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手部外伤合并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常见损伤 ,其治疗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保留手部创伤后非失活组织及其功能。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 ,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越来越多 ,各类型游离皮瓣均可应用于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由于游离皮瓣移植需吻合血管 ,同时手外伤病人一般来说损伤和 (或 )污染严重 ,故目前趋向于用带血管蒂岛状皮瓣。本院自 1998年 8月以来 ,采用各种带蒂组织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5 1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1例 ,男 35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2 8.6(18~ 5 0 )岁。受伤类型 :挤压伤 2 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的前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骨问背侧动脉岛状皮瓣(35例),骨间前动脉桡侧骨皮支逆行岛状皮瓣(15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12例),尺神经腕背支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8例),桡动脉鼻烟窝皮支逆行岛状皮瓣(8例)5种不同的前臂背侧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78例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71例皮瓣完全成活,i例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2例骨间前动脉桡侧骨皮支逆行岛状皮辩,2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2例尺神经腕背支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辩远端皮瓣部分坏死,经局部换药2~4周,创面愈合。术后经3个月至2年随访,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结论】应用前臂背侧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安全,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形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形治疗方法。方法:1990-2004年收治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50例,行瘢痕切除矫形后固定,皮片及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结果:48例随访1~3年,所有受累关节得到完全或大部矫正,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整形手术应在瘢痕稳定后及早进行。创面无肌腱、骨骼裸露者宜用全厚皮片修复。需皮瓣修复者,手、足部皮瓣修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治疗及功能恢复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陈积民 《现代康复》1999,3(7):821-821
手作为劳动的主要器官.其功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常由于烧伤等各种原因引起手部瘢痕挛缩畸形,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手的抓、握、捏、夹等功能。这类病变大部分都需要整形手术治疗.配合以功能锻炼及理疗,才能恢复手的功能。我院1988~1998年共收治因烧伤和外伤造成的手部瘢痕挛缩畸形200例,经过治疗.功能恢复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手部外伤合并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常见损伤,其治疗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保留手部创伤后非失活组织及其功能.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越来越多,各类型游离皮瓣均可应用于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由于游离皮瓣移植需吻合血管,同时手外伤病人一般来说损伤和(或)污染严重,故目前趋向于用带血管蒂岛状皮瓣.本院自1998年8月以来,采用各种带蒂组织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51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手部软经岂损各种皮瓣修复的特点。方法:采用V-Y皮瓣、邻位皮瓣、胸腹部带蒂皮瓣、游离足背皮瓣及第一趾蹼皮瓣等修复手部各部位组织缺损。结果:250例266个皮瓣,完全成活241个皮瓣,占90.6%;边缘部分表示皮地不死,经换药后愈合23个皮瓣,占8.6%,2例皮瓣坏死面积占皮瓣总面积约30%,占0.7%。结论:指端缺损采用V-Y皮瓣或锁骨下皮瓣修复效果好;虎口区采用游离第一趾蹼皮瓣具有皮瓣质地好、感觉恢复佳的优点;大面积多部位缺损采用S形或联合皮瓣治疗效果满意;手指脱套仍是目前治疗上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7.
手部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的手术及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手术及功能康复计划在严重手部烧伤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手术松解手部瘢痕,利用皮片移植或皮瓣转移修复缺损,术后早期开始功能康复治疗,侧重病人手部关节活动度(ROM)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训练。结果本组共24例(38只手),术后ROM及ADL各项积分均明显提高。结论不间断的康复训练是手部瘢痕术后获得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皮瓣移植的方法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据缺损性质、部位以及面积大小的不同,合理选择尺动脉腕上肢皮瓣移植、骨间背侧皮瓣局部移植修复或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皮瓣修复情况,并随访6个月对其进行手部功能恢复评估.[结果] 应用带血管及带蒂皮瓣移植修复的6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中,成瓣全部成活;其中有2例游离皮瓣术后发生动脉危象,重新吻合出现危象的血管探查后皮瓣全部成活,另1例发生皮缘部分坏死,在换药干预后创面愈合.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移植皮瓣质地柔软、皮瓣弹性佳,无挛缩,手指功能与外形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手外形及功能恢复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虎口中重度挛缩患者行拇指背侧筋膜皮瓣修复,并观察术后患侧中远期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1995—08/2004—12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骨科收治的13例重度虎口挛缩患者,均采用带拇指背侧筋膜皮瓣转移修复,术前常规检查确定是否有手术禁忌证。手术于臂丛麻醉下进行,切取拇指背侧筋膜皮瓣(带拇背桡侧或尺侧动脉及神经),皮瓣切取范围远端至拇指甲根部近侧0.5cm,两侧至指侧中线,以第一掌骨基底部至第一掌骨中点之间为蒂部。供区创面予以植皮,皮瓣转移后首先修复虎口底部,如掌侧或两侧遗留少许创面,可以游离皮片进行移植修复。对掌功能位行克氏针固定三四周,拔针早期中药熏洗,术后半年内虎口必须予以支具保护,以保证修复后效果。按照手指总活动度系统评价法(优:正常;良:手指总活动度为健侧的75%以上;尚可:手指总活动度为健侧的50%-75%;差:手指总活动度为健侧的50%以下;极差:手指总活动度比术前恶化)以及患侧外形、感觉、拇指使用情况等对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实验纳入13例患者均完成2年随访,中途无脱落者。①术后不同随访时间患侧关节功能恢复情况:13例患者术后6个月皮瓣成活良好,虎口开大与健侧基本相同,关节外形满意,关节稳定,术后2年屈曲畸形消失,伸指活动可,拇指外展对掌功能良好,第1掌指关节活动正常,主观满意率为84.6%(11/13)。②术后6个月手指总活动度评估结果:13例患者中,优10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2.3%。③术后6个月患侧外形、感觉及拇指使用情况:全部患者重建虎口外形正常,皮肤质地及色泽接近正常,未见明显的色素沉着,冬季皮肤无明显异常;13例患者痛觉全部恢复,触觉迟钝者占6.2%,只有17.4%的患者两点辨别感觉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实体综合感觉能力优良率92.1%,平均分13分;全部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均能自然地使用患指,使用时虎口无触痛或感觉异常等现象。结论:虎口中重度挛缩患者行拇指背侧筋膜皮瓣修复,重建虎口外形美观,感觉良好,拇指外展及对掌功能恢复满意,损伤小,皮瓣切取范围完全可以达到虎口开大后所需皮瓣修复的宽度,手术操作简便易行,其中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伴深部组织外露应用该皮瓣进行修复,面积最小4cm×4cm最大6cm×10cm。结果本组5例,2例皮瓣部分坏死,余全部成活。随访个6个月~2年,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该皮瓣切取方便、血运丰富、质地良好,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自制手指活动量控制板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手挛缩预防及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长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日的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临床路径常规治疗护理及10~30min/d被动康复锻炼;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佩戴手指活动量控制板2h/次,期间30min松解,并详细填写"手指活动量控制板使用记录表"。1、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的主要效果指标[患侧手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movement,TAM)及肌力恢复情况]及次要效果指标(患者使用手指活动量控制板的使用意愿及舒适度)。结果干预1个月和3个月时,试验组研究对象的TAM优良率为28.0%和48.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2.0%和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试验组肌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4%~98%的患者愿意使用,96%~98%的患者感觉佩戴舒适。结论手指活动量控制板对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预防手挛缩、关节僵硬、肌腱粘连及肌力恢复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赵维彪 《中国康复》2007,22(3):178-179
目的:探讨手部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程序和康复效果。方法:35例肌腱修复术后患者利用手功能康复评估仪(BTEPrimus),对不同部位的肌腱损伤制定不同的康复程序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石膏托固定腕、手指于伸直位,手指自由活动、CPM训练及模拟职业训练等。结果:经过近2个月的康复治疗,35例患者屈肌腱达优良率为71%,伸肌腱优良率为87%。结论:根据BTEPrimus制定肌腱修复术后个体化康复程序,早期控制性主动和被动活动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手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外伤术后住院患者规范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68例手部外伤术后患者在手外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规范的早期主被动活动,中期主动运动及后期抗阻练习等,并配合相应的物理因子和支具治疗。治疗2及4个月时分别进行手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明尼苏达手灵巧度(MMDT)、普渡手精细运动(PPT)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与术后2个月时比较,治疗4个月后,368例患者MMDT评定时间明显缩短,PPT及TAM明显提高(均P〈0.05);临床疗效显示,优良率91.3%。结论:规范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预防手外伤术后患者的关节僵硬及肌腱粘连,显著提高手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综合康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康复综合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1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85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另外采用良肢位摆放、空气波压力治疗、冷水热水交并浸泡、运动想像等综合康复措施。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偏瘫侧肩痛、关节活动度、水肿等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17.
早期康复对手外伤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手外伤术后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42例手外伤患者分为2组各21例,训练组(40指)术后5 d即开始规范的康复训练,包括理疗,主被动伸指、牵引、按摩等;对照组(42指)行对症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TAN法及Lovett法评定患者总主动活动度(TAM)及肌力(MMT).结果:治疗3个月后,训练组患指TAM优良率100%;对照组19.0%.MMT评定,训练组M4-5 29指,M311指;对照组分别为M4-5 6指,M3 36指,训练组患指的功能活动度及肌力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外伤后规范的康复训练介入愈早,手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愈高.  相似文献   

18.
韦林  罗旭松  岑瑛 《华西医学》2001,16(4):405-406
目的:分析对比严重颏胸瘢痕粘连畸形病人进行分期手术和一期手术的效果。方法:将我科从1994年以后收治的严重颏胸瘢痕挛缩畸形病人177例分为分期手术组和一期手术组,分期手术组每次手术只切除瘢痕,术后创面抗菌素湿敷,石膏托头后仰位外固定,2-3天后第二次手术植皮,术后3天管喂流质或静脉营养,石膏托外固定6个月以上;一期手术组一次完成瘢痕切除和植皮,其余同分期手术组,所有病人皆随访一年以上。统计二组折线时皮片成活的情况和后期再次发生挛缩的机率。结果:分期手术组的皮片成活率和优良率有显著增加。而后期皮片再挛缩的可能性显著降低。结论:分期手术对于严重颏胸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优于一期手术。  相似文献   

19.
康复训练配合穴位电刺激对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偏瘫手功能康复训练配合特定穴位电刺激对患者手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均给予肢体功能训练,治疗组在肢体功能训练同时配合穴位电刺激。采用偏瘫手功能分级、腕关节活动度、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在手功能分级和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桡偏)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Fugl-Meyer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但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上肢功能训练中配合特定穴位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24例早期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患者经牵伸疗法、物理治疗、功能锻炼,结果:优良率79%,1~2年随访优良率达95%,1例无效者经手术探查见神经血管嵌于骨痂中。康复医疗技术的重点是牵伸挛缩肌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