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内皮素以及血糖、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规律,探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内皮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与同期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血清内皮素以及血糖、肌酐、尿素氮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糖以及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ET-1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防治胰岛素抵抗可以作为防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血清ET-1水平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敏感监测指标,对于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内皮素-1(ET-1)、B型利钠肽(BNP)及D-二聚体(D-D)联合检测诊断急性脑梗死(ACI)的价值。方法选取36例ACI患者及30同期健康体检者,比较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HCY、ET-1、BNP及D-D的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HCY、ET-1、BNP及D-D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CY、ET-1、BNP及D-D单独检测脑梗死阳性率分别为47.2%、36.1%、33.3%及47.2%,明显低于4项联合检测的97.2%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及D-D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HCY、ET-1、BNP及D-D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D62P、可溶性骨髓细胞样转录因子-1(sTLT-1)和血浆内皮素-1(ET-1)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脑梗死患者入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另将同期门诊体检健康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CD62P、sTLT-1和ET-1的表达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个亚组间,CD62P、sTLT-1和ET-1的表达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D62P、sTLT-1和ET-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亚组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亚组之间CD62P、sTLT-1和ET-1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高到低依次是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CD62P、sTLT-1和ET-1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5);同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D62P、sTLT-1和ET-1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D62P、sTLT-1和ET-1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其表达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检测CD62P、sTLT-1和ET-1的变化对临床治疗策略的制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含量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的基础治疗相同,A组加用ILIB治疗10次。两组分别在病后3d内、14d测定血清NSE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另选21名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病后3d内,A、B两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A、B组间血清NSE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病后14d,A、B两组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轻(P<0.001);但A组变化比B组更明显(P<0.05)。结论ILIB治疗能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神经组织的修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洪丽  赵燕民  陈品  赵亮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3):2086-208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该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9例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加服用氯吡格雷75 mg/d,治疗前及治疗15 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测定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浆LPA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血浆LPA、ET-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氯吡格雷能有效地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4 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RP含量.对2组CRP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的CRP含量平均为(23.7±1.5)mg·L-1,对照组CRP含量平均为(4.5±1.2)mg·L-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重型组、中型组CRP水平高于轻型组(P<0.05或P<0.01),重型组CRP水平高于中型组(P<0.05).脑梗死好转组CRP水平低于无好转组(P<0.01).结论 CRP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程,能反应病情严重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CRP水平越高,提示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疗效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法)分别在第2、7、14天检测治疗组、对照组、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观察并记录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30天的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血清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在治疗后第7、14天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神经功能评分在治疗后第7、14、30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脑梗死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可降低hsCRP水平,抑制急性脑梗死后的血管炎性反应,减轻神经功能障碍,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探讨血清TGF-β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2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发病后第1、3、7、14天血清TGF-β1,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TGF-β1水平在起病后第1、3、7天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至第14天则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血清TGF-β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相关性(rs=-0.10,P=0.26;rs=-0.154,P=0.082).TGF-β1可能是预后独立的保护性因素(β=-0.101,OR=0.904,P=0.002).结论:血清TGF-β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相关性,对判断脑梗死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肾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研究组)和体检健康者84例(对照组),检测血清CysC水平,分析其与患者梗死灶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采用500mL/d(A组)和375mL/d(B组)20%甘露醇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5、14天血清CysC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大、中、小梗死灶患者血清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中、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CysC水平均升高,其中血清Cys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治疗后第5、14天血清Cys、Cr、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C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监测脑梗死患者甘露醇治疗对肾功能影响方面,CysC优于Cr、BUN,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Fas(sFas)、可溶性Fas配体(sFasL)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组)进行了PCI治疗前后血清sFas、sFasL和ET-1的检测,并与40名正常健康人(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在PCI治疗前,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sFas、sFasL和ET-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2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sFas水平与sFasL水平呈正相关(r=0.5398,P<0.01);血浆sFas水平与ET-1水平呈正相关(r=0.5282,P<0.01);血浆sFasL水平与ET-1水平也呈正相关(r=0.5484,P<0.01).结论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Fas、sFasL和ET-1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与急性期脑梗死体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的水平,评价其与急性期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65例ACI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并与58例脑出血患者和8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比较.结果 ACI组24h血清slCAM-1水平C(4.73+0.26)mg/L)]明显高于脑出血组((2.81士0.18)mg/L]和健康对照组[(2.64士0.25)mg/L],直至发病后14 d仍高于脑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1).大梗死组(梗死灶>10 cm3)血清sICAM-1水平[(5.14±0.34)mg/L]明显高于中梗死组[梗死灶4~10 cm3,(4.47±0.20)mg/L)和小梗死组[梗死灶<4 cm3,(4.12士0.28)mg/L,P均<0.01].ACI后伴感染组在14 d内血清sl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不伴感染组(P<0.05或P<0.01).结论 血清siCAM水平的变化与ACI梗死灶的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AMI后心衰患者血清Cys C的水平变化情况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 选取住院患者13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AMI患者61例,AMI后心衰患者72例,6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ys C,同时检测血清肌酐(Cr)、血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肌钙蛋白(cTnI)和脑钠肽(BNP)等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ys C,BUN和Cr在对照组、AMI组和AMI后心衰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0-19.68,P<0.05);AMI组cTnI水平低于AMI后心衰组(t=2.53,P<0.05);AMI组Cys C与BUN,Cr,血管病变支数有相关性(r=0.29-0.72,P<0.05);AMI后心衰组Cys C与BUN,Cr,病变支数,cTnI有相关性(r=0.49-0.88,P<0.05).AMI组Cys C的ROC曲线下面积0.753(P<0.05),AMI后心衰组曲线下面积为0.786(P<0.05).结论 Cys C在AMI及AMI后心衰患者中都有所升高,且Cys C增高程度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Cys C在AMI疾病诊断及预后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增高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将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55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尿酸、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血尿酸、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血尿酸增高及血糖、总胆固醇升高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血尿酸增高与血糖、总胆固醇升高一样,均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周芸华  徐勤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2846-2847,2849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B型利钠肽(BNP)及D-二聚体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血液进行Hcy、ET-1、BNP和D-二聚体检测.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者血Hcy、ET-1、BNP、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ET-1、BNP、D-D二聚体单项检测及4项联合检测脑梗死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00%、36.00%、34.00%、46.00%及98.00%.结论 血HCY、ET-1、BNP及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何正初  华力明 《临床荟萃》2010,25(3):196-199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内皮素1(ET-1)浓度的影响,探讨黄芪注射液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无脑梗死的正常老年人的血清中TNF-α和ET-1浓度.结果 B组临床疗效优于A组(P<0.05).治疗前A组和B组血清中的TNF-α和ET-1浓度均高于对照组,TNF-α(27.6±8.7)pg/L和(28.9±9.3)pg/L vs(13.6±5.6)pg/L,ET-1(25.1±6.7)pg/L和(25.6±7.3)pg/L vs(11.2±4.2)pg/L(均P<0.01);而A、B两组血清中TNF-α和ET-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和B组血清中TNF-α和E-1浓度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分别为TNF-α(21.9±9.4)pg/L和(16.7±10.2)pg/L vs(13.3±5.9)pg/L,A组仍高于B组和C组(均P<0.01);ET-1(19.8±8.3)pg/L、(14.3±8.9)pg/L vs(10.8±4.6)pg/L;A组仍高于B组和C组(P<0.05或<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2.6±7.8)分vs(33.4±8.9)分(P>0.05);治疗后A组和B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27.9±8.6)分vs(22.6±9.7)分(P<0.05或<0.01);治疗后B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A组(P<0.05).A组与B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血清中TNF-α和ET-1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均呈正相关关系(r=0.617和0.593,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炎症促进因子(如TNF-α),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ET-1,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组织细胞,提高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原发性痛风患者血尿酸(sUA)、血脂及血浆胱抑素C(CysC)的代谢特点,探讨痛风患者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检测326例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和210例健康体检者sUA、Cys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 (apoB10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并完善血细胞计数,详细收集痛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分析sUA、CysC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痛风组sUA、CysC、hsCRP、WBC、中性粒细胞(GR)、体重指数、TG、TC、VLDL、apoB100、血糖、肌酐和尿素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而淋巴细胞、HDL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痛风组sUA与年龄、WBC、TG、VLDL、肌酐及CysC呈显著正相关(r=0.24、0.27、0.27、0.33、0.25、0.21,P均<0.05),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r=-0.16,P<0.01);痛风组CysC与WBC、GR、单核细胞计数、apoA1、血糖、肌酐、尿素、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26、0.20、0.31、0.22、0.46、0.67、0.63、0.33,P均<0.05),与TC、LDL-C呈显著负相关(r=-0.25、-0.27,P均<0.01).结论 痛风患者血脂异常特点符合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谱的典型特征.痛风患者易出现脂代谢紊乱、易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可能与高尿酸血症致血管内皮损伤、平滑肌细胞增殖等血管长期慢性炎症反应有关.CysC可能可作为痛风早期肾功能损害及慢性炎症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BNP与Hcy浓度,并以30例健康自愿体检者作对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BNP、Hey水平[(153.24±69.76)ng/L,(30.34±9.46)μmol/L]显著高于与正常对照组[(85.16±28.15)ng/L,(11.54±3.29)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中面积脑梗死组血浆BNP、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和Hcy水平明显升高,它们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主要是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病变性质、严重程度与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87例急性脑血管病人血浆ET-1浓度并与42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与脑梗塞组血浆ET-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脑梗塞组血浆ET-1浓度比脑出血组升高,但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血管病重型者比轻型者血浆ET-1浓度明显升高(P<0.01),合并高血压者血浆ET-1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而与血压正常组相比较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ET-1浓度升高与病变严重程度、血压升高有一定关系,与病变性质虽无统计学意义,但脑梗死者也较脑出血组升高,表明ET-1作为一种内源性血管活性肽在急性脑血管病的预后和发病机制方面是一种有害的介质。  相似文献   

19.
李媛媛  王琪 《检验医学》2014,(10):1028-1030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9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8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清Hcy、NO、ET-1及VEGF水平,计算异常检出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清Hcy、ET-1、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5),NO水平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组血清Hcy、NO、ET-1及VEGF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Hcy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与脑梗死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