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青少年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下脑功能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NSSI青少年患者23例(NSSI组)与健康青少年18名(healthy control,HC组),进行静息态功能MRI扫描,分析NSSI组与HC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有差异的脑区,以差异脑区为种子点计算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并分析NSSI组差异脑区的ALFF值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相关性。结果与HC组比较,NSSI组ALFF升高的脑区包括双侧杏仁核(x=-27,y=3,z=-24,t=2.492,P<0.05,FDR校正;x=27,y=3,z=-12,t=2.746,P<0.05,FDR校正)、右侧背外侧额上回(x=15,y=21,z=45,t=4.051,P<0.05,FDR校正)。以双侧杏仁核作为种子点分别计算全脑FC,与HC组比较,NSSI组左侧杏仁核与右侧前扣带回(t=3.352,P<0.05,FDR校正)、左侧前扣带回(t=2.843,P<0.05,FDR校正)、右侧丘脑(t=3.026,P<0.05,FDR校正)、左侧丘脑(t=2.352,P<0.05,FDR校正)FC强度增高,与左侧眶部额上回(t=-2.181,P<0.05,FDR校正)、左侧眶部额中回(t=-3.378,P<0.05,FDR校正)FC强度减低。NSSI组左侧杏仁核ALFF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627,P=0.004)。结论NSSI青少年静息态下多个脑区存在神经元异常活动,左侧杏仁核与多个脑区的FC存在异常,这可能是NSSI神经病理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伴自杀未遂的女性抑郁症患者杏仁核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的改变。方法:纳入50例伴自杀未遂(自杀组)和50例不伴自杀未遂(非自杀组)的女性抑郁症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3.0 T静息态磁共振扫描。以双侧杏仁核为种子点,计算所有被试的杏仁核与全脑的FC值,寻找3组脑FC特征差异,将有差异的脑区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HAMD-17)、自杀风险评估量表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以右侧杏仁核为种子点,3组间差异的脑区为右侧后扣带回、左侧额上回内侧、左侧顶下小叶、左侧楔前叶(GRF校正后P<0.05)。与非自杀组相比,自杀组在右侧杏仁核与右侧后扣带回FC值升高,右侧杏仁核与左侧顶下小叶FC值降低(Bonferroni校正后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自杀组右侧杏仁核与左侧顶下小叶的FC值与HAMD-17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女性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右侧杏仁核与右侧后扣带回、左侧顶下小叶活动的协同性异常,可能参与自杀行为的神经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静息态下脑神经元自发活动情况。方法纳入强迫症患者48例及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50名,使用3.0 T功能磁共振采集静息态脑影像,分析患者与对照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以差异脑区为种子点分析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对ALFF和FC分析中的差异脑区与强迫症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症患者左侧背外侧额上回的ALFF值增高(t=4.305,P0.01)。以左侧背外侧额上回为兴趣区全脑FC分析(基于MNI模板)示,与对照相比,患者左侧背外侧额上回与右侧眶部额下回(t=3.897,P0.001)、左侧扣带回前部(t=3.37,P0.001)、右侧扣带回前部(t=4.299,P0.001)、左侧扣带回中部(t=3.220,P0.001)、右侧扣带回中部(t=4.607,P0.001)FC强度增强;患者左侧背外侧额上回与左侧岛盖部额下回(t=-4.630,P0.001)FC强度减弱。强迫症患者左侧背外侧额上回与左侧岛盖部额下回的FC强度与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强迫思维因子分(r=-0.369,P=0.014)、强迫行为因子分(r=-0.392,P=0.009)以及量表总分(r=-0.393,P=0.008)呈负相关。结论强迫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左侧背外侧额上回自发神经元活动增强,与多个脑区间的FC异常;并且左侧背外侧额上回与左侧岛盖部额下回的FC强度与强迫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双相抑郁障碍前扣带回功能连接的差异,探讨前扣带回功能连接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利用fMRI技术,对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30例单相抑郁障碍(unipolar depression)患者(单相抑郁组)、30例双相抑郁障碍(bipolar depression)患者(双相抑郁组)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2名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以前扣带回为感兴趣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并对功能连接强度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单相抑郁组左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3.48)、左侧顶下缘角回(t=3.15)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右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3.52)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2)与对照组相比,双相抑郁组左侧前扣带回与右侧颞中回(t=-4.00)之间的功能连接减低,右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中央后回(t=-3.46)、右侧颞上回(t=-2.86)、右侧颞中回(t=-3.40)之间的功能连接减低;(3)与双相抑郁组相比,单相抑郁组左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3.58)、右侧三角部额下回(t=4.06)、右侧颞中回(t=3.25)、左侧顶下缘角回(t=3.27)、右侧顶下缘角回(t=3.99)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右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3.13)、左侧顶下缘角回(t=3.42)、右侧顶下缘角回(t=3.78)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均采用Alphasim校正,P<0.001);(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以上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17总分均无相关性(-0.20.05)。结论静息态下单相抑郁患者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强,双相抑郁患者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减弱;单、双相抑郁障碍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强度与临床症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 MCI)与恢复期老年抑郁症(RGD)患者大脑默认网络(DMN)脑区功能连接(FC)的改变特征,分析脑区功能改变与认知功能的关联,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入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99例AD转化高风险患者,其中a MCI 40例(a MCI组)、RGD 35例(RGD组)、RGD与a MCI共病24例(RGD-a MCI组)。同期按性别和年龄匹配38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被试一般人口学资料,利用Siemens 3. 0 T MRI成像系统采集被试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评定被试的认知水平。利用后扣带回(PCC)为种子点构建DMN脑区的FC图,比较四组的FC,分析DMN脑区FC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四组DMN的FC在双侧内侧额上回、角回、中扣带回和左侧额中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pha Sim矫正,P均0. 05)。与对照组相比,RGD组双侧内侧额上回、角回和左侧额中回的FC降低,RGD-a MCI组双侧内侧额上回、角回、中扣带回和左侧额中回的FC降低,a MCI组双侧内侧额上回的FC降低,而双侧中扣带回的FC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pha Sim矫正,P均0. 05)。与a MCI组相比,RGD组和RGD-a MCI组双侧角回、中扣带回和左侧额中回的FC均降低(Alpha Sim矫正,P均0. 05);与RGD组相比,RGD-a MCI组中扣带回和左侧角回的FC降低(Alpha Sim矫正,P均0. 05)。在RGD-a MCI组中,内侧额上回FC值与Rey-Osterrich复杂图形测验(CFT)中的模仿、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中的延时回忆和再认均呈正相关(r=0. 46~0. 55,P 0. 05或0. 01);在RGD组中,内侧额上回FC值与命名测试、画钟测试呈正相关(r=0. 43、0. 44,P均0. 01);在a MCI组中,中扣带回FC值与逻辑记忆测验(LMT)中的延时回忆和AVLT中的延时回忆均呈正相关(r=0. 35、0. 35,P均0. 05),内侧额上回FC值与CFT中的延时回忆呈负相关(r=-0. 47,P=0. 003)。结论 a MCI与RGD患者DMN脑区的FC改变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内侧额上回是二者FC下降的共性脑区;中扣带回是a MCI患者特异性改变脑区,而双侧角回和左侧额中回则是RGD患者特异性改变脑区,a MCI与RGD患者DMN脑区的FC改变与认知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年随访未转相的抑郁症患者基线脑低频振幅及功能连接特征。方法:35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和27名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3.0 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两组脑区低频振幅(ALFF)值,将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对全脑进行功能连接(FC)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左后扣带回和左丘脑ALFF值降低,左后扣带回和左额中回、左丘脑和左额眶回间FC增强,左后扣带回和左舌回、左丘脑和左小脑脚间FC减弱(P0.05,Alphasim矫正)。左后扣带回和左额中回FC值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总分正相关(r=0.351,P=0.038)。结论:5年随访未转相的抑郁症患者基线期存在边缘局部脑区异常,同时与全脑FC存在异常,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有先兆偏头痛患者的自发神经元活动,分析其脑功能网络的变化,以便更好地认识有先兆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方法对7例发作间期有先兆偏头痛患者和7例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分析原始数据,得出全脑低频振幅(ALFF),进行双样本t检验,并以ALFF差异脑区为感兴趣区(ROI)校正后行功能连接(FC)分析,比较两组之间影像学表现的差异。结果病例组双侧额上回、左侧眶额皮质低频振幅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2.18~5.12,P0.05)。病例组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左侧尾状核、双侧丘脑、右侧运动前区低频振幅ALF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5.12~-2.18,P0.05);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右侧眶额皮质、左侧额中回、双侧前扣带皮质、右侧缘上回与左侧额上回功能连接增强,病例组左侧小脑、右侧脑岛、脑干与左侧额上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减弱。结论有先兆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间期疼痛处理相关脑区功能异常,支持偏头痛并非单纯的发作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在脑灰质体积改变的基础上是否存在功能连接(FC)异常及其与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比较38例GAD患者(病例组)及30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基于感兴趣区的全脑体素FC差异;分析种子区与全脑体素FC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右侧眶部额下回脑区与右侧颞中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左侧楔前叶、左侧角回及左侧额中回的FC减少,与左侧颞上回的FC增加(P0.001,AlphaSim校正);左侧颞中回与右侧舌回FC减少,与左侧楔前叶的FC增加(P0.001,AlphaSim校正)。右侧眶部额下回与全脑体素FC强度与HAM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01,AlphaSim校正);左侧颞中回与右侧缘上回、右侧顶下小叶及右侧额上回的FC与HAMA评分呈正相关(P均0.001,AlphaSim校正)。结论:GAD患者可能存在多重功能网络异常;颞中回同缘上回、顶下小叶及额上回的FC强度可能反映了GAD患者临床症状的内表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脑局部脑区与大脑局部脑区间的功能连接在强迫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河南省精神病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首发强迫症患者55例(强迫症组),以及50例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检查、采集数据。利采用rs-fMRI处理辅助软件(DPARSF V2.3)和数据分析软件(REST)处理两组数据后,采用双样本t检验对两组局部一致性(ReHo)图进行分析,得出强迫症组的异常脑区,以异常脑区为感兴趣区(ROI)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左侧小脑8区(t=3.473 2)、右侧丘脑(t=4.321 7)ReHo值增高,左内侧眶部额上回(t=-4.582 6)ReHo值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hasim校正,簇集大小>40个体素);(2)功能连接分析显示左内侧眶部额上回、左侧小脑8区、右侧丘脑之间存在异常功能连接(P<0.05,Alphasim校正,簇集大小>20个体素)。结论强迫症存在左内侧眶部额上回-左侧小脑8区-右丘脑环路,左侧小脑8区可能通过此环路参与强迫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首次发作的强迫障碍患者静息状态下大脑自发活动及功能连接(FC)特点。方法:对20例首发强迫障碍患者(患者组)和20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f MRI),计算0. 01~0. 08 Hz频段内脑区低频振幅比率(f ALFF值);以左侧缘上回为兴趣区做全脑FC;采用f ALFF及FC分析方法并进行基于全脑体素的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患者组左侧眶部额中回、右侧枕中回、左侧楔叶f ALFF显著降低(P均0. 005,cluster 20),左侧小脑角下、左侧缘上回f ALFF显著增高(P均0. 005,cluster 20);左侧缘上回与右侧缘上回、右侧顶上回和右侧中央后回FC明显增强(P均0. 005)。结论:首发强迫障碍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存在多个脑区自发神经活动及FC异常,可能与首发强迫障碍的核心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首发与复发中青年抑郁症患者静息态下功能磁共振脑区低频振幅比率(fALFF)特征的差异,以及与症状严重程度和发作次数的相关性。方法:对16例首发抑郁患者(首发抑郁症组),16例复发抑郁患者(复发抑郁症组)和16名健康对照进行3.0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两两双样本t检验,将差异脑区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及抑郁发作次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组间fALF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是左颞横回/左脑岛、左壳核、左前扣带回、左额上回及额中回(P<0.05,Alphasim矫正)。复发抑郁组与首发抑郁组相比,复发抑郁组左壳核、左前扣带回、左额中回及左脑岛fALFF值升高(P<0.05,Alphasim矫正);复发抑郁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复发抑郁组左额上回及左前扣带回fALFF值升高(P<0.05,Alphasim矫正)。抑郁症差异脑区与临床症状相关分析显示,左脑岛和左侧壳核fALFF值与发作次数正相关(r=0.450,P=0.021;r=0.535,P=0.004)。结论:复发抑郁患者脑区fALFF升高,从能量的角度提示首发与复发抑郁存在差异,并表现出与复发抑郁患者更易复发的临床现象相关。  相似文献   

12.
早发精神分裂症静息态脑功能低频振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早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局部脑功能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的变化,探讨其静息态下功能异常的脑区。方法收集20例早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与20名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对照,分别对其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计算ALFF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左侧额上回、左侧楔前叶、左侧扣带回、左侧枕叶、左侧海马旁回、左侧距状沟ALFF值增高(P0.05,Alpha Sim校正),右侧颞上回和右侧小脑后叶ALFF值降低(P0.05,Alpha Sim校正)。结论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态下有多处脑区ALFF值改变,提示其在静息态下存在脑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患者静息状态下局部神经元自发神经活动变化特征及其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3.0T静息态fMRI采集26例PPD患者(PPD组)和与之匹配的26名健康产妇(对照组)影像学数据;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值,将差异脑区ALFF值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PD组双侧背内侧前额叶、岛叶ALFF值减低,双侧颞下回、左侧小脑ALFF值增高(单个体素P<0.005,体素值>26,Alphasim校正);右背内侧前额叶ALFF值与EPDS得分呈负相关(r=-0.45,P=0.035).结论 PPD患者自我认知与情绪调节相关脑区自发神经活动存在异常,右背内侧前额叶ALFF值越低的患者抑郁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伴抑郁患者(Parkinson diseas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DPD)脑区神经元活动同步性特征,寻找DPD特征影像学标志。方法纳入DPD患者22例,PD非抑郁患者(Parkinson disease patients without depression, NDPD)23例,25例年龄、性别及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完成神经功能评估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扫描,采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方法分析三组各脑区神经元活动同步性,并将DPD各脑区ReHo值与抑郁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PD前额叶左侧额中回、运动皮层中右侧中央前回、左侧辅助运动区和右侧中央旁小叶ReHo值显著增加,右侧前额叶三角部额下回ReHo值显著降低,边缘系统(右侧内侧和旁扣带回、左侧前扣带回和左侧岛叶)、顶叶双侧楔前叶及枕叶与NDPD对比存在ReHo异常。以上大部分脑区ReHo值与抑郁评分显著相关。结论前额叶、边缘系统、运动皮层、顶枕叶脑区功能紊乱与DPD发生、发展相关,以上脑区静息态功能障碍可能可作为DPD诊断及监测疾病进展的影像学标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额顶网络的功能连接特点,及其与面孔情绪识别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对37例首发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30名年龄、性别、利手、受教育程度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 MRI)扫描,收集两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并采用面孔情绪测试评价被试的面孔情绪认知功能;以双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为种子点比较两组间额顶网络功能连接的差异,并分析与面孔情绪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DLPFC与左顶下小叶(t=-3.243,Alphasim校正P0.05)、左额下回(t=-3.151,Alphasim校正P0.05)、左额中回(t=-3.151,Alphasim校正P0.05)、双侧尾状核(t=-4.325,Alphasim校正P0.05)、左颞中回(t=-3.120,Alphasim校正P0.05)的功能连接减低;与双侧扣带回中部(t=2.731,Alphasim校正P0.05)、右中央前回(t=3.991,Alphasim校正P0.05)、右岛叶(t=3.991,Alphasim校正P0.05)功能连接增强。患者组额-顶通路的功能连接与面孔情绪认知障碍呈正相关(r=0.501,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额顶网络的功能连接存在异常,其中DLPFC-顶下小叶通路的功能连接降低可能影响患者面孔情绪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基于种子点相关性分析技术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改变进行研究.方法 使用3.0T磁共振采集RRMS组和健康对照组(各27例)rs-fMRI数据.数据经预处理后,选择后扣带回(-5,-49,40)为种子点,采用基于种子点相关性分析技术进行功能连接分析,分别在默认网络内和默认网络外脑区比较两组功能连接的差异.分析差异脑区与临床参数如临床扩展残疾量表、同步听觉连续加法测验评分(PASAT)、脑实质分数、T2可见病灶数和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基于种子点相关性分析技术构建的RRMS患者默认网络包含脑区主要有前额叶皮质腹侧、双侧顶下叶、后扣带回及楔前叶等脑区.在默认网络内比较,RRMS患者较健康对照组右侧额上回功能连接下降;右侧小脑后叶、右侧小脑脚、右侧颞中回、右侧额中回、左侧楔前叶及扣带回、右侧角回、右侧扣带回功能连接增高.RRMS患者组默认网络内差异脑区中,右侧颞中回功能连接系数(0.387±0.216)与PASAT呈负相关(r=-0.590,P =0.001);患者右侧额上回功能连接系数(0.039±0.293)与病程之间呈负相关(r=-0.390,P=0.041).在默认网络外比较,RRMS组后扣带回功能连接下降脑区有右侧额上回、左侧枕中回、左侧中央前回;功能连接增高脑区有右侧小脑前叶(含齿状核)、右侧额叶白质区.RRMS组后扣带回与左侧中央前回、右侧小脑前叶功能连接系数(-0.924±0.253和0.217±0.208)分别与病程之间存在正相关(r =0.650,P=0.000;r =0.436,P=0.023).结论 RRMS患者默认网络内和默认网络外均出现后扣带回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异常改变,表明患者存在功能下降和代偿的复杂过程.RRMS患者存在有限功能重构或重组,以维持默认网络的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脑结构、脑功能、认知和情绪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集33例偏头痛患者(偏头痛组)及27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的高分辨T1结构相及静息态功能相数据,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方法分析偏头痛患者大脑灰质体积变化,继而利用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技术分析有结构变化的脑区与大脑其他区域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采用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情绪量表[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及焦虑、抑郁水平。分析偏头痛患者脑灰质体积变化与临床变量及量表评分的相关关系。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SAS、SDS评分显著升高,MoCA评分显著降低(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左侧枕中回及左侧距状裂周围皮质灰质体积显著增大(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偏头痛组左侧枕中回与多个脑区功能连接减弱,包括双侧脑岛、双侧颞上回、右侧缘上回、右侧中央后回、右侧额下回等脑区(GRF校正,体素水平P&...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及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 imaging,DTI)技术探讨右侧颞叶癫痫(right temporal lobe epilepsy,rTLE)患者后扣带回功能与结构连接的改变及其与警觉功能关系。方法本实验纳入17例rTLE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对所有被试进行静息态fMRI及DTI扫描、注意网络测试(attention network test,ANT)评估警觉功能。结合静息态f MRI和DTI分析rTLE患者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和纤维的微结构改变,并对功能和结构与警觉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rTLE患者固有警觉(intrinsic alertness,IA)与位相性警觉(phasic alertness,PA)的平均反应时间均显著延长(t=-2.771,-2.671;P=0.009,0.011),rTLE患者右后扣带回FA值显著降低(t=-2.136,P=0.040),rTLE患者左后扣带回与右颞极-颞中回、左颞下回、左额上-额中回、右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下降(P0.05,Alpha Sim校正,体素值46),右后扣带回与右颞极-颞中回、右海马、右海马旁回、左后扣带回的FC下降(P0.05,Alpha Sim校正,体素值43)。rTLE患者左后扣带回与左额上-额中回间下降的FC与警觉效应行为学成绩呈负相关(r=-0.724,P=0.001),右后扣带回与左后扣带回间下降的FC与固有警觉(r=-0.484,P=0.049)及位相性警觉呈负相关(r=-0.515,P=0.035)。结论 rTLE患者后扣带回警觉功能网络完整性受到破坏,rTLE患者右后扣带回纤维束显著受损,rTLE患者后扣带回间及左后扣带回与左额上-额中回间的功能连接下降可导致警觉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纹状体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特征。方法选取50例未服药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4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扫描,对rs-fMRI数据进行常规预处理,基于纹状体分区为双侧下腹侧纹状体、双侧上腹侧纹状体、双侧背侧尾状核、双侧背侧壳核尾、双侧背侧壳核头及双侧腹侧壳核头,以上述12个种子点进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经不依赖阈值集群增强(threshold-free cluster enhancement,TFCE)的多重比较校正,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FC值与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评分等临床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左侧背侧壳核尾与右侧颞上回(t=-5.46,P<0.008,TFCE校正)FC值减低,右侧背侧壳核头与双侧中央后回(右侧t=-4.85,左侧t=-4.81)及左侧楔前叶(t=-4.58)FC值减低(均P<0.008,TFCE校正)。上述脑区的FC值与HMAD24评分无相关性(r=0.171、0.002、0.005、0.098,均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纹状体与颞上回、中央后回及楔前叶功能连接异常,上述脑区主要位于感觉运动区域,提示其在抑郁症的病理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哌醋甲酯系统治疗有效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在停药后静息态脑功能及临床症状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3例经哌醋甲酯系统治疗有效的ADHD患儿(服药有效组)及12例未服药ADHD患者(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及ADHD症状分级父母评量表(ARS)评估,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收集服药有效组服药期、停药期及对照组的脑功能数据。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功能连接比较脑功能差异。结果:服药有效组停药后ARS总分上升(P0.05),年龄与停药后ARS加分率呈负相关(P0.05)。服药有效组停药后在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眶部额中回、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内侧额上回等脑区ReHo值变低,而在小脑脑区ReHo值升高(P均0.05)。结论:经哌醋甲酯系统治疗有效的ADHD患者在停药后临床症状及静息态脑功能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加重或衰退,率先出现衰退的脑区集中在前额叶及前扣带回;年龄可能是停药后临床症状加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