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伤寒论》厥阴病的位次、实质、提纲及主症为千古疑案,争论不息,终无定论。经查考论证,厥阴病的位置当位于六经之末,326条原文可以作为厥阴病的提纲,其实质为寒热错杂,其主症为寒热错杂证,赞同寒温统一学说。  相似文献   

2.
本文指出对伤寒厥阴篇的研究不仅要从有字处着眼,尚须采取前后对勘,左右呼应,全面理解的方法。笔者对《伤寒论》的体例、六经分证源流、厥阴病自身特点三方面进行阐述,认为厥阴病篇为《伤寒论》一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存在,使全书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转归规律的总结达到完善的水平,对临床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之厥阴病争议甚多,笔者在古今伤寒学者对厥阴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黄帝内经》厥阴之义和西医学对厥证的研究成果,发现从津液亏虚和阴阳进退两个维度认识厥阴病有其合理性。把厥阴病看成是津液亏虚基础上、阴尽阳生时阴阳进退之状态,则《伤寒论》第326条和乌梅丸可以分别作为厥阴病的提纲证和主方。阴阳进退和与之伴随的津液消长使厥阴病呈现出动态性与多相性,厥利呕哕诸证可以看作是同一病机条件下不同程度、不同阶段的表现,或可作为厥阴病的重要补充。厥阴病的本质是津液和阳气的特点决定的,而不应只关注病位或寒热错杂,其阳气的进退和津液状态的协调与否是厥阴病向阴阳传变或出现热化证、寒化证、自愈证的内在原因。阴阳虽无所不包,津液的状态也是其应有之义,但厥阴病有显著津液亏虚,通过强调津液状态与阴阳特点能较好地阐释厥阴病的规律,且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厥阴病”析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之“厥阴病”实质问题,古今学者仁智各见,终无定论,所以被称为“千古疑案”。有认为属寒者,有认为属热者,有认为阴极阳生、阴阳交争、厥热往来者,有认为阴阳错杂、虚实相兼、上热下寒者,分歧甚大。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大家未能把厥阴作为人体生理系统来理解,未能把厥阴病与“厥证”、“厥热胜复证”等分别开来。笔者长期扎根临床,潜心研究《伤寒论》多年,发现三阴三阳即所谓“六经”,实际上是客观存在的人体生理六大系统,同时又是人群的六种不同的体质类型。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创立了“六经论伤寒”的辨证论治方法。体现了寒热同形同病规律。所谓寒热同形,指“寒有寒象,热有热象,今则反之,寒见热象,热见寒象,外形虽同,而病之本质实非,这叫寒热同形”;所谓寒热同病,指“寒有寒象,热有热象,真寒真热,两气并见,是为同病也。...  相似文献   

6.
剖析了《伤寒论》的难点篇章──厥阴篇中厥阴病、厥证及其他症候之间的关系,并对厥阴篇涉及证候较杂,应如何看待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8.
2 厥阴篇疾病分类2.1 厥阴里证2.1.1 阴阳错杂伤寒论的疾病分类,本来以六经六气结合八纲辨证为主,有时也会涉及脏腑、三焦、营卫气血等。今为缩短中间层次,特遵照舒驰远对厥阴病高度概括——有“纯阴无阳之证”、“纯阳无阴之证”、“阴阳错杂之证”,干脆以病机为提纲,比较简捷了当。不过严格说来,前二者纯阴无阳多牵涉少阴,纯阳无阴多牵涉阳明,其中虽有热利如白头翁证,里寒外热如通脉四逆证为厥阴本经应有之主证,但已阴阳各造其极,只有阴阳错杂才是厥阴风邪乘虚同时挟寒挟热而妄动于内的主要证状,不可不知.(1)阴阳动荡(虚风内动)  相似文献   

9.
10.
《伤寒论》厥阴病篇历来争议较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厥阴病提纲证之疑,乌梅丸主方之惑以及厥利呕哕诸条文之所归。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3个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梳理和探讨。寒热进退的病机贯穿厥阴病篇,厥阴病篇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了六经病的转归,同时也在仲景诸寒热并用方剂的研究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分析了厥阴的生理、病理;接着指出,厥阴提纲正文,只是风淫于内,寒热虚实夹杂为主的病理反映;进而就厥阴病厥、热、下利三症状,从病机、分类、鉴别诊断、预后判断等方面作了扼要说明;然后按舒驰远病机分类大意,对全篇原文所载各病变的证治,一一预以提纲挈领的归纳讨论,从而体现了《伤寒论·厥阴篇》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属祖国医学的“瘿瘤”、“气瘿”、“肝火”或“心悸”的范畴。从祖国医学理论分析,甲亢不只是单纯的寒证、热证、虚证、实证,而是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证,从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六经论甲亢,甲亢属厥阴经病则更为贴切。治疗甲亢应依肝的生理特性,或收或散,寒热并用,上下兼顾调理之,同时兼顾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13.
厥阴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张仲景提出六经病名,确立六经辨证论治体系,成为“医方之祖”,立下中医世代基业以来,厥阴病就一直是古今医家探索的焦点。不少名家认为《伤寒论》厥阴病是“疑案”,面目不清;也有一些人认为论中厥阴病篇很是明白晓畅,无疑可言。似乎都有理,又似乎都不够合理。就此,我有些不成  相似文献   

14.
15.
太阴病 太阴属脾,主里。太阴主寒湿之化,治法以温中为主,主方如理中汤(丸),甘草干姜汤之类。“理中者,理中焦”,可以证明其义。理中汤丸首载于霍乱病篇。如“霍乱……寒多不用水者,理中汤丸主之”。(386条)所谓霍乱,病由中焦虚寒,升降失调,清浊不分,以致挥霍撩乱,上吐下利,治用温中一法,最为合拍。然病起卒暴,丸剂性缓,恐药不胜病,故云:“然不及汤”。且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相似文献   

16.
第十讲厥阴病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厥阴病为外感热病之最后阶段,值正邪相搏,存亡危急之季,系体内正气最后反抗拒病邪的病理表现。《伤寒论》之六经演变,是因天之序的,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而厥阴,由表及里,由经络到脏腑的发展,其根据是气血阴阳的盛衰。《素问·至真要大论》在论述厥阴时说:“厥阴何也?歧伯曰:两阴交尽也。”以厥阴为尽阴,阴尽即欲阳生。  相似文献   

17.
试析“厥阴病上热下寒证”韩春生,张洪春指导:晁恩祥(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关键词:伤寒论;厥阴病;上热下寒证历代伤寒注家对厥阴病篇见智见仁,看法不一,曾有“伤寒厥阴篇竟是千古疑案”之慨叹。我们现在学习《伤寒论》一般是以《伤寒论讲义》(高等医药...  相似文献   

18.
厥阴病以厥证为主,它的病理特点是邪实,与现代医学感染性休克属同一范畴,性质上有寒化与热化的两种转归,治疗上强调“厥应下之”,根据不同病邪进行祛邪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9.
20.
对厥阴病陆渊雷先生有千古疑案的感叹,这个"厥阴病"迷团,因钱超尘先生的研究,渐次浮出水面而初见端倪,因厥阴病篇构成不明而造成的诸多似是而非,也该走到尽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