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期焦虑与抑郁共病患者的睡眠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 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情绪的 严重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对37例老年期焦虑与抑郁共病、22例老年期焦虑症和 23例老年期抑郁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定,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共病组入睡时间、催眠药物、 PSQI总分明显高于抑郁组(F值分别18.23,14.56,16.33,P<0.00);而睡眠障碍得分高于焦虑组(F= 2.127,P<0.05)。比较共病组病期、SDS、SAS与PSQI各成分间的相关性发现,病期与入睡时间、总分呈 负相关关系(P<0.05),SAS与入睡时间、催眠药物和PSQI总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老 年期焦虑抑郁共病比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更突出,其焦虑情绪与入睡困难和药物的使用 情况更为密切,提示在老年期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需改善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癫痫诊断对个体心理健康与睡眠质量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100例确诊癫痫患者和74例可疑癫痫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睡眠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确诊癫痫组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常模水平低,SCL-90的总分、总均分、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01),躯体化、抑郁、敌对因子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因子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疑癫痫组SCL-90评分水平更高,除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因子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外(P>0.05),其余SCL-90全部指标的差别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01)。但两组SCL-90相应指标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正常人相比,确诊癫痫组除睡眠时间和睡眠障碍因子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外(P>0.05),其余所有PSQI指标的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可疑癫痫组的PSQI评分水平更高,与正常人相比,除睡眠效率因子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外(P>0.05),其它所有指标的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女性失眠症患者42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定患者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并分别对SCL-90和PSQI、EPQ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42例患者的SCL-90总评分及其他8个因子评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PSQI总评分及7个因子评分、SAS、SDS评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SQI的睡眠质量因子评分与SCL-90总评分及其9个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r=0.605~0.934,P均0.01);EPQ的精神质因子评分与SCL-90总评分及其8个因子评分(除恐怖因子外)均呈正相关(r=0.413~0.725,P0.05或0.01),神经质因子评分与SCL-90总评分及其9个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r=0.642~0.868,P均0.01)。结论女性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且常伴有焦虑、抑郁症状,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睡眠质量和个性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躯体化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和以情绪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的差异。方法:50例以躯体化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躯体症状组)、50例以情绪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情绪症状组)和50名正常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参加研究,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进行评定。结果:躯体症状组SCL-90总分、躯体化、焦虑、人际敏感、恐怖、偏执因子分及HAMD的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均高于情绪症状组(P<0.01或P<0.05),情绪症状组在强迫、抑郁因子评分及HAMD的认知障碍、阻滞、日夜变化、睡眠障碍及绝望因子分高于躯体症状组(P<0.05或P<0.01)。躯体症状组与情绪症状组仅在述情障碍因子I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述情障碍总分及因子分上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01)。结论:以躯体化症状为主和以情绪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均存在述情障碍,以前者更缺乏识别情绪和躯体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创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重症创伤患者,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及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质量以及心理健康情况,并分析PTSD-SS量表与PSQI量表、SCL-90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20例患者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回收率93.33%;重症创伤患者PTSD-SS总分(46.34±8.12)分、SCL-90总分(258.48±43.76)分、PSQI总分(8.67±2.01)分;PTSD-SS量表与PSQI量表、SCL-90量表各分量表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重症创伤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较高,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现象,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睡眠质量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5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负性情绪比较,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和总刺激量得分均显著较高(P均〈0.01);而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及支持利用度分均显著较低(P均〈0.01)。糖尿病组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6个因子分与SDS、S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能对其防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抑郁症患者亲属进行为期8周的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SCL-90、SAS、SDS对亲属实施测评。结果抑郁症患者亲属的SCL-90各因子中抑郁、焦虑、躯体化、恐怖因子以及SAS、SDS评分高于全国常模(t=1.47—7.96,P〈0.05),干预后SCL-90各因子中抑郁、焦虑、躯体化、恐怖因子、SAS、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t=2.31-4.69,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亲属的心理问题较为明显,而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亲属的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与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个性、躯体主诉、生活质量差异。方法对30例躯体化障碍和30例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分别采用自编躯体症状主诉频数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等进行评定,对影响生活质量的某些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两组躯体主诉无显著性差异(P〉0.0.5);躯体化障碍组E分显著低于抑郁症组,N分显著高于抑郁症组(P〈0.05);两组HAMD总分无差异(P〉0.05),躯体化障碍组焦虑/躯体化及认知障碍因子分显著高于抑郁症(P〈0.05),躯体化障碍的HAMA总分及躯体性焦虑分显著高于抑郁症组(P〈0.05);躯体化障碍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分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抑郁症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影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HAMD总分、HAMA总分、EPQ精神质因子、病程。结论躯体化障碍与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在个性、HAMA总分、躯体焦虑因子分、生活质量方面有差异,两者的个性、疾病严重程度、病程为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及心理状况。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原发性失眠(PI)患者50例为PI组,选取健康者45例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认知功能损害及心理状况。结果 PI组患者在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分中8个因子(除强迫症状分外)均高于对照组(P0.05)。PI组在韦氏记忆测验的各项成绩(除正确应答数外)均差于对照组(P0.05)。PI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病程等四个临床因素相关分析表明SDS与PSQI、SAS评分成正相关(P0.05)。结论 PI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PSQI、SAS与SDS级别为中度和重度,病程的长短及焦虑抑郁情绪均能够损害患者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同时接受8周的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疗效;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结果:经8周护理干预,研究组HAMD、SAS及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出院后6个月,以研究组SF-36各项评分(除躯体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人院时外)均显著高于人院时(P〈0.05或P〈0.01);两组间比较,以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及总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护理干预不仅能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症状,而且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干眼症患者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状态,并分析其与患者眼表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干眼症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焦虑和抑郁状态,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估眼表症状,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测量泪膜破裂时间(FBUT)、角膜染色评分(CFS)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并分析眼表状态指标与PSQI、SAS、SD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PS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OSDI评分、CF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FBUT、SIT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OSDI、CFS评分与PSQI、SAS、SD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FBUT、SIT值与PSQI、SAS、SD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干眼症患者眼表状态与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状态存在相关性,泪液分泌量、泪膜稳定性降低和角膜损伤等可能加重患者睡眠障碍和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比较100例神经症患者和100名健康人的生活质量差异。以自编调查表项目、社会支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为自变量,以生活质量综合问卷评分为因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除物质生活维度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神经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问卷总分和各维度分都明显下降(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神经症患者的经济收入、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与生活质量问卷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病程、共病、睡眠质量指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惧因子分与生活质量问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质量问卷中的4个维度(因变量)与经济收入、社会支持量表总分、病程、共病、睡眠质量指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惧因子分10个自变量整体都具显著线性相关(P〈0.01)。结论神经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正常人差,生活质量各维度有27.4%~57.2%由经济收入、社会支持量表总分、病程、共病、睡眠质量指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惧因子分10个因素变化所决定。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80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作相关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与SAS及SDS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其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改善脑外伤并发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焦虑情绪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脑外伤并发失眠患者8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按护理方式不同分别为:常规护理组(n=40)心理护理组(n=40),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及焦虑情绪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护理后心理护理组患者的PSQI总分以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等分量表评分、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更有效改善脑外伤并发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并探讨慢性心衰病人在住院期间与睡眠质量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焦虑自评(SAS)量表、抑郁自评(SDS)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以及自编睡眠影响调查表对我院心内科自2009-12~2010-12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102例慢性心衰病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慢性心衰病人的总分及各分项分值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值较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SDS、SAS量表及环境因素同睡眠质量呈正相关;影响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依次为生理、心理及环境因素。结论慢性心衰病人的睡眠质量不高,医护人员一定要重视慢性心衰病人的睡眠障碍问题,在护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睡眠质量影响较大的相关因素进行干预,提高慢性心衰病人的睡眠质量将有助于病人的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165例失眠症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估,并据此分为高分组85例与低分组80例;采用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训练系统(SPCS)采集HRV,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结果:高分组SCL-90中焦虑因子及睡眠与饮食因子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P均0.05);两组患者HRV中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SQI总分与HRV中TP、LF、HF呈正相关(r=0.196,0.185,0.223;P0.05或P0.01),与LF/HF呈负相关(r=-0.304,P0.01)。结论:严重失眠的患者易产生焦虑情绪;失眠严重程度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生物反馈仅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帕罗西汀联合生物反馈仪治疗)和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末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评定疗效;Asberg氏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HAMA总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第2周末、第4周末,研究组SCL-90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末开始研究组HAMA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期SE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生物反馈仪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起效更快,疗效更为显著,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对癫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例癫患者(癫组)及60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评定,并对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作相关分析。结果癫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SAS及SDS评分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分均与SAS及SDS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癫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其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方法:8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完成41例)和对照组(37例,完成34例),研究组给予右侧额叶背外侧区低频(1 Hz)r TMS治疗;对照组予假刺激(0 Hz,部位同研究组)治疗;疗程10 d,未予药物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治疗后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44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932,P0.05)。协方差分析结果示,研究组治疗后PSQI睡眠质量因子、入睡时间因子、睡眠时间因子、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和总分的改善、以及SAS量表减分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r TMS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显著,对失眠伴随的焦虑症状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围绝经期情绪障碍与雌二醇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雌二醇(E2)在女性围绝经期情绪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对抑郁为主伴或不伴焦虑的围绝经期女患者57 例(病例组)及37名无抑郁焦虑症状群的健康女性(正常组)进行更年期症状量表(Gr)、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检测血雌激素(E2)。结果病例组的Gr、HAMD、HAMA 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病例组的E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病例组E2与Gr中血管因子呈负相关(P<0.05),而其情绪障碍与E2无直接相关,但与Gr中血管因子的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Gr中性因子的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E2在女性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发生、发展中可能通过血管舒缩功能和性相关功能方面的改变而发挥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