包括单纯性隐静脉曲张,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和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Ⅱ.静脉阻塞性疾病(占23.0%,145/630),包括下腔静脉阻塞,髂静脉阻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大隐静脉炎;Ⅲ.先天性静脉发育异常(占2.2%,14/630),即Klippel-Trenaunay综合症;Ⅳ.静脉瘤样扩张(占1.4%,9/630),包括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静脉瘤。关于静脉造影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各类病变的治疗原则文中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