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表观遗传(epigenetic)是指在基因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可遗传的改变,并最终导致可遗传的表型变化,而且这种改变在个体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能稳定遗传并具有可逆潜能。表观遗传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控等。表观遗传参与大脑分化与发育,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表观遗传机制参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物质成瘾、孤独症等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2.
肿瘤代谢异常和表观遗传修饰异常是肿瘤研究中里程碑式的发现。最近人们发现胶质瘤代谢异常引起的表观遗传修饰改变能影响其发生与发展。如胶质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能增加2-羟基戊二酸(2-HG)含量,2-HG能竞争抑制DNA脱甲基酶和组蛋白脱甲基酶等,导致DNA甲基化水平增高;增高的丙酮酸激酶M2(PKM2)能入核调控表观遗传修饰,磷酸化组蛋白H3T11等位点,促进基因转录、细胞增殖;叶酸不足或代谢酶障碍导致通用甲基供体——S-腺苷甲硫氨酸(SAM)不足及DNA低甲基化。本文就胶质瘤代谢异常对表观遗传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重性精神疾病,神经发育障碍假说是目前重要的病理机制假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作为神经营养素家族的重要成员,广泛表达于大脑及其他组织,通过对神经元的生长、分化进行调节从而影响神经发育。研究显示,包括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在内的精神疾病均存在中枢和外周组织BDN F基因表达的改变。近年的研究发现,表观遗传调控对BDN F基因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这些研究为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为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作用靶点。现对BDN F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神经干细胞是当前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最近的研究显示表观调控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关系密切,而且为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治疗提供可能的细胞来源。表观调控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未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化而导致细胞表型发生改变,主要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基因印迹、染色体重组以及非编码小RNA等。本综述就表观调控对神经干细胞分化作用的最新进展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5.
神经干细胞是当前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最近的研究显示表观调控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关系密切,而且为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治疗提供可能的细胞来源。表观调控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未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化而导致细胞表型发生改变,主要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基因印迹、染色体重组以及非编码小RNA等。本综述就表观调控对神经干细胞分化作用的最新进展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几年里,表观遗传学有了飞速发展,一些复杂性疾病与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X染色体失活以及非编码RNA调控这4个表观遗传过程相关。精神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表观遗传学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卒中后氧化应激的失衡与卒中致残增加和不良预后相关。表观遗传调控可以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方式影响氧化应激,进而在卒中的进展中发挥作用。本文概述表观遗传调控在卒中后氧化应激反应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几年里,表观遗传学有了飞速发展,一些复杂性疾病与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X染色体失活以及非编码RNA调控这4个表观遗传过程相关。精神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表观遗传学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对肿瘤研究的日益深入,许多学者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与细胞内基因突变、缺失等因核苷酸序列改变所导致的遗传调控紊乱有关,还与表观遗传调控异常有着密切的联系[1].所谓表观遗传,是指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染色质构型变化等所导致的在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它只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而不影响核苷酸序列的改变[2].其中,DNA甲基化作为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模式,在哺乳动物基因表达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异常甲基化可导致癌基冈的活化、非必需重复序列的转录、抑癌基因及DNA修复基因的沉默等,并能以半保留的方式高保真地传递到子代细胞的基岗组中,最终引发肿瘤[1].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复杂,传统遗传学研究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研究发现,诸如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及DNA甲基化通路的异常变化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仅通过尸检研究人脑组织内表观遗传变化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新近一系列研究试图探寻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细胞内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为精神分裂症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酒精在体内的基本代谢过程以及代谢相关酶ADH、ALDH基因多肽性;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观修饰对酒精代谢过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指出在未来十年的乙醇研究中,表观遗传将占据最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酒精代谢与表观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酒精在体内的基本代谢过程以及代谢相关酶ADH、ALDH基因多肽性;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观修饰对酒精代谢过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指出在未来十年的乙醇研究中,表观遗传将占据最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可调节危险因素之一,作为一种多病因、高度异质性的疾病,环境、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表观遗传修饰可能介导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缺血性卒中之间的关系,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等,其中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相对成熟的机制。DNA甲基化可以调节基因的表达,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介绍了DNA甲基化在高血压相关病理生理机制、危险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与高血压相关的DNA甲基化影响卒中风险的潜在机制,提出DNA甲基化用于高血压诊断、治疗及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新靶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机体发育中少突胶质细胞谱系定型、特化、增殖、迁移、分化、成熟、髓鞘形成以及脱髓鞘疾病髓鞘重塑过程受到内外多因素的调控。近年来,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越来越多,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染色质重塑等。研究表观遗传调控为髓鞘形成障碍或者髓鞘破坏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损伤及脑脊髓炎等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新靶点。本文现围绕少突胶质细胞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高发家系遗传方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高发精神分裂症家系的遗传方式。方法 采用分离分析方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对71例高发精神分裂症家系进行遗传方式分析。结果 高发精神分裂症家系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分离率P=0.2845(JP>0.05),同时也符合多基因遗传,一级亲属加权平均遗传率为(168.38±3.29%)。结论 本组精神分裂症高发家系是具有一个显性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病,但也存在不同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许多单基因遗传病已成功地定位在人类基因组上,其中部分已完成定位克隆,但对精神分裂症这种具有复杂遗传模式疾病的研究遇到了很大困难。以往对家系、双生子及寄养子流行病学的大量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65%~85%取决于基因。这些遗传基因应该表现在DNA序列的表达及调控上。由于精神分裂症属于非经典孟德尔遗传,现认为可能是由几个中度效应基因遗传或多个轻度微效基因遗传。现就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物质成瘾是一种以病理性学习记忆为基础的慢性复发性脑病。成瘾物质所致基因表达水平持续改变是成瘾行为产生和维持的基础。表观遗传作为一种介导环境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中间机制调控着成瘾物质所致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组蛋白修饰,包括组蛋白乙酰化、磷酸化和甲基化等能被成瘾物质调控;并影响成瘾相关行为的形成。本文主要对组蛋白修饰的研究方法和近年来物质成瘾的组蛋白修饰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8.
表观遗传学是指表观遗传学改变对表观基因组基因表达的调节,这种调节不依赖基因序列的改变且可遗传表观,而组蛋白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改变,调节基因表达。异常组蛋白修饰调控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影响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如组蛋白H327位赖氨酸被蛋氨酸替代(Histone H3 lysine to methionine substitution on position 27,H3K27M)导致氨基酸亚基甲基化改变,常与肿瘤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癫痫是一种以反复刻板性发作为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现仍有20%~30%为难治性癫痫患儿,且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发现癫痫发病过程中存在表观遗传修饰异常,主要包括DNA甲基化、染色质重组、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调控等。文章将讨论表观遗传学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以及与局灶性癫痫和全面性癫痫的关系,期待能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阐明癫痫的发病机制,从而为癫痫药理学治疗分子靶标的识别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混合家系的遗传方式。方法选取混合家系作为研究对象,视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为同一疾病谱(其中亦包括分裂样精神病及分裂情感性精神病),采用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结果在混合家系中,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作为一个疾病谱,其遗传方式符合隐性遗传,校正后分离率为0.262(P>0.05),同时符合多基因遗传,遗传率为(142.698±4.809)%。结论在混合家系中,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作为一个疾病谱,可能符合具有隐性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