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了解不同方案治疗不同程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1]的患儿160例,其中单纯中西药物治疗30例;药物治疗+间歇光疗治疗88例,即持续光疗8~12h×2天,间歇12~16h;药物治疗+持续光疗治疗42例,即光疗24h×2天。比较疗效。结果3组血清总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t=2.60,P<0.01)。结论针对不同程度不同日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既经济且不良反应少,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非换血治疗(包括单纯光疗和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对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0例接受单纯光疗或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血清总胆红素水平342μmol/L的足月新生儿。观察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神经系统体征。结果:单纯光疗组和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组患儿在治疗第1天后及出院时其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组患儿较单纯光疗组患儿出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降低程度更高。所有患儿入院及出院时均未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单纯光疗和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均可以有效治疗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预防急性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强光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及近期免疫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对18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不同光照强度治疗,对其疗效、细胞免疫功能、出院6个月内的免疫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光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均较光疗前降低,CD4+(%)、CD4+/CD8+较光疗前升高。强光组总胆红素下降速度明显快于传统光组,总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光组(P<0.05)。住院期间两组患儿腹泻、皮疹、发热、低钙血症发生率及出院后6个月内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比传统光疗,强光疗可以更快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光疗及住院时间,未增加患儿住院期间常见不良反应及出院后6个月内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持续蓝光和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选择168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并符合光疗指征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72h,B组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每日12h,共3d.结果 两组蓝光照射退黄效果无明显差异,但B组副作用明显减少.结论 间断蓝光照射模式副作用明显少于持续蓝光照射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业瑜  荆春平 《医学信息》2010,23(13):2132-2133
目的比较持续蓝光和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选择168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并符合光疗指征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72h,B组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每日12h,共3d。结果两组蓝光照射退黄效果无明显差异,但B组副作用明显减少。结论间断蓝光照射模式副作用明显少于持续蓝光照射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及早有效地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预防胆红素脑损伤。方法: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茵(陈)栀(子)黄(芬)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40.72±19.84)μmol/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6±15.06)μmol/1(P<0.01)。结论:茵栀黄注射液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可有效地降低血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及早有效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防胆红素脑损伤。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妈咪爱和普瑞博思悬浊液口服。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50.23±25.37)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64±21.56)μmol/L(P<0.01)。结论:妈咪爱和普瑞博思悬浊液用于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蓝光治疗对新生儿血镁的影响,将蓝光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0例在光疗前、光疗后分别监测了血清镁水平。结果表明,光疗前、光疗后血清镁水平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40例婴儿在光疗后显示低镁血症者有4例占(10%)。故本文建议,在光疗时需要监测血清镁,同时对有低镁血症患儿应加强监护及护理,以防光疗引起的低镁惊厥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观测高渗葡萄糖处理后脱水红细胞膜Na _K _ATP酶的变化。方法对全血与50 %葡萄糖 (50 %GS)溶液混合前后红细胞膜Na _K _ATP酶的变化 ,以及脱水红细胞于等渗条件下其Na _K _ATP酶的恢复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 (1)全血与50 %GS溶液混合后其脱水红细胞膜Na _K _ATP酶活性比混合前显著降低 (0.307μmol/mg .h-1±0.073μmol/mg.h-1vs.0.396μmol/mg.h-1±0.104μmol/mg.h -1 ,P<0.05)。(2)等渗条件下脱水红细胞膜Na _K _ATP酶的活性由异常逐步恢复至正常 (即刻:0.349μmol/mg.h -1±0.0817μmol/mg.h -1;2h:0.355μmol/mg.h -1±0.0946μmol/mg.h -1 ,4h:0.382μmol/mg.h -1±0.0877μmol/mg.h -1,P<0.01)。结论高渗葡萄糖处理后脱水红细胞膜Na _K _ATP酶活性显著降低 ,但其异常变化在等渗条件下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相关指标的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资料。比较不同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程度、肾损害情况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差异,分析上述指标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相关性,评估上述指标对高胆红素血症相关肾损害的诊断效能。结果血清25-(OH)D3水平在不同严重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患儿TBIL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血清RBP、β2-MG水平比较重度>中度>轻度(P<0.05),且与患儿TBI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P<0.05)。伴有与不伴有肾损害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伴有肾损害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RBP、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不伴有肾损害患儿(P<0.05)。血清RBP、β2-MG诊断高胆红素血症相关肾损害的灵敏度分别为65.38%、84.62%,特异性分别为77.66%、80.85%,截断值分别为≥27.10 mg/L、≥7.35 mg/L。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RBP、β2-MG水平与病情密切相关,具有较高临床检测价值,而25-(OH)D3与病情关系不大,检测价值仍有待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光源、不同强度光疗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最佳光疗方法.方法将92例符合条件的患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传统的蓝光光疗,B组使用白光光疗,C组使用蓝绿光疗毯,每例测定光强度,胆红素下降到185μmol/L时停止光疗.结果 B组光强度明显大于A组和C组,C组光强度明显大于A组(p<0.001);平均光疗时间B组显著小于A组和C组(p<0.001和p<0.05),C组显著小于A组(p<0.05);每小时胆红素下降值及下降率B组显著大于A组和C组(p<0.001和p<0.05),C组显著大于A组(p<0.05).而每单位光强度(μw/cm2/nm)每小时胆红素下降值A组明显大于B组和C组(p<0.001),B组和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再次光疗及副作用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光疗效应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常规测定光疗强度,使用高强度光疗可避免无效光疗及减少光疗时间;相同光强度下蓝光效果优于白光,白光易观察病情;增大照射的体表面积可以提高光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静注免疫球蛋白 (IVIG)治疗新生儿溶血病 (HDN)的有效性 .方法  4 7例HDN患儿分为治疗组2 0例和对照组 2 7例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VIG ,对比 2组疗效 .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 2 4小时血清总胆红素 (TB)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TB日平均下降值为 5 3.5± 2 4 .9μmol/L ,TB下降至小于 10 6 .2 μmol/L时所需治疗天数为 6 .2± 2 .2天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IVIG可有效地降低HDN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 ,是预防胆红素脑病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作者观察了慢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浆维生素E(VitE)水平及大剂量VitE对其贫血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透析前血浆VitE含量为148.7±47.6μmol/L(6.41±2.05mg/d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透析后为177.9±1.6μmol/L(7.67±0.70mg/dl),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14例患者予以大剂量VitE治疗(500mg/天,共30天),治疗前后各项贫血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慢性血液透析患者无VitE缺乏,大剂量补充VitE对尿毒症贫血无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光源、不同强度光疗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最佳光疗方法.方法将92例符合条件的患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传统的蓝光光疗,B组使用白光光疗,C组使用蓝绿光疗毯,每例测定光强度,胆红素下降到185μmol/L时停止光疗.结果B组光强度明显大于A组和C组,C组光强度明显大于A组(p<0.001);平均光疗时间B组显著小于A组和C组(p<0.001和p<0.05),C组显著小于A组(p<0.05);每小时胆红素下降值及下降率B组显著大于A组和C组(p<0.001和p<0.05),C组显著大于A组(p<0.05).而每单位光强度(μw/cm2/nm)每小时胆红素下降值A组明显大于B组和C组(p<0.001),B组和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再次光疗及副作用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光疗效应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常规测定光疗强度,使用高强度光疗可避免无效光疗及减少光疗时间;相同光强度下蓝光效果优于白光,白光易观察病情;增大照射的体表面积可以提高光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变化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凝血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3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35例血清胆红素正常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外周血PLT、APTT、PT、TT、Fib水平以及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生率。根据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分为257μmol/L组和257μmol/L组,对比二组患儿PLT、APTT、PT、TT、Fib水平以及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生率。观察血小板增多症患儿与PLT正常患儿TBiL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1.观察组患儿外周血PLT、APTT、PT、TT水平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4、7.33、7.54、4.64和5.18,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分别为19.9%和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P0.05);2.257μmol/L组PLT、APTT、PT、TT和FIB与257μmol/L组均具有显著的差异(t=2.56、2.71、2.11、2.23和2.45,P0.05)存在显著差异。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在两组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2.58,P0.05);3.血小板增多症患儿外周血TBiL恢复正常时间为(10.2±3.4)d,PLT正常患儿外周血TBiL恢复正常时间为(8.3±1.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PLT增多和凝血功能异常;2.随着血清TBiL水平升高,凝血功能受损加重;3.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延长患儿血清TBiL恢复正常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强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国内外医学文献数据库,搜索有关我国强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并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Stata SE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共2159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儿在相同的治疗时间内,强光疗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下降更显著;强光疗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较短;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和传统光疗比,强光疗可更为快速的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缩短黄疸消退时间,治疗期间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血清S100BB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江  梁琨  杨蕊  贺湘英  莫亚雄  戴梅 《医学信息》2007,20(1):125-129
目的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S100BB蛋白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BehavioralNeurologicalAssessment,NBNA)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S100BB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4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29例正常新生儿血清中S100BB蛋白浓度,同步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SB)、白蛋白含量,计算胆红素-白蛋白比值(B/A),并行新生儿NBNA评分。高胆组按TSB≥342μmol/L和171~342μmol/L分为实验组a和实验组b。对照组TSB<85.5μmol/L。结果①两实验组血清S100BB蛋白浓度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两实验组间S100BB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②两实验组NBNA评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③血清S100BB蛋白浓度与NBNA评分显著性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S100BB蛋白比TSB、B/A值能更早期预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蓝光照射频率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 2019 年 12 至2022 年2 月本院收治的高胆患儿 126 例,按照随机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63 例)和观察组(63 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再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蓝光长时间照射,观察组则采用蓝光间歇照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第 5 d的血清间接胆红素(Serum indirect bilirubin,IBiL)、血清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及血清中血胱抑素C(Cystatin C,CysC)、α-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s-α,α-GST)、谷氨酸脱氢酶(Glutamic dehydrogenase,GLDH)三项水平及观察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经不同蓝光照射频率治疗 5 d后,患儿血清中IBiL、TBiL、CysC、α-GST及GLDH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6.98%,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蓝光间歇照射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明显疗效,且能显著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及血清中各酶系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更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听力损害的临床分析及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不同胆红素水平和不同病因对听力的影响及远期预后情况。方法 对12 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胆红素水平和病因分别分组比较听力损害情况及随访至 1~ 3岁时听力的恢复情况。结果胆红素水平在相当高值 (>4 2 7.5 μmol/L)的情况下听力损害率高达 80 %以上。而胆红素在 2 2 0 .6 μmol/L~ 4 2 7.5 μmol/L之间听力损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不同病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损害的比较及随访至 1~ 3岁听力恢复正常例数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除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外 ,各种病因引起的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也可导致新生儿永久性听力损害 ,故对所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均应积极治疗 ,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1995年1月1日~1995年6月30日对54例新生儿高阳红素血症患儿,应用美国 Ohmeda公司生产的毯式光疗仪作为治疗组,并设对照组50例.结果治疗组平均光照时间17.5±7.43小时,黄疸明显消退(SB<102.6μmol/I)时间4.28±1.54天,黄疽完全消退(SB<17.1μmo/I)时间5.34±1.60天;对照组平均光照时间38.16±15.65小时.黄沂明显消退时间5.02±1.90天,黄疽完全消退时间6.12±1.85天P值分别为<0.01,<0.05,<0.05,均有显著差异.观察结果表明,与蓝光箱比较,蓝光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症所需光照时间短,退黄快,方便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