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本文检测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及正常人球、胃粘膜内肥大细胞的实验室指标,结果显示脾虚证型患者在治疗前球部脱粒型肥大细胞数量增多及肥大细胞发生明显病理形态学变化,在治疗后随着中医证型好转,脾虚证型患者的肥大细胞形态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人的静止型肥大细胞.提示脾虚证型患者存在着球部肥大细胞明显的活化脱粒现象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检测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及正常人球、胃粘膜内组胺含量及胃酸分泌量变化,结果显示:部分脾虚患者球部粘膜内局部组胺释放功能较非脾虚低下(P<0.05);在溃疡活动期,脾虚和非脾虚患者泌酸功能均增高,而非脾虚患者泌酸功能更高。非活动期阶段,中医证型及病理基础发生质的变化,此时脾虚患者表现为泌酸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脾虚证的肥大细胞改变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口服纯中药制剂溃疡宁片6周,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的近期治愈率为61.1%,总有效率为100%,消除各种症状的效果较好,与雷尼替丁对照组的疗效基本相同(P>0.05),而且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同时,溃疡宁片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的各个中医证型的临床治愈率也基本相同(P>0.05)。提示溃疡宁片适应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中医各证型患者,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有较好效果的固定方剂。  相似文献   

6.
7.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脾虚证与组胺及胃酸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采用法莫替丁和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共81例,其中法莫替丁组47例(FT组),雷尼替丁组34例(RT)组,均经胃镜确诊并判断疗效。FT 组溃疡愈合率82.9%,明显高于RT 组73.5%,无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gastroduodenal ulcer)是极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为2%~5%.它的局部表现是位干胃和十二指肠球部壁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缺损.多发于男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病年龄多在30岁左右,而胃溃疡发病年龄略偏大,在40~50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检测了活动型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的红细胞乙酰胆碱脂酶、血清胃泌素、血清胰多肽、血清皮质醇、餐后胃电及皮肤电等多项生化与电生理指标,结果显示患者上述各指标的均值虽然大多数与正常组均值有差异,但实际上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各指标的测定值均有程度不等的重叠性.按患者发病因素的不同,初步可以把其分为若干个亚型.说明中医把溃疡病按不同的病因病机分为多个证型的理论是合理的。但研究结果也提示亚型与中医证型并非完全等同,中医证型尚有其自身的病理变化,如肝郁为主型存在试餐后迷走神经功能亢进、餐后胃泌素上升幅度大与胃运动功能亢进的病理生理改变;脾虚为主型存在试餐后胃运动功能减弱的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血塞通致RBL-2H3细胞与原代肥大细胞脱颗粒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血塞通注射液等在类过敏试验中致RBL-2H3细胞与大鼠腹腔原代肥大细胞脱颗粒特性的异同,以评价2种细胞在中药注射液类过敏试验中的意义。【方法】选用已经明确能引起类过敏反应的3种供试品即血塞通注射液、Compound 48/80和吐温80,分别与RBL-2H3细胞和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共同孵育1 h,通过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和组胺释放率、释放量等的检测,分析比较脱颗粒特性的异同,同时观察了不同浓度血塞通注射液对脱颗粒程度的影响。【结果】2种细胞在血塞通注射液、Compound 48/80和吐温80的直接刺激下均出现脱颗粒现象,脱颗粒程度与血塞通注射液呈剂量依赖性;原代肥大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组胺释放量和释放率均显著高于RBL-2H3细胞,2种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类过敏反应脱颗粒试验中,RBL-2H3细胞和原代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具有相同趋势,均可用于中药注射液类过敏评价,RBL-2H3细胞应用方便,而肥大细胞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364例溃疡病患者的住院系统治疗观察,认为溃疡病的主要病机是脾虚。活动期与肝郁及胃热有关;迁延难愈多因胃络瘀阻;胃酸增高为本病的普遍现象。故本病治疗应以健脾胃,佐以疏肝活血、清热、制酸之法。方药如用四君子汤加黄芪、白芍、郁金、三棱、蒲公英、乌贼骨等为基础方加减;对有胆汁返流者,则应配以疏肝清胆,降逆通腑之品。临床近期治愈率可达82.4%。  相似文献   

14.
对74例十二指肠溃疡、60例胃小弯溃疡、98例胃窦癌之大部切除胃标本的十二指肠球部组织,检验了它们的胃上皮化生,PAS阳性杯状细胞(不完全小肠型肠腺)和幽门弯曲菌(CP)。结果说明,十二指肠的胃上皮化生与胃部病变性质关系不大;由幽门与十二指肠球部之间可能存在移行区,两者的炎症和溃疡之发生机理也应相似;至于CP,其存在则对十二指肠炎症(溃疡)的出现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机理研究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溃疡愈合质量(QUH),以及QUH与表皮生长因子、前列腺素、热休克蛋白、免疫功能(T细胞和IL-8)和HP等方面关系,探讨消化性溃疡(PU)复发机制;并从中医药抗PU的复发,改善胃粘膜血流,增强胃粘膜屏障,根除HP,提高QUH等方面阐述了抗PU复发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激光组8只和捆绑对照组7只,大鼠固定于鼠台,激光组每天用5mW氦氖激光照射右“足三里”穴10分钟,捆绑组不作其它处理,连续实验6天,乙醚麻醉后断头放血处死大鼠,即取距空肠起始部5cm的一段空肠系膜铺片、固定,醛品红一橙黄G染色,在10×40倍显微镜视野下观察,激光组脱颗粒肥大细胞均值为11.8±2.1个,脱颗粒率为34.7%,捆绑对照组脱颗粒肥大细胞平均4.4±1.2个,脱颗粒率占15.7%.两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说明激光照射穴位可以使空肠系膜透明窗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左金丸抗溃疡及抑制胃液分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左金丸水提液能促使实验性大白鼠胃小弯溃疡的愈合,愈合率93.33%,明显高于雷尼替丁(P<0.05)及生理盐水(P<0.005)对照组。在幽门结扎术大白鼠左金丸明显抑制胃液分泌,与雷尼替丁和生理盐水比较,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及P<0.001).在胃窦移植于结肠术大白鼠获得类似结果,这可能是其抗溃疡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