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胆汁中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胆汁中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检测了55例ACST患者术中、术后7、14d胆汁中ET及ERCP的浓度。结果 ACST患者术中胆汁ET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01),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两组病例术中胆汁ET的浓度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术后胆汁中ET的浓度逐渐下降。术中胆汁CGRP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胆汁中CGRP的浓度逐渐升高。结论 ET参与了ACST肝胆系统的病理损害过程,胆汁中ET的浓度与ACST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胆汁中ET与CGRP二者间的平衡紊乱可能在ACST肝胆系统的病理损害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胆管结石及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管结石及急性重症胆管炎 (ACST)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素 (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 3 0例胆管结石及 5 5例 ACST患者术中、术后 7d、14 d外周血中 ET及CGRP的浓度。结果 胆管结石得从术中至术后 14 d外周血中 ET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CST患者术中外周血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0 .0 1) ,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两组病例术中外周血 ET的浓度差异也有显著性 (P<0 .0 5 ) ;术后外周血中 ET的浓度逐渐下降。胆管结石患者从术中至术后 14 d外周血中 CGRP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ACST患者术中外周血中 CGRP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术后外周血中 CGRP的浓度逐渐下降。结论 ACST患者外周血中 ET的浓度可以反映出肝胆系统及全身的病理损害程度 ,外周血中 ET的浓度与 ACST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外周血中 CGRP浓度增高 ,对拮抗 ET对组织细胞的损伤 ,促进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急性重症胆管炎胆汁病原学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近年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主要病原微生物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术中抽取ACST胆汁,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细菌自动分析系统分离菌株,。同时进行抗生素药敏测定,结果:24例ACST培养出30株病原策生物,阳性率100%,其中大肠艾希菌9株(30%),肺炎克雷伯菌8件(26.6%),铜绿假 菌5株(16.6%),肠球菌6株(20%),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达100%,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耐药率分别为58.3%,37.5%,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79.16%,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亦达75%,对头孢一代(头孢唑林钠)耐药率29.1%,对头孢三代(头孢噻肟钠,头孢噻吩)亦达29.1%,T 37.5%,6例肠球菌中对青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普遍敏感,结论:急性重症胆管炎主要病原菌是大肠艾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球菌,治疗宜选用主要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急性重症胆管炎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1986年1月至1999年4月共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69例。现就治疗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9例中,男性28例,女性41例,年龄35~82岁,平均61岁。60岁以上43例(占62.3%)。病程最短15小时,最长7天。入院至手术时间4~36小时,平均12小时。均存在charcot三联症,其中34例有Reynold五联症。首次胆道手术史18例,2次或2次以上胆道手术史51例。术中纤维胆道镜检查52例,发现肝外梗阻33例,肝内梗阻3例,肝内外混合性梗阻16例,… 相似文献
5.
急性重症胆管炎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SC)患者的手术时机、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AS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31例.死亡25例,总死亡率为16.0%。人院后行急诊手术者32例,术后死亡9例.死亡率28.1%;人院后经支持治疗、纠正休克和酸碱失衡及抗感染治疗后再行手术者53例,死亡9例.死亡率为17.0%。行ERCP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17例,行PTCD治疗12例,行保守治疗42例。结论对.ASC患者掌握好手术时机,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式。重视围手术期支持治疗以及适时手术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的治疗是较复杂的问题,难以确定一个固定的治疗模式。同一种类型的疾病,不同的年龄组,不同的体质,并存病的有无,以及经济条件等方面,无不影响医生对治疗办法的选择和疗效,这里仅提几点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胆管炎患者胆汁培养的病原学现状,病原体分布特点以及药敏情况为急性胆管炎的治疗提供更为合理的抗生素指导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湛江地区我院收治符合病例研究纳入标准共314例急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胆汁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314例急性胆管炎胆汁培养的病原菌阳性率为82.80%,共检出病原菌358株,革兰氏阴性菌230株,革兰氏阳性菌122株,真菌6株。最常见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129株(36.0%)、粪肠球菌59株(16.5%)、铜绿假单胞菌27株(7.5%)、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24株(6.7%)以及屎肠球菌17株(4.7%)。胆道培养为革兰氏阴性致病菌总体上对碳氢酶烯类(厄他培南耐药率0%,亚胺培南耐药率8.41%,美罗培南耐药率22.22%)及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耐药率1.35%,庆大霉素耐药率20.00%、妥布霉素10.19%)相对敏感度较高。胆道培养为革兰氏阳性致病菌总体上对临床上常用的大部分抗生素耐药率较低,譬如对米诺环素、莫西沙星、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率均低于10%。而对于临床上较少应用的抗菌素如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则高于40%。结论急性胆管炎患者胆汁培养的病原学现状仍然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药敏以碳氢酶烯类及氨基糖苷类相对敏感度较高,故临床上对其应用抗菌素治疗时要重视加强管理及监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在急性重症胆管炎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资料.结果 45例原发病均为胆道结石,经过内科保守治疗后(<12 h)无效者行急诊开腹手术18例;行PTCD胆道减压27例,27例先行PTCD,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无死亡,术后感染率14.8%,结石残留率22.2%;18例行急诊手术,病死率27.8%,术后感染率50.0%,结石残留率38.9%.经检验,二者以上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技术是急性重症胆管炎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探讨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治疗策略。本研究收集50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病例资料,从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病死率、残石率等方面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积极有效的抗休克治疗。尽快开放两路或多路输液通道,给予大剂量快速扩容,纠正酸中毒,并予糖皮质激素及血管活性药物、足量抗生素。积极处理合并症后,均行胆道减压手术。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一旦确立,原则上应尽快手术治疗。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抢救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早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急性胆管炎 (ACST)是临床常见的外科危重病症 ,病情复杂 ,处理困难 ,病死率高。现总结笔者 1991以来收治ACST148例经验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 6 3例 ,女 85例 ;年龄 17~ 81岁 ,平均52岁。有胆道病史 6 7例 ,其中 10年以上 34例 ;1次以上胆道手术史 4 1例。1.2 临床表现及检查本组均有上腹部疼痛、黄疸 ,寒热 12 6例 ,脉搏>12 0次 /min74例 ,血压 <12 / 8kPa 86例 ,意识障碍 6 1例 ,白细胞 >2 0× 10 9/L 10 2例。 146例胆汁细菌培养均阳性 ,血细菌培养阳性 6 8例。全组患者均行B超检查 ,提示肝内胆管… 相似文献
11.
12.
阻滞内脏神经在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胆管炎(ACVST)低血压或休克的神经机理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择28例ACST低血压或休克患者,术前常规用1%利多卡因40 ̄60ml封闭右肾囊,以阻滞有关腹腔内脏神经节丛。结果 其中23例ACST2的低血压或休克状况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死亡率降低。结论ACST早期低血压或休克,可能是一种由胆道高压激起的内脏神经反射所致,阻断有关神经通路,可快速改善术前ACST低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胆管炎血清CA19-9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放免法检测45例老年人胆道生疾病病人血CA19-9水平,将其分为三组;(1)慢 性胆囊炎且囊结石18例;(2)急性胆管炎14例。结果 12例急性胆管炎病人CA19-9有不同程度升高(85.7%),正常值为低于30Ku/L,最高值达500Ku/L,而急性胆囊炎病人中仅1例升高(7.7%),慢性胆囊炎胆囊村石病人中无1例升高。结论 CA1 相似文献
14.
检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AOSC)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 10 (IL - 10 ) ,并探讨 IL - 10在 AOSC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46例 AOSC和 2 0例健康人血清 IL - 10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检测法。结果 AOSC患者入院时、术后第 1、6、12 d血清 IL - 10浓度分别为 35 6 .9± 31.6 pg/ml、2 98.5± 2 7.4pg/m l、192 .4± 2 6 .1pg/ml、10 6 .3± 2 4.2 pg/ml,健康人血清 IL - 10浓度为 92 .5± 2 1.6 pg/ml。与健康人比较 ,AOSC患者入院时血清 IL - 10明显升高 (P<0 .0 1) ,术后第 1、6、12 d逐渐下降至正常。结论 IL - 10参与 AOSC的病理过程 ,血清 IL - 10增加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 pancreatitis,ANP)时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变化及其病理意义,进行了前瞻性动物实验。即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NP组,n=2),组胆胰管注入5%牛磺胆酸钠(STC 1ml/kg)制造ANP模型,假手术组(SO组,n=24)和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BN50739组(BN组,n=24)。测定 相似文献
16.
重症胰腺炎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探讨血浆内毒素(endotoxin,ET),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根据Ranson系列预后判断标准,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手术病例)将32例患者分为4组,每组8例。A组:轻型AP;B组重症AP非手术治疗;C组:重着AP手术治疗;对照组:不伴急性炎症的胆囊结石病 列。分别于入院时或术前、治疗后或术后第1、2、3、6及10天采血作ET测定。另外收集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患者细胞因子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起病4天以内入院的2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中3种细胞因子即TNF、IL1和IL6的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并分析其变化规律,以探讨其在判断病情严重性和估计预后中的价值。结果显示:所有患者血中3种细胞因子均升高,入院第1天轻、重症组TNF和IL1有显著差异,而IL6则在1周后才出现显著性差异。由此表明,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选择恰当的细胞因子指标有助于病情严重性的判断。细胞因子与急性胰腺炎多器官衰竭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多次胆道术后老年重症胆管炎的手术时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次胆道术后老年重症胆管为患者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60 y以上多次胆道术后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6例全部行手术治疗,择期手术44例(95.65%),急诊手术2例(4.35%),术前伴随一种并存病93.47%(三种以上并存病19.56%);术后并发症39.02%,死亡率6.81%,2例ACST术前死于中毒性休克及MODF。术后死亡3例,2例死于MODF,1例死于心肺骤停。结论 掌握手术时机和方法,不前行PTCD或EBEBND,处理并存病,争取择期手术,避免急诊手术盲目性是外科治疗多次胆道术后老年重症胆管炎,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良恶性梗阻性黄疸胆汁,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梗黄)胆汁、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水平的变化。研究分4组:对照组(A组,n=10),非黄疸性胆道结石组(B组,n=12),良性内组(C组,n=14)和恶性梗黄组(D组,n=7)。结果显示:(1)和A组比较,C组血清IgM和D组血清C3升高;(2)和B组比较,C组胆汁C3升高;和B、C组比较,D组胆汁IgMC3和C4下降。结果提示:恶性梗黄胆道体液免疫功能和补体经典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