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40岁,某厂氯乙酸操作工。于1993年7月13日16时在加压输送氯乙酸母液时玻璃管道破裂,母液喷溅致患者颈、背部及四肢,现场用自来水冲洗3~4min后,送至当地职防院。该患十余年前行脾切除术,余无特殊病史记载。  相似文献   

2.
对1例氯乙酸灼伤并伴低氧血症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认为合理地处理灼伤部位可减轻或消除氯乙酸的继续吸收,及时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严重氯乙酸中毒并避免死亡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氯乙酸是化工生产原料之一具有强烈腐蚀性可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为探讨氯乙酸化学灼伤后机体内酸碱平衡的改变,本文对氯乙酸母液灼伤的家兔进行了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选体重2~2.5kg的雄性家兔(日本大白耳),由白求恩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共8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只,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1.2观察指标及处理各组家兔脱去10%表面积的被毛,用乙醚麻醉,固定。分离左侧颈动脉。实验组以浓度为80%氯乙酸母液浸透的滤纸贴在脱毛处;每只动物分别于灼伤前(0h),灼伤后2、3、4h采动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氯乙酸灼伤创面与时限关系及其肌肉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实验观察60只大白鼠(分3组)不同性质灼(烫)伤创面变化,120只大白鼠(分6组)氯乙酸灼伤创面累及进程及其肌肉的超微结构;结合91例氯乙酸灼伤病例和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相同灼(烫)伤深度,氯乙酸灼伤比烫伤或硫酸灼伤累及组织要深;随时间延长创面会加深且吸收中毒,并引起肌肉超微结构改变。91例氯乙酸灼伤病例有2例死亡,占2.2%,而且面积不大。1例截除趾末节。3例均为创面冲洗有延误、不彻底所致。结论氯乙酸灼伤有别于其他灼(烫)伤,呈进行性损害且吸收中毒,并致线粒体坏死。立即持续冲洗是减轻创面加深,减少或避免中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报道1例氯乙酸灼伤合并急性重度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经过。目前对氯乙酸的毒性机理特别是致死机制仍然无明确阐述,亦无有效解毒剂。该病例提示,及时正确处理创面,重视氯乙酸的全身毒性,多学科协作,采取预防脑水肿、抗休克、纠正酸中毒、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对症综合处理等综合治疗措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氯乙酸灼伤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验证实,氯乙酸涂皮后,动物很快死亡,虽有高血钾、BUN升高、CO2CP降低,血液PH值下降,但符合普通烧伤的病理生理规律,不是重要致死原因,病理发现脑肿胀,出血,微血栓,从而证实为经创面吸收致急性神经另中毒,以致抑制呼吸中枢而死亡,冲洗和切除灼伤部位可延长自下而上时间,减少吸收中毒及控制创面加深,可消除吸收中毒根源,是临床抢救氯乙酸灼伤最简单可靠,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乙酸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方法对石家庄辖区内氯乙酸生产厂家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对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对既往患者追踪、回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氯乙酸经呼吸道或皮肤吸收可引起严重中毒,甚至死亡。结论氯乙酸对作业工人的健康有影响,尤其是在高浓度氯乙酸环境中作业,氯乙酸经呼吸道或皮肤吸收后危害更大。职业危害控制的关键点是工作场所氯乙酸浓度要符合国家标准,工人工作时应穿防护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小面积氯乙酸灼伤死亡与心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灼伤面积在4% ̄6%的病人及动物进行心肌酶测定,并进行动物的心肌电镜检查。结果 8例小面积(≤4%)氯乙酸灼伤病人心肌酶活力均有升高,其中1例升高显著而死亡;同期测定小面积烧(烫)伤及酸减灼伤的心肌酶均无升高;大鼠对比实验与临床结果相符,同时进行电镜检查发现心肌有超微结构改变。结论 证实小面积氯乙酸灼伤可造成心肌损害。临床治疗于伤后除立即彻底冲  相似文献   

9.
氯乙酸灼伤后心肌酶与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小面积氯乙酸灼伤死亡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对灼伤面积在4%~6%的病人及动物进行心肌酶测定,并进行动物的心肌电镜检查。结果8例小面积(≤4%)氯乙酸灼伤病人心肌酶活力均有升高,其中1例升高显著而死亡;同期测定小面积烧(烫)伤及酸碱灼伤的心肌酶均无升高;大鼠对比实验与临床结果相符,同时进行电镜检查发现心肌有超微结构改变。结论证实小面积氯乙酸灼伤可造成心肌损害。临床治疗于伤后除立即彻底冲洗创面外,还应加强心肌营养,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10.
氯乙酸(chloracetic acid)分子式[ClCH_2COOH),为白色易潮解晶体。用于除莠剂、药品等有机合成。易溶于水和苯、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曾有中毒5小时后死亡的报道。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氯乙酸的使用面扩大。近年我们收治了两例皮肤氯乙酸灼伤患者。现报道于下。例1 男、40岁,××化工厂氯乙酸车间操作  相似文献   

11.
20 0 2年 8月 17日 ,江苏银卡集团氯乙酸车间发生一起急性氯乙酸化学性皮肤灼伤并致中毒事故 ,造成一名操作工死亡的严重后果。现将事故报告如下。1 事故发生经过 :江苏银卡集团生产氯乙酸 ,主要工艺为 :冰醋酸 硫磺催化氯气 氯乙酸 ,经降温冷却形成成品 (晶状 )。氯乙酸 (C2 H3 CLO2 )为无色晶体 ,相对密度 1.5 8(水 =1) ,熔点6 1℃~ 6 3℃ ,沸点 189℃ ,溶于水、乙醇和乙醚等。有强腐蚀性 ,能破坏金属、橡胶和木材 ,化学性质活泼。液体氯乙酸有强烈刺激性。中毒者 ,男、5 8岁 ,银卡集团氯乙酸车间操作工 ,1999年退休前曾在银卡集团氯乙…  相似文献   

12.
氯乙酸烧伤后果严重,小面积即可引起死亡。本项目根据对4例氯乙酸烧伤病人诊治资料的整理分析,认为氯乙酸烧伤处理的关键是立即给予大量清水反复冲洗被污染的皮肤,随后给予中和药物冲洗和湿敷创面,住院后可削痂处理的要及时给予削痂处理,同时给予纠正酸中毒、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抗感染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沈骏  黄灵  刘新荣 《职业与健康》2007,23(23):2217-2219
乙酸分子中碳链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则生成氯乙酸,依据取代程度的不同,可生成一氯乙酸(MCAA)、二氯乙酸(DCAA)和三氯乙酸(TCAA)。工业上通称的氯乙酸(Chloroacetic acid)是指一氯乙酸。氯乙酸为无色易潮解的晶体,易溶于水、乙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氯乙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化学性质活泼。氯乙酸作为有机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在氯产品及醋酸衍生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广泛应用在染料、医药、农药、香料、表面活性剂等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4.
沈阳地区口腔科医生工作有关疾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11月26日我所接到氯乙酸作业死亡工人的家属及其律师的申请,要求对死者死亡原因作出职业病诊断。自此我所对某化工厂及有关证人、医院进行了调查取证。  相似文献   

15.
周学永 《职业与健康》2006,22(15):1145-1146
氯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对皮肤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可经破损皮肤吸收,引起脑、肝、肾、肺、心脏等多种器官损害。该文介绍了氯乙酸烧伤中毒病理、致突变性以及氯乙酸烧伤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患者为36岁女性操作工,因管道接头皮垫突然破裂,大量母液(含氯乙酸40%,二氯乙酸30%、醋酸30%)峨至整个背部和下肢背侧,灼伤面积55%,Ⅲ°创面50%,Ⅰ°—Ⅱ°5%。当即用大量清水及碱性液冲洗、中和,创面呈青紫色“皮革样变”,肿胀高  相似文献   

17.
14例氯乙酸灼伤中毒并死亡1例报告四川省绵阳市卫生防疫站(621000)王孔富那天云张光龚光隆曹汝安1996年12月15日,绵阳火车站专业装卸工14人,卸一批无任何标记的货物,全组人员手部均发生严重灼伤,并中毒死亡1人。现将事故报告如下。1事故经过由...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 7月 5日 ,无锡市某化工厂发生一起急性氯乙酸化学灼伤事故 ,造成 1名操作工皮肤灼伤致中毒死亡的严重后果。现将事故报告如下 :1 事故发生经过  该化工厂生产氯乙酸 ,主要工艺为 :氯气和醋酸在氯化釜内反应生成氯乙酸溶液 ,经冷却成晶状成品。患者顾某为氯乙酸车间操作工。 7月 5日下午 2时 ,氯化釜反应完毕 ,顾某在氯化釜旁打开真空泵准备出料灌桶。由于出料管不通 ,顾某欲拔出出料管 ,更换新管。由于釜内液面较高 ,处负压状态 ,当顾某违章拔出出料管时 ,釜内液面受外界空气冲压 ,氯乙酸溶液从料口喷出 ,灼伤顾某胸、腹、四肢…  相似文献   

19.
正在生产、运输、应用氯乙酸过程中时常由于操作不当或缺乏保护意识而发生灼伤,致使局部皮肤组织黏膜坏死。我院2013年6月及2014年8月先后收治2例氯乙酸灼伤患者,均抢救无效死亡,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39岁,因盛有氯乙酸的容器泄漏而致躯干及四肢灼伤,伤后立即给予纯碱粉搓洗15 min,并迅速转入我院。入院查体:T 36.8℃,P 88次/min,R 22次/min,BP  相似文献   

20.
报道1例氯乙酸灼伤合并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经过。目前氯乙酸的毒性机制尚不明确,亦无有效解毒剂。正确处理氯乙酸灼伤创面,多学科协作是本例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