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致颅顶部穿通性组织缺损的外科修复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颅顶部肿瘤切除后造成的穿通性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头皮软组织层修复:局部头皮瓣或/和供区游离皮片移植术修复23例;带血管蒂肌皮瓣5例;吻合血管的前臂游离皮瓣2例.颅骨修复:一期钛板修复10例,二期钛板修复2例,其余18例未修复.硬脑膜修复:30例均行硬脑膜修补,除3例用人工脑膜补片外,其余全部用自体材料包括颅骨骨膜、颞肌筋膜、帽状腱膜、阔筋膜.术后16例行放射治疗,剂量50Gy~75Gy,4例行化学治疗.结果:主要并发症有皮瓣部分坏死4例、脑脊液漏2例、颅内感染1例、癫痫2例、轻偏瘫2例、下极面瘫1例、昏迷7天后苏醒1例.结论:肿瘤致颅顶部穿通性组织缺损可以成功修复,关闭颅腔,术后行综合治疗,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颌骨肿瘤切除后即刻修复重建的方法。方法 对28例下颌骨肿瘤切除后致下颌骨部分缺损,用不同方法一期修复。结果 3例局部感染, 1例钛支架松动, 1例骨折, 23例获得较好的外形及功能恢复。结论 下颌骨肿瘤切除后缺损行一期修复,获得较好效果。血管化游离骨移植+钛板修复为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下颌骨肿瘤术后缺损即刻修复重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伟  李赞 《现代肿瘤医学》2005,13(2):213-214
目的探讨下颌骨肿瘤切除后即刻修复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8例下颌骨肿瘤切除后致下颌骨部分缺损,用不同方法一期修复。结果3例局部感染,1例钛支架松动,1例骨折,23例获得较好的外形及功能恢复。结论下颌骨肿瘤切除后缺损行一期修复,获得较好效果。血管化游离骨移植 钛板修复为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和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扩大切除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44例,对47处缺损分别采用直接拉拢缝合、游离植皮、各种邻近皮瓣、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游离大网膜 皮片移植等方法修复。结果:因皮瓣下血肿致延期愈合1例,大网膜坏死而重新植皮1例,面神经麻痹2例,部分皮片坏死2例,其余的病例均Ⅰ期愈合。结论: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其中以邻近随意皮瓣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在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复杂缺损中的应用. 方法: 对采用游离组织瓣同期修复头颈肿瘤术后复杂缺损34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2例出现血管危象,1例皮瓣部分坏死,11例出现早期局部并发症,随访3月-2年,平均17个月,23例术后头颈部外形及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受区和供区均无严重并发症;3例带瘤生存;7例分别死于局部复发、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 结论: 利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能同时提供足够的组织量及多个创面的覆盖,可修复各种头颈部肿瘤术后的复杂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肢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对1992年~2004年收治的骨肿瘤23例(以局部活检、局部复发污染较重及局部曾行放疗软组织条件较差为主)行肿瘤切除,所遗软组织缺损:病变位于小腿上段者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并游离植皮18例,5例病灶位于小腿下段者予吻合血管的皮瓣或肌皮瓣修复。软组织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15例,均行游离皮瓣或肌皮瓣修复。结果转移肌瓣并游离植皮及吻合血管的皮瓣或肌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胫骨上段肿瘤彻底切除后所遗软组织缺损,以转移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并以中厚皮片游离植皮修复,方法简单、可靠;其它部位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彻底切除后所遗软组织缺损,以吻合血管的腹直肌或胸脐皮瓣修复较理想,但要求有好的显微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在晚期头颈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一期修复晚期头颈肿瘤术后缺损262例(其中折叠瓣17例修复口内外穿通性缺损,20例胸大肌肌膜瓣修复口内缺损,5例胸大肌皮瓣联合游离植皮修复咽瘘,5例胸大肌肌皮瓣联合游离皮瓣双瓣修复颌面部洞穿性缺损)。舌再造62例,修复口咽53例,修复口底41例,修复口颊24例,修复颈部31例,修复下咽缺损22例,修复腮腺区缺损29例。结果262例肌皮瓣252例全部成活,8例皮瓣部分坏死肌瓣成活,2例肌皮瓣完全坏死,总的成活率为99.2%(260/262)。术后随访1~10年,所有患者术后进食、吞咽功能恢复良好,语言功能大多恢复良好。结论胸大肌肌皮瓣血供可靠,组织量丰富,且应用较灵活,可制作成肌皮瓣或肌瓣,对于晚期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在小腿恶性肿瘤保肢术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1997年 3月 - 2 0 0 2年 10月 ,分别应用股前外侧皮瓣 ,胸脐皮瓣修复小腿恶性骨肿瘤和软组织肿瘤保肢术后形成的皮缺损 10例。结果 :游离皮瓣移植切口均一期愈合 ,无感染 ,皮瓣坏死等 ,术后化疗对游离皮瓣的成活无影响。结论 :小腿恶性肿瘤保肢治疗中 ,吻合血管的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修复方法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I期修复与重建中的作用,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1989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们对258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缺损进行了I期修复与重建,患者年龄23~81岁,中位年龄51.3岁,男160例,女98例.缺损部位包括:头皮62例,颈部40例,口颊部39例,鼻部29例,唇颏部27例,颧颞部22例,下颌骨20例,舌及口底部12例,其它7例.修复方法:局部皮瓣修复75例;局部皮瓣加游离植皮53例;邻近组织瓣修复加游离植皮47例;肌皮瓣18例;肌皮瓣加局部皮瓣或游离植皮25例;游离组织瓣移植30例;游离组织瓣加邻近组织瓣修复3例;组织代用品7例.结果:全组258例病人,共采用276个皮瓣及组织代用品修复.手术成功224例,手术基本成功23例,手术失败11例.结论:头颈部肿瘤术后I期修复与重建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功能障碍和畸形,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2月至2007年8月完成的1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病例.分析皮瓣的设计、皮瓣成活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影响组织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 11例游离皮瓣中,面积8 cm×5 cm至12 cm×7 cm,平均10.2 cm×6.2 cm,除1例术后14 h出现血管危象,经抢救失败后,放弃皮瓣,其余10例皮瓣全部存活.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修复中具有较大灵活性,组织丰实,供区隐蔽,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颅底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术后颅底缺损重建技术。方法:对25例前颅底肿瘤患者根据原发肿瘤的生长部位和颅内外受累的情况,分别采用冠状切口经额颅内入路手术、鼻侧切开或扩大鼻侧切开术或颅面联合手术,采用带蒂骨膜瓣或帽状腱膜骨膜瓣重建颅底缺损。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近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改善,无手术死亡、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1年至13年,存活1年以上者22例,3年以上者12例,5年以上者9例,10年以上者3例。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25%(9/16)、37.5%(3/8)。结论:术式选择取决于原发肿瘤的生长部位和颅内外受累的情况;颅面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可用于较大颅底缺损的重建,具有安全、取材方便、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组织对局部放疗的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至2018年收治的经皮瓣修补术头颈恶性肿瘤患者11例,采用适形调强放疗(IMRT)或旋转调强放疗(VAMT)常规分割剂量进行放疗,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通过复查喉镜、颈部增强CT或MR,观察移植皮瓣急性放射性反应情况。结果:放疗过程中皮瓣组织表现为色素沉着、干性脱皮,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与周围放疗野内组织床相仿,反应程度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而加重。放疗结束后11例患者移植皮瓣无1例出现皮瓣坏死。放疗3个月后复查喉镜、颈部增强CT或MR,咽喉腔内颈阔肌皮瓣愈合良好,无出血坏死,2例患者皮瓣区充血水肿消退。胸大肌皮瓣修复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皮瓣区色素沉着有所缓解,术痕区愈合良好,无干性脱皮。结论:颈阔肌皮瓣、胸大肌皮瓣对于临床常规剂量(<70 Gy)术后放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相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副鼻窦肿瘤累及前颅底的术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副鼻窦肿瘤累及前颅底的手术入路及颅底修复的方法,分析了7例鼻窦肿瘤累及前颅底而行颅底切除的病例资料。采用单一面部切口者2例,颅面联合入路者5例。颅底缺损2cm×3cm至6cm×5cm。修复采用开颅时形成的颅骨膜瓣2例、颞肌瓣2例、带蒂前额皮瓣1例,未修复2例。近期发生并发症2例(脑脊液漏和鼻旁切口裂开各1例),未发生脑膜膨出。全组有5例已存活3~58个月。结果表明前颅底手术是安全的,前颅底缺损不一定要行骨质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手术、放疗和光动力治疗分别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2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83例)、放疗组(20例)和光动力组(19例),均联合小剂量化疗。观察三组的3、5年总生存率、2年无瘤生存率和2年局部控制率,并进行比较。结果:8例患者失访,定为死亡或复发。 三组患者3、5年总生存率、2年无瘤生存率和2年局部控制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中一共有6例患者死于喉癌,1例患者死于第二原发恶性肿瘤,1例死于其他疾病。手术组13例出现并发症,放疗组7例出现并发症,光动力组2例出现并发症。入组患者中一共有27例出现复发转移,其中4例为颈部淋巴结转移,23例为原发灶复发。手术组、放疗组和光动力组分别有15例、3例和5例出现复发,三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放疗和光动力治疗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可获得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Advanced and recurrent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scalp and forehead require aggressive surgical excision often resulting in complex defects requiring reconstruction. This study evaluates various microvascular free flap reconstructions in this patient population, including the rarely utilized radial forearm free flap.

Patients an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patients undergoing free flap surgeries (n = 47) of the scalp between 1997 and 2011 were includ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primarily into two cohorts: a new primary lesion (n = 21) or recurrence (n = 26). Factors examined include patient demographics, indication for surgery, defect, type of flap used, complications (major and minor), and outcomes.

Results

The patients were primarily male (n = 34), with a mean age of 67 years (25?C91). A total of 58 microvascular free flap reconstructions were performed (radial forearm free flap: n = 28, latissimus dorsi: n = 20, rectus abdominis: n = 9, scapula: n = 1). Following reconstruction with a radial forearm free flap,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was shorter (P = 0.04) and complications rates were similar (P = 0.46). Donor site selection correlated with defect area (P < 0.001), but not with the extent of skull defect (P = 0.70). Larger defect areas correlated with higher complications rates (P = 0.03) and longer hospitalization (P = 0.003). Pati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require multiple reconstructions if referred for a recurrent lesions (P = 0.01) or received prior radiation therapy (P = 0.02).

Conclusion

Advanced and recurrent malignancies of the scalp are aggressive and challenging to treat. The radial forearm free flap is an underutilized free flap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mplex scalp defec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皮瓣修复术和游离皮片移植术在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修复的近远期疗效,探讨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外科修复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8年11月间辽宁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的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皮肤缺损较大,不能直接缝合,根据手术切除后皮肤缺损修复的方式分成A组(皮瓣修复组)和B组(游离皮片移植组)。分别对A、B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以及术后短期植皮或皮瓣的成活情况,术后长期皮瓣或植皮皮肤的外观满意度、皮肤麻木感觉、分离不适感、生存转归、辅助治疗、肿瘤复发转移、关节功能活动度等治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和B组病例在不稳定感(关节活动障碍或组织分离感)、肿瘤复发转移、生存转归、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近期皮瓣或植皮成活率、患者外观满意度、皮肤麻木感觉及关节功能活动度这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的主观评价在外观满意和皮肤麻木感方面以及客观关节功能活动方面,A组优于B组。结论皮瓣修复和游离皮片移植都可作为修复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修复方式,足跟部负重区皮肤缺损的修复应优先选择转移皮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对Ⅳ期高危神经母细胞瘤肿瘤包绕大血管放疗介入时机。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肿瘤放化疗科收治17例Ⅳ期高危神经母细胞瘤肿瘤包绕大血管患儿, 其中男性11例, 女性6例, 对12例行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大剂量化疗, 然后接受局部放疗; 5例因术前化疗效果不明显而行术前放疗。  结果  12例中有7例复发: 2例脑转移及骨转移、2例局部复发、3例骨转移中2例为腹腔广泛转移, 平均复发时间在放疗结束后2个月。5例行术前放疗的患儿中4例放疗后3~4周完成手术, 1例出现全身广泛转移死亡。  结论  Ⅳ期高危神经母细胞瘤肿瘤包绕大血管者预后较差, 复发率高, 治疗包括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大剂量化疗治疗, 对原发肿瘤部位的进一步放疗通常认为是必需的,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巩固化疗前用放疗来提高局控率可减少转移。当术前化疗不敏感时可采用术前放疗, 从而获得手术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切除术后腹壁缺损的修复方法以及自体全厚皮片修补术的意义。[方法]对25例腹部肿瘤切除术后腹壁缺损患者采用自体全厚皮片修复缺损,观察腹壁缺损范围、排斥反应、术后并发症、愈合时间。[结果]一期愈合率96%,皮下积液1例(4%);无切口感染、裂开和切口疝发生、无肠管粘连和腹壁癌复发;修复成功率100%。[结论]自体全厚皮片具有张力强度大、良好的生物兼容性、修补术后并发症少特点,能够保证无瘤皮缘,是一种良好的肿瘤切除腹壁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