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透壁缝合法处理腹股沟直疝假性疝囊预防术后血清肿的效果。 方法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肝胆疝外科自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手术治疗的74例直疝患者,其中Ⅰ型疝12例、Ⅱ型37例、Ⅲ型25例,62例Ⅱ型及Ⅲ型患者术中行透壁缝合法处理直疝假性疝囊。 结果7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腹股沟直疝无张力修补术。Ⅰ型疝手术时间为(38.42±2.81)min,出血量为(4.42±2.31)ml,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VAS)(2.83±1.19)分,7 d VAS(1.00±0.85)分;Ⅱ型手术时间为(44.49±3.25)min,出血量为(7.00±1.75)ml,术后1 d VAS(2.84±1.21)分,7 d VAS(1.08±0.83)分;Ⅲ型手术时间为(50.64±3.35)min,出血量为(5.92±2.60)ml,1 d VAS(2.84±1.18)分,7 d VAS(0.92±0.86)分。术后随访期无血清肿发生、无睾丸肿胀疼痛、无性生活障碍、无疝复发及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出现。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透壁缝合法处理直疝假性疝囊对于预防术后血清肿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技术,不增加术后疝复发率及慢性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倒刺线处理腹股沟直疝假性疝囊预防术后血清肿的效果。方法 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就收治的54名腹股沟直疝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倒刺线缝合组和对照组(假性疝囊旷置)。主要结果是比较术后7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腹股沟区域的超声血清肿数量和体积。次要结果包括总手术时间、术后急性疼痛、慢性疼痛、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5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腹股沟直疝无张力修补术,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统计学特征无显著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疝类型、疝缺损大小、手术方式和随访时间。倒刺线缝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55.13 min vs. 41.15 min;P<0.001)。然而与对照组相比,倒刺线缝合组术后7天、1个月出现血清肿的患者明显减少(分别P<0.001和P=0.05)。两组3个月及6个月血清肿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第7天和1个月,倒刺线缝合组超声血清肿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和P<0.01)。两组急性疼痛和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两组均未观察到慢性疼痛、早期复发或其他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假性疝囊套扎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的应用。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65例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组患者33例,采用TEP术中行假性疝囊套扎假性疝囊套扎;对照组患者32例,采用TEP术中行假性疝囊旷置。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试验组血清肿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vs 8(24.2%),χ2=9.4,P<0.01];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0.4±10.7)min、(5.0±0.5)ml和(6.0±1.5)d,与对照组(47.0±9.6)min、(4.0±0.5)ml和(7.0±1.2)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4、0.15、0.44,P均>0.05);2组均无复发患者。 结论假性疝囊套扎的TEP操作安全易行,能减少血清肿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preperitoneal,TAPP)及开放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102例腹沟股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试验组采用TAPP术修补质量。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复发、疼痛、血肿、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4.65±0.7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08±2.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4~18个月,试验组未见复发及术后血肿、感染,术后慢性疼痛2例、术后阴囊积液1例;对照组中复发3例、术后血肿5例、感染3例、慢性疼痛6例、术后阴囊积液7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APP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优于开放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具有显著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TAPP)术中直疝缺损处腹横筋膜固定对预防术后血清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5—2021-12永泰县医院外科行TAPP术的127例男性原发性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固定组(72例)术中将直疝缺损处的腹横筋膜固定于腹直肌下缘或耻骨梳韧带或陷窝韧带;未固定组(55例)术中未关闭直疝缺损,未行腹横筋膜固定。观察2组术后第7 d的血清肿积液量,术后1个月、3个月血清肿发生情况。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术后慢性疼痛、疝复发情况。结果 固定组术后7 d的血清肿积液量低于未固定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血清肿发生率低于未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术后慢性疼痛并发症及疝复发病例。进一步对固定组中按疝钉固定和缝合固定分组,疝钉固定亚组的手术时间短于缝合固定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亚组术后第7天的血清肿积液量,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的血清肿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直疝修补术关闭疝环缺损的手术流程和预防术后血清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行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的80例腹股沟直疝患者资料,根据对疝环缺损的不同处理方式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术中用3-0倒刺缝线5针法缝合疝环缺损,“十”字法贯穿缝合假疝囊;对照组术中旷置假疝囊。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血清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t=5.291,P<0.001),两组间住院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7、-0.493,P=0.055、0.623);研究组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vs 22.5%,χ2=5.165,P=0.023)。结论 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采用倒刺线改良缝合关闭疝环缺损的方法操作简便且安全,能够有效预防血清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股沟直疝经全腹膜外修补术中个体化手术方式固定假性疝囊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106例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由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固定组(53例)与常规组(53例)。术后随访2年,分别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和3天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血清肿、局部异物感、阴囊肿胀、伤口感染、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发生率、术后2年疝复发率。 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第1和3天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血清肿及局部异物牵拉感的发生率较常规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阴囊肿胀、伤口感染、术后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2组均无疝复发。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采用固定直疝假性疝囊可有效减少术后血清肿及术区异物牵拉感,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免输精管分离腹股沟疝平片修补法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52例男性腹股沟疝患者(其中单侧直疝75例,单侧斜疝162例,双侧斜疝67例,双侧直疝27例,单侧斜疝+直疝18例,单侧股疝3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免输精管分离腹股沟疝平片修补。统计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观察局部血肿、血清肿、疼痛、住院时间、复发及射精等指标。 结果35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修补手术,共修补446例次,单侧发病手术时间为(105.2±12.6)min,双侧发病手术时间为(155.7±23.4)min,所有术中关闭腹膜切口时间为(12.5±2.3)min。术中出血量(2.3±0.57)ml,术后局部腹股沟区酸胀34例(9.66%),疝囊积液26例(7.39%),阴囊皮下气肿12例(3.41%),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3.23±1.23)d,近期随访无复发,亦未出现射精异常病例。 结论腹腔镜免输精管分离腹股沟疝修补法免除了输精管及疝囊的分离,简化了腹膜前间隙的分离操作,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更重要的是有效避免了术中、术后对输精管的损伤和侵扰。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斜疝疝囊横断与完全剥离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166例男性单侧腹股沟斜疝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疝囊横断组(86例)与完整剥离组(80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复发及血清肿等指标。 结果2组之间的术后急性、慢性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疝囊离断组术后2 d和7 d的血清肿发生率(18.6%和27.8%)高于疝囊完整剥离组(7.5%和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血清肿自行消失。术后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复发。 结论TAPP术中,疝囊完整剥离与疝囊横断术疗效相当,医师可根据患者的术中情况选择横断或者剥离。尽管疝囊横断术后血清肿会增加,但是在3个月内会自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建立第一穿刺孔及气腹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20医院48例接受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患者除4例中转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57±90)min,术中平均出血(112±33)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3±18)d。1例患者术后出现肠瘘,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另1例患者因肠粘连致肠梗阻,予以手术治疗后治愈。复发患者1例,再次于腹腔镜下修补,后患者无复发。本组患者建立第一穿刺孔及气腹过程中偶有腹壁血管损伤,无腹腔内肠管及重要血管损伤,术后无血清肿、慢性疼痛等。 结论无损伤可视套管直穿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中建立第一穿刺孔及气腹比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一病区腹股沟疝住院患者209例,按照术式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患者102例,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107例,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情况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2组手术均获成功,试验组无中转开放手术。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延长(46.87±4.94)min vs(38.40±4.29)min,术中出血量降低(5.40±1.64)ml vs(11.12±2.09)ml,术后住院时间减少(4.18±1.09)d vs(5.08± 1.58)d,术后使用镇痛药和疼痛评分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随访时间为6~42个月,2组患者均未复发,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 结论TAPP治疗腹股沟疝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无明显瘢痕等特点,是临床上可靠的治疗腹股沟疝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及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及术后血清肿发生率,并分析血清肿发生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腹股沟疝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式不同分为TAPP组(45例)及TEP组(30例)。分别监测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围术期指标及术后血清肿发生情况。 结果相对于TEP组,TAPP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50±4.25)min比(65.36±6.52)min,P<0.05]。但TAPP组住院费用高于T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0.07)万元比(1.25±0.05)万元,P<0.05]。TAPP组和TEP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5±1.34)d比(3.55±1.20)d,P>0.05]。TAPP组术后血清肿发生率低于T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2%(1/45)比13.33%(4/30),P<0.05]。 结论相对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与TEP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TAPP住院费用相对较高。TAPP相对于TEP可降低术后血清肿发生概率。合理的术式选择,准确的术中操作可能是减少术后血清肿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无菌手套及切口保护器自制单孔腹腔镜通道,进行成人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并与常规三孔通道在应用价值、安全性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评估。 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胃肠外科行单侧或双侧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的16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自制单孔组(SIL-TEP)及三孔组(MP-TEP),各8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等。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单孔组(86.06±33.69)min、三孔组(89.36±36.30)min,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 VAS评分单孔组(1.89±0.84)分明显低于三孔组(2.36±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但术后24 h VAS评分[(1.55±0.50)分vs(1.63±0.4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孔组23.8%、三孔组2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单孔组无复发病例,三孔组2例疝复发。 结论单孔腹腔镜TEP较三孔腹腔镜TEP的切口数量减少,术后即刻疼痛感减轻,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未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杂交技术与单纯腹腔镜技术在难复性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单侧难复性腹股沟疝患者共60例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法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患者30例,采用杂交技术;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腹腔镜技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气腹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对照组1例患者因腹腔镜下难以分离还纳,后转为开放手术,淘汰出组,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单侧难复性腹股沟疝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发热情况、异物感发生情况分别为(5.00±0.85)d、(10 901.8±830.22)元、5例(16.7%)、2例(6.7%),与对照组(5.00±0.82)d、(11 116.45±813.73)元、6例(20.7%)、2例(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单侧难复性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时间、气腹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肿发生情况分别为(57.00±5.81)min、(36.30±4.90)min、(21.00±3.80)ml、1例(3.3%),与对照组(72.90±3.66)min、(65±4.43)min、(56.7±8.69)ml、7例(24.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44、-6.698、-6.678、χ2=5.450,P均<0.05)。 结论相对于腹腔镜技术,杂交技术治疗难复性腹股沟疝可减少手术时间、气腹持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血清肿的发生,不会增加术后疝复发等并发症的风险和住院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减孔法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为进一步减少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创伤改进手术方法。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48例单侧腹股沟疝男性患者,均在分型Ⅰ、Ⅱ型(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范围内,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行TEP手术,术中第1操作口取脐耻骨联合连线上1/3,减孔法直疝不需第2操作口,斜疝取脐耻骨联合连线下1/3穿刺endocloss协助分离斜疝疝囊,三孔法第2操作口取脐耻骨联合连线下1/3。 结果减孔法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3.0±11.2)min,术中出血量为(2.3±1.5)ml,术后8 h疼痛评分为(1.8±0.3)分,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阴囊少量血清肿,均在术后2周自行吸收;三孔法组手术时间为(31.0±12.8)min,术中出血量为(3.1±0.5)ml,术后8 h疼痛评分为(1.9±0.5)分,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阴囊少量血清肿,术后2周自行吸收,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4 h内出院,随访3个月至2年,未发现复发患者。 结论减孔法TEP手术效果良好,可作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侧布孔外侧入路法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的效率和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南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行TAPP治疗的6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腹股沟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七步法完成手术;试验组32例,采用单侧布孔外侧入路法完成手术。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疝类型、疝囊处理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 结果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8.47±7.34)min,对照组为(64.57±7.51)mi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7,P<0.001);2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疝类型、疝囊处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血清肿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2组术后均无补片感染、疝复发病例。 结论相对于七步法,单侧布孔外侧入路法在TAPP术中能缩短手术时间,不增加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疝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评价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天津市人民医院和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95例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TAPP)和开放组(Lichtenstein),对比2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首次通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指标。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5.45±9.72)min,平均住院时间(6.86±1.12)d,首次通便时间平均(2.60±0.70)d。开放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3.13±11.05)min,平均住院时间(7.52±1.36)d,首次通便时间平均(2.80±1.03)d,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首次通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 。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更加安全有效,在满足手术适应证条件下,应首选腹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APP术式。 结果25例患者TAPP手术均获得成功,均为腹膜前修补,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0~70 min,平均(52.74±8.26)min。术中出血量为2~7 ml,平均(5.14±0.87)ml。术后留置导管患者1例,4 d后拔除导尿管,恢复自主排尿;出现阴囊血清肿患者2例,其中未处理10 d后自行吸收1例,经穿刺抽吸1次后治愈1例;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切口疼痛;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痛、肠梗阻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均于术后1~2 d开始下床活动,平均(0.93±0.51)d,住院时间为3~6 d,平均(3.17±0.78)d。所有患者均随访5~36个月,平均(16.79±4.36)个月,未出现补片感染、再次复发、持续性疼痛等情况。 结论TAP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