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上运用头针治疗中枢性(脑性)瘫痪常取瘫痪肢体的对侧头部运动区进行针刺。但笔者近年来对一侧中枢病变导致同侧肢体瘫痪患者,运用针刺头部同侧运动区治疗临床亦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脑性瘫痪4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性瘫痪(CP)简称脑瘫。主要是造成运动障碍。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当今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CP的发生率为1.8‰~4‰,改善CP功能障碍一直是医学界在努力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自1997年11月~1998年12月采用针灸为主治疗42例CP患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42例,男28例,女14例。1.2 就诊年龄 0~1岁9例,1~3岁21例,3岁以上12例,…  相似文献   

3.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小儿出生前到出生后 1个月内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脑组织缺氧导致发育不全出现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因脑损伤不一定局限于脑的某一部分 ,故多数患儿常伴有语言、视力、听力、智力等方面的神经和精神障碍。笔者自 1996年以来 ,运用头皮针和穴位注射为主治疗 6 1例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6 1例均来自门诊 ,其中男 4 2例 ,女 19例 ;年龄最小 8个月 ,最大 9岁。发病原因以出生时窒息缺氧为主 ,有 36例 ,此外早产 11例 ,核黄疸 6例 ,病因不明 8例。诊断依据是符合以下 4项中的至少 3项 :…  相似文献   

4.
<正>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性瘫痪对儿童的身心发育和生活能力影响极大,早期诊断和及时积极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近年来,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40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性瘫痪是儿科的难治之症。根据头针为主、体针为辅的原则治疗小儿脑性瘫痪409例,总有效率为99.51%,取得明显的疗效。其疗效与年龄、疗程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效果越好;疗程越长,效果越佳。头针治疗能促进脑电活动和神经递质的分泌,代偿已变性或坏死的脑细胞功能,配合体针则能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3月~1997年6月,我们采用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2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20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男88例,女32例;10个月~5岁66例,6~10岁49例,11~15岁5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8个月;因产前因素(...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精细运动功能障碍6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61例患者采用以穴位注射为主,配合作业疗法进行治疗,并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进行疗效判定。结果61例患者经过1个总疗程的治疗后,52例分值上升(85.3%);40例患者经过2个总疗程的治疗后,37例分值上升(92.5%);23例患者经过3个总疗程的治疗后,分值均上升。均值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针刺配合作业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确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刺头部运动区感觉区治疗偏瘫13例体会程梅生(行唐县市同卫生院050600)1一般资料13例中,男9例,女4例;年龄29~69岁;其中脑血栓形成9例,脑梗塞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均经CT确诊。2针刺部位及方洁运动区;从两眉中点与颈后两风池穴经头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长强穴对脑性瘫痪患儿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作为基础治疗,针刺组加用针刺长强穴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分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P0.05),以针刺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长强穴可改善脑瘫患儿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CMFM量表在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康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以穴位注射为主治疗了39例脑瘫患儿,并采用GMFM量表对针刺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动态改变以评分法进行评估.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GMFM总百分比值从治疗前的26.8±20.5治疗后上升到36.0±22.4,P<0.0001.结论:GMFM量表对粗大运动的评估能较客观的反映了运动功能改善的状况,可作为针灸治疗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为主加针刺治疗30例脑性瘫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观点,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活血化瘀为主加针刺,部分患者配合按摩治疗30例脑性瘫痪,结果治愈14例;显效15例;有效1例。治疗时间最短12天,最长14个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66例小儿脑性瘫痪的患儿,针刺体穴和头部穴位,以两个有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一个疗程后总有效率69.70%,治疗两个疗程后总有效率84.85%.结论 :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有效率较高,且能有效的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且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4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焕荣 《中国针灸》1998,18(8):481-482
小儿脑性瘫痪(CCP)是儿科疑难病症,以智力低下、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临床主要表现,根据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临床上以后天性为多见,属祖国医学“五迟”“五软”“五硬”的范畴。目前,CCP是医学界探讨的一个难度较大的课题,笔者自1992~1997年针刺治疗该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 249例患者均经国内外各大医院诊断为“脑性瘫痪”,多数病人曾服用大量营养脑神经、促进脑血液循环的药物以及高压氧舱治疗等,均无明显疗效。其中男136例,女113例;年龄在1岁以下43例,2~6岁60例,7~11岁5例,12岁以上…  相似文献   

14.
王洁荣 《山西中医》1991,7(2):36-37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小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有的还伴有智力低下及语言障碍。其分型有痉挛型、强直型、手足徐动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瘫痪部位见四肢瘫、双侧瘫、偏瘫、截瘫等。本文对自1989年8月至1990年2月采用头针为主配合体针治疗的31例小儿脑瘫病例作一总结。一、病例资料病例来自经神经科门诊确诊的脑瘫患儿。本组31例中,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5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对照组予以运动训练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DS)、粗大运动功能测定(GMFM)和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比较2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GDS、GMFM和MAS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DS、MAS和GMFM评分均有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GDS及MAS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较单一运动训练治疗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以穴位注射为主治疗70例小儿脑瘫,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骨钙素、血清生长激素、CT的变化,同时做GMFM量表随访评估.结果 治疗后,血清生长激素82.1%上升,血清骨钙素87.5%下降,CT 60.7%有不同程度的改善,GMFM各个能区评估值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结论 其作用机理是针刺刺激了穴位,通过神经、经络而调整了体内激素水平的分泌来促进生长发育,改善运动功能状态,从而达到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近5年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情况进行综述。方法:从头针法、体针法、电针法、水针法及综合疗法几个方面,对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方法进行概括。结果: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以头针,综合疗法为主,结合体针、电针、水针等疗法,在取穴、疗程、针刺手法等方面也有相关规律。结论: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显著,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病人易接受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40例收到满意疗效,其中痊愈3例(7.5%),显效21例(52.5%),好转13例(32.5%),无效3例(7.5%),总有效率为92.5%。本法针刺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皮上划分出相应的投射区,能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改善和促进脑细胞的代偿作用,从而使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改善,配合体针促进肢体局部代谢,改善肢体血液供应,以调节肌张力,解决诸如失足、内收肌紧张等,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头部CT与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40例脑瘫患儿行头部CT检查并将CT结果与脑瘫型剐、合并损伤及高危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脑瘫患儿的头部CT异常率为68.2%,伴有智力低下和癫痫发作的脑瘫患儿头部异常率明显增高,分别为70.8%(X2=5.8,p=0.02)和89.7%(X2=6.7,p=0.01);高危因素中窒息、早产、低体重、宫内窘迫、宫内感染、颅内感染与头部CT异常发生有密切关系,但各高危因素对头部CT异常发生的影响均没达到显著差异。结论:脑瘫患儿头部CT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且脑功能障碍越明显,头部CT异常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