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玉兰  代友华  梁建华  曾爱军  李玲 《护理研究》2008,22(35):3229-3230
急性肺损伤(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1].早期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是一种常见危重症,病死率高达60%以上,严重影响病人生存质量.氧疗是纠正ALI及ARDS病人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常规鼻导管吸氧难以奏效,面罩吸氧可提供较高浓度的氧气[2],易于实施.临床实践中对20例病人采用面罩吸氧,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继发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炎症性病变造成的弥漫性肺泡损伤[1],是严重影响儿童生命的急危重症之一。ARDS的病理学特征主要是肺泡毛细血管屏障严重受损,继发高通透性间质性水肿及肺泡水肿,并在肺泡表面形成透明膜,可进展为肺纤维化,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2]。婴幼儿由于其生理解剖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其表现为肺水肿的产生、肺内微血栓形成、低氧血症生成,临床特征包括呼吸频速、窘迫和进行性低氧血症.ARDS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作为连续的病理过程,其早期阶段为急性肺损伤(ALI),重度的AIJ即ARDS.  相似文献   

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因素造成肺泡-毛细血管损伤形成的高通透性肺水肿,引起弥漫性肺泡损伤(如水肿、炎症、透明膜、肺泡不张或出血).其临床特点是低氧血症和双肺侵润性阴影,伴随分流量增加、生理死腔增加和肺顺应性降低,病死率高达27%~45%[1].造成ARDS的病因多达百余种,直接病因包括误吸、肺脂肪栓塞、少数严重肺部感染等,间接病因有严重创伤、严重感染、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这些病因的异质性导致ARDS尚无一个完美的定义标准[2].自1967年Aschbaugh首次提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后,ARDS有多个名称和不同的定义标准.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AECC)将之更名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第一次真正统一ARDS的定义[3].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 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弥漫性肺泡损伤是ARDS的病理学特征,肺泡毛细血管屏障严重受损,继发高通透性间质性水肿及肺泡水肿,并在肺泡表面形成透明膜,可进展为肺纤维化,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  相似文献   

6.
急性肺损伤(ALI)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期阶段.常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受损,形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从而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是1种常见而严重的呼吸急症.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的典型类型,多指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大手术等严重疾病的过程中继发的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ARDS病人原来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内或肺外的严重疾病过程,造成肺血管内皮和肺泡的损害、肺间质水肿以及后继其他病变。临床表现以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特征[1],该  相似文献   

8.
成人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or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各科危重病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及进行性低氧血症为其主要临床特点。本症属非心源性肺水肿的重要类型。其基本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为肺泡和肺间质水肿、弥漫性肺泡萎陷、功能残氧量减少、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加大及死腔增多。鉴于 ARDS 的病理改变与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IRDS)极为近似,故1967  相似文献   

9.
急性肺损伤时一氧化氮与宗气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肺损伤(ALI)是临床常见危重急症,是由多种肺外致病危险因子导致的、以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引起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进而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其发病机制复杂,现仍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0.
章富莲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1428-142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发生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并导致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高通透性肺水肿具ARDS的病理生理特征,肺水肿的程度与ARDS的预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蒋玉兰  代友华  梁建华  曾爱军  李玲 《护理研究》2008,22(12):3229-3230
急性肺损伤(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1]。早期主要表现为顽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是一种常见危重症,病死率高达60%以上,严重影响病人生存质量。氧疗是纠正ALI及ARDS病人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常规鼻导管吸氧难以奏效,面罩吸氧可提供较高浓度的氧气啪,易于实施。临床实践中对20例病人采用面罩吸氧,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发生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由于患者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显著增加,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ARDS病因多样,治疗复杂,病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肺损伤的诊治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iury,ALI)是各种直接和间接致伤因素导致的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它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学上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其发展至严重阶段(氧合指数<200)被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相似文献   

14.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争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常然 《新医学》2005,36(4):248-248,F003
1引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等多种肺内外疾病引起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特征为呼吸频率加快、呼吸窘迫和进行性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5.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非心源性肺水肿引发的急性弥漫性肺部炎症,其病理生理特征为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减低和通气/血流比值失常,临床特征是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1-2]等。ARDS的临床定义于1994年由美国-欧洲共识会议首次提出,于2012年被"柏林定义"[3]取代,"柏林定义"强调肺泡损伤为ARDS急性期的病理标志[4]。ARDS因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发生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并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高通透性肺水肿是ARDS的病理生理特征,肺水肿的程度与ARDS的预后呈正相关。因此,通过积极的液体管理,改善ARDS患者的肺水肿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因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的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俯卧位通气主要通过促进塌陷肺泡复张、改善通气血流比、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达到治疗低氧血症的目的~[2]。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能使ARDS病人的氧合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3-5]。俯卧位时如何有别于仰卧位时的气道管理,值得临床探讨。2018年7月我科收治1例溺水导致  相似文献   

1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多种病因或疾病引起的肺泡上皮和内皮屏障破坏的急性炎性反应 ,肺泡内含蛋白丰富的渗出液增加而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 ,表现为非心源性肺水肿和顽固性低氧血症 ,是炎症反应综合征在肺部的表现。其病理表现为肺泡塌陷、肺顺应性下降、肺内分流增加和低氧血症。机械通气治疗ARDS已有三十多年历史 ,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氧合 ,降低了ARDS的死亡率 ,但其死亡率目前仍达 5 0 % [1] 。随着对ARDS病理生理和机械通气机制的研究 ,发现机械通气在治疗ARDS的同时会加重原有肺损伤。因此 ,目前主张对ARDS实施保护性通…  相似文献   

19.
ARDS与俯卧位通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于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肺实质细胞损伤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肺顺应性降低、肺容积减少、肺内分流增加而肺毛细血管静水压不高为其病理生理特点。1976年Piehl[1] 首次报道了俯卧位通气在呼吸衰竭中的疗效。2 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急性肺损伤ALI/ARDS病理生理学的进一步认识,治疗策略不断得到改进。作为治疗ALI/ARDS的一种辅助手段,俯卧位通气开始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ALI/ARDS肺泡病变的不均一性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认识的不断…  相似文献   

2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各种肺内外病因引起的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由此导致的急性非心源性低氧性呼吸衰竭。肺容积减少是ARDS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也是当前ARDS机械通气治疗的主要着眼点和难点。肺组织自身重量增加导致肺泡塌陷,肺泡水肿,心脏和腹腔导致的压迫性肺不张是ARDS患者肺容积减少的原因。肺容积减少机制导向性的肺开放策略有助于达到改善氧合和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