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赤艺  程为平  温伟 《陕西中医》2020,(10):1507-1509
探究中医针刺及方药对痴呆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通过研究各学者对于痴呆机制、症候特点及治疗的临床经验,认为痴呆病机可以从气血津液探究,早期病起气病,从虚实认识,进而进展血分,气滞血瘀,气血亏虚之症。而津液发病者实证多为痰浊,虚症多是津液(精血)之不足,导致脑髓失养而发病。从经络发病认识,多与督脉、少阳、少阴及太阴经相关,盖因经络气血不畅,脑脉不通,或是经络气血不足,髓海失养,并结合经络脏腑理论,深层次探究经络对痴呆发病的影响。治则上从三因而论,作到个体化的治疗。针灸取穴可取头针、体针或是配合中药治疗,达到气血平衡,阴阳调和。故总结发现针刺方药对于老年血管性痴呆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2.
Alzheimer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因脑血管因素导致脑实质损害所产生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具有以下至少三项精神活动受损,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其他认知功能(如计算力、抽象判断力)[1].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VD)的病因病机其病位在脑,与五脏相关,本虚标实,证候复杂,但总体不离虚、瘀、风、火、痰、郁,且临床症见多端,具有阶梯样变化的特征。其发病并非单一因素引起,三焦气化失常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临床治疗该病应从调理三焦入手,重视调理三焦之气,以调为主,兼以补益。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历代医家对痴呆的认识,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认为血管性痴呆多是在平台、波动、下滑三期交替更迭过程中呈阶梯样进展,三期证候各不相同;肾精气虚,痰瘀互结,阻滞络脉为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基础;痰瘀蕴结,酿生浊毒,败坏脑络脑髓,为血管性痴呆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韦云  周文泉  贾广波 《陕西中医》2010,31(11):1565-1566
络病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肇始于《内经》,充实于金元,兴旺于明清,至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之时,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素问·调经论篇》云:“病在血,调之络。”初步反映了络脉与血病的关系,奠定了络病学说的基础。络脉既是气血津液贯通的枢纽,也是沟通机体内外及神机运转的重要途径之一。简单来说,络病不是某一种独立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内生五邪"包括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热)五个方面,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的异常所引起的综合性病机变化,其与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关系密切:1.内风——肝阳化风,痰瘀阻窍;2.内湿——痰湿内生,上蒙清窍;3.内火——痰火扰神,神明失敛;4.内寒——寒凝血瘀,阻滞脑窍;5.内燥——燥瘀互结,清窍失养。临床上并非为单一的病因病机,多互相夹杂。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症。过去学术界曾认为中国是老年痴呆低发病率国家,但在2002年第二届全国老年人痴呆症和抑郁症学术研讨会暨国际老年痴呆症学术研讨会上,5份研究报告表明,中国也是老年痴呆症高发国家,对过去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似文献   

9.
痴呆属中医神志病,与衰老密切相关,早期通常表现为健忘。研究中医文献,认为健忘多虚,为心脾肾不足;痴呆多实,为痰瘀火。健忘以扶正为主,经典名方为开心散等衍生方;痴呆治宜化痰祛瘀清火,常用方为七福饮、洗心汤、转呆丹、生慧汤、还少丹等。  相似文献   

10.
病络机制与痴呆证治述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初步探讨了病络机制及其意义.结合痴呆发病隐袭,病程缠绵的特点,认为痴呆的病理因素与病络导致络病关系密切,是典型的络脉病证之一.就痴呆的病络机制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和临床择药方法.强调痴呆的治疗应讲究络病工夫,全面审察病机,抓住络脉空虚和络脉邪滞两大环节,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及时参以治络通络方法,多可获得疗效.  相似文献   

11.
吴秀芹  梅晓云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22-1023
气血理论深受历代医家重视,是中医的独特理论体系之一,在论述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治疗中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气血是构成人体并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从气血失调角度探析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机理:气血不足、精亏髓少、脑府失养是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基础;瘀血阻滞、痰蒙清窍、脑络不通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关键;痰瘀久滞、蕴而化热、化毒损髓是血管性痴呆发生及演变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12.
13.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邓旭光 《中医杂志》2001,42(4):197-199
以中医、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病研究成果为基础,我年高血压病临床诊治体会,主要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病位及发病机理等问题。提出(1) 中医无高血压病专门病名,为改变目前以症名代病名的局面,可吸收西医病名“高血压病”,作为中医病名;(2)中医的“脾”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高血压病的病位初起在“肝”、“脾”,继而影响至“心”、“肾”;(3)气血运行失调,津液代谢障碍是高血压病病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高血压病的总病机应为:气血阴阳失调,津液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14.
经络传变顺序反映了病邪所在位置,通过诊察经络的状态可以判断病邪所在经络的层次,推测邪气侵袭的部位;气血具有不断变动的特质,经络作为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必也有特殊的运行规律,通过经脉气血流注的时间特征来判断疾病的性质;经络气血传递至相应的脏腑组织、五官九窍、四肢百骸,反映经络功能状态,从而判断疾病的轻重以及病势的转归。通过辨识病邪在脏腑与肢体的内在关系、时间进程中的内在变化、气血流注时的空间层次,推测经络病机为经络病机体系构建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药配伍而成的。任何一首方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与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有着紧密地联系。在临床辨证论治的过程中,辨证的关键在于捕捉病机,论治的关键在于确立治法,治法针对病机而产生,而方剂必须相应地体现治法。治法是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病机钩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奎  马云枝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2):805-807
血管性痴呆(vasecular dementia,VD)是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获得性智能的持续性损害,属于中医学"健忘"、"痴呆"等范畴。从中医理论之精髓出发,查阅历代著作和现代期刊文献,管窥血管性痴呆的病机,并对此进行了总结。发现血管性痴呆的病机虽较为复杂,但多病位在脑,为上焦之上,以髓海失养为要;病枢在脾,为中焦之主,以气血失调为纲;病本在肾,为下焦之司,以精亏浊毒为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肥胖症的患病率迅速上升,其可导致多种并发症。中医药疗法因“简、便、廉、验”,用于肥胖症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从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等多种中医辨证角度探索肥胖症的病机,有助于针对不同证型的肥胖症患者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8.
19.
冠心病合并房颤发病率高、病变复杂、预后差,随着逐年增加的发病率而受到广泛临床关注。冠心病合并房颤属于中医“胸痹”“心悸”范畴,目前尚缺乏统一的病机认识和治疗方案。笔者认为此病发病与气血津液失调密切相关,其病位涉及心肺二脏。本文将从“气血津液-心肺同治”理论出发,探讨冠心病合并房颤的病机和治疗,为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潘文  柳树英  李晓娟  张丽君 《新中医》2011,(11):133-134
痴呆是由七情内伤、久病年老等导致髓减脑消,神机失用,从而表现为呆傻、愚笨的一种神志疾病。轻者可见反应迟钝、善忘、寡言少语等症:重者可见神情淡漠,终日不语,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言辞颠倒,行为失常,忽笑忽哭,或不欲饮食,数日不知饥饿,二便失禁等生活不能自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