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与单纯性翼状胬肉切除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冯卫东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0):1051-1051
我院从 1999~ 2 0 0 1年收治了翼状胬肉病人 80例 ,分别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与单纯性翼状胬肉切除术 ,经0 5~ 3年的临床观察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从 1999~ 2 0 0 1年采用单纯性翼状胬肉切除术 6 0例 ,男 2 5例 ,女 35例 ;右眼 2 8只 ,左眼 30只 ,双眼 2例。从 2 0 0 0~ 2 0 0 1年采用自体角膜上皮移植术 2 0例 ,男 6例 ,女 14例 ;右眼 12只 ,左眼 8只。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72岁。病人翼状胬肉长入角膜缘内 3mm左右 ,均为静止期、初发性的 ,患眼无活动性炎症反应。1 2 手术方法 术前 3~ 5d ,术眼滴用抗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方法对36例(67只眼)术前屈光度数为-2.00~-14.50D,平均(-7.21±2.96)D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按切削后角膜基质的厚度分为两组:A组250~300μm,B组>300μm,各组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周及3、12个月进行角膜内皮镜的检查,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和内皮细胞密度。结果LASIK术前和术后1周及3、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术前和术后1周及3、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ASIK不引起中央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的改变,是矫正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3.
1995-07~1996-06我院收治13例角膜穿破伤伴白内障患者,依病程缓急,予以分步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13例均为男性,年龄16~39 y,共16眼(右眼12只,左眼4只)。受伤时就诊时间除1例陈旧性角膜穿破伤,在伤后1.5 a就诊外,其余均在伤后3~36 h就诊。 16眼中,6眼爆炸伤,角膜多处小穿通伤,前房硅石异物存留;3眼合并玻璃体内磁性异物;1眼陈旧性外伤瞳孔区晶体皮质吸收,前后囊膜粘连,部分虹膜后粘连,除该患眼,其余受伤眼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后囊膜破裂。本组病例术前视力均为光感。  相似文献   

4.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 RK)是一种疗效肯定的矫正近视手术。其最大缺点是安全性、预测性差 ,术后矫正不足 ,发生率约为 2 0 % [1 ]。我科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 PRK)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近视 14例 2 8眼 ,现报告如下。1 对象1996年 4月至 1998年 1月 ,我科采用 PRK治疗 RK术后残留近视 14例 2 8只眼 ,其中男性 9例 18只眼 ,女性 5例 10只眼 ;年龄 19~ 3 0岁 ,平均 2 3 .4岁。 RK术后 1~ 5年 ,平均3 .4年 ;裸眼视力 0 .0 5~ 0 .2 ,平均 0 .10 3 ,戴镜视力 0 .6~ 1.5 ,平均 1.0 1;残留屈光度 >- 6.0 DS14眼 ,≤ - 6.0 DS…  相似文献   

5.
近3年来我科采用无环鸟苷联合低浓度强的松龙综合疗法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20例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从2003年至2006年门诊共治疗20例、21眼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基质炎。其中男性14只眼(1例为双眼),女性7只眼;年龄20~70岁,以26~45岁为多。初发型8例,复发型12例,均为实质层型,有不同程度的角膜实质层浸润水肿,后弹力层皱实褶及角膜后沉着物,裂隙灯下病变部位角膜明显增厚,整个角膜知觉减退。1.2治疗方法:0.25%强的松龙眼水点眼每日3次,待角膜水肿消退后改为每日1次,持续用药4周;1%无环鸟苷眼水点眼,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用于高度近视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40例7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裸眼视力<0.1者21眼,0.1~0.5者45眼,0.5~1.0者6眼;术前矫正视力:0.1~0.5者14眼,0.5~1.0者26眼,1.0以上32眼;术后裸眼视力:0.1~0.5者3眼,0.5~1.0者9眼,1.0以上60眼.术中所有患者均无疼痛,术中上皮瓣制作不完整、破损7眼,角膜上皮瓣游离3眼.术后一周内所有患者均出现过异物感、流泪、视物模糊等症状,但程度不一样12 h内基本症状消失,角膜均有不同程度的上皮缺损,眼睑红肿、不能睁眼5眼,2眼角膜接触镜丢失,术后角膜雾状混浊3眼.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痛苦小、视力恢复快,但存在着角膜瓣有关的并发症,而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术后并发症的减少,受角膜厚度不够的限制将被临床医师所信赖.  相似文献   

7.
在儿童的眼穿通伤中,由鸟类致伤者所占比例较小对眼部的危害甚大.现将我院1991年7月——1998年9月住院治疗的8例8眼黄斑苇(开乌)所致的儿童眼外伤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病例男7例,女1例.年龄:男10~12岁.女4岁.右眼5只,左眼3只.伤后就诊时间4h~2d.8例受伤时间均集中在每年的7月下旬至9月下旬的2个月内.1.2 受伤的部位和形态 8例均为角膜穿通伤.位于角膜中央部者1例,鼻下象限3例.颞上象限2例,角膜缘部2例.伤口呈“(?)”形活瓣状,伤口长约3~5mm.就诊时伤口已自行  相似文献   

8.
角膜穿孔伤常合并晶状体的损伤 ,轻者晶状体局限混浊 ,严重者晶状体迅速混浊或 /和囊膜破裂 ,皮质溢入前房。 1990年至今 ,我院对 2 1例 2 1眼角膜穿孔伤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角膜穿孔伤修补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1例 2 1眼中男 17眼 ,女 4眼。年龄 5~45岁 ,平均 2 3 6岁。右眼 15例 ,左眼 6例。敲击硬件时碎屑击伤 6眼 ;玻璃划伤 5眼 ;铁丝、钉子扎伤 5眼 ;剪刀刺伤3眼 ;树枝戳伤 2眼。合并晶状体金属异物 1眼。受伤距手术时间 2~ 5 6h。术前视力 :光感 11眼 ;眼前…  相似文献   

9.
翼状胬肉是眼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 ,手术方法虽多 ,但复发率很高 ,为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于1999年3月以来 ,我们对23例28只眼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一、资料 :门诊手术患者23例 ,28只眼 ,其中男性17例21只眼 ,女性6例7只眼 ,年龄32~67岁 ,发病时间2~20年。原发型翼状胬肉21例26只眼 ,复发型翼状胬肉2例2只眼。胬肉达瞳孔缘者11只眼 ,遮盖瞳孔区2只眼 ,在角膜缘与瞳孔区之间15只眼。二、方法 :术前抗菌素眼药水点眼3~5天 ,全部病例均在手…  相似文献   

10.
随着角膜接触镜的广泛应用 ,接触镜引起的并发症随之增多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角膜炎和巨乳头状结膜炎 ,特别是软性接触镜所致角膜炎报告亦日渐增多。因此 ,观察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对保护患者视力具有重要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1年 6月观察了 186例3 0 8只眼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患者 ,其中双眼配戴者 12 2例 ,单眼 64例。男 12 6例 ,女 60例 ,年龄 16~ 3 5岁。1.2 方法 确定角膜触镜屈光度的方法是球镜 -4 .0 0D~-6.0 0D ,柱镜 -1.0 0D以下近视者 ,配戴角膜接触镜的度数选择低于其验光度数 -0 .5 0D…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9,(20):235-237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近视的效果,并对术后角膜光学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264例(共410只患眼)接受SMILE术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术眼视力,并对患者角膜前表面调制传递函数(MTF)值进行统计。结果不同时间裸眼视力≥0.8的比例:术后1周,有380只眼(92.68%);术后1个月,有390只眼(95.12%);术后3个月,有405只眼(98.78%)。术后1周的有效性指数:(1.102±0.125);术后1个月的有效性指数:(1.125±0.142);术后3个月的有效性指数:(1.156±0.204)。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比术前显著提高(P 0.05);术后各时段3mm瞳孔直径室垂直和水平子午线10、30、50 c/d的空间频率MTF值均比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MILE手术能有效改善近视患者裸眼视力及角膜光学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郑志坤  王新民 《云南医药》2001,22(3):196-197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外眼疾病之一 ,传统手术治疗复发率高 ,达 30 %~ 69% 〔1〕 不等。为了减少复发率 ,我们采用角膜缘及结膜联合组织块移植治疗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1996年 7月至1998年 7月 ,收治 139例 ,183眼翼状胬肉患者。年龄 17岁~ 78岁 ,平均 53岁。男 58例 ,女 81例。右眼 10 1眼 ,左眼 82眼。病程最短 6个月 ,最长 35年 ,平均 12 4年。其中 4 3眼为术后复发。2 .方法 :显微镜下手术 ,局麻后 ,自胬肉头部前 0 5mm正常侧角膜开始分离 ,深达前弹力层 ,暴露巩膜 ,分离结膜下增殖组织至半月皱襞 ,在近…  相似文献   

13.
角膜皮样瘤为一种先天性异常 ,发生于角膜缘 ,累及单眼或双眼 ,颞下象限多见。幼小时肿瘤较小 ,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侵入角膜光学区则影响视力。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 ,若角膜较深处受累 ,则同时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的主要问题是眼表异常。根据角膜缘干细胞的理论 ,我们应用异体角膜角膜缘移植术治疗该病 9例 ,很好地解决了术后眼表异常的问题。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9例角膜皮样瘤患者 ,1例双眼患病 ,8例单眼 ,病理检查证实。男性 4例 ,女性 5例 ,年龄 4 5~ 12岁 ,肿瘤大小 3× 6~ 5× 9mm ,4例肿瘤侵入瞳孔区。患眼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不同斜视矫正手术对角膜形态及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2019-2022年于我院行斜视矫正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斜视矫正手术患者84例159眼,按斜视类型分为3组:共同性外斜组(52例,97眼)行外直肌后徙术,外斜V征组(19例,38眼)行外直肌后徙及下斜肌减弱术,共同性内斜组(13例,24眼)行内直肌后徙术。观察斜视患者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1周以及术后1个月角膜顶点3 mm、5 mm、7 mm范围角膜曲率值,采用SPSS 23.0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排除不能定期复查的患者及有眼科手术史的患者。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眼科医师在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治疗。结果 共同性外斜组,角膜顶点3 mm范围内,术后1 d角膜曲率K1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 <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K1较术前均无明显差异(P> 0.05),角膜顶点5 mm、7 mm范围内,术后K1较术前均无显著差异(P> 0.05),角膜顶点3 mm、5 mm、7 mm范围内,术后角膜曲率K2较术前均无明显差异(P> 0.05)。外斜组,角膜顶点3 mm、5 mm、7 mm范围内,术后K1较...  相似文献   

15.
1999— 2 0 0 3年我院开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 96例 10 5眼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96例 10 5眼 ,其中男 5 4例 5 6眼 ,女 4 2例4 8眼 ,年龄 10~ 90岁。老年性白内障 88例 ,外伤性白内障 3例 ,糖尿病性白内障 3例 ,高度近视性白内障 2例。同期施行大切口 12例 12眼 ,均为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最差视力为光感 ,光定位良好 ,最好视力为 0 .15 ,术前常规角膜曲率机、眼科 A超检查并进行电脑程序 SRK- 公式计算所需人工晶体度数 ,采用河南宇宙双凸直径 5 .5 mm人工晶体。1.2 手术方法 :1小…  相似文献   

16.
翼状胬肉(简称胬肉)是眼科常见病,手术复发率较高,笔者在改变术式的同时加用0.04%丝裂霉素C,经术后观察无复发病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26眼,病程2~10年,男10例12眼,女13例14眼,年龄33~64岁,均为初发病例,胬肉在鼻侧,侵入角膜2mm以上者,术前滴0.025%地塞米松和0.25%氯霉素交替滴眼3~6天。  相似文献   

17.
张俊兰 《河北医药》2002,24(9):763-764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 ,传统手术术后复发率较高。近年来 ,我科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获得理想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8例 ( 60眼 ) ,男 2 8例 ,女 3 0例 ;年龄 3 9~ 75岁 ,平均5 5岁。初发 3 8眼 ,复发 2 2眼。眼局部无活动性炎症 ,无其它眼手术史 ,胬肉均肥大且充血明显 ,达角膜缘内 2~ 4mm ,术前最佳视力 0 .4~ 1.0。2 手术方法2 1 切除翼状胬肉 手术均在表面麻醉加局部麻醉和手术显微镜下完成。上直肌牵引缝线固定 ,以圆刀片分离胬肉头部及体部 ,将角膜及巩膜上的病变组织剥离干净 ,剪除胬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翼状胬肉大小与角膜散光的关系 ,探讨胬肉手术的时机及必要性。方法 :对47例63只眼进行了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对胬肉进入角膜缘长度的测定 ,其中51只眼进行了手术前后的比较。结果 :58只眼有不同程度的散光 ,与胬肉进入角膜长度相关 ,以循规性散光为主。结论 :胬肉手术能明显改善角膜的散光状况 ,从而提高视力 ,胬肉大小与角膜散光的发生关系密切 ,当其入侵角膜2.5~3mm后有必要进行胬肉切除。  相似文献   

19.
何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5):577-577
2003年5月~2004年11月 ,我科对真菌性角膜溃疡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将资料完整的20例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20例 (20只眼 )真菌性角膜溃疡 ,其中男12例 ,女8例 ,年龄15~70岁 ,平均年龄45岁。病程15~62天。溃疡直径3mm以下6眼 ,3~5mm14眼。1 2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与视力的中远期状况,探讨术后角膜屈光状态的稳定性.方法:随机选择接受LASIK治疗近视的患者131例(247眼),分为A组(轻、中度近视)42例(75眼)、B组(高度近视)50例(94眼)、C组(超高度近视)39例(78眼).观察各组在术前及术后6、12个月的角膜后表面曲率及裸眼视力状况.结果:A、B、C 3组术后6个月与本组术前比较,角膜后表面曲率明显增加、裸眼视力明显改善(P<0.05,P<0.01);C组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角膜后表面曲率增加(P<0.05),裸眼视力减退(P<0.05),而A、B组上述指标在此阶段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超高度近视者在LASIK术后6~12个月(中远期)角膜前凸仍不同程度存在,视力可能有回退;轻、中度及高度近视者术后6个月角膜前凸基本稳定,视力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