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元御系山东清代名医,一生“考镜灵兰之秘,讵读仲景伤寒”,治学勤奋,著述甚丰,影响颇大。黄氏“博搜笺注”,“倾历群言”,历经“十载幽思”,先后于乾隆十三年(1748)与乾隆十九年(1754)著成《伤寒悬解》(简称《悬解》)与《伤寒说意》(《简称《说意》)两书。《悬解》十六卷,基本依宋本条文原例依次顺解注释:《说意》十一卷,则综合分类六经病篇阐说大意奧旨。两书集中反映了黄元御治伤寒学的基本思想及方法,现就其治伤寒学思想作一大要评述。力驳传经为热传经为热,直中为寒,是伤寒传经学说的重要内容,且为大多伤寒注家所赞同。黄氏则反其道而行之,指出:“叔和混热病于伤寒……,启后来传经为热之讹,注伤寒者数十百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思想是章太炎学术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伤寒学思想又是其中医学思想的核心?本文指出了章氏重视?伤寒论?的原因?他以伤寒病的特征和疗法证明了中医在中西医优劣争论中存在的价值?体现了中医重疗效的实证主义思想?章氏的伤寒学论症不论因?不与经脉联系?他从广义上论伤寒?以病证为主?解决了伤寒上的寒温之争?并由广义伤寒观对治温病提出了具体辨证论治方法?但他以西医的脏腑理论和解剖生理学来评价分析?伤寒论?中的六经病以及中医经脉学?或许有着不合宜之处?  相似文献   

3.
喻嘉言治伤寒的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嘉言为清初三大名医之一 ,传世之作有《尚论张仲景伤寒论》(简称《尚论》)、《医门法律》、《寓意草》等。其中《尚论》不仅是研究《伤寒论》的一部重要著作 ,并且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喻氏治伤寒的思想。兹就喻氏治伤寒的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以飨同道。1 适用为本 ,通玄隐奥 ,阐发神明喻氏在《尚论·自序》中反复申明其治伤寒的目的是适用 ,而不是简单地阐释仲景《伤寒论》的大意。在条文编排次序上 ,喻氏虽采取整移改削之法 ,羽翼错简重定的方有执 ,但这仅仅是为了研究方便 ,而不是尚论的本意。喻氏认为“仲景《伤寒论》一书 ,天苞地府 ,为…  相似文献   

4.
曹颖甫(1866~1937)江苏江阴人.讳家达,一字尹浮,号鹏南,晚署拙巢,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值得称道的经方派医家.精于选学,诗文书画,俱推绝诣,尤擅墨梅.上自经史,下至诸子百家,均有精深研究.一生刚正不阿,拙于言辞,不善修饰.日寇侵略时,不屈殉难.中年致力于医,凡他医所谓不治之症,辄着手愈之.且富者有时不肯医,于贫者则不取酬,且资其药.曾在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主讲《伤寒》、《金匮》,以深文奥义,抉择隐微,启迪后进,使学者心悦诚服.与名医丁甘仁道义相交,讨论医学,互相推崇,也培养了一大批经方的门人学生.  相似文献   

5.
根据《金匮发微》中关于妇人病的篇章以及《经方实验录》中的妇科医案,总结曹颖甫辨治妇科疾病的学术思想。曹颖甫认为,妇科病病因病机大多以脾虚为本、水湿为标,且水血相杂,湿瘀并见,以及津血易亏,寒热各异;并引申“水分”“血分”作为其独特的辨证理论,具体可归纳为妊娠病血少水易多、产后病水血均易少、杂病水血各不同。曹颖甫应用经方辨治妇科病的经验可为中医临床妇科病的诊治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曹颖甫治痈经验析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继明 《四川中医》1995,13(3):12-13
  相似文献   

7.
通过整理分析近代经方大家曹颖甫著作《经方实验录》《伤寒发微》和《金匮发微》中有关咳喘的论述和医案,将其对咳喘的病机认识、治法特点和常用经方进行归纳,探析其运用经方治疗咳喘的经验。认为曹颖甫临证重视寒邪闭表、寒闭生饮、寒闭生热、痰湿阻滞、水热互结等病机,重视病机的演变和相互联系。在治法上重视宣肺解表、温化寒饮和肺胃同治,重点着眼于肺气的畅达以解除肺气郁闭使肺气恢复正常的宣降为治疗目的。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是其临证常用经方,其治疗咳喘经验丰富,辨证精细,善用经方,对经方的应用与咳喘的病机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曹颖甫先生一生研究仲景学说,擅长使用大承气汤。通过对曹颖甫及其门人撰写的《经方实验录》中大承气汤医案的分析,归纳总结曹颖甫先生对大承气汤运用的经验以及临床辨证思路。先生临床治病求本,紧抓病机,通过细查舌苔推测疾病转归,并指出阙上痛为阳明浊气上冲所致,善用大承气汤祛邪,使经方圆机活法,获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病之初或既病之后,为了稳定、控制病情使其不蔓延至他经、他脏或使疾病趋于痊愈而采取的一切措施都可以称作"治未病"。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平常起居、未病之时,既已生病、识病立法之时,面对病症、处方遣药之时和病已初愈、防护巩固之时。  相似文献   

10.
11.
吴谦,字六吉,清康熙、乾隆年间安徽歙县人。曾任清廷御医,官至太医院判。乾隆四年奉敕主编大型综合性医书——《医宗金鉴》,并亲手重订其中《伤寒》和《金匱》部分。今就其《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下称《伤寒论注》)浅析其治伤寒学的特色。和错简重订编次吴谦认为《伤寒论》“系千载遗书,错误颇多,虽经历代注家编次诠解,然各执己见,位置无常,难以为法”,而倡和同里前辈方有执错简重订之论。并依方氏删削“伤寒例”,  相似文献   

12.
巧治伤寒     
一捏小米,3颗枣(去掉枣核),3个葱根,7粒胡椒,1个鸡蛋(荷包蛋),一捏茶叶,一捏面,煮水,连喝7天。  相似文献   

13.
14.
《伤寒杂病论》中对疼痛的论述颇多,病因包括寒邪、热邪、寒热错杂、气机不利、水邪、风湿、痰饮、正虚为病,分别散在不同篇目中。不同病因所致的疼痛各自具有一定的特点,仲景亦采用不同的治法。寒邪所致的疼痛,究其表里,祛寒止痛;因热所致的疼痛,结合六经特点,泄热止痛;寒热错杂的痛证,仲景擅用和法;气机不利的痛证,《伤寒杂病论》中运用柴胡剂运转枢机止痛;风湿所致痛证结合湿邪特征并类比表证论治;因虚所致疼痛,仲景重视固护中焦,补虚则痛止。仲景对于痛证的辨证论治,首辨虚实,有虚者必顾其虚;再辨表里,使邪去不伤正。本文根据病因分类,归纳整理《伤寒杂病论》中有关痛证辨证与治法的条文,并加以总结,以期寻找仲景的痛证辨治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仲景伤寒学自东汉迄今,千百余年奕世递传。其过程是忽隐忽现,隐现交替,始而乍现即隐,至晋唐若隐若现,唐以后现而再隐,迄宋金则显现,后此而不断发扬光大,显现而不得隐矣。”就在伤寒学发扬光大的明清年间,河北盐山张锡纯先生(1860—1933),勤求博采,阐幽发微,张皇隐奥,其苦心孤诣堪与同时期的伤寒学家齐名。先生于本世纪20年代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在“医论”部分的90篇文章中,有55篇洋洋10万言以专论张仲景的《伤寒论》学。此外,在全书其它各大章节中,无不贯穿着《伤寒论》学的内容,可见其学术思想的渊源所在,正如先生自白曰:“盖愚在医界颇以善治寒温知名”。现谨将其“医论”的伤  相似文献   

16.
傅山(公元1607~1684年),字青主,号公他,山西阳曲人,乃明末清初医家。傅氏在医学上以擅长女科称著,所著《傅青主女科》一书集其辨证治疗思想之精华,于后世妇科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傅氏在女科临证上,辨证以肝、脾、肾为纲,治重在培补气血,对女科经、带、胎、产诸疾患研究精  相似文献   

17.
王水金  莫鹏利 《河南中医》2011,31(9):981-982
众学者对曹颖甫先生的学术研究涉及面比较广,但研究角度大都是放在曹氏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学术特色和学术经验上,研究的层面比较宏观,内容也比较分散,对曹氏临床经验的研究则比较欠缺,对曹氏治《伤寒论》的学术思想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对曹氏《伤寒论》部分学术问题也缺乏比较性的研究,不能全面反映曹氏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鼠伤寒治验     
例 1 男 ,3个月。患儿发热 ,体温 39.4℃ ,泄泻 ,大便水样并夹脓血日 1 0余次 ,恶心 ,厌食 ,时哭闹 ,眠不安 ,睡后露睛 ,消瘦 ,精神不振 ,囟门下陷 ,多方治疗效不显 ,大便培养为沙门菌 ,即诊断为鼠伤寒。处方 :葛根 9g,青蒿 6g,蝉蜕 5 g,黄连 3g,黄芩炭 5 g,炒金银花 9g,白头翁 6g,炒白芍 6g,陈皮5 g,乌梅炭 6g,石榴皮 1 0 g,苍术、白术各 6g,扁豆花 6g,炒薏苡仁 1 5 g,太子参 9g。 2剂 ,水煎服。二诊 :药后发热渐退 ,体温 37.6℃ ,精神好转 ,不恶心 ,能吮乳 ,哭闹轻 ,大便次数减少至日 7~ 8次 ,仍带水 ,脓血减少。上方去扁豆花 ,加马齿苋…  相似文献   

19.
盗汗多责阴虚,然在临床上亦有伤寒邪循少阳,传于半表半里,邪正交争,逼津外泄而致者。故《伤寒明理论》说:“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笔者曾治一例,辨证施拟小柴胡汤而获愈,现报道如下: 王××,女,43岁,农民。1984年2月28日诊。患者盗汗一  相似文献   

20.
学习《伤寒论》,应着眼于“用”字,使之落到临床实处,这样才能推动中医学术的发展。日本学者龟井南溟说得好:没有下过围棋的人,写有关围棋的书一样;没有人找他看过病的医生所注解的《伤寒论》,是没有价值而有害的。”浅井贞庵在指导门人时说:“学习《伤寒论》时,要把它看成是病人,病人就是《伤寒论》,把《伤寒论》同病人看成一体来读。日人对《伤寒论》的学习,务求落实在临床,这是非常正确的。由此可知,对《伤寒论》的治学态度,应本着有益于临床者,则取之;无益于临床者,则舍之。本文就如何学习《伤寒论》,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初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